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合集下载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其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实践中。

本文将就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进行探讨。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崇尚实践,认为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指导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实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指导实践活动,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二、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得到验证和完善。

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落脚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源泉。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还是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都将实践视为理论的基础和验证的标准。

正是通过实践的反复验证和实践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三、实践打破了观念的束缚实践是一种能动的主体实践,具有创造性和变革性。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打破旧有的观念和束缚,探索新的认识和方法。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通过实践,人们能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分析,找到改变现实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四、实践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想产生实际的影响力,必须落地生根,贴近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和指导,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就是能够帮助人们从实践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实践。

总之,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于实践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变革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足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打破了观念的束缚,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落地生根。

只有不断加强对于实践的研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它的产生在人类认识史上实现了一次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矗立了一座光耀寰宇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 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 世纪;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历经了160 多年的沧桑岁月,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其理论魅力永在,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有生命力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不枯竭,永远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的首要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本所在。

从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到列宁的实践第一的观点,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观点,再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都强调要根据实践的变化不断给马克思主义充实新的内容,不断抛弃过去已有的结论,包括抛弃已经被实践证明为有局限性的结论。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俄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列宁主义。

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具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实践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与常新的实践相结合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次是由它的本性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等本质特征。

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公然申明为工人阶级服务;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因为它是科学。

科学是真理性的认识,真理性认识必然会在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
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 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 , 是 因为
现 成的教条 ,而是进 一步研究 的出发点和供这 种研究使 用 的方法 ” 。[ 3 J 7 纠 这 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
终坚持 的理论原 则 , 也是 留给后 人如何 对待 马克 思主义的最
重要 的政 治 遗 言 。 是 方 法 , 而 不是 教 义 : 是认识工具 , 而 不 是
马克 思 主义 中国化 的理论 与实 践
马克思 主义生命 力的历史形成 与现实发展
秦 正 为
( 聊城 大学 a . 政 治与公共 管理 学院;b . 廉政研 究中心 ,山东 聊城 2 5 2 0 5 9 )
摘 要:马克思主义 的现实生命力, 是历 史形成 的, 有着理论上 的科学性和 实践 性; 也是 以现 实为基础 的, 有着
历史条件 为转移 , 这就 是马克思 主义时代观 , 也 是马克思 主
义能够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 的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
的方法论 , 在于 马克思主义 的辩 证法是辩 证的 、 发展 的认 识 工具 。恩 格斯 在 其逝 世前 不 久 有句 经典 名言 ,即他 指 出 “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 法。它提供 的不 是
发展的客观规律 , 是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是真理。并且 ,
马克思主义吸收 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 如辩证唯物 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 继承 了德国的古典哲学 , 马克思主 义的 政 治经济学的主要理 论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 治经济学 , 科学 社 会主义从英法的空想社 会主义中汲取 了营养 , 同时还关注 并吸收了 自然科学的成果。正如列宁所言 : “ 马克思主义这一

马克思恩格斯基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命 力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叶子鹏杨翱飞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在马克思主义光辉旗帜的指引下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中也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1月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发展的辩证关系与互促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揭示了自然、思维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正如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

正是这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或理论,能够指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历经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却仍然在世界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其生命力的强大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的原因在于其四个特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关键字: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已经历经了一个半世纪,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也曾遭受过批判,围攻,甚至是歪曲。

然而,尽管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却依旧顽强的留存了下来。

并且不断发展,传播。

从马克思主义经历的这一切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生命力与其四个特性息息相关: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科学性。

一:时代性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弊端纷纷显露。

资本主义世界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重新梳理了整个世界的进程和格局。

随着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

于是,有人认为产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现在21世纪风雨突变的世界已经过时了。

然而,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他们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含义,他们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粗略地等同于共产主义,却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唯物主义和辩证的思考的方法,而这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大量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例如2008年欧洲金融危机,马克思的旷世著作《资本论》在欧洲热卖脱销。

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已经提出资本主义的弊端:过度商品化、资本肆意扩张和经济理性泛滥,以上论点也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赞同。

2000年新千年的交际之际,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的榜首,这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永恒性和时代性。

二:实践性胡锦涛曾说:“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和推进理论创新。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特征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特征

纪, 但没 有停 留在 l 9世纪 ; 虽然产 生于欧 洲 , 却跨
越欧洲影 响 了全 世界 。马克思 主义历经 了 10多 6
年的 沧桑 岁月 , 随着历 史 的发 展 , 日益深 人 人心 , 其 理论魅 力永在 , 显示 出 了它 的强 大生命 力 。


马克思主 义理论 最伟大 的历史使 命
进步 、 与人 民群众 共命 运 , 才能焕 发 出强大 的生命 力 、 造力 、 召 力 , 终完 成最 伟大 的历史 使命 。 创 感 最
二、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最 坚 实的哲 学根基 辩 证 唯物主 义与历 史 唯物 主义是 马克思 主义 理论最 坚实 的哲 学 根 基 , 马 克 思 主义 理 论 最根 是 本 的世 界 观和方法 论 。 首 先 , 证唯 物 主 义 与历 史 唯物 主 义 是 马 克 辩 思 主义理论体 系 的哲学 基础 。在马 克思 主义 以前 的 旧哲 学 中 , 唯物 主义往 往 与形 而上 学相结 合 , 和 辩证法 互相 分离 ; 证 法 则 往 往 与 唯心 主 义 相结 辩
刘 世平 : 论马克思主 义理论的生命力特征
3 I
则—— 理论 联系 实 际 , 在创 新 中发 展 。实 践 是最
重要 内容 。
基本 的创 新 途 径 , 新 是 最 首 要 的 理 论 要 求 。 创
三、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最鲜 明 的政治 立场
《 共产党宣言》 发表 以来 10多年 的实践证明, 6 马 克思 主义 只有与 本 国实 际相 结 合 、 时代 发 展 同 与
3 0
安 阳师 范学 院学报
21 00矩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生命 力特征
刘 世 平

大二马原讨论选题

大二马原讨论选题

1、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

2、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3、论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4、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

5、论市场经济与人的全而发展。

6、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谈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7、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谈当代资木主义的新变化能否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8、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9、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10、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联系现实,谈对全球化的认识。

1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模式”)的认识。

12、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拜金主义。

13、以婚嫁风俗的变化为题,分析其折射出的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14、以青年人择偶观的变化为题,分析人们价值取向变化。

15、用相关的原理分析青年人择业观的变化。

16、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17、“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

18、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T作研究。

20、对新则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

2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看中国发展。

22、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论的正确性。

23、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维度。

24、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25、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一以科大为例。

(社会调查)26、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分析一以科大为例。

(社会调查)27、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及对策。

( 社会调查)28、大学生生念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29、以某一企业为例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用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某典型社会现象民。

31.我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审视社会历史发展问题、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生命力主要体现在理论品格、当代价值、时代精神这几个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生机与活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科学性、批判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格。

[1]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象地概括总结出来又在客观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的严整科学体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批判性,富有批判精神,她不仅批判外在的对象,而且批判自身的不足。

这种批判性的品格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公开承认、敢于剖析自身的局限,善于超越自我的局限,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最终目的是指导客观实践、改造现实世界。

客观实践不断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理论又深入指导客观实践的推进,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成熟和完善,同时也推动着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思想体系,她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几千年来思想和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

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入发展,新的社会思潮催生了新思想、新观念、新学说、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借鉴和吸收了新时期的这些文明成果。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自身所蕴含的理论品质和理论个性,为马克思主义追求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更新提供了精神动力,科学性、批判性、实践性、开放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应具备的理论品格。

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体现在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诠释现实世界,审视现实社会,解决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在客观实际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再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将科学理论与客观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从宏观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从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使它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当代大学生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质疑,然而当我们考察“所有对历史和现实发生长期影响的思想中,在当今应该首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1]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它揭示出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在实践上,卡尔.马克思在“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活动中,稳居第一,这同样证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拥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已百年之久,但其仍然对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仍然葆有生机和活力。

从实质上说,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体现在基本方法、价值理想和理论品质等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拥有持久生命力
任何理论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使其不可避免的打上时代的烙印,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作为社会主义理论灵魂的马克思主义是有史以来社会理想最为崇高、理论逻辑最为周密、哲学根基最为坚实的思想体系,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征。

一方面它产生于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又与当代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正如萨特所说,马克思主义是“不可以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

[2]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人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最终证明是一个虚假的梦。

”马克思主义在自由市场机制下仍然适用再一次得到了证明。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拥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激励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马克思在宣言中描述了关于未来社会共同体的畅想,“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这都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政治指导是分不开的;而今,中共中央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尽管“中国梦”是中国所处发展阶
段的产物,但究其本质仍然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化,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目标的早日实现。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拥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其理论方法的科学性上,更是体现在其理论经得住历史事态变迁的考验上。

其“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更是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这种“发展的思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同样具有指导作用,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关注社会生活,在实践中成长。

二、当代大学生应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国家社会的动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

因此,大学生应重视学习和传承马克思主义,努力发掘马克思主义的潜在价值,永葆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一)创造性诠释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创造性的诠释马克思主义,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内涵。

大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坚持与创新有机结合,在坚持中努力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

(1)坚持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呈现出“思想多元化”的趋势。

近年来,“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潮使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念有所扭曲。

在这种严峻的背景下,大学生更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

(2)创新是延续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不竭动力。

目前多数文献是从革命或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大学生要与时俱进,拥有自己的思考,深度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内涵,多角度的创造性的诠释马克思主义,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

(3)发展是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指明灯。

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坚持与继承,大学生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创造性的诠释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创造性地诠释”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坚持与创新、继承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具有中国内涵、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这一时代的火车头指引时代发展的方向。

(二)开放性践行马克思主义
以开放的心境,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与实践保持对话的姿态。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上升为“五位一体”。

这正是在应对和回答时代的挑战中,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生命力的体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双重指导作用。

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创新意识较强等优点,但是由于成长经历比较简单,容易脱离实际的看待问题,因此大学生要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来亲身感受、加强理解和不断提炼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现实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鲜血液,使其保持理论上的先进性。

总之,马克思主义永不过时,它具有真理性并且能给人类的智慧以启迪。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努力钻研这一人类理论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在学习过程中紧跟时代脚步,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参考文献
[1]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2).
[2] 让.保罗.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第1分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55页.
第一作者简介:(凤美玉(1992年),女,汉,安徽,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公共事业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