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技术指标要求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橡胶粉改性沥青在我国公路与防水行业已经有应用研究,当时胶粉生产行业尚未形成,生产的胶粉粒径粗,相关技术不配套,未达到实用化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有了胶粉的产品标准,常温粉碎胶粉工业化生产技术已处于国际水平,胶粉改性沥青的加工技术逐渐成熟,应用国产胶粉改性沥青铺筑路面在10多个省已有了不同程度的推广,有些省市还提出了废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胶粉改性沥青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

通常我们讨论的橡胶沥青是指将胶粉(或活化脱硫胶粉)按配方剂量加入到180℃~200℃的沥青中,高速搅拌后即制成橡胶沥青。

而橡胶粉改性沥青是指将胶粉(或活化脱硫胶粉)按配方剂量加入到180℃~200℃的沥青中搅拌,然后加入适当的添加剂并进入胶体磨或高速剪切机中加工处理后制成的产品。

1 国内标准制定动态21世纪以来,北京、天津、江苏等不少地区的公路部门也有了自己的废胶粉改性沥青施工规程,但至今我国尚无正规的有关废胶粉改性沥青技术规范的行业标准正式出台。

在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推动下,橡胶沥青及胶粉沥青混合料在我国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方兴未艾,为适合这一发展形式的需要,中石化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分别先后提出了自己的标准,但两者对废橡胶粉改性道路沥青的界定,技术要求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1.1 中石化标准中石化于2008年10月提出《废橡胶粉改性道路沥青》(送审稿)石油化工行业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由沥青、废胶粉和其他添加剂组成的道路用废胶粉改性沥青胶结料规格,其废胶粉重量含量至少为15%,在施工使用前必须充分搅拌混合,促使沥青和胶粉的相互作用。

该标准定义橡胶改性沥青为道路沥青和废轮胎胶粉拌和以后发生物理变化的混合物,允许其它添加剂包括其它类别的橡胶颗粒加入,并明确指出本标准为湿法加工的废胶粉改性产品标准,按软化点系列分为三类并测定175℃粘度,技术要求(见表1),硫化橡胶粉物化技术指标(见表2)。

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重点技术指标要求

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重点技术指标要求

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重点技术指标要求1.黏度: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黏度指标主要是为了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的易于施工性和粘附性。

在20℃下,橡胶沥青的黏度应在3000-6000mPa·s之间。

2.软化点:橡胶沥青的软化点是指其在受热后开始变软的温度。

软化点的合理范围能够保证橡胶沥青的附着性和抗沥青流淌性。

合格的橡胶沥青的软化点应在50-80℃之间。

3.硬度:硬度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有杜氏硬度(DU)和钢球压痕硬度(TPH)。

杜氏硬度一般要求在25-35之间,而TPH硬度要求在20-70之间。

4.粘附性: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粘附性是指其在路面上的粘附程度。

良好的粘附性能可以确保材料与路面的牢固结合,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合格的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在潮湿条件下的剪切粘附性要达到0.6MPa以上。

5.可反应性: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中的橡胶颗粒需要与沥青基质发生反应,以提高材料的弹性和耐久性。

橡胶粉改性沥青的反应程度可以通过测量沥青和橡胶粉研磨后的质量损失来评估。

质量损失不超过2%能够符合可反应性要求。

6.抗老化性: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具有较好的抗老化能力,能够在使用寿命内保持稳定的性能。

一种常用的老化指标是延伸硬化度(RTFOT)。

在RTFOT测试中,橡胶沥青的硬化度应不超过100%,以确保其良好的抗老化性。

7.动态剪切粘度:动态剪切粘度是指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在受力下的流变性能,主要用于评估材料的变形能力。

合格的橡胶沥青的动态剪切粘度应在1000-5000Pa·s之间。

总结起来,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的重点技术指标要求包括黏度、软化点、硬度、粘附性、可反应性、抗老化性和动态剪切粘度。

这些指标的要求可以保证橡胶沥青及橡胶粉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耐久性,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橡胶沥青产品建议技术标准

橡胶沥青产品建议技术标准

附件1:橡胶沥青产品建议技术标准参考我国现行改性沥青产品技术标准和美国亚利桑那州橡胶沥青技术标准,并结合工程应用经验,建议橡胶沥青技术标准如下。

表1 橡胶沥青技术指标如果有必要,可以加入基质沥青和胶粉的技术指标:(1)基质沥青橡胶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采用AH-70#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下表:表2 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基质沥青检测由施工单位和监理组试验室进行,试验室不能完成的试验项目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

抽检频率应满足规范要求。

(2)橡胶粉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3要求。

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

橡胶粉密度应为1.15 ±0.05 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一般含有橡胶粉重量4%的碳酸钙,以防止胶粉颗粒相互粘结。

橡胶粉应提供质量保证书,质保书应说明橡胶粉规格、加工方式、加工的废旧轮胎类型,还应说明橡胶粉的储存方式。

表3 橡胶粉筛分规格附件2: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指南应力吸收层(SAMI)是指铺筑于半刚性基层与沥青路面之间或者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之间的,具有高变形能力的改性沥青层,它能够吸收裂缝部位的应力集中,防止沥青路面形成反射裂缝。

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及应用经验,对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SAMI)施工提出如下施工建议。

一、原材料1、基质沥青橡胶沥青所用的基质沥青采用70#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1,其抽检项目、抽检频率应满足省高指相关要求。

表1 70#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2、橡胶粉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2要求。

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

橡胶粉密度应为1.15 ± 0.05 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要求含有橡胶粉重量4%的碳酸钙,以防止胶粉颗粒相互粘结。

供应商应提供橡胶粉质量保证书,说明橡胶粉规格、加工方式、加工的废旧轮胎类型、橡胶粉的储存方式等。

表2 橡胶粉筛分规格3、橡胶沥青橡胶沥青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其抽检项目、抽检频率符合表7的要求。

DGTJ08-2109-2012 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范

DGTJ08-2109-2012 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范
SAM ———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
3
3暋材料组成设计
3灡1暋 一 般 规 定
3灡1灡1暋橡胶沥青路面应包括橡 胶 沥 青 混 合 料 面 层 与 橡 胶 沥 青 应 力吸收层等结构层。 3灡1灡2暋橡胶沥青 路 面 材 料 组 成 设 计 应 包 括 原 材 料 选 择、矿 料 级 配 与 最 佳 橡 胶 沥 青 用 量 确 定 ,以 及 相 关 性 能 的 检 验 。
设置在沥青面层与旧路面或半刚性基层之间防止反射裂缝 的橡胶沥青碎石夹层。 2灡1灡6暋橡胶沥青路面 asphaltrubberpavement
采用湿法工艺拌制的橡胶沥 青 混 合 料 铺 筑 的 路 面,简 称 橡 胶 沥青路面。
2
2灡2暋 符 暋 号 暋CRM ——— 废轮胎橡胶粉
AR ——— 橡胶沥青 AR灢AC ——— 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 AR灢SMA ——— 橡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AR灢OGFC ——— 开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
3灡2灡21暋基质沥青技术要求0灡1mm6080t0604针入度指数pi1灡51灡0t0604软化点环球法曒46t0606动力粘度60曟曒180t0620cm曒20t0605cm曒100t0605薄膜烘箱试验5h残留物质量变化t0609针入度比曒61t0604续表3灡2灡21试验方法蜡含量蒸馏法t0615闪点coc曒260t0611溶解度三氯乙烯曒99灡5t0607相对密度25曟实测t06033灡2灡22暋橡胶沥青技术要求180曟旋转粘度pa0灡1mm3060t0604软化点环球法曒60t0606弹性恢复曒60t0662橡胶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干燥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粗集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上面层中下面层其他等级道路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曑26曑28曑30t0316高温压碎值曑28曑30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上面层中下面层其他等级道路试验方法洛杉矶磨耗损失曑28曑30曑35t0317磨光值t0321表观相对密度曒2灡60曒2灡50曒2灡45t0304吸水率t0304坚固性曑12曑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灡5mm其中粒径小于9灡5mm曑15曑12曑18曑18曑15曑20曑20t0312水洗法0灡075mm颗粒含量t0310软石含量橡胶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应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碎石石屑或机制砂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橡胶沥青技术要求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附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1.规范要求本设计所指橡胶沥青是指以废旧轮胎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通过反应设备经恒温加热、搅拌与基质沥青高温状态下反应生成的橡胶改性沥青。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要求、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工艺环节均应严格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建设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同时,作为新工艺新材料技术采用,工程实施中应参考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Type-G)美国道路材料实验协会(ASTM)实验规程。

2.材料要求2.1沥青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2.1-2规定的技术标准。

2.2橡胶屑本工程橡胶沥青中的橡胶屑是用载重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废轮胎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这里所指的轮胎为斜交胎。

包括轮胎翻新时从胎面、胎肩打磨下来的橡胶屑加工的胶粉。

废旧橡胶屑中可加入天然橡胶粉和改善剂,但总量不宜超过废旧橡胶屑重量的25%。

橡胶沥青改性用胶粉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的要求。

表橡胶沥青用胶粉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为达到橡胶沥青的改性效果和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消音和使用寿命,要求橡胶沥青改性时使用的橡胶粉级配,应按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橡胶沥青规范的要求从0~2.36mm范围配置,杜绝使用单一规格或混杂级配的橡胶屑。

2.3石料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峨眉山地区产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细集料应同样满足章节中的相关规定。

橡胶沥青混凝土生产及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橡胶沥青混凝土生产及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橡胶沥青混凝土生产及路面施工技术指南橡胶沥青混凝土(Rubberized Asphalt Concrete,简称RAC)是一种由橡胶粉和沥青混合制成的特种路面材料。

其优点包括良好的抗裂性、噪声减少、耐久性强等。

以下是橡胶沥青混凝土生产及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一、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生产1.材料准备:橡胶粉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筛分。

沥青应采用高质量的聚合物改性沥青。

2.混合工艺:可以采用热拌、冷拌或半冷拌工艺。

其中热拌工艺要求沥青和橡胶粉进行高温拌和,冷拌工艺则不需要加热。

半冷拌工艺则结合了热拌和冷拌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3.混合比设计:根据具体工程需求和要求,进行混合比设计。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橡胶含量一般在15%~25%之间,沥青含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4.搅拌设备:搅拌设备应选用先进的沥青拌合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温度适宜。

5.环保措施: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环保工作,控制废气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二、橡胶沥青混凝土的路面施工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对路面进行清洁,确保无油污、积水及杂物。

同时,要进行路面检查和处理,确保路基平整、无破损。

2.基层处理:对基层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修补、填补、批刮、碾压等。

确保基层平整牢固,以提供良好的支撑。

3.沥青底层:首先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沥青底层铺设,确保厚度均匀。

4.砂浆滚压:再铺设橡胶沥青混凝土之前,需要对沥青底层进行砂浆滚压处理,增加基层与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

5.橡胶沥青混凝土铺设:将预制的橡胶沥青混凝土逐段倒入路面,并用镘刀或推板均匀抹平,确保厚度均匀。

6.拍实: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拍实,建议采用碾压设备或高频振动器进行拍实,以提高橡胶沥青混凝土的密实度。

7.环境保护:施工中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废弃物的处理和有害物质的排放。

总之,橡胶沥青混凝土在道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搅拌设备的使用,确保橡胶沥青的质量。

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

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

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橡胶沥青砼设计要求(AR-AC-13)橡胶沥青间断级配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ARAC-13)一、材料要求:1、橡胶粉:橡胶粉的原材料必须来源于汽车轮胎,可以是子午胎(小车等轻型车)或斜交胎(卡车等载重车),不得使用或添加其它塑胶制品为材料。

轮胎破碎为胶粉必须采用常温粉碎法,而不得采用低温冷冻法。

橡胶粉经检测符合表1后准许使用。

橡胶粉必须干燥、无污染,在与沥青和骨料的拌和中能自由流动而不产生泡沫。

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2要求。

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

橡胶粉密度应为1.15 0.05 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要求橡胶粉颗粒不能相互粘结成块。

表1橡胶粉技术指标表2 橡胶粉筛分规格2、道路用石油沥青:橡胶沥青所使用的基质沥青应符合GB/T 15180的规定。

其沥青标号的选择按JTG F40-2004的规定执行(建议采用70#道路石油沥青)。

3、橡胶沥青橡胶沥青主要参考美国亚力桑那州规范,应满足以下表3要求表3橡胶沥青技术指标要求注:建议采用布氏旋转粘度仪检测橡胶沥青粘度。

4、集料:集料采用石质坚硬、清结、不含风化颗粒、近似立方体颗粒的碎石,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扎制而成,粒径大于4.75mm 的粗集料推荐采用玄武岩或技术指标达到的石料。

其质量指标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规定。

技术指标要求如表4:表4粗集料质量技术指标要求检验项目技术要求石料压碎值不大于(%)26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28视密度不小于(t /m3)2.60吸水率不大于(%)2.0对沥青的粘附性不小于在掺加抗剥落剂后不小于5级坚固性不大于(%)12注:1)有1个或以上破碎面为黄色节理面的集料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2)多孔玄武岩的视密度可放宽至2.45t/m³5、外掺剂橡胶沥青混凝土AR-AC-13不使用矿粉填料,但为提高其粘附性及混凝土的水稳定性,推荐掺入1-2%的普通水泥或消石灰外掺剂。

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

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

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橡胶沥青砼设计要求(AR-AC-13)橡胶沥青间断级配混合料设计技术要求(ARAC-13)1一、材料要求:1、橡胶粉:橡胶粉的原材料必须来源于汽车轮胎,可以是子午胎(小车等轻型车)或斜交胎(卡车等载重车),不得使用或添加其它塑胶制品为材料。

轮胎破碎为胶粉必须采用常温粉碎法,而不得采用低温冷冻法。

橡胶粉经检测符合表1后准许使用。

橡胶粉必须干燥、无污染,在与沥青和骨料的拌和中能自由流动而不产生泡沫。

橡胶粉颗粒规格应符合表2要求。

橡胶粉筛分应采用水筛法进行试验。

橡胶粉密度应为1.15 ? 0.05 g/cm3,应无铁丝或其它杂质,纤维比例应不超过0.5%,要求橡胶粉颗粒不能相互粘结成块。

表1橡胶粉技术指标检测项目相对密度水分金属含量纤维含量灰分含量天然橡胶含量丙酮抽出物炭黑含量橡胶烃含量单位 g/C�O % % % % % % % % 表2 橡胶粉筛分规格筛孔尺寸 2.00mm 1.18mm 600μm 300μm 75μm2、道路用石油沥青:橡胶沥青所使用的基质沥青应符合GB/T 15180的规定。

其沥青标号的选择按 JTGF40-2021的规定执行(建议采用70#道路石油沥青)。

3、橡胶沥青橡胶沥青主要参考美国亚力桑那州规范,应满足以下表3要求表3橡胶沥青技术指标要求2技术指标 1.05―1.25 <1 <0.05 <0.5 ≤8 22-48 ≤22 28-38 ≥42 通过百分比,% 100 65-100 20-100 0-45 0-5 检测项目旋转粘度,177℃ ,Pa.s 针入度(25℃,100g,5s),(0.1mm)软化点,(℃)弹性恢复,25℃,(%)技术指标 1.5~4.0 ≥25 ≥54 ≥60 试验方法 T0625-2000 T0604-2000 T0606-2000 T0662-2000 注:建议采用布氏旋转粘度仪检测橡胶沥青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1.规范要求
本设计所指橡胶沥青是指以废旧轮胎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通过反应设备经恒温加热、搅拌与基质沥青高温状态下反应生成的橡胶改性沥青。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要求、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工艺环节均应严格满足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建设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同时,作为新工艺新材料技术采用,工程实施中应参考
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Type-G)
美国道路材料实验协会(ASTM)实验规程。

2.材料要求
2.1沥青
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2.1-2规定的技术标准。

2.2橡胶屑
本工程橡胶沥青中的橡胶屑是用载重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废轮胎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这里所指的轮胎为斜交胎。

包括轮胎翻新时从胎面、胎肩打磨下来的橡胶屑加工的胶粉。

废旧橡胶屑中可加入天然橡胶粉和改善剂,但总量不宜超过废旧橡胶屑重量的25%。

橡胶沥青改性用胶粉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2-1的要求。

表2.2-1橡胶沥青用胶粉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为达到橡胶沥青的改性效果和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消音和使用寿命,要求橡胶沥青改性时使用的橡胶粉级配,应按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橡胶沥青规范的要求从0~2.36mm范围配置,杜绝使用单一规格或混杂级配的橡胶屑。

2.3石料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峨眉山地区产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8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细集料应同样满足4.9章节中的相关规定。

2.4矿粉
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推荐使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其技术标准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10章节中的相关要求。

同时本工程还要求,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时产生的粉尘可部份(不超过25%)回收使用。

2.5抗剥落剂
橡胶沥青混合料应使用抗剥落剂,以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粘附能力。


剥落剂的类型推荐使用液类卡洛胺,其掺量不超过沥青改性前总重量的4‰,其具体技术标准及要求,在开工前批监理工程师、业主审批。

3.橡胶沥青的改性
3.1沥青橡胶生产设备应由反应罐、加热恒温系统、搅拌系统、泵送系统、控制系统组成。

为保证沥青和橡胶屑计量准确,橡胶粉、基质沥青均要求使用质量流量计来控制,其中沥青质量流量精度要求为流量值的±0.05%,橡胶沥青在反应和贮存过程中还要求不间断的搅拌。

3.2橡胶沥青的反应温度为190-218℃。

3.3橡胶沥青的反应时间不少于45分钟。

3.4橡胶沥青中橡胶屑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5为防止沥青橡胶在使用前发生离析,可在橡胶屑中加入总量不超过25%的天然橡胶粉和合适的外掺剂。

3.6 粘度指标是评价橡胶沥青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技术指标。

改性好的橡胶沥青要求在反应完成时立即(2分钟内)在反应现场检测其粘度,否则会造成粘度检测指标的不精确。

粘度测定前应进行搅拌并用Haake手持式粘度仪或类似快速检定设备进行快速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粘度仪的精度应在三种已知粘度范围是1~5Pa.s 的标准流体中校正。

粘度仪在已知粘度流体中测得的粘度误差不超过0.3Pa.s时方可用于橡胶沥青粘度的现场快速检测。

3.7橡胶沥青技术要求见表3.7-2
表3.7-2 橡胶沥青技术标准
4.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
4.1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来设定橡胶沥青配合比,橡胶沥青中的集料范围应满足表4.1-3的要求。

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4.1-3橡胶沥青混合料粒料级配要求
表4.1-4 沥青橡胶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4.2热拌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应遵照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B的规定执行。

4.3设定好的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应根据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进行各项性能检验。

不符合要求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其中沥青含量宜采用燃烧法检测。

5.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除了应该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
—2004)5.5章节中的规定外,尚应满足:
5.1 橡胶沥青混合料每盘的实际拌和时间不少于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

5.2拌和机须备有保温性能良好的成品料仓,储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

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5.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使用双层特种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

5.4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要求摊铺作业时,摊铺机速度不超过3m/min,并采用进口的超声波平衡梁来控制找平,以保证橡胶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厚度及摊铺精度。

5.5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要求在全部压实过程中,不能使
胶轮式压路机,应采用自重不低于12t的振动式双钢轮压路机。

宜使用进口的高频、低振幅的双钢轮压路机对橡胶沥青混合料进行初压和复压。

并满足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中压实工艺的要求。

同时应注意橡胶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出现温度敏感区时产生拥包的处置措施及方法。

5.6橡胶沥青混合料正常施工温度如表5.6-5的要求
表5.6-5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
当大气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宜摊铺或根据监理要求进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铺筑。

5.7洒砂
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开放交通前,要求在已铺筑完成的路面上洒布一层洁净的细砂,其洒布量为0.5 – 2kg/m2 ,具体洒布量可根据大气环境温度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确定。

5.8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技术
规范》(JTG F40—2004)中表11.4.5-1的要求。

6混合料压实度及弯沉指标
6.1橡胶沥青混凝土、普通沥青混凝土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应达到95%
6.2 5cm厚普通沥青混凝土路表弯沉不大于0.543mm,4cm厚橡胶沥
青混凝土路路表弯沉不大于0.466mm (固化完成后)。

附录:2.2-A水份的测定试验方法
●仪器:
称量瓶——Φ40Χ35 mm
干燥箱——内装无水氯化钙或变色硅胶。

恒温箱——配备温度均衡自控装置。

天平——感量为0.0001克
●实验步骤
将Φ40 X 35mm称量瓶置于80℃正负2 ℃的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

称取2g(精确到0.0002g)胶粉试样放入称量瓶内,置于上述温度恒温箱中烘干2小时取出,立即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称重。

●水份计算
A=(G1-G2)/G1 ×100%
式中:A—水份含量的百分比;G2—烘干后试样的重量;G1—烘干前试样的重量。

2.2—B金属含量的测定试验方法:
金属含量的测定:随机抽取试样50g(精确到0.002g)放置于无磁性的平坦平面上,将一小型马蹄形磁铁放在样品上60秒钟,然后用毛刷清除马蹄形磁铁上的吸附物,直至清除干净后称取金属吸附物的重量(精确到0.001g),计算出金属含量百分比。

2.2—C纤维含量的测定试验方法:
纤维含量的测定:将制备好的样品倒入接受盘中盖上盖,准备筛选。

振动筛选后接受盘中纤维会形成纤维球,将聚集在各层中的纤维置于平板玻璃板上,晃动平板,将缠裹在纤维球中的细胶份去除后,称量纤维的重量(精确到0.001g),并计算纤维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