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控专业方向前沿讲座报告
自动控制前沿讲座小结

控制学科前沿讲座小结班级:自动化1101姓名:任成良学号:0704110113工业4.0” 研究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形成,并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
德国联邦政府投入达2亿欧元。
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战略,并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该战略已经得到德国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弗劳恩霍夫协会将在其下属6-7个生产领域的研究所引入工业4.0概念,西门子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一概念引入其工业软件开发和生产控制系统。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
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
前沿讲座

学科前沿讲座学科前沿讲座学习报告学院(部):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2011级研究生学生姓名:夏秋指导教师:张新教授2012 年9月8日数控技术在我国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已不仅体现了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更是提升一个国家世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数控技术对于实现机械自动化有重要作用,关系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
数控技术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在机械制造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实现制造业集成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柔性化的基础。
本文就数控在机械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数控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数控技术的涵义数控技术即是数字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数字信息对机械加工及运动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技术。
数控技术是集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技术,具有高精度、柔性化、自动化以及高效率的特点,其中数控技术应用到的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光机电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
目前数控技术普遍采用计算机控制,事先编好程序然后利用控制程序来对设备进行控制,计算机引入到数控系统中改变了早期使用的纯硬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更加加强了机械制造的灵活性,使得数据的运算、存储以及处理等功能都由可编辑的软件来完成,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数控技术现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开始了根本性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对现代制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提出了全新的制造模式。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
由于数控技术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其水平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现代化程度的核心标志,因此#实现加工机床及生产过程数控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学科前沿讲座总结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小结专业:飞行器适航技术班级:01071401学号:2014300465姓名:陈昌浩日期:12月20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大三的学生。
在大一大二充分学习了基础学科知识以后,终于在大三能接触到专业相关的课程。
在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我对航空专业的发展方面和前景以及研究方向各方面其实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学科前沿讲座给了我机会让我了解到更多本学科的一些先进技术,让我对航空系统中电子系统的领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燃起了斗志,为航空事业的前沿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短短的四周课时时间里,学校为我们先后安排了四位赫赫有名的教授,有姜洪开教授,宋东教授,张安教授和马存宝教授。
由于时间限制和我们有限的知识水平,老师们都从大处着眼,为我们大概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还简单向我们介绍这些研究将来的实际意义,以及和我们飞行器适航专业的联系。
在每次短短的两小节课中我都被他们研究的这些东西深深吸引着。
也许理论上逻辑上的很专业的知识,我们没有学到多少,但老师们利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基本上将一个新的领域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使我们真正了解到与工程实际应用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
虽然好多东西以我现在的水平还不能弄懂,但却让我看到我们航空专业的前景——只要努力学好知识,总有用武之地的。
通过这些课程,我收获颇多。
上课期间,老师们为我们讲述了火控系统、航空电子系统、飞机通信导航与雷达系统、飞机结构健康监测与深度学习这四方面的内容,在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让我们对这些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一堂课张安老师为我们讲了火控系统,张安老师是航空学院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的教授,张老师对火控系统的了解相当深入,从火控系统的发展历史给我们讲起,武器火控系统是控制武器自动或半自动地实施瞄准与发射的装备的总称。
武器火力控制系统的简称。
现代火炮、坦克炮、战术火箭和导弹、机载武器(航炮、炸弹和导弹)、舰载武器(舰炮、鱼雷、导弹和深水炸弹)等大多配有火控系统。
控制学科前沿讲座心得

控制学科前沿讲座学习心得本学期学院为我们开设了控制学科前沿讲座,通过对本门功课的学习,我们对自动化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专业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也坚定了我们为祖国控制学科发展而奉献的决心。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覆盖面宽、层次跨度大的一级学科,它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制导·导航与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五个二级学科组成。
控制科学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其方法论基础的,因此它首先是一门科学,它研究的是人们实现有目的行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这个意义上,控制科学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普遍的意义,控制科学的精髓是它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模型、控制、反馈、优化等概念和方法。
控制工程是控制论一般原理在工程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从工程系统的角度进行技术的集成,必然涉及到各行各业的技术和工艺背景。
所以,控制工程从来就不是控制学科的专利,它应该也必须在与各工程领域的结合和各种相关技术的集成中得到发展。
控制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通用的技术学科,这一学科包含的内容软硬俱全,软可以软到控制数学,在抽象层面上以数学和逻辑为工具研究控制系统的一般规律,硬可以硬到到完全与硬件打交道,用元器件、集成电路搭建控制器与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组合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控制系统。
“自动化”顾名思义是指实现过程或系统的自动运行,但它比用机械取代人的肢体劳动即机械化有着更深更广的含义,其核心就是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思想去实现有目的的行为的过程。
“信息化”提出在60年代,它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基础,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是信息化的核心。
“自动化”与“信息化”并不是同一回事,但是,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与特点。
“自动化”与“信息化”两者的联系是:研究工作的时代相同,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相似,研究工作的基本工具相同,研究问题的领域交融。
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课程论文报告

控制科学发展前沿课程论文报告引言:控制科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系统按照既定要求运行的学科,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控制科学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前沿课题。
本文将探讨控制科学发展的一些前沿课程,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深度强化学习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深度强化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它结合了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方法,可以用于控制系统的优化和决策。
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系统可以自主学习和优化控制策略,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控制。
这种方法在机器人控制、交通系统优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自适应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是一种针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自适应调节方法。
它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和参数变化,采用适应性算法来调整控制器参数,从而实现对系统的自适应控制。
自适应控制理论在飞行器、电力系统等领域的应用中,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模型的控制方法,它通过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和输出,优化控制策略,从而实现对系统的优化控制。
该方法在化工过程、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中,能够实现对复杂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四、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多智能体系统是由多个智能体组成的系统,智能体之间通过通信和协作实现系统的控制和决策。
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研究旨在解决智能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决策合作问题,从而实现系统整体性能的优化。
这种方法在无人车辆、机器人编队等领域的应用中,能够实现多个智能体之间的高效协同工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量子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量子控制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控制量子系统行为的学科,它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量子控制理论通过设计合适的控制脉冲序列,实现对量子系统的精确控制和操作。
这种方法在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中,能够提高量子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推动量子技术的发展。
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前沿研究

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前沿研究飞机飞行控制技术一直是航空领域的关键课题,其研究不仅关乎航空安全,还直接影响着飞行效率和乘客舒适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飞机飞行控制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涌现出许多引人注目的前沿研究成果。
一、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当前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热点之一。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飞机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自动飞行,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驾驶员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提升飞机飞行的效率和性能。
二、飞行模拟技术飞行模拟技术是飞机飞行控制技术中的另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飞行员可以在地面上进行逼真的飞行模拟训练,提高其应对各种飞行情况的能力和反应速度。
飞行模拟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训练成本,还可以缩短训练周期,提高飞行员的实战能力。
三、智能飞控系统智能飞控系统是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又一重要突破口。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自适应控制算法,智能飞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飞机状态和环境变化,自主调整飞行参数,保障飞机飞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智能飞控系统的发展,为飞机的自主飞行和无人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新型飞行控制器新型飞行控制器是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传统的飞行控制器往往受限于硬件性能和软件算法,难以满足飞机飞行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飞行控制器,采用更加先进的控制策略和优化算法,以提高飞机的操纵性和飞行性能,实现更加安全和有效的飞行控制。
总结: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前沿研究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和精密化方向不断发展,涌现出许多创新性的成果。
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飞机飞行的安全性、效率性和舒适性,推动航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飞机飞行控制技术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控制科学前沿讲座

分析仪器中的检测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对现有分析仪器的继续开发研究和新仪器分析方法的不断开发采用,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的新进展,分析仪器在高科技领域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又促进了仪器分析技术和分析仪器的新进展。
一、分析仪器——高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分析仪器在高科技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材料科学无论是材料自身结构的剖析与验证,还是材料中的渗透剂、清洗剂、显示剂和催化剂等的分析,以及材料合成过程中化学动力学研究和过程监控等都离不开各种现代分析仪器。
例如,可利用各种大型分析设备如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扫描电镜 (SEM)、投射电镜(TEM),各种衍射仪如电子衍射仪、X射线衍射仪,各种谱仪如红外光谱仪、激光光谱仪、原子吸收谱仪等用于材料成分的检测。
利用热分析器配合高温热分析传感器,进行氧化物陶瓷材料的测定,如它可测出MO - MO2 C共晶体的熔解温度为2180K;采用蓝宝石的溶解热作为参比,可测得碳化合物的熔解热为22. 5cal/g。
目前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纳米结构的研究方法几乎涉及全部物质结构分析测试的仪器:直接观察的显微仪: 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显微镜(AFM),场离子显微镜(FIM);非直接分析测试仪: X-射线衍射仪(XRD),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测定仪(EX- AFS),穆斯堡尔谱仪(MS),拉曼散射仪(RS),正电子湮灭仪(PA),中子衍射仪;其它: 原子吸收光谱仪、质谱仪、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谱仪、表面力仪等。
(二) 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21世纪高技术的佼佼者,也是以分析仪器的发展为基础。
例如,DNA顺序分析是分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一项关键技术。
DNA顺序分析仪的主要部分是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仪,选用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在通过一组安装在转轮上的干涉滤光片辐照在电泳凝胶上,而激发出的荧光也通过一套干涉滤光片由光电倍增管接收。
控制学科专业讲座

控制科学前沿讲座学习总结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控制科学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而与各应用领域的密切结合,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内容。
本学科点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控制科学前沿知识方方面面我挑选了三大控制系统——PLC、DCS以及FCS进行了一些讨论。
包括它们各自的特点,彼此的联系和差异。
一.PLC、DCS、FCS三大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目前,在连续型流程生产工业过程控制中,有三大控制系统,即PLC、DCS 和FCS。
它们各自的基本特点如下:1. PLC(1)从开关量控制发展到顺序控制、运算处理,是从下往上的。
(2)逻辑控制、定时控制、计数控制、步进(顺序)控制、连续PID控制、数据控制――PLC具有数据处理能力、通信和联网等多功能。
(3)可用一台PC机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
(4)也可一台PLC为主站,多台同型PLC为从站,构成PLC网络。
这比用PC机作主站方便之处是:有用户编程时,不必知道通信协议,只要按说明书格式写就行。
(5)PLC网络既可作为独立DCS/TDCS,也可作为DCS/TDCS的子系统。
(6)主要用于工业过程中的顺序控制,新型PLC也兼有闭环控制功能。
2. DCS(1)分散控制系统DCS与集散控制系统TDCS是集4C(Communication,Computer,Control、CRT)技术于一身的监控技术,是第四代过程控制系统。
既有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算式先进、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又有仪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要求。
(2)从上到下的树状拓扑大系统,其中通信(Communication)是关键。
(3)是树状拓扑和并行连续的链路结构,也有大量电缆从中继站并行到现场仪器仪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控专业方向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为期八周的机控专业方向前沿讲座最终结束了,在这两个月里,前前后后共有8位教授,高级工程师,大型企业的领导亲临我校,为我们机电控制工程专业的同学做机控专业方向前沿的讲座,他们精心准备的PPT,以及专业而认真的讲解,让我对我们学校的专业实力,我国的液压现状及前景,还有国际上的著名液压企业,整个液压工业的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这里,我要对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个机会,这个课程,以及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做讲座的各位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的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从这八次讲座中学到了很多,首先是对我们机电控制工程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机电系统的核心是控制,因此人们常将机电系统称为机电控制系统。
当今的机电控制技术是微电子、电力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通信、传感检测、过程控制、伺服传动、精密机械及自动控制等多宗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机电控制技术主要解决机电系统的控制问题,研究机电系统工程中控制部分的工程实现方法。
在高殿荣教授的《低速大扭矩海淡水液压马达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讲座上,高教授对国内外在高速水压马达,如水压柱塞马达、水压叶片马达,以及在低速大扭矩的径向柱塞多作用内曲线水压马达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这一方面的知识。
水压马达是以淡水或海水为工作介质,并能将水压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连续回转运动的水压执行元件,水液压传动技术相对于油压传动技术有着许多的优点,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得到
广泛的应用,甚至取代油压传动。
径向活塞低速大扭矩水液压马达是水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
从国内外在水液压元件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果看,主要的研究都集中在轴向柱塞马达和叶片马达上,这些都属于高速低扭矩马达,这样它们的研究领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变量马达还没有出现,低速大扭矩径向马达在水液压领域也还是个空白。
在赵静一教授的《特种车辆的液压技术进展》讲座上,赵教授为我们细致的分析了国内外液压技术在特种车辆上的应用及技术进展。
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相比,缓冲好,润滑好,传输压力大,损耗小,可实现各种保护(如压力过高时可卸压),但维修麻烦,成本高。
与电力传动相比,不如电力传动灵活,容易污染,但在矿山环境中,电力传动容易出现火花,所以液压传动应用还是较多。
液压传动现在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制动用的,矿上大绞车的制动都是液压的;
2、起重用的,比如工程机械上都是,还有千斤顶;
3、支撑用的,矿上的液压支架和单体支柱;
4、调整方向的,船、飞机都是;
5、调速和缓冲的,机床;但最近几年弱电的发展,取代了很多液压控制。
6、传动作用的,液力耦合器;
在孔祥东教授的《流控技术国际前沿应用及发展》讲座上,孔教授深入的为我们讲解了流控技术在当今时代国际的应用及发展。
流控
技术的发展除依靠本学科的研究成果推动外,大部分来源于其他学科的推动,现场总线技术和智能化仪表技术的研究,构成了当今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领域的两大热门课题,基于液压伺服控制的轧制过程控制系统是冶金机械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回顾轧制过程技术和概述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与前景,从中折射出流控技术将向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吴晓明教授的《纯水液压技术发展及应用》讲座上,吴教授为我们做了关于纯水液压技术的情况的讲解。
迄今为止是主要以矿物型液压油为工作介质的液压传动时代。
然而,油压传动存在着污染环境、易燃烧、浪费能源的严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与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环保、能源危机意识的提高,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和研究以纯水作为工作介质的纯水液压传动技术。
近20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应用上,都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复苏和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液压传动技术中的热点技术和新的发展方向之一。
现代液压技术在工业生产和其它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由于纯水来源广泛,无污染,阻燃性好等优点;在我国积极开展纯水液压传动的研究与开发,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及开发绿色液压产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姜万录教授的《国内冷连轧工艺及装备的最新发展动态》讲座上,姜教授为我们细致的讲解了目前国内冷连轧工艺以及装备的最新发展动态。
冷连轧带钢生产包括:酸洗、冷轧、脱脂、退火、平整、精整、镀涂层等工序,是轧钢领域生产效率最高、自动化控制最完善
的生产部门,代表了轧钢技术的最高水平。
当前,我国冷轧带钢生产线的改造与新建已陆续展开。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国内外冷连轧先进生产技术进行了解。
在张立杰教授的《液压系统设计技术》讲座上,张教授关于液压系统设计为我们作了十分透彻的介绍。
液压传动系统是液压机械的一个组成部分,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要同主机的总体设计同时进行。
着手设计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机地结合各种传动形式,充分发挥液压传动的优点,力求设计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效率高、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的液压传动系统。
在张伟教授的《国内外墙体砖压机液压控制技术最新发展动态》讲座上,张教授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国内外墙体砖压机液压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开拓了我们的眼界。
砖压机是生产墙体砖的关键设备之一。
砖压机技术的日益进步,现代液压砖压机无论从主机结构还是液压控制技术方面都和早期的砖压机大有不同。
例如主机结构较多的采用经过不断优化的各种新型结构以及预应力结构,使砖压机的主机精度、可靠性和抗疲劳性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而近年来较多的采用先进的液压伺服比例控制技术,使砖压机的压制动作更加的柔和、平稳,压制力更加准确。
这些都为现代建筑压机业生产多变的高档墙地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现代砖压机主机结构的研究与开发就是要以最佳的、最合理的结构,尽可能少的原材料消耗,获得最理想的实用效果,包括主机精度、综
合性能以及抗疲劳性等。
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和研究。
在冯三军高级工程师的《港口机械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讲座上,冯工程师为我们介绍了关于港口机械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使我受益颇深。
近几年来,在国家经济政策和基建行业需求刺激下,中国起重机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放大,国内起重机设备企业收入利润和出口销量一直保持同比稳定增长态势。
然而近段时间,国内起重机行业发展首次表现出了下滑态势,不同种类起重机设备市场销售同比、环比出现负增长,这给一直保持乐观的起重机行业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应对跌宕起伏的起重机设备市场、破局发展,成为众多国内起重机设备厂家需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现代港口装卸技术的发展,港口装卸设备也呈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型化和高效化、专业化和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环保化的总体发展趋势。
通过认真学习老师和高工们的讲座知识,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明确。
我们燕山大学的机械行业在全国的实力是比较强的,特别是液压专业,在全国也是紧随浙大之后,位于二三位。
所以作为燕大液压专业的学生,我们都有义务去为祖国的液压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