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一语文适应性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
“凡事总有个道理。”
“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
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B.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距今3000年左右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既发现了大量牛羊骨骼,也发现了不少农具。
C.400毫米年降雨量是农耕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底线,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东段与明长城走向极为相似。
D.《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上京一带为“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D.在驯化、种植大豆之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2022届高三全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新高考Ⅰ卷) Word版含答案

2022届高三全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新高考Ⅰ卷) Word版含答案

机密★启动前试卷类型:A 2022年全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检测考试(新高考Ⅰ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

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色故事要塑造鲜活的英雄群像杨洪涛在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近期一些类型多样、风格各异的党史题材影视作品集中上映,以矩阵式、接力赛的方式,生动记叙我们党在百年征途上筚路蓝缕、艰难求索的壮阔历史,以星星之火的红色故事,塑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英雄群像。

塑造鲜活的英雄人物,首先要摒弃机械僵硬、老气横秋的创作语态和脸谱化、理想化的人物塑造方式。

在观众的审美经验和媒介接触日臻熟稔的当下,标语口号式的宣教无法打动观众。

新时代的影视创作,要在立足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从具有现代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的艺术视角切入,重新认识、重新发现英雄,用足够令人信服的戏剧桥段和情节铺陈,为普通人成长为英雄、锻造成先锋的过程提供充足的戏剧逻辑和现实依据。

英雄的诞生,有赖于其生命轨迹中蓄积的能量迸发,有赖于其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坚守笃定,也有赖于其在危难时刻、非常时期的果断选择。

2021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初高衔接适应性练习题(一)(附答案与解析)

2021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初高衔接适应性练习题(一)(附答案与解析)

2021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初高衔接适应性练习题(一)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_______(标签标志)。

②谁如果要________(欣赏鉴赏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_______(完好美好完美)的图画。

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________而不仅是________。

(技术艺术方法)2.下面这段话有三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2012年1月13日,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区馆,由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了“考古中华”展览隆重开幕。

②浙江省文博单位的代表近百人左右参加了开幕式,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

③此次展览是“考古中华”展览全国巡展的第6站,同时也是迄今举办的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中国考古学研究成果展览。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诗歌的原则就是以简括体现丰富。

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就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因为用一个典故,①,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

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就字面上是浅显的,②。

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前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明他所谏之不妄。

懂得了这一点,③。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

朋友,你幸福吗?⑴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它无时无刻围绕着我们。

只是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了那点点滴滴的感动。

只要用心发现,敞开心胸,换一个乐观的角度去看待生活,⑵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斥着温馨和美好。

我选句,修改后的句子:5.下面是一则招聘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高一语文适应性测试

高一语文适应性测试

必修一第一单元语文同步练习(名师解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42分)一、选择题(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寥.廓(liáo)漫溯.(sù)颓圮.(pǐ) 峥.嵘(zhēnɡ)B.斑斓.(lán) 慰藉.(jiè)破绽.(zhàn) 沉淀.(diàn)C.彳亍..(chì chù) 瓦菲.(fēi)装载.(zǎi) 遒劲.(jìn)D.碣.石(jié) 扁.舟(piān)忸怩.(ní) 巷.道(hànɡ)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苍茫万户候脉博风华正茂B.凄婉挖墙角座落天伦之乐C.纽扣做月子九洲兰天白云D.荆棘明信片凑合再接再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叙事诗按________可分为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诗剧等。

(2)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已随风________,留给我的只有深深的怀念。

(3)革新技术以后,这个厂的________提高了三倍。

(4)军训汇报演出,同学们英姿飒爽,________风发,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A.题材消失工效义气B.体裁消逝功效意气C.题材消逝工效意气D.体裁消失功效义气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C.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2021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初高衔接适应性练习题(二)(附答案与解析)

2021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初高衔接适应性练习题(二)(附答案与解析)

2021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初高衔接适应性练习题(二)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是一首小诗。

读后请仿照相应的句子,把(1)(2)(3)三条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齐。

要求想象合理、顺畅、连贯。

只要青春还在我就不会悲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陷身茫茫沙漠(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就不会悲哀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2.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弃(bìn) 衷(zhōng)心卓尔不群(zhuō)B.富饶(ráo) 倦怠(dài)酣(hān)畅淋漓C.倾吐(qīong) 雕琢(zhuó)命运多舛(chuǎn)D.霓虹(ní) 自扰(nǎo)迸(bèng)涌(yǒng)3.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

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为何叫人如此__________?诗词歌赋最讲究的就是韵律美,诗歌创作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__________。

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想问一问:()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早是无须敏感的常事。

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__________”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__________。

河北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一必

河北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一必

河北石家庄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3-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峥嵘/诤言橘子/诡谲尽管/层林尽染B.百舸/荆轲提携/镌刻鹰击长空/义愤填膺C.寥廓/谬误沁园春/分泌安步当车/当之无愧D.阻遏/拜谒曾经/曾祖稠人广众/鸟声啁啾【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zhēng/zhèng,jú/jué,jǐn/jìn。

各不相同。

B.gě/kē,xié/juān,yīng/yīng。

不完全相同。

C.liáo/miù,qìn/mì,dàng/dāng。

各不相同。

D.è/yè,céng/zēng,chóu/zhōu。

各不相同。

故选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轻歌慢舞火势蔓延漫无边际B.苛政如虎百舸争流道路坎坷沉疴痼疾C.苍茫大地苍海桑田天下苍生满目疮痍D.鱼翔浅底安祥自在材料翔实吉祥如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轻歌慢舞”的“慢”应写作“曼”。

C.“苍海桑田”的“苍”应写作“沧”。

D.“安祥自在”的“祥”应写作“详”;“材料翔实”的“翔”应写作“详”。

故选B。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朗读节奏划分的能力。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激扬文字”和“指点江山”都是动宾结构,“指点江山”在动宾之间停顿,则“激扬文字”也应在动宾之间停顿。

新课标2020届高中招生适应性考试(含答案) 语 文 试 题

新课标2020届高中招生适应性考试(含答案) 语 文 试 题

新课标2020届高中招生适应性考试(含答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A卷和B卷,A卷共100分,B卷共20分,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应位置。

3.作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在答题卡以外答题无效。

A卷(100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伫.立(zhù)缄.默(jiān)莅.临(wèi)纷至沓.来(tà)B.狡黠.( xiá)斡.旋(wò)作揖.(yī)拈.轻怕重(zhān)C.烙.印(lào)亵.渎(xiè)遒.劲(qiú)抽丝剥茧.(jiǎn)D.喷.薄(pēn)旁骛.(wù)畸.形(jī)不折不挠.(rá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累赘恪守眼花缭乱仙露琼桨 B.深宵熏陶杳无音信怪诞不经C.热忱犀利不屑置辨参差不齐 D.赢弱摇曳接踵而至行将就木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花儿吐新蕊,树枝抽绿叶”的时节,初三一班的师生走向大自然,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 .对于上级下达的任务,哪怕是阳奉阴违....,他也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C.凉山洲木里县三十一名救火人员在扑灭山火的任务中殉职..,人民永远记住他们。

D.彭山区政府开展的入户宣传、街头宣传以及各单位承包片区卫生一系列活动,已经让“三创活动”成为咱彭山人鲜为人知....的一件事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B.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C.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语文适应性考试卷高中

语文适应性考试卷高中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漫不经心毛遂自荐B. 气喘吁吁水乳交融C. 振聋发聩息息相关D. 雕梁画栋眉清目秀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本次航班被迫延误。

B. 我对他的提议表示赞同,但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C. 她的舞蹈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多个选修课程。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B. 我知道他一定会成功的。

C. 他们一起去了图书馆。

D. 他不仅聪明,而且勤奋。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他的态度很认真。

B. 她的成绩一直很好。

C. 这本书很有趣。

D. 他的观点很有道理。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价值。

B. 他的演讲很感人。

C. 这部电影很精彩。

D. 他的表演很出色。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这件事非常重要。

B. 他的性格很开朗。

C. 这座城市的风景很美。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价值。

B. 他的演讲很感人。

C. 这部电影很精彩。

D. 他的表演很出色。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这件事非常重要。

B. 他的性格很开朗。

C. 这座城市的风景很美。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价值。

B. 他的演讲很感人。

C. 这部电影很精彩。

D. 他的表演很出色。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这件事非常重要。

B. 他的性格很开朗。

C. 这座城市的风景很美。

D.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他的态度很认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地区高一适应性综合测试(语文)第Ⅰ卷(30分)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B.畸形犄角风光绮丽倚势欺人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D.馈赠匮乏功亏一篑发聋振聩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口讷惶悚口碑甘败下风B.思忖唾骂偌大错手不及C.穹顶朕兆忿懑弑君杀父D.消蚀差池皈依青出于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将往昔林林总总....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湛江政府建造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观赏文化于一体的南国花园是我市公园中一座富有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B.从群众意见的具体内容看,群众关注的热点十分广泛,其中,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最多。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在当前全球性经济波动对就业产生直接冲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D.一度因收益不高而备受冷落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在投资理财市场风险加大之时,投资者重新把目光投向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分红型保险产品重新走俏市场。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01年以“诚信”为命题的高考作文,在国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迄今为止,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八年,而国人的诚信情况到底如何了呢?①一时间举国沸沸扬扬②也拉开了国人对于“诚信”追回的大幕③将国人日渐缺失的诚信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论题④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⑤莫不以诚实守信为题大做文章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①④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现代作家。

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作品。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直接说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例如“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是指男子十五岁。

C.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人物,《庄子》后世尊称为《南华经》。

《逍遥游》一篇中说的“逍遥游”,指的是“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D.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就是词牌名。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

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④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⑤也夫!”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⑥。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⑦乎?卑身而伏,以候敖⑧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⑧,死于罔罟。

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节选自《庄子·逍遥游》)①瓠:葫芦。

②瓠落:大的样子。

③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④洴:浮。

澼:在水中漂洗。

絖:丝絮。

⑤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⑥樗(chū):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但木质粗劣不可用。

⑦狸:野猫。

狌:黄鼠狼。

⑧敖:通“遨”,遨游。

敖者,指出来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

⑧机辟:捕兽的机关陷阱。

⑨罔:网。

罟:网的总称。

⑩犛(lí)牛:牦牛。

7.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培育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砸破。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出售。

D.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莫:没有8.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B.世世以.洴澼絖为事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D.卑身而伏,以.候敖者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拙于用大的一组是()①吾为其无用而掊之②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④立之涂,匠者不顾。

⑤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⑥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①②④ D.③⑤⑥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庄子讲述不龟手之药之事,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事物,有小用,也可以有大用,从而婉转地说明惠子不善于用大。

B.惠子举樗之例,是为了讽刺庄子的理论大而无当,没有任何实际的用途,说明庄子的理论是不会被众人认可接受的。

C.惠子和庄子的辩论,实际上是小与大的辩论,庄子的语言雄辩、精辟,从而使惠子也认为大瓠、樗、嫠牛都是物有所用的。

D.庄子认为,大有大的用处,但是一般人都只能看明白小的用处,并且以用小的方式来用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

第Ⅱ卷(120分)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6分)(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鉴赏(10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2)“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两句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岁寒,。

(《论语》)(2)江畔何人初见月,。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3)清水出芙蓉,。

(李白《赠江夏韦太守良宰》)(4)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杜甫《旅夜书怀》)(5)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6)蓬山此去无多路,。

(李商隐《无题》)五、现代文阅读题:文学类文本(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一17题。

剑桥晚钟毕会成①记忆中,傍晚5时15分的剑桥总在雨中,而这时,国王学院礼拜堂的钟声又把它淹没。

同来的朋友描述他此时的感受,谓尘嚣尽落,心如止水。

境界脱俗高远,但我怀疑他把英立甘教会的晚钟当佛寺的晚钟听了。

②这来自天国的钟声从不提供心理慰藉。

它源于规范作息的现实需求。

在罗马帝国毁灭后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残壁断垣之中,这重新回荡在哥特式教堂的钟声传达了一种对秩序和权力的渴望。

僧侣们先是被要求,后来也习惯于依钟声而劳作,而祈祷,而读经,而休息,虽流转千年而不殆。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将钟声的组织功能推向教堂外的社会生活,于是出现了高悬在议会大厦上的标准时钟,出现了工厂、学校里急促的铃声。

出现了客厅里滴答作响的挂钟,出现了揣在怀里或戴在手腕上的表。

正是靠了这层级延展的钟表系统,近代社会千头万绪的自组织化过程才得以推进。

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社会乃是一种典型的钟表文化。

③然而,人生不幸辨钟始。

始于墙上那面有着三根针的圆盘对你产生全新含义的那一刻。

在此之前,这个圆盘只是家里众多物件中的一个,时间对你意味着每天不一样的椰林夕阳、月下西窗,意味着台阶上斑驳的苔藓,秋千上来了又去的蜻蜓,花丛中消失了的蝴蝶。

然而,伴随着那轮圆盘在你的世界中的提升,最终成为凌驾其他所有物件之上的特殊物件,这个生动的世界被遮蔽了。

自此后,你只能借助那一副公事公办的圆脸孔来触摸时间;自此后,你被那冰冷的指针引导着嵌入社会巨大的集成体,有如一套螺母或螺栓,不复有自身完整的存在;自此后,圆盘以时间本身自居,要求你的面对,如何打发时间,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时间发挥出最大效益,诸如此类的问题将纠缠你直到时间的终点。

时间成了横在我们面前的巨大存在,人生意味着与时间无休止的搏斗。

即便为了让这样的人生进行下去,我们也必须为它赋予某种更高的目的,人生进而成了推动时间巨石上山的过程。

而每一次登顶的结果,总会发现前方还矗立着另一座有待登顶的山峰,脚下的曾作为过去的目的的山峰转而成了未来目的的一段过程,一个有待否定自身目的性的存在,人生就在这种过程与目的的交替转换中陷入荒诞。

更荒诞的还在于,由于时间以它的标准制式取消了未来,这种看似在时空中无限展开的转换其实只是在原地打转。

那被罚将注定反复滚落的巨石又反复地推回山顶的西西弗斯不期然地演成了近代人生的标准写照。

④钟表时代的人无法生活在当代。

那么,过去呢?不是总有人梦想回到过去吗?其实,他真正想回的不过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类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时刻。

若是真来一次完整的过去,那简直太恐怖了:那刻骨铭心的痛还来吗?那断肠百折的悔还来吗?那徘徊复徘徊的等与待还来吗?当下尚难以面对,如何再去面对一个重复的过去?叶公好龙的姿态决定了,他真正想要的不过是从时间之流中抽取的几个片断。

⑤还有未来呢?未来不正是钟表时代的信仰吗?钟表时代之前,时间自然地以先逝者为大,当下之合理性只能被过去证实,越近源头的社会越具真理性,与这种视域下的历史与生俱来的是“异化”的符咒——时间的流逝意味着源头的渐行渐远。

钟表文化的目的性伦理则假定,时间沿着一维性展开的方向呈现价值递增的线性上升运动,越是趋近未来,就越是接近完美,终极完美则被延宕于时间的终结处,终结前的历史注定走不出“历史局限性”的魔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