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场域_中的六个心理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1820026202

浅析“场域”中的六个心理空间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谢梅申(19782),女,工程师,上海刘志筠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 200000

谢梅申

摘 要:根据勒温的“场域”理论,以“人”为研究元素,以“自我感知”为研究线索,把人身体周围的区域分为六个心理空

间,简述并浅析了其对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作用和影响,以使建筑和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词:心理空间,场域,自我感知,建筑和环境设计中图分类号:TU 2024文献标识码:A

海德格尔曾说:“空间在本质上为的是形成房间,从而获得它

的界限;这界限不是终止的意思,而是相对希腊人所说的是某些东西开始存在,是由于它的相对位置,它才经常被承认。因此,空间之所以能获得它们自身的存在,是由于位置关系,而不是个别孤立地作为空间。”可见,围合的建筑构成了空间的存在形式,而空间的主导和灵魂是人,人感知和体验着空间的位置关系,并在这些被“形成房间”的空间中生活、工作、休闲和社交。因此,在研究空间时,设计师必须考虑到人的尺度、人与建筑的距离、人对空间的依靠性、空间遮蔽和对行动范围的确定(运动空间与停滞空间),以及空间领域的感受等。

曾有心理学者研究表明,人身体周围的空间可按照心理感受的不同分为四个区域:前理性空间,左、右情感空间和后恐怖空间。笔者认为,此观点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勒温的理论。他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Life Space ,简称L SP )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因而根据其理论,前理性空间,左、右情感和后恐怖空间就是在“场”的范畴内产生和细分的。人在进行活动(即发生事件)的当下,也于潜意识中对身体周围的空间性质做出判断,以知觉身心存在感和归属感,并衡量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人在潜意识里其实是想控制这一被感知的区域的,即个人在独处或从事其他活动时要求不受干扰。在心理上,“场域”的边界不是一个确定的范围,可能是模糊或变化的,它取决于个人的信念、情感、目的、感知能力和当下发生的事件。而可以确定的是,人存在和活动于三维的外在物质环境中,所以二维指向中的四个空间区域是有局限的,须考虑到竖向尺度的存在,应增加顶上空间区域和脚下空间区域。在本文中,笔者暂且将顶上空间区域称为“上间歇无意识空间”,把脚下空间区域(人在走楼梯、台阶和乘坐电梯时感受到的

空间变化)称为“下间歇恐怖空间”。因而笔者认为,人的身体周围可以按照心理感受的不同划分为六个空间区域(见图1)。以下,笔者就以“人”作为研究元素,以“自我感知”作为研究线索,就一般情况下(非特异性)的“场域”中的这六个心理空间进行简述,并浅析其对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1 前理性空间

正前方是理性、道德的空间,它给人的感受正式而庄重,有时甚至是紧张或冰冷的。外交谈判和商务洽谈以此种方式进行,而被老师批评或被老板训话时,人们也常处于这一状态。

当两人相对而坐即两个“场域”对立时,双方目光易直接相对,更易感知彼此的音容举止。此时,私密感减少,而对立感甚至防备感则相对增多,故称之为前理性空间。在公共环境中,这样的空间为人们进行正式的商务、社交、办公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方式。因而,在建筑和室内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应考虑到前理性空间的存在。商业、餐饮及娱乐场所中,以相对而坐摆放的桌椅是最普遍的设计形式。

和形态的设想用图的形式,反映为具体的形象,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建筑师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于理解业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交流过程中充分的表达也使建筑师自身思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9)组织协调能力。在建筑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着使用者、投资者和建造者,对内协

调着结构、水、暖、电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时必须协调众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使用者追求高标准和投资方追求低造价之间的矛盾,高质量设计所需时间和甲方缩短设计周期要求之间的矛盾,建筑造型变化与结构简洁实用之间的矛盾等等,使建筑师的责任远远超出设计本身。

On architectural taste and architect ’s quality

WANG X ue 2jun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 of the architectural taste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requirements of creating excellent architectural works on the sub 2jective attitude of the architect and on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oints out the service market can be created better ,so long as the sound subjective attitude and th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are available.

K ey w ords :architect ,architectural works ,subjective attitude ,professional ability

62・第35卷第18期2009年6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18J un. 2009

2 后恐怖空间

一般来讲,人的后背是无防御能力的部位,最易被袭击,故把背后的空间称为后恐怖空间。人在行进或位移时,如身处一个比较平和的环境中,对身后的感知力就相对少一些;但当人站定或坐下后,对身后未知空间的感知力就更强,更可清晰地意识到后恐怖空间的存在,此刻,身后若是一个流动且不安静的区域时,人就会感到烦躁和不安。经笔者观察,在商业、餐饮和娱乐场所中,若顾客逗留处身后的人流过多或处于不安静区域时,则该处被选择使用的概率最小。不得已,人们才会选择坐在这一区域用餐,他们身后是运菜通道,令人感觉上菜的时间是如此的漫长(见图2)。如把座椅靠背设计得高一些可能会更好,这将增强人们等菜时的安定感,减少对后恐怖空间的感知

环境设计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关系更为密切。公园座椅靠背

后种植草木,使后恐怖空间的被感知性减少(见图3)。路边的长椅虽节省用地,但由于未考虑到后恐怖空间,身后行驶的车辆让人感到不安,缺乏轻松休憩的氛围,因而此处只适合短期停留(见图4)。

3 左、右情感空间

人身体的左、右两侧是温和的情感空间,身处其间,你感受到的是温和、亲密的氛围,交流双方可以转头对视,也可以不对视,为彼此留有相对的隐私余地,不那么直接和赤裸裸。情侣、朋友相处时,便经常处于彼此的这一空间中。根据以上原理,商业活动中的销售人员如拜访的是老顾客,双方相识且关系较好,则与他(们)坐在同一直线上即双方并排而坐较好。这种位置能增进双方的情谊,有利于创造合作的气氛,故通常把此称为“合作位置”。而对于初次见面的顾客,可选择边角位置。这一区域不使人感到局促,并仍可处于交流双方的情感区间内。

4 上间歇无意识空间

有关数据表明,人的视角范围(以白色光标为例)单眼上方约60°,下方略超过70°。可见,在平视情况下,人眼余光于垂直向看到的地面面积比天空面积大,故多数人在身处他熟识的环境中,不会时常注意其头顶空间的变化,除非环境本身很陌生或在其行动或静止时觉察到上方的压抑感。现代都市高楼林立,行走在中央商务区的街道上,人们往往一抬头就可见到这样的天空,清澈、蔚蓝却似被摩天大厦肢解了,使人感觉压抑。城市设计中,设计师必须考虑到人们的这种感受(见图5)。尽管如此,由于视角范围的局限,人对头顶空间的感知并非持续存在,有时甚至是无意识

的,因而把此空间称为“上间歇无意识空间”

5 下间歇恐怖空间

当人在行走楼梯、台阶或天桥时,在乘坐自动扶梯或观光电梯时,随着身体垂直向的位移,会感知到一个与水平向位移迥然不同的空间变化。这种变化若在陌生的环境中发生,就会使人提高警惕甚至紧张不安,恐高症便是这种感觉的极端表现。因而,国标对建筑设计中的楼梯、台阶、自动扶梯的坡度规定很严格,这是为了考虑到安全性和人的心理感受。经笔者研究,人对垂直向位移的心理安定感与坡度成反比,坡度越低,人的心里越安定,反之,越不安。当然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新闻晨报曾有一篇报道《探访环球金融中心474m 高透明地板行走需勇气》,其中提到:“大楼100层,即474m 高处的悬空观光长廊时,漫步云端的感觉仿佛成了现实,在长达55m 的悬空观光长廊里,设有3条透明玻璃地板,脚下的城市仿佛在流动,十分震撼。当然,要走在完全透明的玻璃地板上,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毕竟脚下透明的玻璃地板距离地面的高度有470多米”。可见,透明地板固然让人们感到新鲜,但行走在上面还是有点不安和小心翼翼(见图6)。建筑和环境设计作品如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忽略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也不能算成功。同上所述,人的脚下发生空间变化的几率也相对较少,故把此空间称为“下间歇恐怖空间”

综上所述,人于“场域”中经历的不同事件,产生和细分了这六个心理空间,而这些空间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并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在建筑及环境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人对这六个心理空间的感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细致入微。参考文献:

[1] [德]库尔德・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 ].杭州:浙江教育出

版社,1997.[2]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Analysis of six mental spaces in f ield

XIE Mei 2shen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theory of Kurt ,taking human as study element ,taking self 2perception as study clue ,the area around human was divided into six mental spaces ,and 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on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were discussed ,so as to make architec 2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embody the human 2oriented idea.

K ey w ords :mental space ,field ,self 2perception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72・ 第35卷第18期2009年6月

谢梅申:浅析“场域”中的六个心理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