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乾隆简介

乾隆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乾隆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乾隆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爱新觉罗·弘历(1735年-1795年在位)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
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
乾隆帝即位后,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各项典章制度;优待士人,安抚起复雍正朝受打击之宗室;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蠲免钱粮,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军事上多次平定西部少数民族贵族叛乱,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和西藏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版图;文化上编修了《四库全书》等大型文化典籍;外交上乾隆时清朝继续以“天朝上国”自居,和周边属国友好往来,而对西方则坚持“闭关锁国”。
他六下江南,大修宫殿、园林;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
后期宠信大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年事已高,吏治败坏,弊政丛出,激化了社会矛盾。
乾隆六十年(1795年)宣布于次年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永琰,改元嘉庆,自己称太上皇帝,后仍掌握实权。
嘉庆四年(1799年) 正月初三,乾隆病逝,终年八十九岁。
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葬河北遵化清东陵马兰峪裕陵。
乾隆文化成就乾隆效法康熙帝,积极笼络汉族知识分子。
乾隆元年就模仿康熙举行了一次博学鸿词科考试。
南巡时利用机会接见汉族知识分子。
乾隆巡幸12次,途中召试士子,试以一诗一赋,一论或一策。
进入高等的,授予进士、举人,马上任为中书;是生员,就赏给举人,准予会试。
乾隆帝汉文水平很高,能诗善画,精于骑射。
清朝皇帝中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当以他为最。
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官修书籍达100余种,完成了顺治朝开始编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开始编写的《大清一统志》,他又令臣下编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
乾隆皇帝最经典的十句话

乾隆皇帝最经典的十句话乾隆皇帝是清朝的一位伟大皇帝,其治理之道和言行举止都深受后世推崇。
下面是乾隆皇帝最经典的十句话: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意味着作为一个君子,要注重根本,只有树立正确的本质,才能使道德行为得以生发。
2. 天下之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表明在治理天下的事务中,首先要保证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手段,才能取得成功。
3. 以人为本,顺天应人。
乾隆皇帝强调以人为本,他认为君主应该顺应天意,以民众的需求为依归,为人民谋福祉。
4. 民之所欲,吾所欲也。
这句话说明乾隆皇帝非常重视民众的需求和意愿,他把人民的欲望视为自己的欲望,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政策。
5. 师道尊严,德业精微。
这句话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乾隆皇帝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师德和学问,使学生能够掌握精深的道德和学识。
6. 莫在富贵,莫在恶贱。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财富和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
7. 乾坤定,民心安。
这句话表明只有国家的统治稳定,民众的心才能够安定,国家才能够繁荣。
8.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这句话强调天下人都应该视为一家人,要以和平、团结和互助为原则,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句话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是治理国家和平天下的基础。
10. 顺治不如康熙,康熙不如乾隆。
这句话表明乾隆皇帝认为自己的治理水平超过了康熙和顺治两位前任皇帝,显示出他对自己执政能力的自信。
以上是乾隆皇帝最经典的十句话,这些话语体现了乾隆皇帝的治国理念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治理之道和言行举止都为后世所推崇,是一位伟大的君主。
乾隆在位多少年

乾隆在位多少年乾隆是中国清代的一位重要皇帝,他的在位时间非常长,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乾隆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富庶、繁荣的时期之一。
那么,乾隆到底在位多少年呢?乾隆帝,姓爱新觉罗,名弘历,出生于1711年,是康熙皇帝的四子。
乾隆帝继位于1735年,享年八十八岁,在位达六十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乾隆帝的在位时间之长,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众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
乾隆在位期间,国家安定繁荣,经济发展迅速。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官员考核制度,严禁贪污腐败。
他还通过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促进了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国内经济繁荣起来。
乾隆还大力发展农业,推行种植业现代化,使得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乾隆还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农业、医学、工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在文化方面,乾隆皇帝崇尚儒家思想,兴办了许多学校,加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还大力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非常重视。
乾隆帝本人也非常喜爱书法和绘画,他在这两个领域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他举办了多次盛大的赏花、观赏书画和品味古董的活动,培养了许多文化人才。
乾隆帝在位期间,对于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人民都采取了开明的政策。
他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特殊权益,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均给予了大力支持。
他实行了“扬州八怪”等文化政策,鼓励文化艺术的发展。
同时,他也主张融合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然而,乾隆在位期间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他采取了过于宽松的政策,导致朝政腐败。
另一方面,他对于西方文化保持着抵制和排斥的态度,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发展。
此外,乾隆晚年极度嗜好,沉迷于后宫和豪华奢侈品,这也是他执政晚期出现衰落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乾隆在位期间为中国带来了经济、文化和政治的繁荣,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朝乾隆为什么要南巡

清朝乾隆为什么要南巡乾隆应该是清朝最好大喜功讲究排场的皇帝了,还曾经六次下江南。
清朝乾隆为什么要南巡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清朝乾隆南巡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清朝乾隆南巡的原因乾隆第一次南巡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
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
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
乾隆第二次南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
同年二月五日到达天妃闸,阅龙木;二月十三日,到达范仲淹高义园;二月二十日,到达苏州,又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在嘉兴和石门镇阅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后到达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宁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阅视河工,降旨截流漕粮,又将积欠的种子、口粮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孙家集阅视堤工,命令将河堤改用砖砌;四月六日。
到荆山桥、韩庄闸巡视;四月十日,到达曲阜,拜谒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圆明园。
乾隆第三次南巡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
这一次南巡,正值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受灾,乾隆经过时,免去了这些地方的额赋,又拨了一些物资款项赈灾。
然后去审查了前两次命令修的工程的进度,并且对两淮的盐商赏赐有加。
乾隆第四次南巡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开始第四次南巡。
此次南巡在时间、路线和主要行程安排与第三次大体相同。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乾隆从京师出发,开始第五次南巡。
乾隆说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观民,勤求治理”。
乾隆第五次南巡乾隆四十五年,第五次南巡时乾隆已70岁,据传出发前他盘算着烟雨楼顶多只能再来—次了,因为千里劳顿,体力已吃不消。
前几次皇太后都来了,这次就没能同行。
乾隆皇帝的本名是什么?

乾隆皇帝的本名是什么?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是中国清朝第四位皇帝,其正式名号为“弘历”,是康熙皇帝的四皇子。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统治了六十年之久。
他的执政时期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都最为繁荣和稳定的年代之一。
乾隆皇帝一生经历了众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事件,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下面将从他的本名、政治改革、文化繁荣、外交合作和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五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乾隆皇帝的本名乾隆皇帝的本名为弘历,意为“才德广大”。
这一名号充分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自己的自省和期望,也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所持有的理念。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致力于吸纳各方面的人才,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二、政治改革乾隆皇帝执政初期,对清朝法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完善,使得国家政治制度更加合理高效。
他推行了一系列的“乾隆新政”,加强了官员的选拔考核制度,取消了一些陈旧、威权的政治制度,建立了相对人性化的政治管理体系。
这些改革使得官员及时接受民众的诉求,提高了国家治理的效能。
三、文化繁荣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他本人也是一位文化爱好者,善于诗文书法。
乾隆皇帝崇尚礼制文化,推动了汉文化的复兴,并对藏传佛教进行了加强和保护。
他下令修订《庭史》、《四库全书》等重要文化典籍,大力支持翻译和出版事业,为后代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外交合作乾隆皇帝倡导着务实的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与欧洲、中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乾隆皇帝通过和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带来了一系列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理念,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乾隆皇帝还通过外交手段巩固了对蒙古、西藏等边疆地区的统治,保持了国家的边疆稳定。
五、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乾隆皇帝重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他推行了优待政策,增加投资,在边疆地区修建水利工程、开垦土地、发展经济,为边疆地区带来了繁荣和稳定。
乾隆最著名的十首诗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以下是他最著名的十首诗:
1. 《菜花》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
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2. 《卢沟晓月》
茅店寒鸡咿喔鸣,曙光斜汉欲参横。
半钩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夹镜明。
3. 《免除宿迁县等地部分正赋》
忆我三番曾过此,满目民艰恫瘝视。
蠲租加赈不少靳,究亦无能疮痏起。
4. 《过蒙古诸部落》
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群饮碧溪边。
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5. 《萨尔浒》
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
于今四海无征战,留得艰难缔造踪。
6. 《如意湖》
昆明湖习水战,万寿山乐民丰。
乾隆宸游物华胜,尽在一图中。
7. 《黄瓜》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8. 《中元观河灯》
太液澄波镜面平,无边佳景此宵生。
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
9. 《堤上偶成》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烟绡掩明月,两行灯火照青冥。
10. 《题四面云山亭子》
四柱亭亭倚碧苍,雨余凭眺暮烟长。
遥看黛色知何处,三十六峰天半翔。
以上是乾隆皇帝较为著名的十首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趣谈:乾隆皇帝简介 乾隆生母是谁?乾隆的皇后有几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乾隆皇帝简介乾隆生母是谁?乾隆的皇后有几个
导语: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
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因为乾隆皇帝在位时间比较长,一生中他身边共有四十一位后妃,其中有: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五位贵妃、六位妃、六位嫔、十二位贵人、四位常在。
乾隆皇帝的皇后有三位:
第一个是原配
孝贤皇后
富察氏(1712——1748),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综观李荣保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农历,下同),雍正五年七月赐婚成为宝亲王嫡福晋,时年十六岁(虚岁,下同)。
雍正六年十月生皇长女,八年生皇二子永琏;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又生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一年生下皇七子永琮。
乾隆二年以金册金宝册立富察氏为皇后,时年26岁。
皇后性情节俭,平日冠饰皆草线绒花,不御珠翠。
但皇长女、永琏、永琮先后夭折,皇后悲痛万分。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她在南巡途中,在德州崩逝,终年三十七岁。
谥号为: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葬裕陵。
第二个就是比较悲剧的废后了
废皇后乌喇那拉氏
乌喇那拉氏(1718——1766),满洲正黄旗人,佐领那尔布之女,生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乾隆皇帝有何早年经历?乾隆皇帝生平事迹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乾隆皇帝有何早年经历?乾隆皇帝生平事迹简介
导语:早年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
早年
爱新觉罗·弘历(1736年-1795年在位)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
据说康熙年间的一天,康熙帝在圆明园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
弘历当时只有十二岁,一下子就为其祖父康熙帝所喜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
雍正元年,雍正手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锦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雍正十一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驾崩,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继承皇位,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设立皇储
弘历即位初年效法汉人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
然而乾隆三年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
后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两岁。
一年后皇后富察氏死在东巡途中,弘历十分伤心,遂迁怒于庶出的皇长子,皇长子不久忧惧而死,立储的事让弘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
转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十三岁的弘历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这个时候,还活着的皇子只有六人,这六人中,又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立为皇太子后乾隆改其名为顒琰其余弟兄均未改名,仍用永)、皇十七子永璘。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在书画名迹上题诗的皇帝
人物小介
清高宗爱新觉罗· 弘历(1711- 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 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 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 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 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 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 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 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 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 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 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 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 一代有为之君。庙号高宗,谥号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 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 清东陵裕陵。
《四库全书》
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 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 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 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 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 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 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 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 阁”。
由于弘历对文化事业的热心,汉学从乾隆朝愈益兴盛,至 嘉庆朝,形成了著名的“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的以考据 为主要治学方式的学术流派。 乾嘉学派的奠基人,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顾炎武、方以 智、阎若璩、胡渭和毛奇龄等人重视对儒家经典的研究,顾炎武被公 认为是开了清代考据学的先河。
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 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 宇字香生翰墨筵
对文化的贡献
清朝皇帝中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当以弘历为最。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官修书 籍达100余种,完成了顺治朝开始编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开始编写的《大清一 统志》,他又令臣下编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 除了这些历史、制度方面的著作外,其他类别的著作,著名的有文字音韵《清文 鉴》、文学《唐宋诗醇》、乾隆大阅图地理《大清一统志》、农家《授时统考》、 医学《医宗金鉴》、天文历法《历象考成后编》等重要文献。 图书编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四 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开始编 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 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 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 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 《诗经》、《孝经》、《尚 书》、《春秋》、《尔雅注疏》、《说文解字》、 《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 《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 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 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 料。
为了搞思想统治,弘历还屡下禁书令,销毁了大量涉及反清 复明但有价值的图书。他在编《四库全书》时,烧毁了大量“违 禁”书籍,成为汉文化的浩劫。 文字狱、毁书、禁书加上“八股取士”等政策严重地限制了 人的创造力,禁锢了人的思想,是清朝帝国落后于欧洲,这些政 策是很重要的原因。
对文化的破坏
乾隆帝为加强思想统治,奴化汉人思想,也效法祖先大搞文字狱。 弘历把文字狱当成家常便饭,制造130多桩,占整个清朝帝国时 期文字狱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 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好多是捕风捉 影。而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如脱缰 野马不可控制。甚至一些疯子胡乱涂抹也被定为“逆案”,凌迟 处死,荒唐到极点。王锡侯《字贯》案、胡中藻《坚磨生诗抄》 案、徐述夔《一柱楼诗》案都是发生在乾隆朝的文字狱大案。
题静憩轩
读《贞观政要》
非静不能憩,非憩何由静。
心与境相忘,一泓止水定。
小轩仅容膝,颇足适幽兴。 临窗俯碧池,波光入眼净。 炉有香可焚,床有几可凭。 即景裁短句,启复论声病? 喜得大自在,而无俗虑竞。 安佚非素怀,聊以适吾性。
懿德嘉言在简编, 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
史上作诗最多的人
乾隆皇帝作诗世界古今第一,一生做诗42250多首,全唐朝2700 多位诗人做了300年的诗,也只有48900首,可见乾隆一人可挡 世界第一诗朝300年的世界记录,而且内容遍及经史子籍、政经 文教、家、国个人大小事等,数量庞大、题材宽阔,融合漨汉誾 文,前无古人,后难来者。
他在位六十年间,创作出版了御制诗5集,共434卷,收诗41800 首。当上太上皇后又创作出版了《御制诗全集》,收诗750首, 这样他共写诗42250首。内容遍及经史子籍、政经文教、家、国 个人大小事等,数量庞大、题材弙阔,融合漨汉誾文,前无古人, 后难来者。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的42250首诗中,竟有六分之一 是在避暑山庄写的,将近7000首!乾隆的诗,写便了山庄内的每 个景点,写遍了山庄外的每间佛殿。为山庄内的大型园林寺庙檀 林一个地方,乾隆竟写了170多首;为澄湖上的大型御舟青雀坊, 乾隆也写了93首,
乾嘉学派,一般说来以惠栋为首的“吴派”和以戴震为首的“皖派” 影响最大。吴派的学风即搜集汉儒的经说,加以疏通证明。它的特点 是“唯汉是信”,即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 诂、典章制度的传统。凡属汉学,就一概予以采纳而加以疏通解说。 吴派的主要学者有沈彤、江声、余萧客、江藩、王鸣盛等。皖派则重 视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中名物制度的考证。此 派的特点是从音韵、小学(即文字学)入手,通过文字、音韵来判断 和了解古书的内容和涵义,即以语言文字学为治经的途径。他们在文 字、音韵等方面作出了不少的贡献。此外,皖派也颇重视思想和理论, 如戴震作《孟子字义疏证》就是例证。戴震的学生很多,以段玉裁和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