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史资料

合集下载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明朝文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背景介绍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文学成就丰富多样。

明朝文学以古文为主,继承了唐宋时期文学的传统,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特点。

二、文学流派 1. 戏曲明代的戏曲是中国戏曲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展了许多戏曲剧种,如京剧、湘剧、评剧等。

其中,京剧是明代的主要剧种,它融合了唐宋元明的戏曲艺术,并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唱腔。

2.诗歌明代的诗歌继承了唐宋诗的传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明代诗人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真实的感受。

著名的明代诗人有杨慎、杨基、杨慎堂、王世贞等。

3.散文明代的散文注重纪实和议论,散文作品常常是对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的观察和思考。

明代散文的代表人物有唐寅、袁宏道、冯梦龙等。

4.小说明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

明代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而闻名于世。

三、文学主题 1. 忠诚和孝顺明代文学注重儒家伦理观念的传播,强调忠诚和孝顺。

许多明代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忠诚和孝顺的主题,如《孝经》、《百善孝为先》等。

2.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明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3.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明代文人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他们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家庭等的思考和感悟。

同时,明代文人也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一些人生哲理。

四、艺术特点 1. 古文风格明代文学以古文为主,注重文学语言的庄重和严谨。

明代文人常常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模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修辞手法明代文学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3.情感真实明代文学作品注重真实感和情感的表达,文人常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素材,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影响与价值明代文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学明代资料

中国文学明代资料

明代文学相关资料:明初三大家:指刘基、宋濂、高启。

三人大都经历元末明初的变故,加之各人生活的坎坷和官场的沉浮,因而创作内容较充实,风格多样。

刘基诗文兼长,他的散文富有形象性,往往穿插寓言故事,具有讽刺意义,如《卖柑者言》。

有《郁离子》寓言体散文集,分十八章,一百九十五篇。

宋濂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

他的散文刻划人物,多通过具体故事情节、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如《送东阳马生序》。

高启的能兼师众长,而且富于才情,能达到“时至心融,浑然生成”的境地,是明初著名诗人。

刘、宋以散文见长,高启诗歌富有才情。

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纤巧隽爽、咏物)、张羽(律法精严)、徐贲的并称,均为吴中(今江苏苏州)人,以诗文名,故称。

四人均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以高启善古、才气豪健,各体兼优,文学成就最高。

台阁体:明初上层官僚之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

内容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形式典雅工丽。

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茶陵派:明朝前期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李东阳系湖南茶陵人,故名。

李东阳论诗并未摆脱台阁体习气,但他深受严羽的影响,提倡宗唐师杜,强调诗歌的音节法度,对前后七子复古理论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此派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邵宝等。

前七子:指明代弘冶、正德年间倡导复古运动的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其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

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打击台阁体、八股文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他们盲目尊古,模拟剽窃,又不免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

后七子:明代嘉靖、隆庆时期倡导复古的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而以李、王为首。

他们继承前七子的拟古主张,相互标榜,声势很盛,以致模拟成风,产生不良影响。

李贽:字卓吾,明代中叶后杰出的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泰州学派后期代表人物,著有《焚书》、《续焚书》等。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指明朝(1368年-1644年)时期的文学发展史。

明代文学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趋势和风格,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下面就明代文学史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文学思潮的转变1. 明代初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初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平实真实的风格,以“家庭民情”为主要题材,强调人民生活的真实性。

明代初期文学作品以小说《西游记》、戏剧《汉宫秋》等为代表。

2. 明代中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中叶以后,文学思潮逐渐从以民间为主转向以社会为主。

明中叶以来的文学作品以明清小说、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如《红楼梦》、《西厢记》等。

3. 明代晚期文学思潮的转变:明晚期文学思潮转向追求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注重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明晚期的代表作有戏曲《长生殿》、《桃花扇》等。

二、明代戏曲的发展1. 明代传统戏曲的发展:明代戏曲逐渐形成了五种流派,即元曲、南曲、北曲、西曲和杂剧。

明初的戏曲以元曲和南曲为主,元曲以元朝戏曲为基础,南曲以南方的音乐风格为主。

2. 明代杂剧的发展:明代杂剧是一种综合性戏曲形式,吸收了元曲、南曲、西曲等戏曲元素。

杂剧以剧情丰富、角色多样、音乐丰富多样、表演技巧精湛为特点,代表作有《汉宫秋》、《虬髯公》等。

3. 明代戏曲的改革创新:明代戏曲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如增加了音乐元素、增强了舞蹈演出的实力、注重剧本的创新等。

三、明代小说的发展1. 明代传统小说的发展:明代小说以神魔小说和志怪小说为主要创作方向。

其中,神魔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等为代表,志怪小说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这些作品在后世文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2. 明清小说的发展:明代晚期至清初,明清小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

《红楼梦》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四、明代散文的发展1. 明初散文的发展:明初散文以杂剧、小说等戏曲形式为主要创作方向。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古代文学考研复习明代文学史知识点明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古代文学考研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不仅反映了明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况,更是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本文将重点介绍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一、明代文学的背景和发展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而又短暂的时期。

明朝建立后,中央政府的权力逐渐加强,社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文化和经济的繁荣程度也比较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明代文学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

(1)宋元继承与发展明代文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宋元文学基础之上的。

宋代的文学成就是十分显著的,金明元时期的一批文人受到了宋代文学的影响,深入学习,不断汲取宋元文学之精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同时,明代文学也吸收了元代戏曲和曲艺的精华,从而使得明代文学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2)文章理学的兴起明代是文章理学的全盛时期。

文章理学是明代各界学者包括文学家、学者、政治家等人通过学习、创作文章,把其中的思辨、论证、判断、表达等过程当作一种探究人生、探究世界、表达自我及交流与对话的方式。

文章理学的文学性非常强,其主要特点是高深的思辨和论证,富有哲学和人生智慧。

(3)曲艺的繁荣在明代,曲艺的各类流派繁荣,形式多样。

著名的曲艺流派有“南曲”和“北曲”,“南曲”以丝竹为主,重在唱腔,其代表作品有《汉宫秋》、《阳关曲》等。

而“北曲”则以弦乐为主,重在艺术表现,其代表作品有《西厢记》、《牡丹亭》等。

二、明代文学的特点(1)文学思想多元化在明代文学中,各种思想流派交相辉映,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得以发展。

例如,文章理学中有宋代的理学思想,而现实主义则体现了对生活的忠实表现。

这些不同思想的交融和碰撞,丰富了明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文化艺术风格多样化明代文学的文艺风格是各具特色的。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风格为代表,戏曲以“南戏”和“北戏”为主要流派,文章则兼有宋元文学之长,兼中西方文化。

明代文学史

明代文学史

第一章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一、《三国演义》概况与罗贯中 1、作者 暂定罗贯中 2、成书时代 折中说法:元末明初 3、版本 a.嘉靖刊刻《三》,240回,回目单句,7字。 例如:祭天地桃园结义 b.李卓吾评本,120回,回目双句。 c.清初毛宗岗、毛纶作修改,最流行 4、成书过程
二、思想倾向 1、“拥刘反曹” PS明反曹,暗反刘 刘备: “那人不甚乐读书,喜犬马,爱音乐,美衣 服,少言语,礼下于人,喜怒不形于色。‛后改 成‚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 形于色,素有大志” 15回“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 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刘安“乃杀妻食之……饱食了一顿……至晓 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 肉已都割去,惊问……不胜伤感,洒泪上马。” 吕大骂刘备“是儿最无信者‛‚大耳儿,不 记辕门射戟焉”
忠义的表现: 首先是对方腊起义的态度。 其次表现在对宋江受招安的态度上。 再次是表现在作者对梁山泊义军结局的处 理上。 鲁迅曾指出:‚至于宋江服毒的一层,乃明 初加入的,明太祖统一天下后,疑忌功臣, 横行杀戮,善终的很不多,人民对于被害 之功臣表同情起见,就加上宋江服毒成神 之事去。‛一语道破了《水浒传》表现忠 奸斗争的实质。
二、思想内容 1、农民革命兴亡史 (1)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 根源。 “不义之财,取之何碍”。阮小二、阮 小五“如今那官司,一处处动辄便害百姓。但 一声下乡来,倒先把好百姓家养的猪、羊、鸡、 鹅,尽都吃了,又要盘缠打发他。” (2)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光辉形象。 (3)反映了农民革命星火燎原的历史进程。 (4)写出了起义的悲剧结局(招安),揭示出了起 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忠义)。
3.关羽 (1)前期,在处理自己与曹操“亦敌亦友” 的关系时,难免认敌为友,使他所倡的 “义”陷入窘境。 (2)后期,则在处理自己与孙权集团这个 友军时,化友为敌,充分暴露性格缺陷。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

明代文学史知识点一、明代文学概述明代文学兴盛于明初,至万历中叶达到鼎盛,以散文为重要体裁。

明代文学描写内容多元,既有社会风情,也有政治讽刺与怀古抒怀、抒情等,其艺术成就丰富多彩。

二、明代文学起源明代文学起源于南宋,滑稽小品成为一种典型的南宋文学流派。

明代文学有着与唐宋文学有很大差别的风格特点,表现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节奏感。

三、明代科举制度与文学兴盛太祖朱元璋实行科举制度,即提拔官吏的考试制度。

文化和教育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明代文学以散文为主,同时诗歌、戏剧、小说、传记等文学体裁也都十分丰富。

四、明代文学风格特点1. 讲究语言表现力的细节。

2. 重视对历史故事和文物的研究。

3. 以抒写情感和描写生活为主的散文和诗歌。

4. 擅长凭借小品文和散文等手段来传达文化及美学价值观念。

5. 在散文中蕴含批评现实、社会讽刺等多种意味。

6. 重视文学的审美效果和历史意义,同时还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观念等。

五、明代主要作家1. 冯梦龙,散文家,以散文类文艺作品最为著名。

2. 袁宏道,同时是散文家、诗人、学者和书画家,著有《梦溪笔谈》。

3. 杨慎,明代纪实派作家,以《世说新语》和《涂山先生集》最为有名。

4. 连橐驼,散文家,他创作的《肆书简·艺文四事》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5. 文徵明,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画家、书法家。

他的诗以自然形象和感人情感见长,并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

六、明代文学影响明代文学具有极高价值,它不仅成就了明代文学史,还对后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明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一种mostensn的形象。

明代文学是文化发展、政治改革与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前进路上的一个重要章节。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其发展经历了诸多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之一,包括了明代(1368年-1644年)和清代(1644年-1912年)。

以下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复习资料:1. 明代文学特点:明代文学继承了元代文学的传统,注重以文言文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明代古文运动中出现了“白话文运动”,将古文体转变为白话体,使得文学更加通俗易懂。

明代文学注重现实题材创作,强调表达思想和批判社会现实。

2. 明代四大家:明代文学有四大家,分别是文学家杨慎、李时中、冯梦龙和杨宪益。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明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杨慎的《世说新语》、李时中的戏曲《汉宫秋》、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和杨宪益的小说《水浒传》。

3. 明代戏曲: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的戏曲剧种有京剧、湖州昆剧、评剧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其源于明代的汉剧、元曲和杂剧,结合了元曲的旋律和唱腔,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

4. 清代文学特点:清代文学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道德、纪律和秩序。

清代文学作品多以古文形式出现,注重文风的优雅和辞章的精练。

清代文学注重对古代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文学风格。

5. 清代四大家:清代文学有四大家,包括纪晓岚、吴敬懿、曹雪芹和翁同龢。

他们的作品代表了清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比如纪晓岚的散文《庐山谣》、吴敬懿的小说《雍正传》、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和翁同龢的戏曲《破幽梦》。

6. 清代小说: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岳阳楼记》、《聊斋志异》等。

清代小说作品多描写了社会生活、家庭关系和人性的复杂性,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上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另外,你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深入了解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学。

明代文学概述

明代文学概述


王守仁 “心学”。 王守仁他认为理学太虚伪,对统治不利。 从宋陆九渊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发展而来, 是纯粹的主观唯心主义。 “人心是宇宙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的主宰,离开了心, 万物就不存地。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 善”,肯定人心的“良知”。 良知是“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后来被私欲蒙敝 要想获得这种良良知,就要“格物致知”,去除欲望。


2、思想领域 占明代统治地位的是程朱理学。朱熹被配享孔庙,塑像在 孔子的旁边。程朱理学,援佛入儒,讲究“存天地,去人 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些被明代统治者所利 用。整个明代节烈妇女数量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明初 编了《五经大全》(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 《四书大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性理大 全》,成为明代知识分子必读课本。 明代思想文化领域中,理学与反理学斗争十分激烈。


诗文方面,诗人多反映人民苦难、动乱的社会,思想性艺 术性都比较高。 明初三大家:宋濂以文著,刘基诗文并重,高启以诗著。 后来,由于政治上的高压政策,诗人们开始脱离现实,出 现了三杨:杨溥、杨荣、杨士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创作了台阁体,歌 功颂德粉饰太平,这种文风统治文坛几十年。 宰相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诗法杜甫,开拟 古主义的先河,但内容空虚。


1393年,洪武25年,当时大将蓝玉守北方,权力大,威及 皇权,洪武26年,朱又兴蓝党大案,这一次“元功宿将相 继尽矣”,朱元璋把中央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到自己的手 里。 明代中后期,大权旁落,太监专权。王振、刘瑾、汪直、 魏忠贤相继出现,都是大权在握的宦官。

B、朱元璋中央实行集权制度,地方上设三司:布政司、 都指挥司、按察使,让权力分散,以免出现叛乱。 C、他还加强特务统治,设立锦衣卫、巡检司等特务机构, 后来又立东厂、西厂,监视各大臣,各大臣人人自危。当 时一个大臣钱宰写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 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炊熟时。诗被皇上知 道,革职归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亡後,入山著書,一生著作極多,流傳至今者, 唯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環文集及石匱書後集 幾種。其中夢憶、夢尋為其代表作,寫於明亡入清 之後。 茲錄其西湖七月半一節以見其特色一斑:
……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粧,湖復頰面, 向之淺酌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 通聲氣,拉與同坐。韻友來,妙妓至,杯箸安 ,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
勤敏,勇於任事。能詩善歌,有詞曲癖。退 隱後,益肆意聲伎,日以徵歌度曲為事。嘗 編南九宮十三調曲譜,又撰錄明初以來南曲 為南詞韻選;二書為治南曲者所宗。
自魏良輔改良崑腔,梁辰魚首先採用, 撰浣紗記傳奇,及散曲江東白苧集。前者梨 園傳唱,歷久不衰;後者張鳳翼序謂之「宮 商按而凌風韻生,律呂協而擲地聲作」。從 此,南曲多倣辰魚所作以詞法為之,作品詞 味多而曲味少。稍晚而沈璟南九宮十三調曲 譜及南詞韻選兩書問世,南曲楷模大著,學 者翕然宗之。
2.王慎中(1509-1559),字道思,初號遵 巖居士,後號南江,晉江人。 嘉靖五年(1526)進士,累官禮部員外
郎,山東提學僉事,河南參政,後以與大學 士相忤,落職廢居。
3.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武進人 。嘉靖八年(1529)進士第一,調兵部主
事,引疾歸。卜居陽羨山中,讀書十餘年。 後倭寇猖獗,召為職方員外郎,進郎中,與 胡宗憲協謀討賊。順之親自泛海,屢破倭寇 ,擢左僉都御史,代李遂巡撫鳳陽。力疾渡 焦山,至通州卒。崇禎中,追諡「襄文」。 順之於學無所不窺,世稱荊川先生。
吾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 撲人,清夢甚愜。 不但此類山水遊記,生動活潑,清麗可誦。 即紀事、言情、說理之作,亦無不如此。
明代散曲
• 概述 明代初期約一百年間,散曲較為沈寂。當 時曲壇盟主,當推朱有燉。有燉為明太祖之 孫,號誠齋,封周王,諡曰憲,世稱周憲王 。著有散曲誠齋樂府及雜劇三十一種。數量 雖豐,但文字庸濫者居多,殊無足觀。惟 其提倡作曲、鼓勵文風之功,則不可沒。
(四)嘉靖三大家 弘治中,前七子力矯積弊日深之文壇風氣,高
唱文必秦、漢之同時,亦有歸有光、王慎中、唐順 之提倡唐宋文,與之對抗。歸、王、唐三人並稱為 嘉靖三大家。 1.歸有光(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穆宗龍慶五年
1571)字熙甫,崑山人。 九歲能屬文,弱冠盡通五經三史。惟所學非當時 競為浮游氾濫之詞風所喜,固非俗儒所能賞識,以 致仕途多蹇,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成進士。卒 於南京太僕丞。世稱震川先生。
二、馮惟敏(1511-1580)字汝行,號海浮 山人,山東臨胊人。歷官淶水知縣、鎮
江教授、保定通判等。所居七里溪別墅,風 景絕佳;其散曲中常詠之。散曲集名海浮山 堂詞稿。
明代散曲作家中,步武元人本色而較康海 、王九思有更大成就者,僅馮惟敏一人。惟 敏散曲,題材無所不包,俗語之靈活運用,均 非康、王所能及。
永樂、成化間,政局安定,臺閣體詩文盛行。 先是三楊(楊寓、楊榮、楊溥)並以文學見任,歷 執國柄;繼則李東陽立朝五十年,門生滿天下,儼 然一代文宗。即前七子領袖李夢陽,固亦嘗執贄其 門也。然此類臺閣體作品,雅正有餘,生氣殊乏。 至於一般士人,則方鏤心刻骨於八股,自不暇專力 於古文詩歌。
於是李夢陽輩評其少年銳氣,起而反抗臺閣 體作家,並提倡復古,以期振起百餘年來日 益衰敝之古文詩歌。自弘治(1488-1505) 中至萬曆(1573-1619)中,約一百年間, 前後七子成為文壇領袖,而復古擬古亦成為 文學思想之主流。
三袁兄弟之文學主張: 1.反對復古、擬古 元春為領袖,二人皆竟陵人,故名
竟陵派。該派文學理論與公安無甚差異;所不同者 ,一變公安之清新輕俊為幽深孤峭而已。其以造怪 句、押險韻,造成幽深孤峭之格調,以挽救公安末 流之膚淺輕脫。惜鍾、譚二人,學不甚富,其識解 多僻,大為通人所譏。
明史王慎中傳曰:「慎中為文,初主秦、漢 謂東京以下無可取。已悟歐、曾作文之法, 乃盡焚舊作,一意師倣;尤得力於曾鞏。順 之初不服,久亦變而從之。壯年廢棄,益肆 力古文,演迤詳贍,卓然成家。與順之齊名 ,天下稱之曰『王、唐』。……李攀龍、王 世貞後起,力排之,卒不能掩。」可見王慎 中、唐順之之宋文運動,在當時聲勢頗大。
論疏狂,端的是我疏狂。論智量,還誰如 我智量。細尋思往事皆虛誑,險些兒落後 我醉春風五柳莊。漢日英雄,唐時豪傑。 問他每今在何方。好的歹的,一個個盡攛 入漁歌樵唱。強的弱的,亂紛紛都埋在西 郊北邙。歌的舞的,受用者休負了水色山 光。康海(北曲水仙子)
一拳打脫鳳凰籠,兩腳蹬開虎豹叢,單身 撞出麒麟洞。望東華人亂擁。紫羅襴老盡 英雄。參詳破邯鄲一夢,嘆息殺商山四翁 ,思量起華嶽三峰。 思量起華嶽三峰,調臂淮南,回首關中。 紅雨催詩,青春作伴,黃卷填胸。騎一個 蹇喂兒,南村北隴。過幾處古莊兒,漢闕 秦宮。酒盞纔空,鼾睡方濃。學得陳摶, 笑殺石崇。—王九思(北曲水仙子帶折桂 令—歸興)
茲錄其代表作一首: 兩袖清風精利兒光,抵多少衣錦還鄉。 長江後浪催前浪。呀!烏兔走的忙,兒 女趕的荒,戀不的功名紙半張。(北曲 河西六娘子—知止十首錄一)
三、沈仕,約生於孝宗弘治末,卒於神宗萬 曆初。沈仕字懋學,一字子登,字號青門山 人。任俠好遊,絕意仕進,足跡遍南北。能 詩善畫,名著一時。
沈仕尤工南曲,其曲集名唾窗絨,原本未 見,近人輯得小令七十四,套數十二。觀其 題目,不外閨怨、贈妓、幽會、繡鞋、汗巾 、美人沐浴、美人對鏡、美人薦寢、公子夜 歸之類,與南朝簡文帝之宮體詩如出一轍。
弘治以降,曲風日盛,作家輩出,著者 有康海、王九思、馮惟敏、沈仕、梁辰魚、 沈璟、施紹莘等。前三人為北方作家,雖兼 作南、北曲,仍以北曲為工;所作亦有關漢 卿、馬致遠遺風。後四人均南方作家,專工 南曲。
一、康海、王九思 1.康海(1475-1540)字德涵,號對山,西
安武功人。官至翰林院編修。以李夢陽案, 坐劉瑾黨,落職為民。家居三十年,以山水 聲伎自娛。 2.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號渼波, 陝西人。與劉瑾同鄉,受其知遇。瑾敗,勒 令致仕。家居垂四十年。
茲錄其作品二首: 飲罷月朦朧,照郎歸繡戶中。銀臺絳蠟 含羞捧。露纖纖玉蔥,映盈盈粉容,偷 回笑臉嬌波瑩 。怕東風半途吹滅,佯把 袖梢籠。—黃鶯兒(美人秉燭)
爹娘睡,暫出來,不教那人虛久待。一 見喜盈腮,芳心怎生耐。身驚顫,手亂 揣,百忙理解花了繡裙帶。 —鎖南枝
四、梁辰魚、沈璟 1.梁辰魚(1520-1580)字伯龍,號少伯, 又號仇池外史,崑山人。性格豪爽任俠,喜 戲曲,不願自縛於舉子業。好旅遊,足跡遍 及吳、楚,有志飽覽天下名勝,未果而卒。 其散曲典雅清麗,為崑腔盛行後之南曲典型。 2.沈璟(1553-1610)字伯英,晚字聃和; 號寧庵,又號詞隱生。吳江人。歷官禮部、 吏部員外郎、光祿寺丞,以疾乞歸。時年未四 十。家居二十年卒。璟少穎悟,美風姿。服官
然王、唐雖主宋文,「一意師倣」之寫作態度則與 七子無別。換言之,王、唐與前後七子同為擬古主 義者,僅兩者之模擬對象不同而已。 (五)晚明小品文 公安、竟陵兩派咸主不拘格套,獨抒性靈。兩 派作家均抱此態度寫作,故小品文之成績遠勝於詩 歌。公安派小品文,多清新流麗,情趣盎然;且作 者之個性、情操活躍紙上,名雖小品,實較前後七 子模擬先秦、西漢之作更富文學價值。
八股文不但文章結構有規定,字數亦有限制。 士人為求功名,自不能不在此種為聖人立言之 八股文中耗盡心血。於是性靈、情致,斲喪殆 盡。影響所及,則古文、詩、詞,頹然不振。
二、明代文學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明代文學思想,其卓然成派者,有前後七
子與公安、竟陵。各派文學思想之興起,其 目的皆在振起衰敝之詩文,故亦間接受有八 股文之影響。
春綠到夏,夏黃到秋。都人望有時:望綠 淺深,為春事淺深,又為秋事淺深。望際, 聞歌有時:春插秧,歌聲疾以欲;夏桔槹水 ,歌聲哀以囀;秋合酺賽社之樂,歌聲譁以 嘻。—帝京景物略(三聖庵)
兼有公安竟陵兩派之長,且為晚明小品文最 成功作家者,為山陰人張岱。 張岱(1597-1689)字宗子,一字石公,別 號陶庵。出身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富貴風 流。其晚歲自撰墓誌銘曰:「蜀人張岱,陶 庵其號也。少為紈袴子弟,極愛繁華。好精 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 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 好古董,好花鳥。」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烟,為夕嵐。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
奇觀。石簣數爲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
也,急往觀之!」於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烟紅霧,瀰漫二十餘里。歌吹為
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艷冶極矣。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
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
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
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竟陵派以幽深孤峭之風格矯公安派詩文之清 新平淺。其小品文有此風格,多由於其句法 特異。如與譚元春極友善之劉侗作品為例:
學者多舍王、李而從之,目為公安體。然戲 謔嘲笑,見雜俚語;空疏者便之。其後王、 李之風漸息,而鍾、譚之說大熾。」又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亦曰:「嘉靖七子之派, 徐文長欲以李長吉體變之,不能也;湯義仍 欲以尤、蕭、范、陸體變之,亦不能也;… …自袁伯修出,服習香山、眉山之結撰,首 以『白蘇』名齋,既導其源;中郎、小修繼 之,益揚其波。由是公安流派盛行。 」
康、王二人所作以散曲為主;康有沜東樂 府,王有碧山樂府。雜劇則康有東郭先生 救中山狼,王有杜子美沽酒遊春。
康、王兩家散曲,無論就內容或風格,大 致相同。就內容言,二家俱多憤世之作;有 時故作閑淡語,亦非出於真正志趣。
明人論曲,多以為王勝於康。如王驥德 曲律曰:「康富而蕪,王豔而整」又評康云 :「康所作尤多,非不莽具才氣,然喜生造 ,喜堆積,喜多用老生語,不得與王並驅。」
明代文学史资料
講授綱要
• 明代文學思想與散文 • 明代散曲 • 明代傳奇 • 明代小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