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合集下载

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庖丁解牛》文言文训练题复习题练习题配套练习

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庖丁解牛》文言文训练题复习题练习题配套练习

《庖丁解牛》配套练习教师版一、写出下列汉字的字音踦()砉()然向()然騞()然中()音技盖()至此乎大郤()大窾()肯綮()軱()硎()有间()怵()然謋()【答案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肩之所倚2. 足之所履3. 膝之所踦4. 砉然向然6. 莫不中音7. 乃中经首之会8. 庖丁9. 技盖至此乎10.批大郤(xì)11.进乎技矣【词类活用】写出用法和意义12.良庖岁更刀13.族庖月更刀14.而刀刃者无厚【古今异义】写出古义15.所见者无非全牛16.依乎天理17.技经肯綮之未尝18.虽然,每至于族19.吾见其难为20.视为止,行为迟21.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22.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23.族庖月更刀24.每至于族25.怵(chù)然为戒怵然为:26.踌躇满志27.如土委地28.善刀而藏之29.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íng)30.得养生焉31.提刀而立3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答案三、翻译句子1. 臣之所好者道也文惠君日:“善哉!技盖至此乎?”3.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译文: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

4.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译文: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

5.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译文: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6.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四、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A. 导大窾(kuăn),因其固然窾,空隙。

因,因为B. 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C. 新发于硎(xíng) 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

硎,磨刀石。

D. 彼节者有间(jìan) 那牛骨节间有空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总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总复习题

语文第二册文言文总复习题通假字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合从缔交 2 外连横而斗诸侯 3 孝公既没4倔起阡陌之中 5 赢粮而景从6威振四海7百有余年矣8趣舍万殊9张良出,要项伯10具言臣不敢倍德也1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2距关,毋内诸侯1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14皆为龙虎,成五采15良乃入,具告沛公16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8或师焉,或不焉19振之以威怒古今异义词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1悦亲戚之情话2以为桂林、象郡3于是六国之士4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也5约为婚姻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7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8 所以遣将守关者9夫人之相与10 所以游目骋怀11 亦将有感于斯文12 取诸怀抱13 古之学者必有师1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5 吾从而师之16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17 小学而大遗18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9今之众人20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21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2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3 纵情以傲物24 虚心以纳下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1履至尊而制六合2将数百之众3道芷阳间行4或棹孤舟5沛公军霸上6沛公欲王关中7籍吏民,封府库8范增数目项王9乐琴书以消忧10会盟而谋弱秦11尊贤而重士1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13素善留侯张良14秋毫不敢有所近15项伯杀人,臣活之16 吞二周而亡诸侯17 却匈奴七百余里18序八州而朝同列19外连衡而斗诸侯20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2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2内立法度23南取汉中,东割膏腴之地24吾得兄事之25以身翼蔽沛公26吾从而师之27辇来于秦28骊山北构而西折29而耻学于师30是故圣益圣,愚益愚31小学而大遗32必固其根本3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特殊句式一倒装句(一)主谓倒装甚也,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宾语前置句(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动宾或介宾),翻译下列句子。

必修2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必修2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必修2篇目:《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写出通假字并释义1.当与秦相较____通____,2.暴秦之欲无厌 ____通___, ________3.暴霜露,斩荆棘____通____,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____通____,____二、解释下列实词1.兵⎩⎪⎨⎪⎧①②③2.亡错误!3.终错误!4.使错误!5.向错误!6.得错误!7.爱错误!8.曾错误!9.族错误!10.毕错误!11.幸错误!12.如错误!13.故错误!①六王毕,四海一②一肌一容,尽态极妍14.一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④用心一也⑤六王毕,四海一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15. 缦②缦立远视①尽态极妍16. 尽②奈何取之尽锱铢三、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错误!2.而错误!3.之4.以错误!5.为错误!6.焉错误!7.夫错误!四、指出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盖失强援 3.日削月割4.辇来于秦 5.不能独完6.能守其土,义不赂秦7.李牧连却之8.小则获邑,大则得城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11.族秦者,秦也1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1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1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16.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7.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18.廊腰缦回,檐牙高啄19.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20.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2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2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五、古今异义词,写出古义1.可谓智力孤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2.思厥先祖父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父亲的父亲3.至于颠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5.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________今义:能够;许可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7.齐、楚之精英古义:__________今义:①精华;②出类拔萃的人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怜悯,同情9.韩、魏之经营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筹划并管理10.后秦击赵者再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又一次11.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能力差1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实际上1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古义:________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14.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________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_________ 今义: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2.洎牧以谗诛:__________________ 3.赵尝五战于秦:____________ 4.灭六国者,六国也:________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______6.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____7.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_______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____9.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10.夫六国与秦皆诸侯:________1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12.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1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________14.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15.谁得而族灭也:________ 1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写出通假字并释义1.当,同“倘”,如果,倘若 2.厌,同“餍”,满足3.暴,通“曝”,冒着4.无,通“毋”,不要二、解释下列实词1.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2.①两个“亡”都为丧失、丢失②灭亡3.①最后,最终②坚持到最后4. ①主使②使唤③派遣,命令④叫,让⑤出使⑥假使⑦使命5.①假如、如果②进发③假使④先前6.①实现②能够③心得,收获④能够⑤应该⑥得意⑦具备⑧得当、恰当7.①爱护②喜欢,爱好③爱惜,吝惜④爱慕,欣赏8..①竟、竟然②曾经③通“增”,增加9.①族灭②普通的③筋骨交集处④家族10.①完了②尽③使……完毕④完毕11.①得到宠幸②幸运③幸亏④希望12.①动词,似,像②副词,仅,只③连词,假如,如果④介词,表时间,当13.①旧时②所以14.①统一②两个“一”都为全部、所有③一,数词④专一15.①丝织品,名词作状语,像缦一样②久、长16.①竭尽,尽力表现出②全部,所有三、说说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①代词,它,指获得的土地②代词,他们的,指燕、赵二国③代词,指赵国④代词,指宫车⑤代词,代秦国⑥代词,指他们的⑦代词,自己的2.①连词,表因果②连词,表修饰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转折⑤连词,表并列⑥连词,表转折⑦连词,表并列⑧连词,表转折⑨连词,表转折3.①结构助词,的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代词,代土地④结构助词,的⑤代词,前一个代指秦国,后一个代指楚、魏、韩三国⑥代词,代指上文讲的道理⑦结构助词,的⑧代词,指秦国⑨结构助词,的4.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借③连词,相当于“才”④连词,来⑤介词,用⑥介词,用⑦介词,因为⑧介词,用⑨表结果的连词,以至于⑩介词,凭借5.①代词,它,指获得的土地②代词,他们的,指燕、赵二国③代词,指赵国④代词,指宫车⑤代词,代秦国⑥代词,指他们的⑦代词,自己的5.①动词,作为②动词,成为③表被动④前一个是动词,治理;后一个表被动⑤动词,成为⑥动词,成为,是6.①代词,哪里②语气助词③代词,它④兼词,于之,到洞里7.①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选择题练习详细答案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选择题练习详细答案

必修二文言文期末训练班级姓名得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翻译题每题5分,共25分;满分10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暴秦之欲无厌。

B. 当与秦相较。

C.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 万几宸翰之宝。

【1C】A“餍”,满足 B“倘”如果 D“机”日理万机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义.不赂秦。

B.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 朝歌.夜弦.。

D.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B】B名作状 ACD名作动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不能独完.。

始速.祸焉B.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未云何龙.?C.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骊山北.构而西.折。

D. 李牧连却.之。

燕赵之收藏..。

【3A】A形作动 B意动/名作动,出现龙 C名作动,自取下策/名作状,向北,向西D使动,使···退却/动作名,金银珠宝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可谓智力..焦土。

..孤危。

B. 楚人一炬,可怜C. 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

D. 高低冥迷,不知东西【4D】A智谋和力量 B可惜 C旧事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思厥先祖父..乍惊,宫车过也。

..。

B. 雷霆C. 强弱胜负..,钩心斗角。

..已判矣。

D. 各抱地势【5A】祖辈和父辈6、与“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 二败而.三胜。

B.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D. 骊山北构而.西折。

【6B】B表转折 A表并列 C表修饰 D表承接7、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B. 破灭之.道也。

C. 暴秦之.欲无厌的D.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7D】D,动词,到,往 ABC,的8、与“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赤壁赋》复习检测题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身体斜着坐)..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遨游..8、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2(分单元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2(分单元打印版)

文言文复习练习(必修2)《诗三首》练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青青子衿()呦呦()鹿鸣越陌()度阡鼓瑟吹笙()绕树三匝()暧()暧远人村()鸟恋旧林狗吠()深巷中久在樊()笼里守拙()归园田周公吐哺()榆柳荫()后檐2.下列词句书写错误的一组是()A.月明星稀误落尘网中鸡鸣桑树颠 B.我有嘉宾长路漫浩浩池鱼思故渊C.譬如朝露兰泽多芳草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讌复得反自然少无适俗韵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①长路漫浩浩②枉用相存③守拙归园田④契阔谈讌⑤唯有杜康⑥青青子衿⑦鼓瑟吹笙⑧山不厌高⑨周公吐哺⑩少无适俗韵⑾羁鸟恋旧林⑿误落尘网中4.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来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是十分突出的,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田园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6.下列对《短歌行》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

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游褒禅山记》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3.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B.夫夷.以近夷:平安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D.共孰.能讥之乎孰:怎么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8. 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9.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B.有志者,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D.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10.“此予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及参答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及参答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训练及参答第四课《诗经》两首一、基础知识:《氓》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释义:①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②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④匪来贸丝。

()⑤将子无怒。

()2、古今异义:①泣涕涟涟(涕:古义,今义鼻涕);②三岁食贫(三岁,古义,今义三岁的年龄);③送子涉淇(子:古:今:孩子)④将子无怒(将:古:,希望今:将要;将军);⑤总角之宴(宴:古:今:宴会)⑥至于顿丘(至于:古: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在早晨;在夜晚)4、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句式)5、一词多义夙①夙兴夜寐()②夙夜忧叹()③夙志已酬()《采薇》1、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释义:①岁亦莫止();②彼路斯何();③孔棘();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维常之华();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2、古今异义:①薇亦作止(止:古:今:停止);②不遑启居(启:古: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③岁亦阳止(阳:古:今:阳光、太阳等);④今我来思(思:古:今:思考,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词作词,降下)二、实战训练:1、下列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qiān)期白头偕(jiē)老尔卜尔筮(shì)淇水汤汤(shāng)B、体无咎(jiù)言夙(sù)兴夜寐渐(jiàn)车帷裳雨雪霏(fēi)霏C、将(qiāng)子无怒象弭(mǐ)鱼服小人所腓(fãi)四牡(mmǔ)业业D、不遑(huáng)启处忧心孔疚(jiù)自我徂(cú)尔于(yú)嗟鸠兮2、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下列各句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赤壁赋》复习检测题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壬.(r én )戌 窈窕.(ti ǎo ) 桂棹.(zh ào ) 冯.(f éng )虚御风 B .嫠.(l í)妇 愀.(qi ǎo )然 舳.(y óu )舻 山川相缪.(li áo ) C .酾.(sh ī)酒 横槊.(shu ò) 江渚.(zh ǔ) 正襟.(j īn )危坐 D .匏.(p áo )樽 枕藉.(j í) 蜉.(f ú)蝣 一叶扁.(pi ān )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 .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 .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 .如日中天D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于江渚之上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之间A.徘徊于斗牛..B.白露横江..C.凌万顷之茫然..D.挟飞仙以遨游..8、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古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9、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0、对下列各句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的万物(时刻都在变动),连一瞬间都不停止。

B.泣孤舟之嫠妇——(那箫声像是)为孤舟中的寡妇而哭泣。

C.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希望)同飞升的仙人一同遨游长空,哪怕在明月下死去(也心满意足)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轻盈飘逸啊,像长了羽毛的鸟儿一样,远离尘世,飞升仙境。

的一项是()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二、阅读检测阅读课内语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B.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而问客曰危坐:端坐C.正襟危坐..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萧声..14.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寄蜉蝣与.天地/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于江渚之上例:况吾与子渔樵..A.顺流而东.也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舞.幽壑之潜蛟D.侣.鱼虾而友糜鹿1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1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出自曹孟德的啊一首诗?()A.《长歌行》B.《短歌行》C.《蒿里行》D.《步出夏门行》18.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1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歌窈窕之章。

(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4),目遇之而成色。

(5)相与枕藉乎舟中,。

20、《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

第一段写的是“”月出东山,“”之景;第二段歌的是“”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

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的感情变化及“—”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段。

三、诗歌鉴赏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

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请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赤壁赋》习题答案1、C(A冯píng虚御风B舳zhú舻D枕藉jiè)2、B(危坐:端坐)3、A(“到,往”,BCD解释为“像”)4、D(A“属”通“嘱”,劝人饮酒;B“冯”通“凭”,乘;C“籍”通“藉”)5、B6、C(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7、D(A“斗牛”古义是星宿名,今义是一种游戏方式;B“白露”古义为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C“茫然”古义是旷远的样子,今义是完全不知道的样子)8、C(都是介宾短语后置)9、B(应为“既写景又写人”)10、A11、C(没有司马光,应是曾巩)12、D(景、情、理交融)13、(1)诵明月之诗(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耳得之而为声(5)不知东方之既白14、B.(举:举起)15、C.(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A,介词,被/介词,给。

B,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

D,介词,在/连词,和)16、A.(A和例句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渔樵:打鱼砍柴;东: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流;南:名词作状语,向南;舞: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17、D.(D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18、B.19、C.(C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2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望美人兮天一方何为其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须臾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乐悲乐追求绝望放达二21、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

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