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研究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
而建设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建设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业气象服务是指通过气象信息的采集、分析、传播和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撑、技术指导和信息保障的服务体系。
建设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需要从气象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技术指导和服务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
1. 气象数据采集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首先需要有高质量的气象数据。
气象数据的采集应当涵盖全国范围、多层次、多要素的气象信息,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风速、日照等各种气象要素。
需要运用先进的气象观测技术,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信息处理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于提供准确的气象服务至关重要。
需要建立完善的气象信息处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预报、气象分析、气象诊断等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的天气信息和气象预警。
3. 技术指导农业气象服务不仅仅是提供气象信息,还应当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这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业气象技术支持体系,包括农业气象专家、技术研究机构和农业气象咨询服务等,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防御、适时农事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4. 服务网络建设建设健全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广泛的服务网络。
可以通过建立农村气象站、气象信息服务中心、农业气象科普宣传等方式,将气象服务延伸到农村地区,确保农民能够及时获得气象信息和服务。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是指基于气象信息的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的综合保障体系。
建设健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需要从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后恢复等方面进行完善。
1. 气象灾害监测建设健全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气象灾害监测。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

针对十堰市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 托 依 基本气象业务系统 , 结合为农业服务的特种气象观测网 ,
开展为水产养殖 、 果园、 蔬菜 、 - 茶n N务的农业气象预报。 l - 大力提升“ 十堰农网” 为农业服务的综合能力 , 开展为农 业生产大户 、 涉农单位 和企业提供气象和农业信息的专 业服务 , 通过农村经济信息化 , 带动农业产业化、 规模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新的历史
迫切 , 迅速建立多功能的防灾减灾体系是摆在气象战线
发展阶段 , 准确把握 国情 , 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 的艰 巨任 务 。 进现代化建设全局 ,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做 出的重大 2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深入推进气象灾害防御 战略决策, 是新时期党在保持农村各项工作实现持续 、 健 体 系建设 康、 可持续 、 又好叉 陕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续和完 21 各级气象部门自身要提高认识 相对城市而言, . 农 善。气象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 农业作为较为脆 村既是相对的信息盲区, 又是灾害敏感区和易发区, 极易 弱的一个产业 , 气象灾害对农业和农村的影响很大 , 在新 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和危害。随着农村经济 的发展 、 农 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就显得十分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 农村对气象 紧迫和重要。笔者试图就湖北十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信息的依赖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日益增长。建立健全农 设中如何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作如下探讨 。 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避免或减少 因气象灾害造成 的人
村发展基础 , 改善农村民生 , 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 加强领导, 采取措施 , 大力
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

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与对策农业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大气中某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引发的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包括干旱、水灾、冰雹、霜冻、高温、低温等。
这些气象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的生活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对策非常重要。
一、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是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重要手段。
只有及时准确地获取气象信息,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农业气象灾害的损失。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对于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至关重要。
二、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制度在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减轻农民因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旦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农民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从而减轻灾害损失的压力,保障生计。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的推广和完善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非常重要。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水灾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合理利用雨水、地下水和灌溉水资源,对于减轻水灾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适当采取水资源调配措施,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降低水灾损失。
四、推广耐旱、耐寒、耐涝品种通过遗传育种和良种繁育,培育出具有耐旱、耐寒、耐涝等性状的作物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推广耐旱、耐寒、耐涝品种,提高农作物的自然适应力,对于农业气象灾害的综合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五、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对于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抗涝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施肥、植树造林、种植绿肥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抗灾能力。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农业气象灾害应对的重要手段。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摘要:该文以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中心,指出了两个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现阶段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望能够推动体系建设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不足完善业气象服务体系以及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所提出的全新要求。
在三农建设的过程当中,以上体系的建设可以说是气象部门更好发挥其服务职能的平台以及载体所在。
加强对于以上两个体系的建设工作,势必能够促进三农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该文即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与探讨。
1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1)主体作用发挥困难:结合现阶段的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我国东西部地区在气象预警服务的供给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失衡问题,西部地区仍然有10%以上的农村人口无法获取及时的气象预警信息,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导致这一区域农业生产活动对气象预警信息的响应失效。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个别政府领导对于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无论从组织上,还是从资金上,均无法提供支持。
2)资金筹措难度大:在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建设过程当中,绝大部分筹措渠道为政府投资,以项目为支撑。
但,对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偏远山区而言,财力支持相当的有限。
这些区域内的主导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农民人均收入常年低于平均水平,政府对于两个体系建设资金的投入是相当有限的,从而制约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3)建设方式方法上存在滞后性:当前在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过程当中,所采用的气象观测技术以及试验方法严重滞后,相关设备不够现代化,信息收集以及分析方法多依赖于人工方式实现,存在严重的数据误差问题。
同时,相关产品的提供不够针对,无法与当期的主导产业开发相契合,导致建设水平无从提升。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气象灾害是指由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灾害,包括暴雨、干旱、暴风雪、冰雹等。
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防御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进行探讨。
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种类和影响1. 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异常大的降雨天气,导致水稻、玉米等作物被淹没,甚至引发山洪泥石流,严重危害农田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干旱干旱是指降水量长期偏少或降水分布不均匀的天气现象,导致农作物长势不好,土壤缺水,影响农业生产。
3. 暴风雪暴风雪是指寒潮过境时,降温速度急剧并伴有强风和降雪天气,导致部分农作物被雪冻,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4. 冰雹冰雹是指直径在5毫米以上,具有一定透明度,在雨滴凝结而成的球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降水物。
冰雹坠落时会对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以上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粮食减产、草场受损、果园农作物冻害等问题,给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 加强气象监测加强气象监测是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气象监测,及时掌握气候变化情况,提前预警,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品种,耐旱、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品种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更强,能够减少损失。
3.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墒能力,预防暴雨冲刷,减轻暴雨对农田的危害。
4.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对于容易积水的地区,在农田中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减少积水对农作物的损害。
5.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如棚架、温室大棚等,提高农作物对气象灾害的抵抗能力。
6. 采取适时的农业措施在暴雨来临之前及时收割农作物,挖排沟排水,随时关注气象预警,做好农业生产的防范措施。
三、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是应对气象灾害的一项重要举措。
昌乐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 C h a n g l e M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B u r e a u i n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 C h a n g l e S h a n d o n g 2 6 2 4 0 0 ) A b s t r a c t M e t e o r o l o g i c l a d i s a s t e r h a s b e c o m e a m a j 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l a p r o b l e m a f f e c t i n g C h i n a s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l a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h o w e v e r t h e c u r r e n t m e t e o r o l o i g c l a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o u r c o u n t r y i s s t i l l n o t p e r f e c t , e s p e c i a l l y r u r a l me t e o r o l o i g c l a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s y s t e m i s w e a k e r . T h e r e c e n t e x t r e m e w e a t h e r d i s a s t e r s w e r e r e v i e w e d ,s t a t u s a n d p r o b l e m s o f ur r l a m e t e o r o l o i g c a l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s y s t e m c o n s t uc r t i o n i n C h a n g l e C o u n t y w e r e na a l y z e d d e e p l y . 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r u r a l m e t e o r o l o i g c a l d i s a s t e r p r e v e n t i o n s y s t e m c o n s t uc r t i o n i n C h a n g l e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探讨

1 设 立农 村 防灾减 灾专 项 资金
p r o c e s s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a i r , wa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 a c o u s t i c e n v i r o n me n t , a n d s o l i d wa s t e i n l f u e n c e , e t c . , a n d i n t h e l i g h t o f v a io r u s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s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l a i mp a c t s , p u t s f o r w a r d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e mi s s i o n r e d u c t i o n
22.
农业大学生物化学 与分 子生物学专业( 硕士) , 助理工程师 , 山西
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山西省太原市兴华街 1 1 号, 0 3 0 0 2 7 .
Di s c u s s i o n o n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I mp a c t o f Me t h a n o l Po l y p r o p y l e n e
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开展了精细化气象服务,加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气象服务能力不足、预警信息传播不及时、气象服务覆盖面不广等。同时,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气象灾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政府主导
政府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中发挥着核心领导作用,负责制定政策、统筹资源、组织协调等工作。
社会参与
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农民等,应积极参与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效应。
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
跨部门协作
气象、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应对农村气象灾害。
跨部门联动
制定扶持政策
增加资金投入
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健全法规体系
制定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民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监管机制,对气象监测设施建设、预警信息发布、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在技术应用方面,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滞后,缺乏先进的气象监测和预警设备。
技术应用滞后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问题
前沿趋势与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监测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村气象的智能化监测和预警。
精细化服务
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气象条件,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社会化参与
应急队伍建设
该地区建立了专业的应急队伍,负责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黑龙江省巴彦县是哈尔滨市的一个近郊县,地处松花江中游,地理位置优越。
一直以来,巴彦县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尤其以大豆闻名,而且,巴彦的畜牧业也有着蓬勃的发展。
因而,推动巴彦科学、合理的发展非常重要。
新世纪巴彦县将沿着“以工振农”的战略发展目标前进,立足于其农业基础的优势,进行粮食深加工,从而不断推动巴彦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巴彦;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意见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识码:a
1 黑龙江省巴彦县农村气象灾害的种类及其危害
黑龙江省巴彦县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主要受到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包括:夏季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冬春季的沙尘暴、白害和霜冻等。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地区比较容易出现极端天气,尤其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农村,这些极端的气象灾害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
1.1 雷电
巴彦县处于温带季风区,夏季是雷电的活动的活跃期,由于农村防雷技术落后,况且当地村民缺乏防雷知识和防雷意识,容易造成人畜被雷击事件的发生,而且,巴彦境内林木资源丰富,一旦引发森林火灾,损失难以估量。
1.2 大风和冰雹
巴彦县容易受到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夏季经常出现大风及冰雹的气象灾害。
不论是大风或者冰雹灾害,在巴彦县的农村,都会对农作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如果防御不到位,将直接影响巴彦县的粮食产量,从而对巴彦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阻滞,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
1.3 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寒潮对农业的影响是最大的,在其短时间的强降温过程中,普通农作物难以抵御,往往发生冻害,这对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巴彦农村来说是最为致命的威胁。
因此,做好寒潮防御工作是保证巴彦发展的重中之重。
1.4 霜冻
在农业中霜冻比较常见,是由于短时间急剧降温或者受寒潮影响之后,在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晚上,因为地面强烈的辐射降温导致的结霜现象,这种现象对农作物有害。
往往在无声无息中使农作物枯死,成为农作物“神秘杀手”。
因此,在巴彦县有效的防御霜冻气候,能够有效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对巴彦县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
2.1 规划好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做好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首先应当在对该地区易发的气象灾害的成灾机理和时空分布进行调研,进行科学的规划,进一步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的减灾防灾能力。
同时在规划中相关部门应当广泛征求,比如气象地质、交通、电讯、水利、建设部门及当地群众的意见,这样能够全面有效地避开气象灾害高发的地段。
此外,相关部门在规划中应体现相关的灾害应急预案,包括该地区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体现应有的职责,而且,应为重点防护的乡镇绘制避难图,布置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疏散安置,安置点应配备临时指挥中心及消防、医疗等保障设施,实现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机制,确保面对气象灾害时,使灾害损失减到最低。
2.2 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农村灾害的发生往往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最后盲区,因而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能够使灾害及时得到上报,从根本上保障气象灾害的损失的控制。
同时农村信息员能够帮助进行相关灾害的宣传和隐患调查监督,所以,其责任及身份对于有效防御农村气象灾害来说,非常关键。
另外,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起针对农村信息员培养和考评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工作的关键性和其工作的主动性,保证农村气象灾害工作防御信息的通畅。
2.3 积极开展防灾应急演练
制定好防灾应急预案之后,可以由当地政府牵头,分别针对某种气象灾害进行应急演练,依照应急预案的规划进行。
其目的在于加强相关部门职责的落实和部门之间、个人之间的配合,这样,就能很明显地发现应急预案与实际演练之间存在的问题,及时克服、协调,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 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
首先,应当把气象业务和科研密切结合起来,建立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相互促进的创新体系;然后对于气象部门在气象灾害的预测、发生机制及防御技术方面的工作,科技管理部门应予以全面支持;此外,气象部门还应当积极寻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促进气象科技科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2.5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对我国其他地区防灾害的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出,对于农村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来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相关部门应当通过对当地易发灾害的调研进行布置,全面对农村各项防御灾害的设施进行建设加固,同时充分发挥当地气象部门的职能,尽力保障该地区的防灾抗灾工作落到实处。
2.6 强化气象灾害的知识宣传和普及
当地气象部门应当在培养农村信息员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方式对农村群众进行相关气象灾害的宣传,在此过程中,应当注重方式方法,使广大群众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掌握必要的应急知识,
尽量减低灾害的损失。
同时,气象部门应当与电讯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灾害预警发布。
3结语
通过相关的统计显示,气象灾害在所有灾害造成的损失中占到70%以上,可想而知,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
尤其对于黑龙江巴彦县来说,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海峰.扶风县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4).
[2]蒋运志,周水明,李立兵,等.三农气象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5).
作者简介:宋坤(1976-),女,汉,黑龙江省克山县人,专科学历,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观测及应用气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