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彩色版九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语文人教彩色版九年级上册(2014年修订)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苏联教育家。

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

1936~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

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

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体中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校内领导等问题。

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

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重要篇目分别收入乌克兰基辅“苏维埃学校”出版社编选的《著作选集》和苏联教育科学院编的《教育著作选集》。

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等,已有中译本。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这个名字在教育界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他被誉为“人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也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理论对当今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响了无数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也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1896年生于俄罗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在心理学领域建立了一套以“文化、社会和历史”为基础的心理学理论,并提出了“社会性认知”和“区位参照学习”等著名的概念。

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学等领域,对于认知发展、儿童教育和学习理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理论主张把人的成长和发展放在社会性环境中,看待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

他强调人的心理活动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的,并且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和文化交互的产物。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人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受社会交往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人的思维和情感是在密切的社会互动中塑造和发展的。

他认为,社会环境对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教育者应该把握住这一点,重视社会交往和文化传统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创造有利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中,语言作为思维和认知发展的工具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他提出了“区位参照学习”这一概念,强调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的使用,儿童可以接触到社会和文化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促进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

除了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理论也对于教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论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拓宽了教育研究的领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理论是一种注重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的教育理论,它强调了社会交往和文化传统对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1918——1970)。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理论1.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

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

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

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

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

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

”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著。

立志从教苏霍姆林斯基的小学、中学生活,一直是在本村学校度过的。

这是一座七年制的学校,虽然学校设施条件极为普通,但这里却有一批较好的师资力量。

这对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熏陶的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一个极好的环境。

他的善良天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拓宽。

他在家经常主动帮助父母邻居做事,在学校里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得到了当时校长伊万·萨维奇和教务主任布师科夫斯基的重视和关怀。

然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要数启蒙女教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

这位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亲密的伙伴。

苏霍姆林斯基觉得这位女教师象一个女魔法师,她知道一切美的秘密。

她讲课时学生们都有浓厚的兴趣,所教的知识常被学生铭刻在记忆之中。

她常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引导学生思考许多问题,学习了不少东西,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们摄下了这样的一个事件:在山花烂漫、万物生机昂然的季节,有一天下午,安娜·萨莫伊洛英娜带学生们来到了森林,这对苏霍姆林斯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他平时就到这里来玩。

但女教师的解说,让他接触了许多过去没有注意到的新事物和很多使他感到惊奇的东西;看这颗盛开的椴树在帮助蜜蜂酿蜜;瞧那个蚁穴——过去是苏霍姆林斯基出自恶作剧曾用棍子去桶它,而现在老师说这个蚁穴有回廊和广场,有幼儿园和粮仓……原来是一个童话般的城市。

苏霍姆林斯基PPT课件

苏霍姆林斯基PPT课件

终身学习
未来的教育将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人们将更加注重终身学习,不断提 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创新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 和发展。
未来教育的展望
个性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 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 息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 的学习资源和方式。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践意义
在实践中,全面发展教育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 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
个性化教育
01
个性化教育的定义
个性化教育是指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手段,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02 03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化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ppt课件
目录
•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 • 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与启示
01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教育背景与职业经历
毕业于莫斯科大学 担任过中小学教师和校长
致力于教育研究和实验,提出了一系列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
教育理念与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自治实践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组织 、学生会议等方面。这些实践为学生提供了锻炼领导力和协 作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这是提高教 育质量的关键。他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研究了学生的学 习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认知发 展、情感教育、个性发展等方面。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 力的理论,如“思维课”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为 后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的对“儿童学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批判的结果是把孩子和 洗澡水一起泼掉了”,从而导致原苏联30至40年代直至凯 洛夫教育学的严重错误,又如,1955年以前的一段时间内,
原苏联普通学校一度完全取消了劳动课,而他主持的帕夫
二、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 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 庭。
❖ 1926年,入一所7年制的农村学校。1933年毕业,翌年入短 期师资训 练班。
❖ 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 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
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 主任。 ❖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 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 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三、主要评价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 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 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 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 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 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 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 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 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
2、关于“两套教学大纲”的论述
❖ 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执行国家制订 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同时装有 “第二大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 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 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并指出:一位优秀教 师懂得东西应比“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许多倍,课 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这门学科的起码知识。教师高 深的学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 件。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

闪耀“人学”光辉的苏霍姆林斯基1. 引言1.1 苏霍姆林斯基的背景介绍列宁曾说过:“苏霍姆林斯基是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理论和方法是世界著名的。

”苏霍姆林斯基(Lev Vygotsky,1896年至1934年)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也是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在当今教育界广受赞誉,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研究犹太教文化的学者,母亲是一名教育家。

从小,苏霍姆林斯基就展现出了对知识和学习的浓厚兴趣,他很早就开始独立思考和研究各种知识领域。

在教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莫斯科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后来在莫斯科国立教育大学继续深造。

他的教育背景和学历使他在教育领域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学术造诣,为他的后来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的背景和教育经历为他的教育思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也为他在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他对儿童的理解和对教育目标的设定上。

他认为,儿童是天生活泼、好奇和有创造力的。

他强调儿童应该在充满乐趣和积极体验的环境中学习,通过与他们亲密的关系和相互尊重建立起真实的情感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育要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不应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主动去发现、探索和构建知识。

他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包括思维能力、情感能力、身体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他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要让儿童成为自主、有责任感、具有自信心和创造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儿童的终身学习能力,他认为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成长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应付考试或获得好成绩。

他倡导教育要注重个性化、差异化,要尊重每个儿童的独特性和个人发展轨迹。

通过这种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为后世的教育改革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百科名片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中文名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外文名B·A·Cyxomjnhcknn 国籍前苏联出生地乌克兰出生日期1918 逝世日期1970 职业教师毕业院校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主要成就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目录人物简介年谱简编生平事略立志从教反思失误“不要死背” 循循善诱挽救“困难生” “特殊奖励” 教育思想论教育论教学论学校管理主要作品简要评价人物简介年谱简编生平事略立志从教反思失误“不要死背” 循循善诱挽救“困难生” “特殊奖励” 教育思想论教育论教学论学校管理主要作品简要评价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简介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给女儿的信》《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等教育专著。

编辑本段年谱简编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1933年毕业翌年进入了短期师资训练班。

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

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

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

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
年谱简编
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

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1933年毕业,翌年进入了短期师资训练班。

1935年结业后便开始当小学教师。

1939年,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

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

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

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

1970年逝世,享年53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