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docx
第9章 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

城镇化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对推进城镇化发 展、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 宏观调控作用,健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镇 化实现机制。
一是要完善市场机制,以市场的力量引导要素流 动和生产活动的集中。
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尤 其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工业调整时期的逆城镇化阶段(1961━1965年)
工业化停滞时期的城镇化停滞发展阶段 (1966━1978年)
1. 工 业 化 起 步 时 期 的 城 镇 化 阶 段 (1949─1957)
这一时期的城镇化可以细分为两个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镇化(1953━1957年)。
四、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 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 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 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 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 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四化”之间的内部关联机制来看:
首先,工业化创造供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 动力,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能够带动城镇化、信息 化和农业现代化;
其次,城镇化创造需求,为工业经济发展、信息化 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最后,工业化发展需要由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 现代化为其提供平台。
(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式是集约、可持续发展
(3)必须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对城镇的心理 认同和融入。让新移居城镇居民十分容易适 应城镇生活,在心理上获得认同,在情感上 找到归宿。
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引言: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在保持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同时,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环境等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部分:城镇化的现状与挑战1. 城镇化背景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口流动和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城镇化成为社会的新趋势。
2015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6.1%,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2. 城镇化带来的挑战城镇化带来了许多挑战,如城市扩张导致的资源环境压力、超大城市的社会问题、农村空心化等。
这些问题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关键。
第二部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1. 合理规划和布局城镇化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城市失衡。
应制定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城市规划,注重城乡统筹发展。
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强城市竞争力新型城镇化需要依靠产业结构调整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高城市竞争力。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应加大对城市交通、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第三部分: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和方案1. 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建立健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确保城市居民享有公民权益和公共服务,促进城市化的有效推进。
2. 发展小城镇和县域经济目前我国城镇化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小城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小城镇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四部分:新型城镇化的时空格局与发展模式1. 推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避免资源环境过度集中在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2. 探索城市群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加有机的城市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五部分:新型城镇化的民生保障1. 改善住房条件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大对住房保障工作的力度,确保居民的基本居住需求,充分发挥住房金融市场的作用,多渠道解决住房问题。
“十一五”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doc

安徽省“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招投标项目(FGY003号)安徽省“十一五”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经济研究所2004年10月课题研究组成员组长:成祖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院长成员:胡厚国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副院长刘复友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副总工周云峰安徽省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室主任王傲兰安徽省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柴修发省政府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任穆小宏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汪树群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李娜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税伟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博士李松志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博士前言(一)课题研究背景省委、省政府《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城镇化战略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安徽省“十五”期间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全面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省”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城镇化无论从它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还是从发展内涵和发展动力,都注入了与过去很不相同的新鲜内容,城镇化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1.中国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2.中国城镇化是新一轮财富积累的基本动力3.中国城镇化是信息时代“五流”交汇的网络节点4.中国城镇化是培育科技竞争力的创新源头5.中国城镇化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先导中心6.中国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操作关键(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内容框架1.技术路线本研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多学科协同作战: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现代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工程学等,提出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借鉴世界和国内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弯路;进行案例解剖(见研究附件典型案例分析报告),选择省内若干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提出相应的分类指导措施。
“十一五”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doc

安徽省“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招投标项目(FGY003号)安徽省“十一五”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经济研究所2004年10月课题研究组成员组长:成祖德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院长成员:胡厚国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副院长刘复友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副总工周云峰安徽省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室主任王傲兰安徽省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柴修发省政府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任穆小宏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汪树群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李娜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师税伟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博士李松志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博士前言(一)课题研究背景省委、省政府《安徽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起步阶段的重点建设任务》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城镇化战略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安徽省“十五”期间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全面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省”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城镇化无论从它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还是从发展内涵和发展动力,都注入了与过去很不相同的新鲜内容,城镇化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1.中国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2.中国城镇化是新一轮财富积累的基本动力3.中国城镇化是信息时代“五流”交汇的网络节点4.中国城镇化是培育科技竞争力的创新源头5.中国城镇化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先导中心6.中国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操作关键(二)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与内容框架1.技术路线本研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多学科协同作战: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现代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工程学等,提出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借鉴世界和国内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弯路;进行案例解剖(见研究附件典型案例分析报告),选择省内若干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地区提出相应的分类指导措施。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与战略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与战略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管理问题的日益复杂,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努力是必要的。
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和战略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它包括可持续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组织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
本文将探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和战略,以及在城镇化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一、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1. 可持续城市发展政策可持续城市发展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政策。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可持续城市发展政策旨在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强化城市环境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2. 城市空间组织政策城市空间组织政策旨在提高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城市空间的合理组织。
这个政策旨在通过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来优化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配置,打造城市格局的多元化和活力化,提升城市空间组织。
3. 公共服务政策中国政府推出公共服务政策,致力于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政策的目标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涉及到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
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1. 城市化机制改革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和规模的扩大,中国城镇化机制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流通问题、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城市化机制改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
改革城市化机制意味着要解决土地流通和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解决财政风险等问题。
通过城市化机制的改革,中国将实现城市化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化质量

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推动信息技 术与城市建 设融合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管 理智能化水
平
管理水平提升
建设智慧城 市大数据平
台
数据管理
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打造宜居城市
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和治
理
环境保护
建设宜居的 生态城市
宜居城市
推动城市绿 色产业发展
绿色产业
加强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提高城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新型城镇化取得 明显进展
新型城镇化在过去几 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 展,通过推动城市化 进程,让更多人进入 城市生活,带来了经 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 的努力为新型城镇化 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仍面临城市化质量不断提高的挑战
环境污染
需加强环境保护 措施
居民生活质 量
加快推进城市群发 展
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优化城市规划和管 理
提升城市规划科学性 加强城市管理效能
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01 发展绿色交通
减少车辆排放,推广公共交通
02 加强环境治理
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03
Hale Waihona Puke 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完善城市社 会保障制度
拓宽社会保障覆 盖面,提供全方
2024年深入推进新型城镇 化提高城市化质量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和意义 第2章 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和策略 第3章 新型城镇化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第4章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问题和挑战 第5章 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借鉴和发展展望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01
最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范文

最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方案范文一、引言新型城镇化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大意义。
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目标1.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3.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三、工作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3.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4.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四、主要任务1.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完善户籍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2)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3)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2.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1)加强城市规划,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
(2)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3)加强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3.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1)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解决居民住房问题。
(2)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安全感。
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1)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3)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五、推进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2.完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有序进行。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新型城镇化工作资金需求。
4.强化考核评价,将新型城镇化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
5.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本方案旨在指导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定稿版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第三章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十二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指导思想是: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形成合理的、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城镇空间网络,推进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进程。
注重区域和城镇的合理、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方针是: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兼顾南北、强化重点。
优化乌鲁木齐的综合功能,强化乌鲁木齐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第十四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是:充分发挥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后发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建设成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经济强区和具有一定国际意义的商贸活动中心区域。
逐步建立一个职能类型协调,规模等级和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城镇体系。
第十五条自治区城镇化发展道路是:走以大中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注重城市功能的扩张和完善、集约化和内涵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使城镇成为各级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通过城镇要素的聚集与扩散功能的充分发挥,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北疆(指天山以北地区)依靠城镇的集聚效应,走城乡协调发展的扩张型城镇化道路;南疆(指天山以南地区)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走点轴开发的集中型城镇化道路。
第十六条自治区城镇化战略步骤是:近期,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实质是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以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为发展轴的天山北坡城镇密集地带。
天山北坡城镇密集地带的范围包括乌鲁木齐市、五家渠市、昌吉州(除奇台、木垒、吉木萨尔县)、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乌苏(以下简称奎-独-乌)、沙湾县、兵团农六师、农八师、农十二师等部分团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十二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指导思想是: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形成合理的、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城镇空间网络,推进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进程。
注重区域和城镇的合理、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方针是: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兼顾南北、强化重点。
优化乌鲁木齐的综合功能,强化乌鲁木齐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第十四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是:充分发挥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后发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建设成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经济强区和具有一定国际意义的商贸活动中心区域。
逐步建立一个职能类型协调,规模等级和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城镇体系。
第十五条自治区城镇化发展道路是:走以大中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注重城市功能的扩张和完善、集约化和内涵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使城镇成为各级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通过城镇要素的聚集与扩散功能的充分发挥,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北疆(指天山以北地区)依靠城镇的集聚效应,走城乡协调发展的扩张型城镇化道路;南疆(指天山以南地区)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走点轴开发的集中型城镇化道路。
第十六条自治区城镇化战略步骤是:近期,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实质是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以吐 -乌-大高等级公路、乌 -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为发展轴的天山北坡城镇密集地带。
天山北坡城镇密集地带的范围包括乌鲁木齐市、五家渠市、昌吉州(除奇台、木垒、吉木萨尔县)、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奎屯-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乌苏(以下简称奎-独-乌)、沙湾县、兵团农六师、农八师、农十二师等部分团场。
北疆重点发展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奎 -独-乌、石河子、伊宁、昌吉等中心城市或城市区域。
南疆优先发展库尔勒、喀什、哈密、阿克苏等中心城市。
到 2005年末,乌鲁木齐市综合功能明显加强,中等城市加快发展,小城镇职能进一步多样化。
北疆区域经济点轴开发模式形成,南疆区域经济增长极初步形成。
中期,北疆区域开发模式逐步从点轴式向网络开发型转变,初步形成乌鲁木齐都市圈和天山北坡城镇密集地带;南疆区域经济增长极形成。
天山北坡城镇密集地带向北疆西部、北部和塔里木盆地北部的辐射作用加强。
在近期发展的基础上,北疆进一步强化米泉、阜康、博乐、塔城、阿勒泰、北屯、五家渠、玛纳斯、新源、沙湾等城市功能;南疆加快发展吐鲁番、和田、阿图什、鄯善、库车、轮台、莎车、阿拉尔、图木舒克等城市;边境城镇逐步成为自治区经济增长点,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为主的区域性城镇网络基本形成。
远期,各级城镇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城乡差距明显缩小。
分工相对有序、功能初步完善、布局和结构比较合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良好的自治区区域城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乌鲁木齐都市圈具备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市主要特征。
以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北疆城镇密集地带成为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并基本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
南疆以库尔勒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的点轴式开发模式形成。
小城镇成为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协调发展的纽带。
表 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州、市人口增长预测(万人)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地、市、州合计城镇乡村合计城镇乡村合计城镇乡村合计城镇乡村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愣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州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石河子市第十七条战略重点之一:大力培育乌鲁木齐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市功能近、中期着重于构建现代化国际商贸城市的基础条件:产业结构高级化、贸易自由化、城市经营环境国际化和居住环境生态化。
推进传统支柱产业技术改造,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力争使输出产品首先在中亚地区占有较大市场;强化物流、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和管理中心职能,带动贸易、金融、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吸引跨国公司进驻,尤以跨国银行为目标,大大提高资本融通能力,成为跨地域金融机构、管理机构、跨国公司总部或其分支机构在中亚地区的中心之一。
乌鲁木齐应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培育建设CBD ;加快乌鲁木齐都市圈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环境,以交通和通信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证与国际环境的密切信息交流。
第十八条战略重点之二:重点培育库尔勒、石河子、克拉玛依、奎-独-乌、喀什、伊宁、阿克苏、哈密等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或城市区域。
全疆城镇体系中各城镇的定位是:库尔勒市:南疆首位工业和商贸型中心城市。
石河子市:北疆中部综合性垦区中心城市。
克拉玛依市:北疆西北部重要工业和经济中心城市。
奎 -独-乌区域:北疆西北部工业和交通型综合城市区域。
喀什市:南疆西部旅游和商贸型中心城市。
伊宁市:北疆西部边境商贸和旅游型中心城市。
阿克苏市:南疆北部综合型中心城市。
哈密市:新疆东部工业和交通型中心城市。
第十九条战略重点之三: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表 3-1自治区重点小城镇一览表地区、州县、市城镇地区、州县、市城镇乌鲁木齐乌鲁木齐达板城镇疏附县疏附镇吐鲁番市大河沿镇疏勒县疏勒镇英吉沙县英吉沙镇鄯善镇泽普县泽普镇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莎车县莎车镇火车站镇喀什地区托克逊县托克逊镇阿瓦提镇依盖尔其镇哈密地区哈密市七角井镇叶城县叶城镇雅满苏镇麦盖提县麦盖提镇巴里坤县巴里坤镇岳普湖县岳普湖镇伊吾县伊吾镇伽师县巴仁镇昌吉市榆树沟镇西克尔镇三宫镇巴楚县巴楚镇阜康市甘河子镇塔什库尔干塔什库尔干镇九运街镇和田市拉斯奎镇米泉市铁厂沟镇和田县巴格其镇长山子镇墨玉县喀拉喀什镇呼图壁县呼图壁镇皮山县固玛镇昌吉回族大丰镇洛浦县洛浦镇玛纳斯镇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镇自治州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于田县木尕拉镇北五岔镇奇台县奇台镇民丰县尼雅镇老奇台镇伊犁地区伊宁市巴彦岱镇吉木萨尔吉木萨尔镇伊宁县吉里于孜镇三台镇察布查尔县察布查尔镇木垒县木垒镇爱新色里镇博尔塔拉蒙博乐市精河县古温泉县轮台县巴音郭愣蒙尉犁县古若羌县且末县焉耆县自治州和静县和硕县博湖县阿克苏市温宿县库车县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新和县拜城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县克孜勒苏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柯尔克孜自小营盘镇霍城县水定镇精河镇清水河镇博格达尔镇巩留县巩留镇轮台镇新源县新源镇尉犁镇阿热勒托别镇若羌镇昭苏县昭苏镇且末镇特克斯县特克斯镇焉耆镇尼勒克县尼勒克镇和静镇塔城市二工镇乌苏市哈图布呼镇特吾里克镇皇宫镇博湖镇额敏县额敏镇哈拉塔勒镇塔城地区沙湾县三道河子镇温宿镇安集海镇库车镇四道河子镇沙雅镇托里县托里镇新和镇铁厂沟镇拜城镇裕民县哈拉布拉镇乌什镇和布克赛尔和布克赛尔镇阿瓦提镇布尔津县布尔津镇柯坪镇富蕴县库额尔齐斯镇阿克陶镇阿勒泰地区可可托海镇阿合奇镇福海县福海镇乌恰镇哈巴河县阿克齐镇青河县青河镇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镇小城镇建设的总目标是: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富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
重点支持自治区100 个建制镇(见表 3-1),在政策上、投资上给予倾斜,使其成为城镇网络体系中的片区中心。
明确重点小城镇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优先建设五家渠、北屯、阿拉尔、图木舒克四个垦区中心城市,重点发展38 个兵团团场驻地小城镇(见表3-2)。
对于在地域上与地方城镇合一和联系密切的兵团师、团部驻地,应统一规划,共同建设。
表 3-2兵团重点小城镇一览表师、局团场团场所在地师、局团场团场所在地1团金银川125团柳沟农七师农一师5团沙河129团五五12团南口121团炮台21团开来142团新安农八师农二师29团吾瓦石河子总场北泉镇33团库禾木依148团西营43团棉丰163团阿克桥克农三师农九师45团博塔依拉克168团乌什水62团金边183团双渠农四师64团可克达拉185团克孜勒乌英克农十师72团肖尔布拉克186团老吉木乃83团沙山子187团丰庆农五师89团塔斯尔海农十二师五一农场下四工农六师102团梧桐农十三师黄田农场黄田芳草湖农正繁户火箭农场尖尖墩农十三师场新湖农场新湖农十三师红星一场二道湖奇台农场四十里腰站农十三师221团交河西123团车排子农十四师皮山农场阿其玛克农七师124团高泉兵直222团北亭重点建设和发展8 个边境口岸(见表 3-3),与边境开放城市共同形成规模、功能协调和密切配合的对外开放城镇带,提高自治区对外开放水平。
表 3-3重点口岸城镇一览表口岸所属地、州、市、县口岸所属地、州、市、县霍尔果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吉木乃阿勒泰地区都拉塔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吐尔尕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巴克图塔城地区伊尔克什坦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拉山口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红其拉甫喀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