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

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为地中海贫血 高发区,尤其是香港,在福建、四川、贵州、湖北、 湖南等地也较为常见 。
保守估计全世界有近2亿人携带此病基因。
.
4
α地中海贫血
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 或点突变,使α链合成受 到抑制而引起的贫血。
.
5
静止型α地贫
分子基础:
4个α基因中有1个缺失(突变)
25%为标准型 (- -/ α α)
25%为HbH病 (- -/- α)
一方是标准型-1,另一方是静止型, 每次怀孕有1/4的机会生育HbH.
.
17
MCV<82.0fl
孕前或产检对象 地贫筛查
MCV>82.0fl
Hb电泳分析
HbA2>3.5%
HbA2≤2.5%,亨氏小体阳性
β地贫(略于后)
配偶行MCV、Hb 分析
羊水穿刺术:15-20周,1周出诊 断报告
羊水或脐带血穿刺术:20周后, 1周出诊断报告
.
29
如何预防重型地贫患儿出生
• 怀孕前或怀孕早期进行地贫筛查。 • 若夫妇双方均为同型地贫携带者,应进行产前诊断。
.
30
如何进行地贫筛查
很简单,最初的筛查只需要“血常规”就可以了。也就是 夫妇双方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
双方α地贫
一方α地贫 另一方初诊为β地贫
建议双方行α基因诊断
一方α地贫 另一方正常
一方α地贫 另一方β复合α地贫
一方α地贫 另一方β地贫
产前诊断
正常婚育
.
18
α地贫产前诊断方法
1、非侵入性产前诊断:为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最早 于孕12周进行。先用超声检查胎儿是否贫血(心胸比例, 胎盘厚度, 大脑中动脉血流),若提示胎儿贫血,再行侵入 性检查;若无提示胎儿贫血,不需要侵入性检查。
地中海贫血预防及控制

• 血红蛋白H病(中间型α-地贫):会有轻度到中度 贫血,可有肝脾肿大和黄疸,地中海贫血面容, 部分病例需要定期输血治疗。 --/ --SEA, --SEA/ --SEA,
--SEA/ αα
• 携带者:通常只有1个基因突变,无临床症状,血
液学表型(血液常规+血红蛋白电泳)大多数阳
性,少数阴性。 αTα/ αα, α3.7α/ αα, -SEAα/ αα,等
• HGB: 反应受检者是否贫血及贫血程度: • 轻、中,重,极重度贫血:100/105-90g/l,90-
60g/l,60-40g/l,<40g/l
2021/1/124
26
血红蛋白电泳:
• 正常参考值:2.5%﹤Hb A2﹥3.5 %, Hb F ﹤2%, 无异常血红蛋白
• 若Hb A2 ≦2.5%,和或者出现Hb CS(Constant spring)、Hb H、 Hb Bart’s则疑为α地中贫血
• 我院在云南人群中发现的β地贫基因突变: CD26 (G→A)、CD17(A→T)、CD41-42(-TCCT)、 IVS-2-654(C→T)、-28(A→G)、CD71-72(+A )、CD27-28(+C)、IVS1-1 nt1(G→T)、Hb New York(341T→A)、Hb D-Los Angeles( 364G→C)等16种突变。
• β0/βN、 β0/β+ 、 β+ /β+:中间型β地贫。可能是β基 因的单独突变导致,也可能修饰基因作用,或者 由于合并异常血红蛋白(如Hb E)所致。
2021/1/124
21
三、地贫筛查诊断及其基因诊断
• 实验室的血液学表型分析是筛查的一线指标,基 于DNA分析的基因分析是确诊指标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是由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例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患儿诞生。
地中海贫血最常发生在意大利、希腊、中东、南亚及非洲地区。
1.各类地中海贫血有何不同?地中海贫血包括几种不同类型的贫血(红细胞缺乏)。
其中主要类型有两种: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其分类依据是红细胞中携氧蛋白(即血红蛋白)的哪部分缺乏。
最重型的α地中海贫血,主要分布在南亚、中国、菲律宾地区,会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死亡。
而其他大多数α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病情较轻,只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而β地中海贫血的表现,从特别严峻型到对健康无影响的不同程度。
重型地中海,被称为Cooley贫血,以1925年第一次发觉该症的医生名字命名的。
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是一种轻度的Cooley贫血。
轻型地中海贫血,除血红蛋白特别外可能不会引起任何症状。
2.地中海贫血如何影响儿童?大多地中海贫血儿童诞生时看来是健康的,但生后一两年中开头变得苍白、倦怠、烦躁与食欲不振。
他们生长缓慢,还常消失皮肤黄疸。
假如不治疗,患儿肝、脾、心脏进行性增大。
骨骼变得细、脆,面部骨骼变形,地中海贫血的患儿看起来长得都很相像。
心衰和感染是未经治疗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主要死因。
3.有什么治疗方法?定期输血和使用抗生素能改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外观。
虽然中度地中海贫血患儿在并发症开头消失时会被要求输血,但一般是不要求输血的。
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定期输血(一般每3~4周一次)的目的在于维持其血红蛋白接近正常水平,以防止并发症消失。
这一治疗方式一般称为“超高量输血”,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同时还可预防心衰和骨骼变形。
不幸的是,反复输血会导致体内铁的蓄积,后者会损难过、肝及其他器官。
一种叫铁鳌合剂的药物被推举用以清除体内过量的铁,从而预防或延迟因超负荷铁所带来的问题。
这一药物通常会在患儿每天睡着的时候由一个便携式泵注入皮下。
经定期输血和铁鳌合剂治疗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可存活20~30年,甚至更长。
地中海贫血ppt课件

的基因编码,这些基因的缺失或点突变可造成各种肽链的合成 障碍,致使造成α、β、γ、δ合成失去平衡而导致的溶血性贫 血。通常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β、δβ和δ等4种类型,其中以 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 β基因异常导致β链合成障碍-
– β地中海贫血
类、青蒿素、蚕豆等等) ,多饮水,勤排尿,促进溶血后所产生的毒性物质排泄。
• 4.预防感染 注意患儿个人卫生,勤给患儿洗澡、洗头、更衣;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经常开窗通风;勤漱口、早晚刷牙,口腔内有血泡或溃疡的涂以碘甘油,保持大便 通畅
• 5.输血的护理 输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地中海贫血 预防措施
讲课内容
• 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 地中海贫血的人群分布状况如何?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症状怎样?
地中海贫血的诊断 地中海贫血的治疗
地中海贫血的护理 地中海贫血的预防
地中海贫血发病原因
•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为一组遗传性慢性进行性溶血
性贫血性疾病,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某种珠蛋白 肽链合成障碍。
➢ 血液学分析
• 如果夫妇双方为地贫携带者,怀孕后一定要进行产前检
查 ➢ 目前最安全、准确率较高的是羊水检查
谢谢
血红蛋白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
120 - 100 - 80 - 60 - 40 - 20 - 0
4
- - - -
地中海贫血在全球的流行区图示 --赤道两侧的湿润地带为高发区
中国高发省份地贫携带情况
地区 广西 广东 海南(汉族) 海南(黎族) 四川 贵州 台湾 云南
α-地贫(%) β-地贫(%)
– 亲缘供者 • 同胞手足,父母
地中海贫血

临床表现
大量造血使组织代谢率增加,使患者消瘦、发育障 碍、叶酸缺乏。 继发血色病,造成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胰腺损 害、性腺及脑垂体损害等。 容易并发感染、发热;
临床表现
脾亢可致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致反复感染和出血。 大量幼红细胞破坏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发生痛风性 关节炎。
实验室检查
地中海贫血
李智敏
命名
1925年由cooley 和 lee首先描述。最早在地中海区域 发现,当时称地中海贫血,国外也称海洋性贫血。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 我国广东、广西、四川、江浙闽、湖北、江西、贵 州为主要分布区域。
实 质
由于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珠蛋白肽链合成障 碍(本病基础),使一种或几种珠蛋白数量不足或 完全缺乏,不能合成血红蛋白,因而红细胞易被溶 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 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建议命名为珠蛋白生 成障碍性贫血,习惯上仍称为地贫。
脾切除
凡脾功能亢进者均需作脾切除治疗。 脾亢主要表现: 1、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2、维持同样水平的Hb,输血间隔越来越短; 3、Hb下降每天下降超过1.2%; 4、需要输血量达到每年250ml/kg以上; 5、核素显像脾/肝比值增高。 脾切年龄:5-7岁以后。4岁前可发生肺炎球菌败血症。
骨髓检查
红髓造血明显增多,骨髓中幼红细胞总量增加20-40 倍。 由于长期髓外造血,可出现椎旁肿块,脾脏肿大。
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断
发病的地区性; 典型的病史和体征; 骨骼X线发现; 溶贫血象 HB严重减低而网织红细胞增高不显著; 靶形红细胞>10%;骨髓红系极度增生,红细胞渗透脆 性显著减低,HbF>30%,父母均为地贫;排除其他 海洋性贫血即可诊断。
地中海贫血轻重标准

地中海贫血轻重标准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轻型地中海贫血又称为地中海贫血症,是由于缺乏或缺乏足够的血红蛋白导致的一组血液疾病。
而重型地中海贫血则是指镰状细胞性贫血,是由缺乏足够的正常血红蛋白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血液疾病。
地中海贫血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患者通常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
在轻型地中海贫血中,患者通常携带一对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但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而在重型地中海贫血中,患者则携带了两对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可以正常生活,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但是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他们需要接受定期的输血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红蛋白水平。
此外,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还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减少疾病的发作和并发症的风险。
地中海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黄疸、肝脾肿大、骨骼畸形等症状。
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通常只表现出轻度贫血和轻微的黄疸,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则会出现严重的贫血和黄疸,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肝脾肿大、骨骼畸形等。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地中海贫血进行轻重标准的判断。
一般来说,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在10-12 g/dL之间,红细胞平均体积在80-90 fL之间,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通常低于6 g/dL,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70 fL。
除了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外,遗传学检测也是诊断地中海贫血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子遗传学技术,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患者是否携带异常的血红蛋白基因,从而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总的来说,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他们通常可以通过定期的随访和监测来维持正常的生活。
而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来说,他们需要接受定期的输血治疗,并遵循严格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减少疾病的发作和并发症的风险。
地中海贫血筛查

根据病情轻重和基因缺陷类型,地中海贫血可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
02 地中海贫血筛查方法
血红蛋白电泳
总结词
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地中海贫血筛查方法,通过分析血红蛋白成分,有助 于发现异常血红蛋白。
详细描述
血红蛋白电泳通过电泳技术将血红蛋白分离,并检测其组成成分。在地中海贫血 的病例中,会出现异常的血红蛋白,如缺失或减少的血红蛋白。通过血红蛋白电 泳,可以检测到这些异常,从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筛查
目录
CONTENTS
• 地中海贫血概述 • 地中海贫血筛查方法 • 地中海贫血筛查流程 • 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意义与局限性 • 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推广与应用
01 地中海贫血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 疾病,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 血红蛋白异常,从而引起贫血。
特点
地中海贫血具有地域性分布特点 ,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与当地人群遗传背景密切相关 。
筛查的局限性
假阳性与假阴性
遗传咨询与伦理问题
由于筛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 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影 响筛查的准确性。
对于筛查出的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的 个体,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心理辅导, 涉及伦理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成本与普及度
地中海贫血筛查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 备支持,成本较高,难以在广大地区 普及。
05 地中海贫血筛查的推广与 应用
政策支持与宣传教育
要点一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将地中海贫血筛查纳入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为筛查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要点二
宣传教育
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地中海贫 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筛查意识。
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标准

地中海贫血基因的诊断标准
1、β地中海贫血。
重型:红细胞的大小不等,出现异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等,网织红细胞含量出现增高的现象。
中期、晚期和幼期的红细胞占大多数。
红细胞的渗透性明显减弱,HbF的含量明显增高。
通过颅骨X光线照片可以看见颅骨内外板变薄,在骨皮质间出现骨刺的状况。
轻型:成熟红细胞有轻度的变形状态,红细胞渗透脆胜减低,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中间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和重型的状况相同,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减弱,HbA2含量正常或呈逐渐增高的状态。
2、HbH地中海贫血。
轻型:红细胞的形态有轻度改变,红纽胞渗透脆性减弱,蛋白小体呈阳性,HbA2和HbF含量正常或稍低。
中间型:外周血象和骨髓象与重型相似,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HbA2及HbF含量正常。
重型:成熟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和重型β地中海贫血相同,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红蛋白中几乎全都是Hb Bart'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亦称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或海洋性贫血(thalassemia),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因珠蛋门基因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发生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
国外以地中海沿岸及东南亚各国多见,中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广东、广西、海南及四川等省(自治区)发病率较高,湖南、湖北及江两等省发病率稍低,北方各省少见。
胚胎期后组成珠蛋白的肽链有4种:α、β、γ、δ链,每种肽链各由相应的基因编码、。
因珠蛋白基缺失或点突变不同,肽链合成障碍各异,根据异常肽链类型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β、δβ、γ等类型,其中β和α地中海贫血较为常见。
β一地中海贫血:β一地中海贫血(简称β一地贫)是由于调控β珠蛋白的基因缺陷,导致β珠蛋白合成障碍的溶血性贫血。
1、发病遗传学人类β珠蛋白基因位于1 l号染色体短臂上(1 1p15.5),发生β一地贫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的点突变,少数为基因缺失。
如果基因缺失或点突变导致β链的生成完全受到抑制,称为βo地贫;如果点突变仅使部分β链生成减少,则称为β+地贫。
β地贫基因变化复杂,已发现的点突变有200多种.1979年,中国发现第1个β一地贫基因点突变,迄今已累计发现相关基因点突变28种,最为常见的突变有6种:①β4l 42(‘TCTT),约占45%;②IVS一Ⅱ一654(c—T),约占24%;③1317(A—T),约占14%;④13—28 (A—T),约占9%;⑤[β7l一72(+A),约占2%;⑥[β26(G—A),约占2%。
根据酽或β+地贫基因的组合不同,临床表现为3型β一地贫:①重型:为βo基因的纯合子(βo/βo)、部分β+基因的纯合子(β+/β+)及部分βo和β+基因的双重杂合子(βo/β+);②中型:少数βo/βo,部分β+/β+,以及不典型β地贫杂合子、重型β地贫合并α或δβ地贫及某些变异型β地贫的纯合子等;③轻型:β+、βo、δβ地贫的杂合因子。
2、发病机制重型β地贫患者β链生成完全或基本缺失时,含有β链的HbA(α2、β2)合成减少或消失,多余的α链与γ链结合形成HbF(α2、γ2),使HbF明显增加。
HbF与氧亲和力强,使氧解离曲线右移,氧释放困难导致组织缺氧。
过剩的α链沉积于幼红细胞和红细胞中形成包涵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变得僵硬,在骨髓内易遭到破坏(无效造血)或通过微循环时被破坏;红细胞包涵体也影响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
以上结果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贫血和缺氧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使骨髓造血增生,引起骨骼改变,临床上出现特殊面容。
无效造血使肠道对铁的吸收增加,加上治疗过程中反复输血.,使大量的铁在组织储存,导致含铁黄素沉着症。
中型一β地贫患者β链生成受到部分抑制,其病理生理改变与重型基本相似但程度较轻,发病年龄延迟,临床表现较重型轻。
轻型β一地贫基因呈杂合子状态,其β珠蛋白合成仅轻度减少,故临床表现轻或无症状。
3、临床表现(1)重型义称Cooley贫血。
出生时无异常,出生后3~12个月发病,呈慢性进行性血管外溶血,表现为面色苍白、肝和脾大、发育迟缓、轻度黄疸,随年龄增长以上症状日益明显。
因骨髓代偿性增生导致,骨骼变大、髓腔增宽,依次发生于掌骨、长骨和肋骨,1岁后颅骨改变明显,出现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高、鼻梁塌陷、两眼距离增宽,形成地中海贫血的特殊面容。
因多次输血并发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时,过多的铁沉积于实质脏器如心、肺、肝、胰、脑垂体等而引起相应脏器的损伤,其中最严重的是心力衰竭,它是贫血和铁沉着造成心肌损害的结果,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本病如不治疗.患儿多干5岁前死亡.4、实验率检查(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轻重不一,平均红细胞容积<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8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2%。
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高。
外周血细胞涂片显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色区扩大,出现异型、靶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染性红细胞、豪一周小体等。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红细胞占多数。
(3)血液生化间接胆红素正常或升高,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结合珠蛋白降低或消失。
(4)x线检查对1岁后患儿行颅骨x线照片可见颅骨内外板变薄,板障增宽,在骨皮质问出现垂直短发样骨刺。
(5)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中、重型患者明显减低,轻型患者正常或减低。
(6)血红蛋阳电泳或抗碱试验HbF升高是中间型和重型患者的重要特点,以重型患者为著,轻型患者HbF多正常。
HbA2升高是轻型患者的重要特点;中间型患者HbA2正常或增高。
(7)珠蛋白肽链分析β/α比值下降,重型患者<0.1,中问型患者<0.5。
(8)基因分析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基因突变的类型或基因缺失情况,基因分析可用于β地贫确诊或产前诊断。
5、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合阳性家族史,一般可作出诊断,有条件时可作基因诊断。
(1)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为低色素性贫血,黄疸,肝、脾大。
2)血液学检查①血红蛋白降低或正常,网织红细胞增高或正常;②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心淡染及靶形红细胞;③MCH降低;④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⑤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系统为主。
3)生化检查HbA2>3.5%和(或)HbF>2.0%(>2岁者)。
4)患儿父母均为(或父母之一为)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即生化检查符合第3)项。
5)测定α/β肽链合成速率比或基因分析符合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具有上述第1)~3)项或1)~4)项或2)~4)项可诊断为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如有第5)项可进一步确诊。
(2)鉴别诊断需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鉴别,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铅中毒等(参见本章第三节缺铁性贫血)。
6、治疗轻型不需治疗,B地贫中间型及重型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注意营养、休息,加强护理,防止感染。
(2)输血及去铁治疗中间型采用不定期输血法。
重型采用定期输血及去铁治疗,这是目前国际上推崇的主要治疗方法,已有较多报道采用此治疗方法使不少患儿存活至成年。
过去多采用少量输血使血红蛋白维持在60~90g/L,此虽可延长患儿的生命和减少铁超负荷,但不能改善患儿生长发育障碍及骨骼病变;因此目前多主张采用高、中量输血法,先输注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达到120—150 g/L,以后每隔3~4周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 mL /kg,使血红蛋白维持在90~100 g/L以上。
为避免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发生,应同时采用去铁剂(铁螯合剂)治疗。
铁螫合剂促进体内铁的排出,但不能阻止胃肠道对铁的吸收,现主张在规则输注浓缩红细胞10 u后进行铁负荷评估,确定铁超负荷(SF>1 000 ug/L)时即开始应用铁螯合剂。
常用去铁胺(deferoxamine,DFO),剂量开始为25 mg/(kg·d),每周3~5 d,约5岁后增加至30~50 mg/(kg·d),每周5~6 d。
将每天量加入等渗葡萄糖液中静滴8—12 h或加入红细胞悬液中缓慢静脉滴注。
去铁胺不良反应较小,偶见过敏反应,长期使用偶可致白内障和长骨发育障碍,剂量过大可引起视力和听觉减退;因需长期注射治疗,患儿依从性差。
去铁酮(defefiprone,L1)是一种口服活性铁螯合剂,疗效与去铁胺相近,剂量为75~100 mg/(kg·d),分3次口服。
主要不良反应有关节痛、一过性ALT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少见胃肠道反应和锌缺乏。
维生素C与螯合剂联用可加强去铁胺从尿中排铁的作用;也应补充叶酸(5~10 mg/d)及维生素E以支持造血、帮助红细胞膜抗氧化。
(3)脾切除可改善贫血或减少输血,对β一地贫中间型部分有效,对重型多无效。
因脾切除可能造成致命性肺炎球菌感染,手术应选在5~6岁以后施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①输血需要量增加,每年需输注浓缩红细胞超过220 mL/kg者;②脾功能亢进者;③巨脾引起压迫症状者。
(4)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根治重型β一地贫的方法,但因治疗相关病死率较高,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如有HLA相配的同胞造血干细胞供者,可选用此治疗方法。
(5)基因调控治疗应用化学药物增加γ基因表达或减少α基因的表达,以改善β一地贫的症状,称为基因调控治疗。
已报道的药物包括羟基脲、5一氮杂胞苷、阿糖胞苷、长春新碱、白消安、异烟肼等。
7、预防开展人群普查和遗传咨询、做好婚前指导,避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之间联姻。
高危病例采用基因三、预防措施1.一级预防。
(1)健康教育:争取各种形式宣传β-地中海贫血的危害、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在高发地区鼓励育龄人群参加β-地中海贫血婚前筛查与孕前筛查。
(2)婚前或孕前筛查β-地中海贫血:①筛查目的:主要是检出不易觉察的轻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
②筛查方法:首先进行红细胞脆性试验,测定MCV、MCH,当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或MCV及MCH低于正常值时,则进一步做HbA2和HbF测定及血红蛋白电泳。
结果判断:HbA2≥3.5%,抗碱性HbF>2%,可初步诊断为β-地中海贫血表型阳性。
(3)遗传咨询:β-地中海贫血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①β-地中海贫血患者之间,或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之间的婚配产生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风险高,因此应尽量避免此类婚配,如要结婚,妊娠后必须进行产前分析法进行产前诊断,及时中止妊娠,避免重型β-地贫患儿出生。
②禁止近亲结婚。
③生育过患儿的夫妇可能都是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所生育后代中有25%为患者,50%为携带者,必须进行产前诊断。
④患者如要生育,须进行产前诊断。
2、二级预防。
(1)在高发区域开展β-地中海贫血的孕期筛查,检出β-地中海贫血致病基因携带者。
(2)对所有β-地中海贫血的高危妊娠(如β-地中海贫血患者、曾生育过患儿再妊娠,孕期筛查结果阳性者等),均应开展产前诊断。
根据β-珠蛋白的基因突变类型,可分别采取以下基因诊断策略:①对已知点突变者,可应用各种PCR相关技术,如PCR—SSCP、PCR—ASO、PCR—RFLP以及反向斑点杂交(RDB)进行诊断。
②对未知点突变则需对整个β-珠蛋白基因进行测序。
③对确诊为β-地中海贫血的家系,可通过连锁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3、三级预防。
定期输血是主要的对症治疗方法,严重者需要进行脾切除术,并施行排铁胺治疗,骨髓移植有一定的效果。
(江帆主编.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简明读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04.)一、β珠蛋白基因结构人的单倍体细只有一个β基因,二倍体细中共含二个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