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范围边界的勘定与管理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9.41
在桩号13+521.6~13+822、14+007.4~14+378.5、16+446.5~18+637.4、19+537~19+735之间规划治导线临近山脚,这些河段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河段管理范围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左岸
南台~出县境河段
7.68
在桩号21+951.7~22+181.7、23+529~23+707.9、24+403.5~27+963.5之间规划治导线临近公路,这些河段管理范围为公路路边;桩号28+556.6附近规划治导线临近山脚,这些河段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河段管理范围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左岸
岔沟川(东二沟村)河段
0.8
现状有防洪堤,防洪堤坝比较完整,堤坝长约0.8km,河道管理范围为堤防坡脚外侧3m。
右岸
0.8
现状有防洪堤,防洪堤坝比较完整,堤坝长约0.8km,河道管理范围为堤防坡脚外侧5m。
3
致和堂川
左岸
老牛河致和堂川河段
4.7
河道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右岸
4.7
河道在桩号0+000~3+785右岸紧邻公路,河道管理范围为堤防外侧公路路边;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右岸
6.55
河道在桩号0+000~2+769.9 段河道临近大车路,河道管理范围为堤防外侧公路路边;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左岸
承朝高速公路段~岔沟河入河口段
11.48
河道在桩号8+337.5~8+965.1处紧邻山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河道定界工作实施方案

河道定界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
河道定界工作是为了确立河道的边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道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河道定界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目标。
1. 确定河道的实际边界,避免河道扩张或侵占周边土地。
2. 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道的水质和水量。
3. 为河道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三、工作内容。
1. 调查研究,对目标河道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了解河道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水文情况等相关信息。
2. 边界划定,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确定河道的实际边界,绘制出详细的边界图纸。
3. 标志设置,在河道边界线上设置标志,明确标示出河道的范围和边界。
4. 监测考核,定期对河道边界进行监测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四、工作流程。
1. 制定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调查研究、边界划定、标志设置和监测考核等环节。
2. 资料搜集,收集河道相关的地理、水文、生态等方面的资料,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3. 调查研究,对河道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获取河道的各项数据和信息。
4. 边界划定,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确定河道的边界线。
5. 标志设置,在河道边界线上设置标志,确保标志的牢固和清晰可见。
6. 监测考核,建立河道边界的监测考核机制,定期对河道边界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五、工作保障。
1. 人员配备,配备专业的调查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工作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2. 技术支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3. 资金投入,合理安排工作经费,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保障。
4. 法律保障,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河道定界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六、总结。
河道定界工作是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维护河道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需要科学规划、精心实施。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范河道定界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为河道管理和保护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方案

xx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实施方案目录1 基木情况 . ..........................................................1.1 河流、湖泊和水利工程大要. ........................................1.2 划界确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划界确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 (5)可行性 . ........................................................2 指导思想和基根源则 . ................................................指导思想 . ........................................................基根源则 . ........................................................3 目标和任务要求 . ....................................................划界确权范围 . ....................................................河流、湖泊 . ....................................................水利工程 . ......................................................目标和任务要求 . ..................................................4 划界确权依照和标准 . ................................................划界确权依照 . ....................................................划界确权标准 . ....................................................管理范围划定 . ..................................................保护范围划定 . ..................................................5 主要任务及推行安排 . ................................................划界工作 . ........................................................确权工作 . ........................................................5.3 推行安排 . ........................................................5.4 成就管理 . ........................................................6 经费测算 . ..........................................................7 责任分工 . ..........................................................8 保障举措 . ..........................................................8.1 成立项目组 .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成立项目部. ....................................................成立项目村项目建设小组. ........................................8.2 睁开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 ..........................................8.3 项目管理 . ........................................................xx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推行方案1基木情况1.1 河流、湖泊和水利工程大要依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就、河湖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情况检查工作成就等, xx 县河湖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包括18 条河流分别为 xx 河、 xx 河、水库共 2 座,分别为 xx 水库和 xx 水库均主要由大坝、溢洪道、坝下涵管等组成,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
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的做法经验与政策建议

(1)本次划界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0.2m分 辨率影像,飞行质量及影像质量依据《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 范》要求,对相片重叠度、相片倾角、相片旋角、航线弯曲 度、航高保持、影像质量的精度均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飞行 质量检查应符合质检软件要求,合格后出具质检报告[1]。
(2) 界桩设计。本次设计界桩为控制性界桩,界桩分为 电子界桩和实物界桩两种,在河道管理范围界线的主要控制点 布置,间距采用100m,对河道管理范围边界的重要拐点和复杂 段可适当加密。
参考文献
[1] 李传明,丁晓惠,张志静.安丘市实行河(湖)长制管理的经验与做 法[J].山东水利,2019(12):48-49.
科学与信息化2020年11月上 14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 像控点布设 ①像控点选取的目标影像应清晰,易于判刺和立体测量, 如选在交角良好(30°~150°)的细小线状地物交点、明显地 物拐角点、原始影像中不大于3×3像素的点状地物中心,同时应 是高程起伏较小、常年相对固定且易于准确定位和测量的地方。 ②像控点的布设在航向及旁向有效重叠范围内,根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低 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的规定要求,参考基线跨度计 算公式,本次航测根据航线设计各参数,在像控点选剌作业当 中保持航向在6~7张相片之内、旁向每条航线均应进行布设刺 点,使布设的像控点能够公用,并且尽量使点位矩形分布,其 中在相片上刺点时点位距相片边缘不小于150像素。 3.3 全面铺开,技术指导 在完成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试点工作积累的经验,以 县为单位,全面开展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省水 利、国土、财政部门每年年初联文下达年度划界工作任务,由 市县组织实施。按照层层分解任务、分段划分责任、严格相关 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现场勘测详查、确定管理界线、 埋设管理界桩界牌、采集坐标、登记入库。工作过程中,由省 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技术培 训、现场指导,确保实施质量。 3.4 成果整理,信息入库 市、县( 市、区) 水利( 务) 局负责组织本辖区划界成果信息 数据采集、汇总并上报由省水利厅开发的青海省河湖和水利工 程管理范围划定成果上报审核系统。 将划界项目的地籍信息,包括地籍图件、权属信息、界桩 成果等资料,按国土地理信息系统管理要求进行数字化编辑, 导入国土信息管理数据库,充分应用到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河 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河湖监管执法及“清四乱”等工作中, 为加强河湖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同时,地方各级水行政 主管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河湖管理范围数据 与自然资源厅“一张图”数据共享。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

附件1承德县老牛河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方案序号河道名称堤起止地点长度管理范围线位置备注(岸)(km)1老牛左岸土洞沟~四道河子河段6.9 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右岸 6.9 桩号5+807.2~6+169右岸紧邻公路,管理范围为公路路边;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左岸四道河子~上二道河子河段2.95桩号7+906.7~8+705左岸紧邻公路,管理范围为公路路边;桩号9+301.2~9+594左岸为山体,河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右岸 2.95 桩号7+906.7~8+377.4右岸为山体,河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左岸上二道河子~头道沟河段3.87桩号11+616.7~11684.7和桩号13+443~13+616.3处左岸为山体,河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右岸 3.87 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左岸头道沟~东庄河段1.58 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右岸 1.58 河道在桩号14+635.8附近紧邻山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左岸东庄~石灰窑(六沟工业园区)河段20.1 河道在桩号15+348~15+630.5处紧邻山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他河段管理范围为堤防坡脚外侧5m。
右岸20.1河道在桩号18+506~19+877和33+177~33+949处紧邻山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其他河段管理范围为堤防坡脚外侧5m。
左岸石灰窑~小王家段5.3石灰窑至河东村段有防洪堤,管理范围为堤防坡脚外侧5m;河东村至小王家段无防洪堤,管理范围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河道在桩号35+989~36+240、36+992、38+645~40+085处紧邻山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
右岸 5.3河道在桩号35+592、37+390~38+445处紧邻山体,管理范围为山根坡脚;河道在桩号40+297~40+909处紧邻村路,河道管理范围为村路路边;其他河段管理范围线为规划防洪治导线外20m。
河道管理范围 划分 技术指南

河道管理范围划分技术指南
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
考虑地理、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河道管理
范围的划分通常会考虑河流的水文地理条件,包括河道的长度、宽度、流域面积、水深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河道周边的土地利用状况,包括农田、城市、工业区等,以及河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生态环境因素也是河道管理范围划分的重要考量因素。
这包括河道的生物多样性、水质状况、沿岸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分布
情况。
合理的河道管理范围应该能够保护和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和稳定性。
社会经济因素也必须纳入考量范围。
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分需要
考虑沿岸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利益。
同时,还需要考虑河道的利用功能,比如航运、灌溉、发电等,以及相关
的管理需求。
在制定河道管理范围划分的技术指南时,需要建立综合考量各
种因素的评估体系,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生态学
调查、社会经济调查等多种手段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同时,还需
要进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协商和沟通,以便制定出符合各方利益需求的合理河道管理范围划分方案。
总之,河道管理范围的划分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技术指南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以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范围划分方案。
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实施方案

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实施方案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实施方案为做好全区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工作,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促进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水利工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开展河道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确权是依法保护河道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措施,是加强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通过划界确权,明确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管好河道和水利工程,有利于河道和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和运行,有利于增强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对加快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河道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工作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扎实做好河道和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
二、目标任务(一)工作目标。
XX年12月底前,完成河道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方案的编制,报市水利局审查后,由区政府批复实施;XX年底完成市、区重要河道的确权登记发证,并发布政府公告,埋设界碑界桩;XX年底,完成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和水利工程的划界工作;XX年6月底前组织区级验收,年底前迎接省市验收。
(二)主要任务。
完成市管和区级河道及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和登记发证;完成镇、街道管理的河道和水利工程划界确权,具备条件的进行登记发证;对其他水利工程进行划界登记。
已确权登记和划界登记的所有河道和水利工程要明确管理机构,完善管理设施,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确保河道和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
三、范围和标准(一)划界确权范围:河道、堤防、水库、沟渠。
(二)划界确权标准:1.河道管理范围(1)有堤防河道管理范围。
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和护堤地(管理范围线:距背水侧堤角5m;保护范围线:管理范围线外距离7m)。
河道管理界限划定技术标准

河道管理界限划定技术标准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标准化的技术规范,用于河道管理界限的划定。
通过明确界限的准确位置和标志,可以确保河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以及降低因界限争议而产生的纠纷。
本文档将涵盖划定界限的方法和准则,以及标志物的安置和维护。
2. 划定界限的方法和准则
2.1 法律依据
河道管理界限的划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例如《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等。
划定界限的过程应符合法律的要求,确保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2.2 测量技术
划定河道管理界限的测量技术应准确可靠。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定位测量和遥感技术等。
在选择测量技术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和准确性要求。
2.3 界限确定标准
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需求,通过制定界限确定标准来确立界限的具体位置。
界限确定标准应考虑以下因素:
- 河道的功能和用途
- 周边环境和用地情况
- 地理地形和地貌特征
- 河道的水文条件等
3. 标志物的安置和维护
为了保证河道管理界限的可视性和持久性,应在界限位置安置标志物。
标志物的安置应符合标准,并应保持良好的状态以确保其有效性。
在标志物的选用和维护上,应考虑以下要点:
- 标志物的材质和规格
- 标志物的可见性和耐久性
- 标志物的固定和稳固性
- 定期检查和维护标志物的频率和方法
4.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套河道管理界限划定的技术标准,旨在确保河
道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通过遵循本文档的准则和标准,可以规
范和统一河道管理界限的划定,降低因界限争议而产生的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