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新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新编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新编

第一章设计说明书1. 设计题目

某城市日处理量7万m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2.设计任务

1、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对处理构筑物选型做说明;

2、对主要处理设施(格栅、沉砂池、曝气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进行工艺计算(附必要的计算草图);

3、按初步设计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内容包括表示出处理厂的范围,全部处理构筑物及辅助建筑物、主要管线的布置、主干道;

4、按初步设计标准,画出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高程布置图,表示出原污水、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关系、水位高度以及处理出水的出厂方式;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3.设计内容

1.设计规模:设计日平均污水流量Q=70000m3/d

2.进水水质:COD

Cr =250mg/L,BOD

5

=150mg/L,SS =200mg/L,NH

3

-N = 25mg/L,

pH=7.0~8.5

3.污水处理要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出水:COD

Cr ≤ 60mg/L,BOD

5

≤20mg/L,SS≤20mg/L,

NH

3

-N≤8mg/L

4.基本资料

4.1气象资料

该市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

13.2℃,最热月平均气温21.2~26.5℃,最冷月-5.0~-0.9℃。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24.9℃。年日照时数2045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577毫米,集中于7、8、9月,占总量的50~60%,受季风环流影响,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多南风或东南风,市区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18%,年平均风速2.55米/秒。

4.2 污水排放接纳河流资料

该污水厂的出水直接排入厂区外部的河流,其最高洪水位(50年一遇)为50.0m,常水位为48.0m,枯水位为45.0m。

4.3 厂址及场地现状

该污水处理厂选址于城郊,位于大河北岸河堤内一块长方形地带,场地地势平坦,由西北坡向东南,场地标高54.5~53.5米之间,位于城市中心区排水管渠末端,交通便利。

5.设计原则

考虑城市经济发展及当地现有条件,确定方案时考虑以下原则:

(1)要符合适用的要求。首先确保污水厂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考虑现实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如施工条件),在可能的基础上,选择的处理工艺流程、构(建)筑物型式、主要设备、设计标准和数据等,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污水厂功能的实现,使处理后污水符合水质要求。

(2)污水厂设计采用的各项设计参数必须可靠。

(3)污水处理厂设计必须符合经济的要求。设计完成后,总体布置、单体设计及药剂选用等要尽可能采取合理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

(4)污水处理厂设计应当力求技术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必须根据需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机械和自控技术,但要确保安全可靠。

(5)污水厂设计必须注意近远期的结合,不宜分期建设的部分,如配水井、泵房及加药间等,其土建部分应一次建成;在无远期规划的情况下,设计时应为以后的发展留有挖潜和扩建的条件。

(6)污水厂设计必须考虑安全运行的条件,如适当设置分流设施、超越管线等。

6.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计算书一份(A4纸手写);

2、设计图纸(以下图纸各一张,A1或A2幅面,手画或打印均可):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一张;高程布置图一张;流程图一张;单体构筑物(如曝气池及二沉池)工艺图一到两张。

第二章设计计算书

1确定工艺流程

1.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指在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处理每个单元的有机结合,构筑物的选型则是指处理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两者是互有联系,互为影响的。

城市生活污水一般以BOD物质为其主要去除对象,因此,处理流程的核心是二级生物处理法——活性污泥法。

具体的流程为:污水进入处理厂,经过格栅至集水间,由水泵提升到平流沉砂池,再到初次沉淀池,经初次沉淀池沉淀后,大约可去初SS 50%,BOD 25%,然后污水进入曝气池中曝气,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再经二次沉淀池泥水分离,到消毒池灭菌后排放。

1.2 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品,也是必然的产物,如从沉淀池排出的沉淀污泥,从曝气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等。这些污泥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就会造成二次污染。污泥经浓缩处理后的含水率仍然很高,不宜长途输送和使用,因此,还需要进行脱水和干化等处理。

具体过程为:二沉池的剩余污泥由螺旋泵提升至浓缩池,浓缩后的污泥进入污泥池,再送至脱水机房脱水,压成泥饼,泥饼运至厂外。

1.3 设计的基本流程图

原污水格栅

2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 设计流量的确定

1. 平均日流量

Q d =7万m 3/d

2. 最大日流量

计算 K z =

11

.0Qd

7

.2 5

.8107

.211

.0==

z k 最大日流量 :

h m s s L Q K Q d z /5.3762/m 045.1/14.104519.81029.133max ===?=?=

第二节 泵前粗格栅设计计算

粗格栅用以截留水中的较大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负荷,用来去除那些可能堵塞水泵机组驻管道阀门的较粗大的悬浮物,并保证后续处理设施能正常运行的装置。

1.格栅的设计要求

(1)水泵处理系统前格栅栅条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工清除 25~40mm

2)机械清除 16~25mm

3)最大间隙 40mm

(2)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3)格栅倾角一般取600

(4)格栅前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一般采用0.4~0.9m/s.

(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2. 格栅尺寸计算

设计参数确定:

设计流量Q

1

=1.045m3/s(设计2组格栅),以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计算;

栅前流速:v

1=0.6m/s,过栅流速:v

2

=0.8m/s;

渣条宽度:s=0.05m,格栅间隙:e=0.02m;

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

单位栅渣量:w

1

=0.07m3栅渣/103m3污水。

设计中的各参数均按照规范规定的数值来取的。 (1)确定格栅前水深,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21

2

11v B Q =计算得:

栅前槽宽1B =

87.16

.0045

.12=?m ,则栅前水深93.0287.12h 1==

=B m (2)栅条间隙数: 658

.093.002.060sin 045.1sin n 21=???==ο

ehv Q α

(3)栅槽有效宽度:B 0=s (n-1)+en=0.01×(65-1)+0.02×65=1.94m 考虑0.4m 隔墙:B=2B 0+0.4=4.28m (4)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进水渠宽:87.193

.06.0045.1B'1max =?==

h v Q m (其中α1为进水渠展开角,取α1=?20)

(5)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66.12

31.32L 12===

L m (6)过栅水头损失(h 1)

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截面,取k=3,则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0814.060sin 81

.928.0)02.001.0(42.23sin 202

34

201=???===αεg v k kh h m

其中: 4/3

(/)

s e ε

β=

h 0:水头损失;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加倍数,取k=3;

ε: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当为矩形断面时β=2.42。 (7)栅后槽总高度(H )

本设计取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则栅前槽总高度H 1=h+h 2=0.93+0.3=1.23m

H=h+h 1+h 2=0.93+0.0814+0.3=1.311m

(8)栅槽总长度

L=L 1+L 2+0.5+1.0+(0.79+0.30)/tan α

=3.31 +1.66+0.5+1.0+(0.73+0.3/tan60°=7.06m

(9)每日栅渣量

在格栅间隙在20mm 的情况下,每日栅渣量为:

d m K w W z /2.02.41000

29.186400

06.0045.1100086400Q 31max >=???=???=,所以宜采用机械清

渣。

第二节 污水提升泵房 1水泵选择

设计水量70000m3/d,选择用4台潜污泵(3用1备)

第三节沉砂池设计计算

1. 沉砂池的选型:

沉砂池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密度2.65t/m3的砂粒,以保护管道、阀门等设施免受磨损和阻塞。沉砂池有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和旋流式四种形式。平流式沉砂池具有构造简单、处理效果好的优点。本设计采用平流式沉砂池。

2 设计资料

1)沉砂池水力停留时间30-60s;

2)有效水深不大于1.2m;

3)水流速,0.15-0.3m/s;

4)每格宽度不小于0.6m。

计算草图如下页图4所示:

2.1 设计参数确定

设计流量:

Q=1045.14L/s(设计1组池子)

max

设计流速:v=0.25m/s

水力停留时间:t=50s

2.2 池体设计计算

(1)沉砂池长度:L=vt=0.25×50=12.5m

(2)水流断面面积:

(3)沉砂池总宽度:

设计n=2格,每格宽取b=2m>0.6m,每组池总宽B=2b=4.0m

(4)有效水深:

=A/B=2.56/4=0.64m (小于1.2m)

h

2

(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城市污水沉砂量310

5

3

X 则每个沉砂斗容积

m

/

3m

(每格沉砂池设两个沉砂斗,两格共有四个沉砂斗)

(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

设计斗底宽a 1=0.50m ,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60°,斗高h d =1.0m ,则沉砂斗上口宽: 沉砂斗容积: 符合要求 (7)沉砂池高度:

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0.02,坡向沉砂斗。沉砂室由沉砂斗与沉砂室坡向陈啥都的过渡部分两部分组成,沉砂池的长度为

2.0)(22++=a l L 0.2为两个沉砂斗之间的隔壁厚。2L 为沉砂室的长度,则 则沉泥区高度为

池总高度H :设超高h 1=0.3m ,

H=h 1+h 2+h 3=0.3+0.64+1.09=2.03m

(10)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 最小流量一般采用即为0.75Q a ,则

s m s m A n Q v /15.0/28.0)

09.164.0(5.02045

.175.0min 1min min ≥=+???==

,符合要求. (11) 排砂管道

本设计采用沉砂池底部管道排砂,排砂管道管径DN=200mm 。

第四节 初沉池设计计算

本次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物质逐步形成粗大的絮凝体,通过沉淀池分离可以完成澄清过程。

(1)池子总面积A 按q

Q

A =

计算 Q 取最大设计流量,即Q=70000d m /3=1.045s m /3;取)/(0.223h m m q ?= (2)有效水深2h ,取h t 5.1=。 则 m t q h 35.122=?=?=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

(4)池长L,最大设计流量时水平流速取s mm s mm v /5/5.4<=。

则 m L 3.2436005.1105.43=???=- (5)池子总宽度B

(6)每个池子宽度b 取5m ,池子个数n 。

则 105

6

.47==

n 个 (7)校核长宽比

486.45

3.24>==B L (符合要求) (8)校核长深比

81.83

3.242>==h L (符合要求) (9)污泥部分所需容积V

由任务书知进水悬浮物浓度C 0为0.120kg/m 3,出水悬浮物浓度C 1以进水的50%计,初沉池污泥含水率p 0=97%,污泥容重取r=1000kg/m 3,取贮泥时间T=4h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10)每个池子所需容积

(11)污泥斗容积:污泥斗底采用500mm ×300mm ,上口采用4000mm ×3000mm ,污泥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 污泥斗容积

(12)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设池底坡度为0.01

m l 8.103.05.0101=++= ;m l 3.02=;m h 1.001.0)3.03.010('4=?-+= 则 322.241.02

3

.08.10m V =??+=

(13)污泥斗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 (14)池子总高H ,缓冲层高度m h 50.03= 则 m H 57.677.25.00.33.0=+++=

(15)沉淀池总长L

第五节 曝气池池设计计算 1.设计参数

(1)设计最大流量h m Q /910003.1700003max =?= (2)进水水质

COD Cr =250mg/L ,BOD 5 =150mg/L ,SS =200mg/L ,NH 3-N = 25mg/L 出水水质

COD Cr ≤ 60mg/L ,BOD 5≤20mg/L ,SS≤20mg/L ,NH 3-N≤8mg/L (3)BOD 5污泥负荷W F =0.3kgBOD 5/(kgMLSS ·d) (4)污泥回流比R=50%

(5)SVI 值选120~150ml /R ,污泥浓度可计算确定,但不宜大于3500mg /L 。 2. 曝气池的设计 1)5BOD 的处理效率

初沉池对5BOD 的去除率按照25%计算,则进入曝气池的5BOD 浓度1S 为: 处理水中非溶解性5BOD 浓度:

式中:微生物吱声氧化率d K ,一般在0.05-0.1之间,取0.08;活性微生物在处理水悬浮物中所占比例0X ,取0.4;处理水中固体悬浮物浓度0C ,取20mg/L; 处理水中溶解性5BOD 浓度

5BOD 的去除率为%3.86%1005

.11246

.155.112121=?-=-=

S S S η 2) 5BOD 污泥负荷率

有机物最大降解速度与拌合常数的比值z K ,一般采用0.0168-0.0281之间,本设计取0.02;MLVSS/MLSS 值f ,一般采用0.7-0.8,本设计采用0.77;处理后除水中5BOD 浓度)/(2L mg S ,本设计为15.26L mg / 3)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x

根据e N 值,查排水工程下册图4-7得:120=SVI ,取R=50%,r=1.2 4)曝气池容积V

按照规定,曝气池个数N 不少于2个,本设计中取N=4,则每组曝气池有效容积为:

3127434

10969

m N V V ===

5)曝气池的尺寸

本设计曝气池深取4.2米,每组曝气池的面积为: 本设计池宽取m B 8=,

9.12

.48

==h B ,介于1-2之间,负荷要求。 池长:m B A L 55.818

38.6521===

19.108

55.81=B L >10,符合设计要求。 本设计设五廊道式曝气池,廊道程度为:m L L 31.165

55

.8151===

本设计超高为0.5m ,则曝气池总高度为:m H 7.45.02.4=+=

6)确定曝气池构造形式

本设计设四组五廊道曝气池,在曝气池进水端和出水端设横向排水渠道,在两池中间设配水渠道与横向渠道相连,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从第一廊道进入曝气池,曝气池平面图4.5所示

图4.5 曝气池平面图

7)需氧量的计算

本设计采用鼓风 A . 平均需要量计算

a -每代谢1kgBOD 所需氧量(kg ),本设计取0.5;

b -1kg 活性污泥(MLVSS )每天自身氧化所需氧量(kg ),本设计取0.15.所以

h

kg d kg bVX aQS O v r z /9.361/7.86843.31096915.0)02.0113.0(700005.0==??+-??=+=B.最大时需氧量

h kg d kg bVX aQS O v r z /5.402/2.96613.31096915.0)02.0113.0(910005.0==??+-??=+=最大时需

要量与平均需氧量的比值为: C . 每日去除的5BOD 值 D.去陈1kg 5BOD 需氧量 1) 供氧量计算

本设计采用采用YHW-H 型微孔曝气器,氧转移效率(?E )WEI 20%,敷设在距池底0.20m 处,淹没水深为4m ,计算温度定位30摄氏度。 相关设计参数的选用如下:

温度为20C 0时,L mg C L mg C S L /17.9,/0.2,0.1,95.0,82.0)80(=====ρβα 温宿为30C 0时,L mg C S /63.7)80(= A . 空气扩散器出口处绝对压力: B.空气离开曝气池水面时氧的百分比: C.气池混合液平均氧饱和度:

换算成20C 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 (R 为平均时需要量) D . 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 E.曝气池平均时供氧量: F.曝气池最大时供氧量 G .去除1kg 5BOD 的供氧量: H.31m 污水的供氧量

第六节 二沉池

二次沉淀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生物处理构筑物出水澄清。一般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沉淀池等都可以作为二次沉淀池使用。此次设计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作为二次沉淀池,其特点为沉淀池个数较少,比较经济,便于管理,机械排泥已定型,排泥较方便,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和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1.设计参数

设计进水量:Q=70000 m 3/d

表面负荷:q b 范围为1.0—1.5 m 3/ m 2.h ,取q=1.0 m 3/ m 2.h 固体负荷:q s =140 kg/ m 2.d

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T=2.5 h

堰负荷:取值范围为1.5—2.9L/s.m ,取2.0 L/(s.m) 2.设计计算 (1)沉淀池面积:

按表面负荷算:291724

170000=?==

b q Q A m 2

(2)沉淀池直径:6114

.32917

44=?=

=

π

A

D M,取30m 有效水深为 h=q b T=1.0?2.5=2.5m<4m

125

.2611==h D (介于6~12)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知识点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物理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异臭:S和N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氯气、总固体(溶解性固体DS、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固定性固体FS 3、有机物指标:BOD、COD、TOC、TOD (燃烧化学氧化反应) 4、无机物指标:PH (6-9)、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5、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病毒 6、自净作用:物理、化学、生物 7、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断面充分混合后阶段(POP 下降) 8、根据BOD5与DO曲线,可以把该河划分为清洁水区、污染恶化区、恢复区、清洁水区 9、污水排放标准:浓度标准、总量控制标准、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10、一级处理:主要去除SS 、COD 、BOD 11、二级处理:去除有机物(90%) 12、三级处理:去除N 、P ,色度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污水的物理处理法去除对象主要是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悬浮物,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筛滤截留法、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 2、格栅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 3、格栅设计的主要参数:确定栅条间隙宽度 4、按格栅形状,可分为平面格栅、曲面格栅 5、曲面格栅:固定曲面格栅、旋转鼓式格栅 6、清渣方式:人工清渣(过水面积不小于灌渠有效面积的2倍)机械清渣(1.2倍) 7、工业废水根据水质确定是否有沉砂池 8、水流适当流速:0.4-0.9 污水通过格栅:0.6-1 最大 1.2-1.4 9、在典型的污水处理厂中沉淀法可用于下列几个方面: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污水的初级处理、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 10、沉淀类型:自由沉淀(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活性污泥二沉池中间)、区域沉淀(悬浮颗粒浓度高,二沉池下部、重力浓缩开始) 、压缩沉淀(高浓度悬浮颗粒,污泥浓缩、重力浓缩) 11、斯托克斯公式 u=(P 固 -P gd2/18μ 12、水温上升,黏度减小、沉速增大 13、理想沉淀池:进口区、沉淀区、出口区、缓冲区、污泥区 14、沉淀池工作原理: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习题答案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 2、H 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 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特点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重点

1、生化需氧BOD:量表示水中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气量称生化需氧量(以mg/L为单位) 2、化学需氧量(COD),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mg/L为单位)。 3、水体自净作用: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得以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往往能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从而使水体由不洁恢复为清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过程。 水体自净过程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物理净化:稀释、扩散、沉淀 化学净化:氧化、还原、分解 生物净化: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氧垂曲线:表示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中溶解氧含量沿河道的分布呈下垂状曲线。在排污口下游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因有机物生物氧化的脱氧作用而显著下降,又由于下游大气复氧和生物光合作用等而使溶解氧含量增加。下垂曲线的临界点(氧垂点),其溶解氧含量最小。 4、格栅、筛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各使用于什么场合? 在排水工程中,格栅倾斜安装在进水的渠道内,或进水泵站集水井的进口处,用来去除可能堵塞水泵机组及管道阀门的较粗大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筛网可有效去除和回收废水中夹带的纤维状杂质,如:羊毛、化纤、纸浆等。可作为预处理,也可作为重复利用水的深度处理。 5、沉淀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 (1)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3)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4)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6、理想沉淀池划为四个区域:进口区域、沉淀区域、出口区域及污泥区域,并作下述假定:(1)沉淀区过水断面上各点的水流速度均相同,水平流速为v (2)悬浮颗粒在沉淀区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为u (3)在沉淀池的进口区域,水流中的悬浮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过水断面上 (4)颗粒一经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8、u一定时,增加表面积A时,去除率E提高,所以对容积一定的沉淀池,池深越浅时,表面积A越大,即去除率E越大。 9、加压溶气浮上法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将空气溶于水中,并达到指定压力下的饱和状态,然后将过饱和液突然降至常压,溶解在水中的空气即以非常细小的气泡释放出来。这些数量众多的气泡与水中的悬浮颗粒产生粘附作用,使这些夹带了无数小气泡的颗粒的密度小于水而产生上浮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上册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容量 答:污水的最终处置或者是返回自然水体、土壤、大气;或者是经过人工处理,使其再生成为一种资源回到生产过程;或者采取隔离措施。其中关于返回到自然界的处理,因自然环境具有容纳污染物质的能力,但具有一定界限,不能超过这种界限,否则会造成污染。环境的这种容纳界限称环境容量。 2、排水体制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 二、填空 1、污水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2、根据不同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污水其最后出路有: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3、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三、简答题 1、污水分为几类,其性质特征是什么? 答: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 生活污水是属于污染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尿素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合成洗涤剂等,以及常在粪便中出现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西传染病菌等。 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中所排出的废水,来自车间或矿场。由于各种工厂的生产类别、工艺过程、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用水成分的不同,使工业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降水即大气降水,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一般比较清洁,但其形成的径流量较大,则危害较大。 2、何为排水系统及排水体制?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做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排水系统的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看,如果采用合流制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截流送往污水厂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从控制和防止水体的污染来看,是较好的;但这时截流主干管尺寸很大,污水厂容量增加很多,建设费用也相应地增高。分流制是将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但初雨径流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也会造成污染,有时还很严重,这是它的缺点。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是将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而且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影响深远,同时也影响排水系统工程的总投资和初期建设费用以及维护和管

水污染控制工程大纲教学教材

《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返回 1、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主要分为“排水沟道系统”和“污水的物理及生物处理”两大部分。“排水沟道系统” 详细介绍污水沟道系统﹑雨水沟道系统和合流制沟道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排水体制﹑系统特点﹑管材及断面特性﹑沟道附属构筑物﹑设计要求及控制参数﹑防洪设施和沟道施工养护等。“污水的物理及生物处理” 介绍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物理的生物处理方法,将污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理论、原理和工艺技术设计计算紧密结合,并对常见的处理工艺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对不同水质的水处理理论的方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 1) 基本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 2) 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 3) 系统完整地学习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概念、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4) 初步掌握污水物理及生物处理的设计、计算及运行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 5) 培养学生对污水处理工程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运用能力,初步具备进行污水处理的科学研究能力。 6) 辅以完整的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沟道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优选和技术设计,编制工程设计文件; 2、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规划设计原理;掌握排水沟道系统的水量计算和水力计算的理论和方法;辅以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沟道工程的规划设计。应基本掌握污水处理物理和生物处理的理论和设计原理,能合理正确地选择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并进行工程设计;辅以课程设计,能够独立进行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工艺优选和技术设计,初步具备编制工程设计文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3、课程教学主要内容 [ 第一篇排水沟道系统 ] 绪论 1)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范围 2) 排水沟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 第一章排水沟道系统 3) 污水的分类和性质 4) 排水系统的体制和选择 5) 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6) 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及布置形式 7) 沟道及沟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1 什么事生物膜?它有哪些特点? 答:生物膜是一种膜状生物污泥,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的生物群落,附着于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发育而成的。 特点: (1)结构特点:①生物膜是高度亲水物质②生物膜具有好氧和厌氧双层结构③生物膜及水层之间存在多种传质过程 (2)生物特点:①微生物种类具有多样性②生物的食物链很长 (3)工艺特点: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②产泥量少,运行管理方便③污泥沉降性能良好④容积负荷有限 2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更新方式和传质原理。 答:(1)形成过程:生物膜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五个阶段:①可逆接触阶段细胞在载体表面的可逆粘附,利用鞭毛、纤毛和菌丝等胞外细胞器和外层膜蛋白粘附于载体表面。②不可逆接触阶段细菌通过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增强细胞和载体之间的粘附③菌落形成阶段粘附在载体表面的细胞分裂,小菌落的形成。该过程菌落明显增大,胞外多聚物量增多并形成一层水凝胶覆盖在细胞表面。④生物膜的成熟阶段粘附小菌落成长为具有三维结构的成熟生物膜⑤生物膜的脱落阶段由于生物膜的老化,部分细胞从生物膜上脱落。 (2)生物膜的更新方式:随着生物的成熟,生物膜的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为厌氧状态,形成厌氧膜;随着厌氧反应的进行,厌氧代谢产物不断增多,导致厌氧膜和好氧膜之间的平衡被破坏;厌氧产生的气态物质不断逸出,减弱了生物膜在填料上的附着能力,导致老化的生物膜不断脱落。老化的生物膜脱落之后,新的生物又逐渐生长起来。 (3)传质原理:由生物膜的结构可知,空气中的氧气先溶于流动水层中,再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供微生物新陈代谢;污水中的有机物由流动水层扩散进入生物膜,并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得到净化,同时产生的代谢产物由流动水层带走;一些气态产物通过水层逸出,进入到空气中。 5 什么叫回流?回流在高负荷生物滤池系统运行中有何意义? 答:(1)在高负荷生物滤池系统运行中,回流是指把处理达标的一部分水通过回流设备与原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使进水水质满足系统处理要求。 (2)意义:处理水回流可以均化和稳定进水水质,加大水力负荷,即使冲刷过厚和老化的生物膜,加速生物膜更新,抑制厌氧层发育,使生物膜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同时,抑制滤池蝇的国度滋长,减轻发散的臭味。 10 简述生物流化床与其他生物膜法工艺的异同,说明其优越性。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

1.完整的排水工程包括两个方面:排水管渠系统和污水处理技术两部分。 2.排水工程的概念: ——指为保护环境而建设的一整套用于收集、输送、处理和利用污水的工程设施 3.水体污染的定义: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卫生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的生态系统和水体功能受到破坏。 4.、有机型污染采用需氧量作为有机污染物的指标: BOD :生化需氧量; 20℃下微生物活动降解有机物需要的氧量COD:化学需氧量;TOC:总有机碳; TOD:总需氧量;将有机物中的C.H.O.N.S等氧化为 H2O.CO2.NO2.SO2所消耗的氧量 第1章排水管渠系统 一.排水工程的作用 1.保护环境免受污染,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洪水之灾。 2.卫生防疫,保证人们健康安全 污水危害方式: ①含有致病菌,传播疾病 ②含有毒害物质,导致公害 3.经济方面 ①污水资源化,节约用水,创造价值

②污水处理、排洪有利于工农业发展 二.排水系统的组成 排水系统: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由管道系统(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厂)组成。 管道系统:是用于收集、输送废水至污水处理厂或出水口的设施。 一般由排水设备、检查井、管渠、泵站等组成。 污水处理系统:是用于处理和利用废水的设施。包括各种处理构筑物和除害设施等。 三、排水系统体制的概念: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可以采用一个管渠来排除,也可以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管渠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的体制是一个地区收集和输送废水的方式,简称排水体制(制度)。 四、排水系统体制的分类: 合流制:直排式(对水体污染严重,不宜采用)、截流式 分流制: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适用于地形适宜附近有水体,可顺利排水) 1.合流制 所谓合流制是指用同一种管渠收集和输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0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0、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02 H2O N02和S0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0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生物指标包括:(1 )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C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0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0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02 H20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0C :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0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0C T0D的耗氧过程与B0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0C或T0D与B0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0D与T0D或T0C之间存在一定 的相关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0D > C0D >B0D20>B0D5>0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0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0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0D则不能象B0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0D表示也存 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 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0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考试试题库完整教学内容

一、名词解释(2*5=10) 1、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排水系统:是收集、输送、处理、利用及排放废水的全部工程设施。 4、设计管段:在进行水力计算时,常以相邻的两个检查井间的管段作为设计对象,称作设计管段。 5、比流量:设计管道单位排水面积的平均流量。 6 地下或架空的各类公用类管线集中容纳于一体,并留有供检修人员行走通道的隧道结构。 7 8、径流系数:地面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9、局部泵站:在某些地形复杂的城市,有些地区比较低洼,这里的污水往往需要用水泵唧送至高位地区的干管中,另外,一些低于街管的高楼的地下室,地下铁道和其他地下建筑的污水也需要用泵提升送入街管中,这种泵站常称为局部泵

站。 10、设计流速:管渠中流量达到设计流量时的水流速度。 11、阵雨历时:一场暴雨经历的整个时段。 12、降雨历时:阵雨过程中任一连续的时段。 13、检查井:又称窨井,主要是为了检查、清通和连接管渠而设置的。 二、填空(20) 1、由于排,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三种。 2、通常,排水系统由管渠系统、污水厂、出水口三部分组成。 3、管道与其他设施相遇时,通常下弯穿过,形成倒虹状下弯管道,我们称这个管道为倒虹管。或在管道必须为障碍物让路时,他不能按原有的坡度埋设,而是按下凹的折线方式从障碍物下通过,这种管道称为倒虹管。此种管道由进水井、管道及出水井三部分组成。 4、在我国,城市和工厂中常用的管道包括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陶土管、瓦管和沥青混凝土管等。 5、检查井由三部分组成:井基和井底、井身、井盖和盖座。 6、街道雨水口的形式有边沟雨水口、侧石雨水口以及两者结合的联合式雨水口。 7、管渠的水力设计指根据水力学原理确定管渠的管径、坡度和高程。 8、不满流圆形管道水力学算图适用于n=0.014,管径从200mm到1500mm的情况,每一管径有一算图。 9、污水管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一般情

水污染控制工程[上册]习题

《排水管道工程》习题 第一章排水管渠系统 1.名词解释:排水系统、排水体制 2.排水体制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合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有和两种形式。分流制排水系统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4.不同体制的排水系统在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方面各自有何优缺点? 5.如何选择排水体制? 6.简述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7.简述城镇污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8.简述工厂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每部分的功能。 9.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10. 街道雨水管渠系统上的附属物除检查井、跌水井、出水口等之外,还有收集地面雨水用 的。 11. 在管道系统的组成上,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半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各分流制系统相 似,具有同样的组成部分,只是在截流式合流制管渠上设有和;而在半分流制管渠上设有和。 12.管渠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或,渠道有和之分。城市和工厂中的渠管主要是。 13. 暗渠系统的主要附属构筑物有哪些? 14. 对合格的管道和渠道有哪些要求? 15. 为什么管道的断面形式常采用圆形,而渠道的断面形式一般不采用圆形?选择管道时主 要应考虑哪些因素? 16. 渠道断面形式有哪几种?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适于什么情况? 17. 我国城市和工厂最常用的管道有哪些?试述适用情况及优缺点? 18. 混凝土管管口的形式有:、和。制造方法主要有、、。 19. 钢筋混凝土管管口的形式有:、和。制造方法主要有、、。 21. 简述管道系统各种附属构筑物的功能,适用场合和构造要求? 22. 检查井由三部分组成:、、。检查井井身的构造与是否需要工 人下井有密切关系。不需要下人的浅井,构造很简单,一般为;需要下人的检查井在构造上可分为、和三部分。检查井的底部做流槽是为了。在重要道路上的检查井,有时为了防止因检查井沉降而破坏路面,可设计采用来固定井座和井盖,即使检查井沉降也不影响道路路面。 23. 跌水井的构造无定型,常用的有和两种。 24. 雨水口结构包括:、、三部分。雨水口的形式有、以及。 从地步构造看,雨水口分为和。其中有截流进入雨水口的粗重物体的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 1.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 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 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 系,称为~。 2.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 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 3.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 氧量。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 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 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 降比。 6.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 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 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 10g/L,称为~。 8.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 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 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 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 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 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 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 界。 13.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取得电子的难易程 度,可以统一用氧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14.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 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15.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 吸附。 16.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 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7.平衡浓度: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达到动态平衡时, 即吸附速度与解吸速度相同,吸附质在吸附剂及溶液 中的浓度都不再改变,此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就 称为~。 18.半透膜:在溶液中凡是一种或几种成分不能透过,而 其它成分能透过的膜,都叫做半透膜。19.膜分离法:是把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液隔开,使溶 液中的某种溶质或者溶剂渗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溶质的目的。 20.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阳离子交 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21.生物处理:是主利用微生物能很强的分解氧化有机物 的功能,并采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创造一种可控制的环境,使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以提高其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22.生物呼吸线:表示耗氧随时间累积的曲线。 23.污泥龄:是指每日新增的污泥平均停留在曝气池中的 天数,也就是曝气池全部活性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或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同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24.氧化沟:是一个具有封闭沟渠的活性污泥曝气池。 25.总充氧量:稳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曝气池的 总氧量。 26.悬浮生长: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形成絮状,悬浮 在混合液中不停地与废水混合和接触。 27.生物膜反应器:利用生物膜净化废水的装置。 28.面积负荷率法:即单位面积每日能去除废水中的有机 物等量。 29.自然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 物来净化废水的方法。 30.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来净化废水的生物处理方 法。 31.活性污泥:充满微生物的絮状泥粒。 32.污泥负荷率:指的是单位活性污泥(微生物)量在单 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 33.污泥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所含悬浮固体 的重量,常用MLSS表示。 34.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中混合液沉淀30min后,沉淀 污泥体积占混合液总体积的百分数。 35.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是曝气池混合液经 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湿污泥体积(以mL 计)。 36.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对污 染物的综合净化能力来处理城市和某些工业废水,同时利用废水中的水和来合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的生长,并使其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 37.两级生物滤池:当废水处理程度要求高时,一级高负 荷生物滤池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将两个高负荷滤池串联起来,称为~。 38.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个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 之间的处理方法,它兼具有这两种方法的优点。39.厌氧流化床:当床内载体的膨胀率达到40~50%以 上,载体处于流化状态。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课后题标准答案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 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 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 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COD >BOD20>BOD5>O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高廷耀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 第一章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

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水体自净从净化机制来看,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氧垂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答: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 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上都是浓度标准。 国家标准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行业标准:根据部分行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对部分行业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

水污染控制工程2(第二套)

废水生物处理试题 1、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生物流化床 (2) 莫诺特方程 (3) SBR工艺 (4) BOD的变化进程曲线 (5) 渐减曝气 (6) 比较伯、仲、叔醇的生化降解性 (7) A/O工艺 (8) 稳定塘 (9) SVI与SV (10) 自身代谢系数k d 2、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 论述污泥负荷与BOD去除率的关系 (2) 比较酯肪烃、环烷烃、芳烃、烯烃的生化降解性 (3) 推导污泥龄:流程如下 已知:沉淀池出水流量Q,出水污泥含量为Xe,排泥量为Qw,回流量为Qr、浓度为X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θ。 (4) 以细菌生长曲线与米氏方程说明在高浓度底质下,生化速度与浓度无关 (5) 叙述活性污泥增长规律与生物相特征 3、论述题(10分) 论述RBC废水生物脱氮的机理与常见处理工艺 4、计算题(25分) 废水量0.55m3/s,经沉淀后废水的BOD5为320mg/L,要求出水BOD5在20mg/L以下,设计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水温20度。已知: (1) 进水挥发性悬浮固体量可以忽略不计; (2) 混合液挥发性固体与悬浮固体之比为0.8; (3) 回流污泥浓度为10000mg/L; (4)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为3600mg/L; (5)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10日; (6) 反应器为完全混合器; (7) 出水含有23mgL-1生物污泥,其中65%可生物降解; (8) BOD5=0.68BOD l(K=0.9d-1) (9) 废水中有足够的营养物; (10) 每日的高峰流量为平均流量的2.5倍 (计算中Y=0.50mgmg-1,kd=0.06d-1)

水污染控制工程 高廷耀 (下册) 课后答案

【习题答案】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廷耀,顾国维,周琪.高等教 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化学指标包括: 有机指标包括: (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 (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 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2)氮、磷(3)重金属(4)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毒物 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各种水质之间TOC或TOD与BOD不存在固定关系。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条件下,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 > COD >BOD20>BOD5>OC 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 4.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 5.试论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指标、环境容量之间的联系。 答:环境容量是水环境质量标准指定的基本依据,而水环境质量标准则是排放标准指定的依据。 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洋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环境容量则是指环境在其自净范围类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 排放标准是根据自然界对于污染物自净能力而定的,和环境容量有很大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纯生态环境为参照,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制定的。排水标准是排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速率的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本身要求达到的指标。水环境容量越大,环境质量标准越低,排放标准越松,反之越严格。各类标准一般都是以浓度来衡量的,即某一时间取样时符合标准则认为合格达标,而环境容量是就某一区域内一定时间内可以容纳的污染物总量而言的,他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评价方法,某些时候,虽然达到了环境质量标准或是排水等标准,但可能事实上已经超过了该区域的环境容量。 6.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标准的使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污水排放标准根据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 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都是浓度标准。总量控制标准是以水环境质量标准相适应的水环境容量为依据而设定的,水体的环境质量要求高,则环境容量小。国家排放标准按照污水去向,规定了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适用于排污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以及投产后的排放管理。行业排放标准是根据各行业排放废水的特点和治理技术水平制定的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标准是各省直辖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管辖地水体污染控制需要制定的标准,地方标准可以增加污染物控制指标数,但不能减少,可以提高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但不能降低标准。 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1.试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