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2023年最新的过零丁洋古诗原文及翻译10篇

2023年最新的过零丁洋古诗原文及翻译10篇

2023年最新的过零丁洋古诗原文及翻译10篇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言】《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过零丁洋》原文及注释.doc

《过零丁洋》原文及注释.doc

《过零丁洋》原文及注释《过零丁洋》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过零丁洋》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过零丁洋》原文及注释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

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

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过零丁洋古诗原文译文、赏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

此诗首联二句自叙生平遭际,思今忆昔,感慨万端;以下是我整理的过零丁洋原文及译文,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过零丁洋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经度过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无根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旧惶恐,可叹我现在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如果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过零丁洋解释⑴零丁洋:水名,即”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口外。

⑵遭逢:遭受。

起一经: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而入仕途。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经,经籍。

⑶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斗。

寥(liáo)落:荒芜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年。

文天祥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⑷风飘絮:一作“风抛絮”。

絮,柳絮。

⑸浮沉:一作“飘摇”。

萍:浮萍。

⑹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惶恐滩。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撤退。

惶恐,一作“皇恐”。

⑺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⑻丹心照汗青:忠心永垂史册。

丹心,红心,比方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这里特指史册。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这首诗载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正月。

祥兴元年(1278)冬,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服冰片自杀未遂,被解至潮阳。

元军元帅张弘范将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挟文天祥围崖山。

当时,宋臣张世杰、陆秀夫等正奉宋帝赵昺徙居在海中的崖山上,崖山成为南宋最终坚守的一个据点。

过零丁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过零丁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过零丁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零丁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过零丁洋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及译文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拓展【过零丁洋】赏析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及赏析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及赏析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一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创作背景】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一、创作背景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明志。

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文天祥作为坚定的抗元志士,面临着生死抉择和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

二、原文及翻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三、诗歌赏析1.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起笔回顾生平,“辛苦遭逢起一经”,诗人因科举入仕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这里强调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

“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指代战争,“寥落”表示稀少,写出了抗元战争的局势,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南宋的抗元力量越来越薄弱。

这两句诗概括地写出了诗人从入仕到抗元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暗示了南宋朝廷的衰败局势。

2.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风飘絮”将山河破碎的南宋王朝比作被风吹散的柳絮,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局势的危亡,南宋的江山已经支离破碎,如同风中飘絮般没有根基和依靠。

“身世浮沉雨打萍”则把自己的身世比作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风飘絮”和“雨打萍”对仗工整,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个人也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动荡的局势中随波逐流。

3.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

“惶恐滩”是文天祥曾经兵败的地方,“惶恐”一词既写出了当时兵败时的惶恐心情,又表现出如今被俘后的惶恐不安。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过零丁洋》作者:[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

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

南宋亡于本年,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

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

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

宋瑞宗景炎二年,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

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史册。

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

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故称汗青。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赏析一: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

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

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一片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及赏析

一片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及赏析

【导语】⽂天祥(1236年6⽉6⽇-1283年1⽉9⽇),初名云孙,字宋瑞,⼀字履善。

道号浮休道⼈、⽂⼭。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镇)⼈,南宋末政治家、⽂学家,爱国诗⼈,抗元名⾂、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著有《⽂⼭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歌》等。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天祥《过零丁洋》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过零丁洋宋代:⽂天祥⾟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回想我早年由科举⼊仕历尽⾟苦,如今战⽕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恰如狂风中的柳絮,⾃⼰⼀⽣的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有谁能够长⽣不死?我要留⼀⽚爱国的丹⼼映照史册。

注释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

现在⼴东省珠江⼝外。

1278年底,⽂天祥率军在⼴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遭逢:遭遇。

起⼀经,因为精通⼀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起⽤作官。

⽂天祥⼆⼗岁考中状元。

⼲⼽: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作“落落”。

四周星:四周年。

⽂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共四年。

絮:柳絮。

萍:浮萍。

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零丁:孤苦⽆依的样⼦。

丹⼼:红⼼,⽐喻忠⼼。

汗青:同汗⽵,史册。

古代⽤简写字,先⽤⽕烤⼲其中的⽔分,⼲后易写⽽且不受⾍蛀,也称汗青。

创作背景 这⾸诗见于⽂天祥《⽂⼭先⽣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年)。

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天祥在⼴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随后⼜被押解⾄崖⼭,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的张世杰、陆秀夫等⼈,⽂天祥不从,出⽰此诗以明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天祥《过零丁洋》
【原诗】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赏析】
《过零丁洋》赏析
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

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山的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诗的开头两句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概括地说,是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二是在元军入侵、宋室危亡之际,响应朝廷“勤王”号召,在德元年(1275)正月,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在频繁不断的战斗中度过了四年。

这四年中,他出生入死,为挽救危亡,竭尽全力,苦苦支撑,但局势却越来越危殆。

此时,南宋大部江山已落入敌手,自己也兵败被俘。

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所以接下去两句就进一步抒写国破家亡的悲哀。

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设在山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攻逼之下也岌岌可危,覆亡在即,一如风中柳絮。

这是从国势一面说。

至于文天祥自己,也是一生坎坷,当初做官曾因忤权贵而屡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一次被扣,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

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被元军俘获,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一如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蕴藏其中的感情尤为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接下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是对
前面“山河破碎”两句的补充,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

前一句是追记过去。

诗人于德元年自赣州起兵,经惶恐滩北上,当时元军进逼临安,形势紧急。

景炎二年(1277),诗人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这时国家局势已危在旦夕。

因此,“说惶恐”,即表示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后一句是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孤掌难鸣,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零丁。

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回首当初的“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令诗人百感交集。

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这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

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

但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

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

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面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

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的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
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大概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

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

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

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

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

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血性精神。

读文天祥诗,首先应该把握这一点。

(选自周振甫主编《新编中学古诗文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有改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