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专题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之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元素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6 种元素是C、 H 、O、 N 、 P、 S( 98%)。
2、构成生物体最基本元素: C 元素(碳原子间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3、缺少必要元素可能致使疾病。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一致性和差别性一致性: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独有的。
差别性: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1、水:( 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85%-90% ,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 2)形式:自由水、联合水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能够自由流动的水。
作用有① 优秀的溶剂;② 参加细胞内生化反响;③ 物质运输;④ 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一定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许多)联合水:是与其余物质相联合的水。
作用是构成细胞构造的重要成分。
(联合水的含量增加,能够使植物的抗逆性加强)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或化合物( 2)作用①细胞内很多有机物的重要构成成分。
(如 Mg 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I -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保持细胞和生物体的各样生命活动。
(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③保持细胞内的均衡。
三、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1、糖类( 1)、元素构成:由 C、 H 、 O 3 种元素构成。
( 2)、分类概念种类分布主要功能核糖构成核酸的物质单糖不可以水解的糖脱氧核糖动植物细胞葡萄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蔗糖植物细胞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麦芽糖乳糖动物细胞淀粉植物细胞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很多植物细胞壁的基本构成成分个单糖分子的糖纤维素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蔗糖→ 1 葡萄糖 +1 果糖麦芽糖→ 2 葡萄糖乳糖→ 1 葡萄糖 + 1 半乳糖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纤维素→ 纤维二糖→葡萄糖糖原→ 葡萄糖能量根源。
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在生物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细胞的知识。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们组成了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在细胞中,有许多元素和化合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会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元素1. 碳:碳是构成有机物质的重要元素,细胞体内的有机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等均含有碳。
这些有机物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同时也是维持细胞正常运转所必需的。
2. 氧:氧是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元素,与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ATP分子释放能量,细胞可以利用这种能量来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
3. 氮:氮在细胞体内构成大量的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有机物质,同时也是构成DNA和RNA的核苷酸的主要元素。
4. 磷:磷是构成核酸和ATP等重要物质的元素,同时也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与脂类相结合,构成磷脂双分子层,保护细胞内部环境。
二、化合物1. 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内非常重要的有机物质,它可以作为细胞骨架的结构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细胞内重要的酶和激素的构成成分。
2. 脂类:脂类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是细胞内能量的存储物质,如三酰甘油等。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细胞内能量的重要来源,其中葡萄糖是最重要的代表物质,以葡萄糖为代表的一系列醣类物质,是维持细胞正常运转、能量供应的必需物质。
4. 核酸:核酸是细胞内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物质,包括DNA和RNA两类,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即染色体。
DNA和RNA 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传递和调控作用,对细胞发育和代谢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5. 酶:酶是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它们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维持细胞内正常代谢的过程,包括消化酶、合成酶、脱酸酶等。
三、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调节作用细胞内的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相互调节、平衡是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关键。
例如,葡萄糖和胰岛素相互作用,可以调节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维持细胞内正常的能量供应;钾离子和钠离子等离子体电平的平衡,则涉及到神经细胞传递信息、心脏收缩、细胞新陈代谢等方面。
必修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必修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1、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2、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3、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4、(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与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液)★5、蛋白质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R★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H别在于R基的不同。
氨基酸约20种★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7、有关计算: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 形成的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肽链条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18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8、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大不相同。
【提醒】统一性是从元素的种类看,差异性是从元素的含量看。
2.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特点及作用。
(1)归属范围【注意】占人体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占人体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2)特点: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根本相同,但在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
(3)作用: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种类(1)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2)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2.含量(1)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含量仅次于水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3)有机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4)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知识点三、检测生物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考前须知,(1)复原糖的含量、生物细胞中有无色素是影响实验结果和观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选择复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植物,如苹果、梨、白萝卜等。
,(2)鉴定脂肪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但必须提前浸泡3~4 h。
,(3)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细胞(或器官),如大豆、鸡蛋等。
如用大豆可直接用豆浆作实验材料;如用鸡蛋要用蛋清,并注意稀释,一般稀释10倍以上,否那么实验后易粘附试管壁,不易清洗。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拟, 试剂名称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鉴定原理复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2+复原成Cu+,从而生成红色的Cu2O沉淀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结合成紫色络合物,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试剂浓度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的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使用方法甲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参加样液先参加A液形成碱性环境后,再加B液使用条件加热不加热【例1】人们经常食用的牛、羊、猪等肉类和白菜、土豆等蔬菜,消化吸收后,其中的成分大多被转化为人体自身的一局部,其根本原因是( )A.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B.在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大体相同C.组成生物体细胞的根本元素是碳D.不同生物的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易错点提示误认为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是生命特有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梳理: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一致性:元素种类大概同样差别性:元素含量有差别2、构成细胞的元素(常有 20 多种)大批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微量元素: Z n 、 Mo、 Cu、 B、 Fe、 Mn(口诀:新木桶碰铁门)主要元素: C、 H、 O、 N、 P、 S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 H、 O、 N(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 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多的是水)数目最多的元素: H3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鲜重下含量最多),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响。
糖类中的复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积淀。
脂肪能够被苏丹红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红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响。
(1)复原糖的检测和察看常用资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的 NaOH 乙液:的CuSO4)注意事项:①复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一定等量混淆平均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一定用水浴加热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2)脂肪的判定常用资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注意事项: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致使察看时有的地方清楚,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察看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一样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3)蛋白质的判定常用资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试剂:双缩脲试剂( A 液:的 NaOH B 液:的 CuSO4 )注意事项:①先加 A 液 1ml ,再加 B 液 4 滴②判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照颜色变化:变为紫色(4)淀粉的检测和察看常用资料:马铃薯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一: 元素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 C H O N P S 基本元素是: C H O N 最基本元素: C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根据含量的不同分为: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 Fe Mn Zn Cu B Mo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元素含量大不相同.占细胞鲜重最大的元素是: O 占细胞干重最大的元素: C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细胞中含量最大的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水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细胞中含量最大的有机化合物或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大的化合物:蛋白质。
.三: 化合物的鉴定:鉴定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甲乙溶液先混合再与还原性糖溶液反应生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 0.1g/ml NaOH 0.05g/ml CuSO4成砖红色沉淀.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注:蔗糖是典型的非还原性糖,不能用于该实验。
先加入A液再加入B液. 成紫色反应。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0.1g/ml NaOH 0.01g/ml CuSO4脂肪: 苏丹Ⅲ(橘黄色)苏丹Ⅳ(红色)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一: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氨基酸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一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除此之外,该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基团(R基)的不同,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分为必需氨基酸(8)和非必需氨基酸(12)两种.二:氨基酸形成蛋白质1. 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脱水缩合: 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由2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二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健叫肽键.2. 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含有的氨基酸数为n则,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a×n-18(n-m) 即:氨基酸的总分子量减去脱去的水分子总量3.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折叠,盘曲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4.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功能多样性:催化功能.结构功能.运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免疫功能等.第三节核酸一、DNA与RNA的比较(表)二、核酸的种类及功能核酸分为两大类: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 )和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的功能: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新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细胞
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
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Ho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构成细胞的化合物P17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含答案)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说出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与含量,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2.通过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认同细胞由多种化合物组成。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①统一性:从化学元素的种类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
②差异性:从各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分析,细胞与无机自然界大不相同。
(2)种类: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
(3)分类①大量元素(含量较多):C、H、O、N、P、S、K、Ca、Mg等。
②微量元素(含量很少):Fe、Mn、Zn、Cu、B、Mo等。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1)元素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种类及相对含量:水(70%~90%)、蛋白质(7%~10%)、糖类和核酸(1%~1.5%)、脂质(1%~2%)、无机盐(1%~1.5%)。
判断正误(1)组成地壳的元素在细胞中都能找到()(2)细胞中含量很少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其发挥生理作用的大小()(4)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答案(1)×(2)×(3)×(4)√解析(1)细胞中的元素有选择地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组成地壳的元素在细胞中不一定能找到。
(2)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少却是生物体所必需的,但细胞内含量少的元素不一定都是微量元素,如Pb。
(3)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其在细胞内含量的多少。
任务一: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回答问题:元素地壳细胞O48.665.0Si26.3极少C0.08718.0N0.03 3.0H0.7610.0(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说明了什么?提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细胞中的各元素含量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大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提示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基础知识梳理】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根据含量可划分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量万分之一以上,C、H、O、N、P、S、K、Ca、Mg等
(2)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2、根据作用划分
占鲜重比例前四的元素_______________ 占干重比例前四的元素_______________
3、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4、来源:细胞有选择的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
5、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同。
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从化学元素的种类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以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2、差异性:从化学元素的含量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是由于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环境中吸收各种物质组成自身结构。
3、生物界统一性的表现:
(1)从化学元素角度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从分子水平角度分析:
①所有生物DNA分子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4种脱氧核苷酸)相同
②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
③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相同
(3)从结构角度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生物体都是以ATP作为能量“通货”的
三、组成细胞的无机化合物
1、水
(1)细胞中的含量: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一般为85%至90%。
(2)影响细胞含水量的因素:
①生物种类:水生生物含水量>陆生生物含水量
②生长发育阶段:幼儿>成年;幼嫩部分>成熟部分
③组织器官种类与代谢程度:如牙齿<骨骼<血液
(3)水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自由水结合水
存在形式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95.5%) 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存在(4.5%)
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的许多生化反应
(3)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4)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4)自由水与结合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关系
比值高⇒代谢旺盛,但抗逆性差
自由水/结合水
比值低⇒代谢强度降低,但抗寒、抗旱、抗热等抗逆性增强自由水结合水
(6)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存在及其功能的验证
①鲜种子放在阳光下暴晒,重量减轻⇒自由水散失,代谢减弱。
②干种子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
③干种子放在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壁上有水珠⇒失去结合水。
种子浸泡后不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
(7
代谢过程结构
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叶绿体基质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
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生成多肽核糖体
植物细胞纤维素的合成高尔基体
DNA的复制、转录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ATP的合成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例1
正确的是:()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N、H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例2:2010年冬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旱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
长。
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
②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③癌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低
④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无机盐
(1)含量:很少,1%-1.5%
(2)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是细胞内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3)生理功能:
①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须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I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PO43-是组成ATP、磷脂的重要成分。
②参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血液中的Ca2+含量过低会出现抽搐,过高会引发肌无力。
③维持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渗透压的平衡。
主要靠Na+、Cl-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酸碱平衡,人血浆中的HCO3-、HPO42-等对血浆pH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例3:已知Mn2+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
缺Mn2+的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A.对维持生物体内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4)植物必需无机盐(元素)的实验探究
(1)对照组
植物+完全培养液―→正常生长
(2)实验组
注意事项:①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等。
②实验组加入X盐的目的是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再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四、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1
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淀粉鉴定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
颜色反应砖红色沉淀橘黄色(或红色)紫色蓝色
2
(1)选材→制备组织样液→显色反应。
①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结论: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组织样液中有可溶性还原糖。
②蛋白质的检测与鉴定③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与观察
还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实验流程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3
4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可选用苹果、梨等。
(2)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
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h~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
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d~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
(4)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配现用。
(5)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明力。
(6)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例4: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糖的鉴定
B.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叶子肥厚,适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例5:用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
( )
A
B.碘液、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
C.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
例6:(多选)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四种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或操作错误的是:A.用斐林试剂检测胡萝卜汁中的还原糖
B.向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检测的脂肪
C.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先混合摇匀后检测豆浆中的蛋白质
D.提取含DNA的滤液可用香蕉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