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数据存储、管理、处理、分析、显示与分发
GIS=GI+S
2、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
(1)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的特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杂性
( 2)具备可视化功能
(4)数据量大 ( 5)注重空间分析
第二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 3)区域性和层次性
信息系统( IS )
非空间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系统 (SIS)
图书检索系统等 MIS
GIS 软件
基础软件
GIS
系统软件
空间数据
GIS 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特征:几何、属性、时间数据; 空间数据组织:矢量结构、栅格结构; 空间数据管理:
几何数据:文件
属性数据:关系数据库 ,,,, 应用人员
地图生产者、地图出版者、地图使用者、地理学专家、数据采集者、数据库设计者、数据库 管理者、系统开发人员
GIS 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 GIS 技术的最终用户,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是 GIS 工程及其应用成败的关键。 GIS 应用人员的职责: 人是 GIS 中重要的构成因素, 仅有系统软件、 硬件和数据还构不成完 整的地理信息系统,需要人进行系统组织、管理、维护和数据更新、应用程序开发、信息提 取、为地理决策提供服务。
据往往缺乏拓扑关系;
析,提供辅助决策信

他与数据库的联系通常是一些简单的查
询。
第三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硬件系统
地理数据
输入设备 存储设备 输出设备
数据输入 数据存储
信息输出 应用模型
系统操作


系统支持



地理分析
用户
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复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复习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复习(总18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数据与信息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信息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实用性(经过信息系统处理可以变为对生产、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传输性(可以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传播)、共享性(可为多个用户共享而本身无损失)。

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数据的特点:格式依赖计算机系统,可以转换形式,是用以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本身并无意义。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信息。

信息系统的类型:事务处理系统(支持操作层人员的日常活动,处理日常事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战术层管理者提供信息,包含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交互式信息系统,能支持管理者制定决策);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能模仿人工决策处理过程的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它的定义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点笔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展示的技术系统。

在黄杏元的《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中,有一些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关注和理解。

以下是我整理的考点笔记,希望能对大家复习和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有所帮助。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于存储、查询、分析、处理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系统。

它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系统和人员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显示设备等;软件系统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数据系统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人员系统包括GIS技术人员和用户。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地理坐标系统、地理数据模型等。

地理空间数据是指反映地球表面地理实体位置的数据,如点、线、面等;属性数据是描述地理实体特征和属性的数据,如土地利用类型、地形高程等;地理坐标系统是用于确定地理实体位置的系统,常用的有经纬度坐标系统和投影坐标系统;地理数据模型是描述地理实体及其关系的模型,如矢量数据模型和栅格数据模型等。

二、地理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数据采集包括遥感数据采集和GPS地理信息采集。

遥感数据采集是通过卫星、航空器等遥感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可以得到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理数据;GPS地理信息采集是通过GPS定位系统获取地理实体的坐标信息,可以得到高精度的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的处理包括数据的编辑、清理、转换等,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地理数据存储和管理地理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包括数据格式与数据模型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数据组织与索引等。

地理数据格式可以是矢量格式和栅格格式,矢量格式适合表示点、线、面等地理空间数据,栅格格式适合表示连续分布的地理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或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笔记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1 数据与信息数据是原始的、未经处理的素材,它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是从数据中提取的有意义的内容,它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主要指的是空间数据,而信息则是通过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的结果。

例如,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是原始数据,而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的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就是信息。

1.2 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指的是与地球表面位置相关的信息,包括自然地理信息(如地形、气候等)和人文地理信息(如人口、交通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专门用于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

GIS能够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

例如,GIS可以用来分析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帮助规划交通路线。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GIS由硬件、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如扫描仪、打印机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软件等;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包括地图数据、遥感数据等;应用人员是使用GIS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的主体;应用模型则是根据实际问题构建的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一个GIS系统可能包括一台计算机、GIS软件、地图数据和应用模型,用于分析土地利用变化。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简介GI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和输出等。

数据采集主要是获取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可以通过遥感、野外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管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存储、查询、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空间查询、空间叠合、空间邻近度分析等,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视化表达主要是将空间数据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展示给用户,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输出则是将分析结果以报表、地图等形式输出,为决策提供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

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1 / 11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1)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其中各种类型的工作站∕服务器成为的主流。

(2)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如图形数字化仪、图形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等)和输出设备(如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

(3)网络设备:包括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最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笔记

最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1.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

3.地理信息特征:(1)属于空间信息 (2)具有多维结构的特征(3)时序特征十分明显(4)载体多样性(5)数据量大(相关性、多样性、区域性、层次性)4.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1)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2)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3)海量数据管理能力5.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空间位置、属性、时间6.GIS基本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数据、用户7.三种相互联系的数据类型:几何数据、关系数据、属性数据8.GIS应用领域:测绘、地图制图,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环境保护,精细农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城乡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人口管理,宏观决策,国防、军事,公安、急救,医疗、卫生第二章1.举例说明何为地理格网?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格网。

地图分幅的代名词;“国土控制格网” ;地球特定区域某种属性的统计单位,而常称之为“地理定位格网”。

2.比例尺越小,制图综合程度越大,图形详细程度越小,图形精度越小。

3.如何理解无级比例尺?没有一个具体表现形式,可按比例任意缩小或放大数据。

4.简述80西安坐标和54坐标转换思路:(一是地理坐标基准的变换;二是坐标值的变换。

)1、(B,L)54转换为(X,Y,Z)54,即空间大地坐标到空间直角坐标的转换;2、(X,Y,Z)54转换为(X,Y,Z)80,坐标基准的转换,即参考椭球转换。

七参数或简化三参数法实现3、(X,Y,Z)80转换为(B,L)80,空间直角坐标到空间大地坐标的转换;4、(B,L)80转换为(x,y)80,通过高斯-克吕格投影公式计算出高斯平面坐标值。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3版知识点总结笔记课后答案

第1章导论1.1复习笔记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1数据与信息(1)数据与信息的基本概念①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不仅包括数字,也包括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等。

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其格式随存储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②信息a.狭义信息论是指“两次不定性之差”,即人们获得信息前后对事物认识的差别;b.广义信息论认为,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即是广义的信息概念,它不随数据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③数据与信息的关系a.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b.信息则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c.数据只有通过解释才成为信息。

(2)数据处理与解释①数据处理的定义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②数据处理的目的a.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输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b.把数据加工成对正确管理和决策有用的数据;c.把数据编辑后存储起来,以供后续使用。

③数据解释需要人类的智慧,包括学识和经验。

(3)信息的特点①信息的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紧密相关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②信息的适用性信息对决策十分重要,地理信息系统将地理数据收集、组织和管理起来,经过处理和分析变为对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的有用信息,这是由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明确目的性所决定的。

③信息的传输性信息可以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传输,既包括系统把信息传送至终端设备,也包括信息在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流转和交换。

④信息的共享性信息可以传输给多个用户,而信息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2地理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①地理信息与地理数据的概念a.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 数据变换: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 纠正、投影转换和辐射纠正等,以解决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结构转换、格 式变换、类型替换等,以解决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 实现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与融合。
ethin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som 第一章 导论 r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 fo 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 od 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 go 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 re 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a 数据(data)是信息(information)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数 g 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 ein 据和处理数据。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 ir b 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e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 th 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 in 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s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 ing 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th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ll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 d A 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地理信息 n 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e a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tim 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 ing at a 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章导论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图象也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数据(data)是信息(information)的表达,而信息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是未经加工的原始材料,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

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操作。

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象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其技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的基本构成:GIS一般包括以下5个主要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1、系统硬件:(1)GIS主机:包括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和微型计算机,其中各种类型的工作站∕服务器成为GIS的主流。

(2)GIS外部设备:包括各种输入(如图形数字化仪、图形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等)和输出设备(如各种绘图仪、图形显示终端和打印机)。

(3)GIS网络设备:包括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和交换机等。

2、系统软件:按功能分为GIS专业软件、数据库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

3、空间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称为数据库。

4、应用人员:包括系统开发人员和GIS技术的最终用户。

5、应用模型GIS的功能:基本功能是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1、基本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显示、二次开发和编程2、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定位服务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是以结构化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精品文档中的,称为数据库。

GIS数据库:是区域内一定地理要素特征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GIS的发展概况:当前,GIS正向着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方向迈进,呈现以下主要发展态势:1、GIS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2、GIS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3、GIS网络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4、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地理空间:地理空间一般包括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及其联结的特征实体。

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即大地测量控制,有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

空间实体的表达的方法:1、矢量表示法:如果采用一个没有大小的点(坐标)来表达基本点元素时,称为矢量表示法;2、栅格表示法:如果采用一个有固定大小的点(面元)来表达基本点元素时,称为栅格表示法。

GIS的数据来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元数据。

空间数据类型:类型数据;面域数据;网络数据;样本数据;曲面数据;文本数据;符号数据。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位置及与相邻对象的空间关系或拓扑关系属性特征是指空间对象的专题属性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包括:拓扑邻接;拓扑关联;拓扑包含。

它们在GIS 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以及数据库的查询与检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间数据结构的类型:(一)矢量数据结构: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矢量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结构上利用欧几里得(Euclid)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矢量数据结构的主要类型:1、简单数据结构2、拓扑数据结构3、曲面数据结构(二)栅格数据结构: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相比较,用栅格数据结构表达地理要素比较直观,容易实现多元数据的叠合操作,便于与遥感图象及扫描输入数据相匹配建库和使用等。

栅格数据结构的类型:1、栅格矩阵结构2、游程编码结构3、四叉树数据结构4、八叉树和十六叉树结构(三)适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1、适量与栅格一体化的基本概念:2、适量与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设计:点状目标和结点只有位置,没有形状和面积;线状目标只要将其通过的栅格地址全部记录下来即可;面状目标应包含边界和边界所保卫的整个区域。

精品文档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比较:构相适应的GIS空间数据,为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提供物质基础。

空间数据的分类:空间数据的分类,是指根据系统功能及国家规范和标准,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要素区别开来的过程,以便从逻辑上将空间数据组织为不同的信息层。

首先根据图形原则,将空间数据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其次是对象原则。

空间数据的编码: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

编码的结果是形成代码。

代码由数字或字符组成。

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矢量数据的输入,是指将分类和编码的空间对象图形转换为一系列x、y 坐标,然后按照确定的数据结构加入到线段或标示点的计算机数据文件中去;空间数据编辑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数字化过程中引入的各类错误和对数据进行拓扑关系检查等而进行的操作。

栅格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栅格数据的输入方法包括透明格网采集输入、扫描数字化输入及其它数据传输或转换输入等;栅格数据编辑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消除数字化过程中引入的各类错误,根据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其编辑的内容还包括数据压缩和数据组织方式的变换等。

第三章空间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提取等内容。

数据变换:指数据从一种数学状态到另一种数学状态的变换,包括几何纠正、投影转换和辐射纠正等,以解决空间数据的几何配准。

数据重构:指数据从一种格式到另一种格式的转换,包括结构转换、格式变换、类型替换等,以解决空间数据在结构、格式和类型上的统一,实现多源和异构数据的联接与融合。

数据提取:指对数据进行某种有条件的提取,包括类型提取、窗口提取、空间内插等,以解决不同用户对数据的特定需求。

精品文档空间数据坐标变换的实质是建立两个平面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包括集合纠正和投影转换,它是空间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之一。

几何纠正:是为了实现对数字化数据的坐标系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改正。

几何纠正是指对数字化原图数据进行的坐标系转换和图纸变形误差的改正,以实现与理论值的一一对应关系。

几何纠正的方法包括仿射变换、相似变换、二次变换和高次变换等。

投影转换:是指当系统使用来自不同地图投影的图形数据时,需要将该投影的数据转换为所需要投影的坐标数据。

投影转换的方法包括:正解变换、反解变换、数值变换等。

数据压缩:即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S中抽出一个子集A,这个子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又取得尽可能大的压缩比。

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简称,一个完整的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提供数据库建立、使用和管理工具的软件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用户数据处理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应用软件,它提供给用户一个访问和操作特定数据库的用户界面。

空间数据库的概念:一个完整的空间数据库系统包括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三个部分组成。

空间数据库:是指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的与应用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结构的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上。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供必要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储功能,以及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地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技术方法:(1)原则▪数据压缩,减少冗余▪数据结构稳定▪方便用户访问、查询▪尽量反映空间数据的复杂性▪支持多种数据类型(2)数据库设计技术▪数据分析技术▪技术设计技术(3)数据库设计内容包括数据模型的三个方面即: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静态特性设计▪动态特性设计▪物理设计(4)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精品文档▪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和维护:(1)空间数据库的实现▪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装入试验性的空间数据对应用程序调试▪装入实际空间数据(2)相关的其他设计▪空间数据库的再组织设计▪故障恢复方案设计▪安全性考虑▪事务控制(3)空间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维护空间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增加新的功能▪修改错误关系数据模型:是一种数学化的模型,它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中的元素,这种表就称为关系。

关系的集合就构成为关系模型。

第五章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以地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形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空间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读,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空间集合分析:是按照两个逻辑子集给定的条件进行逻辑运算,其基本原理是布尔代数,他的运算符号或算子包括AND、OR、XOR、NOT及其组合等,逻辑运算的结果为“真”或“假”。

空间数据查询:是指从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

空间数据的查询方法:基于关系查询语言扩充的空间查询方法、可视化空间查询方法、基于自然语言的查询方法、超文本查询方法变量筛选分析:在研究空间对象时,在同一个取样点上可能收集到几十种原始变量。

根据统计学原理,这些复杂的多变量之间有许多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寻找一组相互独立的变量,使多变量数据得到简化,这就叫变量筛选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