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初步设计-中国古典建筑基础知识[详细]

合集下载

建筑初步设计-中国古典建筑基础知识[详细]

建筑初步设计-中国古典建筑基础知识[详细]
北宋的东京汴梁 城,有皇城、内城、 外郭三重城墙,各有 护城河,城内没有封 闭的里坊,大街小巷 遍布店铺和勾栏,商 业活动极为发达。
“闾里”——“瓦肆” 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转变“街巷制”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宋(960~1279年)
《清明上河图》 北宋的东京汴梁城内生活场景
战国(前475~前221年)群雄割据……
临淄齐国故都遗址——临淄当 时最发达和富庶的国家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秦(前221~前207年)灭六国,统天下……
大型工程:筑长城 阿房宫 秦始皇陵
1. 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
2.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 对称 。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宋(960~1279年)
《营造法式》——北 宋于1103年颁发了由 李诫编修的我国第一 部有关建筑设计及技 术经验总结的完整巨 著。
《营造法式》是代表我国古 代建设科学与艺术巅峰状态的典 籍,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 法、用工、图样等珍贵资料,对 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 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南禅寺正殿
佛光寺大殿
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建筑: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
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唐 (581~618年)
佛光寺大殿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能体现唐代木构建筑特征的一例。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历了五代十国的高度发展后,不再继承唐代的雄健深沉, 而是创造出来更为婉约秀美,造型多样的建筑;后历经辽 代、西夏、金代的交融贯通,使得后来的元代建筑具有一 种潦草豪放的建筑风格。

建筑初步 建筑基本知识

建筑初步 建筑基本知识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 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新石器时代——(真正建筑的诞生)
半穴居—下部挖土型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唐代的砖石建筑
隋.唐 (581~618年)
西安的大雁塔砖石建造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俗 称大石桥,建于隋炀帝大 业年间(605-618年),至 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 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 桥。石拱桥是用石块拼砌 成弯曲的拱作为桥身。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唐 (581~618年)
历了五代十国的高度发展后,不再继承唐代的雄健深沉, 而是创造出来更为婉约秀美,造型多样的建筑;后历经辽 代、西夏、金代的交融贯通,使得后来的元代建筑具有一 种潦草豪放的建筑风格。
1.加强总体规划——纵轴收放:“三朝五门”; 2.唐长安——严整、有序; 3.建筑风格——雄健深沉,材料充分发挥,形式、结构完美结合; 4.高足家具引入,建筑体量加高、空间抬高; 5.砖木混合结构; 6.建筑理论:李诫《营造法式》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宋(960~1279年)
《营造法式》——北 宋于1103年颁发了由 李诫编修的我国第一 部有关建筑设计及技 术经验总结的完整巨 著。
《营造法式》是代表我国古 代建设科学与艺术巅峰状态的典 籍,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 法、用工、图样等珍贵资料,对 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 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北宋的东京汴梁 城,有皇城、内城、 外郭三重城墙,各有 护城河,城内没有封 闭的里坊,大街小巷 遍布店铺和勾栏,商 业活动极为发达。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一、古建筑的概念和分类古建筑是指在古代中国历史时期,以木材、砖石、土坯等为主要材料所建造的建筑物。

根据用途和功能的不同,古建筑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多种类型。

1. 宫殿:宫殿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具有严肃庄重的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

故宫、颐和园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2. 寺庙:寺庙是用于修行、祭祀和礼佛的地方,古建筑中的寺庙建筑有着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

例如,少林寺、灵隐寺等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

3. 园林: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独特建筑形式。

中国的园林建筑以精美的布局、精巧的缀饰和亲近自然的理念而闻名。

拙政园、留园等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建筑。

4. 民居:民居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也是反映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南方的四合院、北方的院落式建筑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二、古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古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注重用木材搭建结构,以榫卯连接,减少使用钉子和刺槽的方法。

这种结构设计使得古建筑在地震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2. 形式美:古建筑注重形式美,强调对称、谐调和比例。

从整体上看,古建筑呈现出庄重、稳重和谦逊的美感。

3. 装饰艺术:古建筑装饰艺术极其精湛,主要体现在雕刻、彩画、瓦片等方面。

雕刻精美的柱子、漫画精细的壁画、彩瓦上的图案等,都是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4. 自然融合:古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注重自然景观的利用。

建筑中常常有庭院、花园、假山等景观,使得整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三、中国古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中国古建筑有许多著名的代表作品,每一座建筑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下面介绍几座代表性的古建筑: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建于明代,是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古建筑的基础知识-文档资料

古建筑的基础知识-文档资料

单体建筑平面:
• (1)间:四根木头圆柱范围内用墙壁或板壁围成的空间叫“间”
•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多数情况下是指②的说法
①四柱之间的空间
②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
4
开间:建筑物的迎面间数称“开间”,又称“面阔”。 进深:建筑物的纵深间数叫“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 数,因此建筑物的开间一般为单数,而且以开间越多为等级越高。
方井套叠藻井
41
3、屋顶瓦作
瓦当,滴水 :
瓦当俗称瓦头 ,一般指简瓦顶端 下垂的构件部分, 其基本造型为圆形 或半圆形。
42
燕尾脊、瓦钉
43
彩画: 常用的有和玺、旋子、苏式三大类。 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是最高级的,仅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堂、门。 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在等级上仅次于各玺彩画,它应用的范围很广,如一般的官衙、庙 宇主殿和宫殿,坛庙的次安殿堂等处。 苏式彩画:
17
穿斗式
柱 檩
穿 挑
18
抬梁式
梁 柱
19
传力路线:屋顶落重由瓦——望砖——椽 ——檩 ——梁——柱 ——基础。
20


枋 梁 柱
21
22
大梁(大柁):大小、长短 常依梁上所承的檩数为准, 如承九檩为九架梁,依此类 推。 抱头梁(挑尖梁)
23
一块像挽起的弓
弓形短木叫拱
一块像盛米的斗
方形木块叫斗
34
门簪
抱鼓石
35
36
37
格扇,门窗
38
格 扇, 门 窗
39
罩: 罩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修,就是在柱子之间做上各种形式的木花格或雕
刻使得两边的空间又连通又分割;常用在较大的住宅或殿堂中。

建筑概论初步: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建筑概论初步: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为保持建筑 物正中开门的特征,所以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 在间数中,往往以“九五”象征帝王之尊(面阔 九间,进深五间)。
面 阔 五 间(六根柱子面阔五间)
主要建筑多居中,向南称为正方,两侧称之为耳房, 正房前左右对称为厢房。
4.2 间架 (1)间架是木构架的基本构成单位。 (2)间架的梁架的大小由承受檩子的数目来区分。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 一、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 二、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 三、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 四、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一、中国古建筑的类型
• 城防建筑 • 宫殿建筑 • 园林建筑 • 民居建筑 • 坛庙建筑 • 陵墓建筑 • 其他建筑


建 筑
南京城墙——中华门
城防建筑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是查询中国建筑名词的词典, 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建筑相关的常见专 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
• 《梁思成 林徽因讲建筑 》
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 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 离地面约2公尺左右,以数 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 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 堆放什物。
云南傣族“干阑”民居
4.5 彩画
彩画是中国古典建筑中最具特 色的装饰手法,所谓“雕梁画壁”。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时代 就有“山节藻”的记载。
宋代中期,彩画被分类应用在 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明清将彩画归纳为三类,即和 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前 两者多用于宫殿、故合称为“殿 式”。
•吉祥寓意图案
子孙满堂
官上加官
连年有余
是全坡,左右两坡是半坡,因为有九条脊,故也称为“九脊 殿”。亦有单檐和重檐之别。

重檐歇山顶是仅次于

建筑初步中国古典建筑

建筑初步中国古典建筑

故宫太和殿屋顶
•仙人走兽
仙龙凤狮天海狻押獬斗行

子马马猊鱼豸牛什
xiezhi
(一)建筑特点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 的一种装修。一般民居房屋制作 较为简单,多用木条制成网架, 钉在梁上,再糊上纸,称为“海 墁天花”。重要建筑物如殿堂, 则用木支条在梁架间搭制方格网, 格内装木板,绘以彩画,称“井 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 装饰性的一种屋顶内部装饰,它 的结构更为复杂。
03
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 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悬山、囤顶、攒 尖几种基本形式,并有了重檐顶。为 了保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用较大的 出檐。但出檐有碍采光,并且屋顶雨 水下泄容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用 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折、屋角起翘,于 是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盈活泼。
04 (一)建筑特点
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神内涵特征有三: 其一,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艺 术价值高的建筑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 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 其二,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 的人文主义精神。 其三,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往往动用一切 因素和手法综合成一个整体形象,从空间组 合到色彩装饰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抽 掉其中任何一项都会有损整体效果。
五山佛光寺大殿
屋顶坡度平缓, 出檐深远,斗拱 比例较大,柱子 较粗壮,多用板 门和直棂窗,色 彩简洁明快,风 格庄重朴实。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
(一)台基 (二)开间 (三)大梁 (四)斗拱 (五)彩画 (六)屋顶 (七)山墙
(一)台基
(二)开间

通面阔

(三)大梁
(四)斗拱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

49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谈到我国木构架建筑的基本特点,必须要 涉及的就是“斗栱”。
50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包括其方法、 取材、形制、用料等问题,主要是依照 当时所使用的“法式”、 “做法”及 “定制”等来决定的。其中被官方认定 并颁布的有宋代的《营造法式》、明代 的《营造飞式》、清代工部的《工程做 法则例》等,而民间个别工匠按个人经 验总结成书的有《木经》等。
第四、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佛塔 采用砖石构筑者增多。
第五、建筑艺术日臻成熟。史
20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建筑史
安 济 桥 栏 板 雕 刻 图
21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建筑史
唐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22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8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建筑史
陕 西 临 潼 秦 始 皇 兵 马 俑 坑
9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建筑史
东汉的建筑发展较以前各代更为迅速,中国古代 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就是在汉代基本形成的。
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有了显 著进步。其突出表现就是木构架建筑渐趋成熟, 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发展。
42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础知识
中国建筑史
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与造型
我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严谨而精巧, 基本上就是木构架结构体系。这种 结构经过千百年的不断完善,已形 成一整套完整的系统。与西方古典 建筑的石砌结构体系相比较,自有 其独特的 构造原理与外观造型。
43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斗拱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它们的结合 体称斗拱。斗拱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位于两檐柱之间的看枋 )、屋面之间,是建筑物的柱子与屋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它是 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它能够在上部伸出屋檐,把屋檐的 重量或者直接集中到柱子上,或者先纳至檐上再传到柱上,这是 它的实用价值。它由方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 横交错、层层叠叠、逐层向外挑出的上大下小的托座,体现出 力学美和层次结构美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概述

第一节 中国古建筑概述
•多采用木材和泥土建造房屋;采用木构架结构 ;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来自 ••••





2、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



一、建筑外形上的特征
•都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

四、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部位、装饰手法



•台阶

•台基

•墙壁
•山墙山墙是建筑 物两侧的上部呈 山尖形的高出屋 面的墙面,它随屋 顶的斜坡面而呈 阶梯形。山墙可 以用来搁置檩条, 又能锁定空间,增 添建筑物的神秘 、古朴气氛。


屋顶瓦作


•彩画
❖彩画画面为山水、 人物故事、花鸟鱼虫 等等,两边用《 》 《 》或《 》或( )框住。彩画由以实 用性为主发展到以审 美性为主。木结构需 要用油漆之类防潮、 防腐、防蛀,于是人 们便在木结构上涂以 油漆。在实践过程中 ,人们逐渐发现用油 彩之类在木结构上作 画,既可以起到防潮 、防腐、防蛀的作用 ,又能获得显著的审 美效应,于是便大兴 彩画。


飞檐 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它是中国古代建 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 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 角处。其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 活泼,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 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新石器时代——(真正建筑的诞生)
1号方形大房子建筑复原图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号圆形大房子复原图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以黄河流域仰韶、龙山文
化的建筑为代表,按照地穴— —半地穴——地面建筑演变;
秦长城
阿房宫遗址
临潼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汉(前206~公元220年)
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繁荣时期。木构架建筑日 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发展。
屋顶形式多样化,以庑殿和悬山顶为多
斗拱出现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汉(前206~公元220年)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 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新石器时代——(真正建筑的诞生)
半穴居—下部挖土型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高颐墓阙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9年)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 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云冈石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魏晋南北朝 佛教盛行,寺庙、石窟建设 达到高峰。
嵩岳寺塔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我国自然山水园林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较大发展。造园 开始盛行。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以长江流域河姆渡、良渚等文化的建筑为代表,按照巢 居——干阑建筑演变;
巢居意象
原始干阑建筑意象
河姆渡遗址房屋隼卯构件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巢居——干阑建筑;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地面建筑出现
木骨泥墙的房屋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穴居——木骨泥墙;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干阑式建筑
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做居住用, 由原始的巢居发展而来。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构件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河姆渡遗址干阑式民居复原图
河姆渡遗址水井井架和草顶复原图
造房屋的时候就用茅草堆砌成屋顶。土阶就是
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
把建筑建造在上面。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奴隶社会建筑
《考工记》城郭之制——王城图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城郭之制——淹城
《考工记》:春秋末期齐国关于工艺标准和制度的官书。所记载的城市规 划思想开创了我国古代方格网城市的先河。
画像石:反映汉代士大夫阶层住宅面貌
士大夫阶级生活寄 情山水,在真境之 外,别辟幻境。
真境之外,别辟幻境建筑
小结: 秦汉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代,建筑
成就斐然。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冲突与融合并存的时期, 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破旧立新、达到新的辉煌积蓄了 力量。
奴隶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时期,中国传 统建筑从“茅茨土阶” 的演进到合院形式的 “瓦屋”,奠定中国建 筑以土、木、瓦、石为 基本用材的悠久传统。 “茅茨土阶,四阿重屋”——木构架 夯土高台 庭院
岐山凤雏遗址——“瓦屋”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技术突破——瓦、瓦当
01
古代的一种建筑构造形式。茅茨就是只用茅 我国古代建草筑做的发的展屋演变顶,在古代人们还没有掌握用木材建
隋大兴城
唐长安城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大”+“壮”
隋.唐 (581~618年)
唐代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 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 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唐大明宫 (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唐 (581~618年) 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包括斗 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唐代建筑雄健深沉,舒展朴实,庄重大方,毫无矫揉造作之势。
战国(前475~前221年)群雄割据……
临淄齐国故都遗址——临淄当 时最发达和富庶的国家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秦(前221~前207年)灭六国,统天下……
大型工程:筑长城 阿房宫 秦始皇陵
1. 秦始皇修长城、修驰道。
2. 阿房宫:上压天宫,下压黎庶。
3.临潼秦始皇陵:气势庞大,平面舒展,轴线 对称 。
南禅寺正殿
佛光寺大殿
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建筑: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
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建筑初步》
Preliminary Architecture Design
建筑初步
概论
历史 表达
构成
结构
第一章 建筑概论 第二章 建筑历史 第三章 建筑设计表达方法 第四章 建筑形态构成 第五章 建筑结构
第二章 建筑历史 第一节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一、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二、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和多民族风格 三、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四、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奴隶社会建筑
小结: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 宇,以避风雨。”
1.最早的四合院, 2.夯土技术 3.瓦、排水管道的出现 4.我国古代方格网城市的先河 5.建筑理论:《考工记》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战国各诸侯国相 继夺取政权。 战国商业 手工业发展,城市繁荣, 出现城市建设的高潮。
1.城市建设高潮; 2.大型工程; 3.木构技术进一步完善; 4.屋顶丰富; 5.砖石结构发展; 6.佛寺营建兴盛; 7.园林建设发展。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唐 (581~618年)
从隋大兴城到唐长安城经历了隋初创建与唐代增修的两个发 展过程。经过这一历程,长安城建筑更加宏伟壮丽,城市规划日 臻完善,成为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