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炉性能测试方案(DOC)

合集下载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1.范围标准规定了只要小于3.8M Pa的所有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其中包括:过热蒸汽锅炉,真空锅炉,常压锅炉和小型锅炉的热工性能试验方法.标准适用于燃用固体、液体和气体的锅炉以及电能作为的锅炉.同时明确了热油载体锅炉(导热油炉),以及垃圾燃料的锅炉可参照该标准使用.2.规范性应用文件对标准所引用标准进行了说明.3.术语和定义对标准所用时一些术语进行了定义解释.其中3.8基准温度是新提出的术语.4.符号和标准对热工测试中所使用的名称进行符号和单位的确定,其中q3也称为化学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也称为物理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或机械未完全燃烧损失.5.总则5.1 标准规定锅炉效率应采用正、反平衡法测量,只有当锅炉容量大于等于20T或大于等于14MW时,正平衡测定有困难,即固体燃料计量有困难时可采用反平衡测量锅炉效率,所以一般燃油、燃气锅炉也需要采用正、反平衡法.手烧锅炉因炉渣计量有困难,故允许只用正平衡法测定锅炉效率,但此时应列出锅炉的炉渣可燃物含量、烟气含氧量及排烟温度.标准中规定锅炉效率为正平衡法和反平衡法测得的平均值,此规定同老标准(锅炉效率以正平衡法测定值为准)相比更能准确表示出锅炉效率.5.2 标准所制定的规程仅是对锅炉进行热工性能测试,考核锅炉的热工效率,所以其规定锅炉效率,为不扣除自用蒸汽和辅机设备耗动力折算热量的效率,如需测定整个锅炉岛式系统时可以进行净效率计算.5.3 标准中规定蒸汽锅炉的出力由折算蒸发量来确定,在老标准规定蒸汽锅炉的出力由实测决定,而依照JB2829标准规定锅炉出力应由直接测量法决定,但同时规定当实测参数和设计不一致时,蒸发量应修正.此项规定使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数据同锅炉设计数据相比更能反映锅炉实际运行与设计的差异,例:一台10吨1.6MPa蒸汽锅炉其设计给水温度为105℃,但在试验中由于各种原因其给水温度为20℃,折算蒸发量应为:=10000×(2793.40-85.54)/(2793.40-441.36)=11512.81kg/hDzs—折算蒸发量; 单位:吨/每小时(t/h);DSC—输出蒸发量; 单位:吨/每小时(t/h)hbq、hgs——饱和蒸汽、给水的实测参数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h*bq、h*gs——饱和蒸汽、给水的设计参数下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6.试验准备工作6.1 试验工作前,试验负责人首先要编制试验大纲,编制试验大纲是:1) 首先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确定试验类型(仲裁试验、定型试验、验收试验、运行试验).2) 根据试验类型确定被测锅炉系统.例:有一台蒸汽锅炉在其尾部有一个余热水箱,而水箱中被加热后的热水不进锅炉另有别用,此时在试验中就应确定此部分被吸收热量,是否作为被测锅炉系统中.3) 根据上述确定原则,确定测量项目和测点位置.4) 根据测量项目选择合适的测量仪表.5) 根据测量项目工作量,进行人员组织和分工.6.2 试验过程中测试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此举有几个优点:1) 一组参数记录有连续性.2) 在被测参数有异常时能即使发现.3) 一个参数记录能作到责任到位.6.3 测试所用的仪表均应完好,并应是在检定和标定的有效期内,这样才能保证所计量的数据可靠准确.6.4 按照试验大纲中的测点布置位置安装仪表,如有更改应予以记录在案.6.5 被测锅炉辅机设备的运行均应正常,如有异常现象应排除,如无法排除应停止试验或进行协商连续试验,但应予以记录并在试验报告中表示出来.例:一台被测锅炉在进行运行试验发现风机开到额定状态时有异常响声,此时作为运行试验可继续进行,但在试验报告中应说明,此异常响声,可能会影响锅炉出力.6.6 试验对被测锅炉的参数必须与其它锅炉的参数隔绝,如无法作到应计量.如:一台被测热水锅炉同另一台热水锅炉共享一根循环水管.由于条件限制被测锅炉上无法安装流量计,必须安装在总管上,此时在另一台锅炉上也必须安装流量计.6.7 为了试验工作可靠、顺利可行预备性试验.预备性试验所有试验条件被测参数同正式试验均应一致,如预备性试验一切正常,此预备性也可作为一次正式试验.7 试验要求7.1 正式试验应在稳定工况1小时后进行,此项要求为了保证测试数据正确性、真实性.7.2 在定型试验、仲裁试验和验收试验时都应保证锅炉处于稳定工况运行中.为了确保仲裁试验和验收试验公正性,需要买方、卖方和试验机构的三方人员到场,才能进行.7.3 试验用煤应符合工业锅炉用煤分类标准,同时符合制造厂设计要求.7.4 试验期间锅炉各项热工性能参数应相对稳定,其波动范围符合下列规定:1) 锅炉出力最大波动范围:2003标准 1988标准符合2003标准中图一要求出力波动不宜超过±10%按标准图一要求例:一台10.5MW热水锅炉最大允许波动范围为±9.5%.2) 蒸汽锅炉压力允许波动范围:蒸汽锅炉设计压力 2003标准 1988标准小于1.0MPa 小于85% 小于80%大于等于1.0MPa,小于等于1.6 MPa 小于90% 小于85%大于1.6 MPa,小于等于2.5 MPa 小于92%小于90%大于2.5 MPa,小于3.8 MPa 小于95%3) 过热蒸汽温度允许波动范围:过热蒸汽设计温度 2003标准 1988标准250℃ 230℃---280℃之间 230℃---280℃之间300℃ 280℃---320℃之间 //350℃ 330℃---370℃之间 330℃---370℃之间400℃ 380℃--410℃之间 380℃---410℃之间每次试验实测过热蒸汽温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得大于15℃ //4) 蒸汽锅炉实际给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差,在老标准中明确应控制在+30~-20℃之间.在标准中则要求宜控制在+30~-20℃之间,如温度一旦超出负范围,即偏差-20℃以上时,同时该锅炉有省煤器的,则测得的锅炉效率按照每相差-60℃,效率予以折算数值下降1%予以折算.例: 一台锅炉设计给水温度为105℃,实测温度为34℃,锅炉效率为80%,则折算效率:△η折算=1.18%η锅炉折算效率=η实测—△η折算=80%—1.18%=78.82%5) 热水锅炉进、出水温度与设计值之差,在老标准中规定不得大于±5℃.在标准中要求不宜大于±5℃,如一旦实际出水温度平均值超出-5℃偏差范围,则对测试锅炉进行折算,而锅炉是否带有省煤器均予以折算.带有空气预热器的锅炉可协商确定是否折算,具体折算方法如下:a. 燃煤锅炉实测出水平均温度与设计温度扣差-15℃时,锅炉效率下降1%.例:一台燃煤锅炉设计出水温度130℃,实际出水平均温度102℃,锅炉效率81%,则:△η折算=1.87%η锅炉折算效率=η实测—△η折算=81%—1.87%=79.13%b. 燃油、气锅炉实测出水平均温度与设计温度相差-25℃时,锅炉效率下降1%.例:一台燃油锅炉设计出水温度95℃,实际出水平均温度84℃,锅炉效率90%,则:△η折算=0.44%η锅炉折算效率=η实测—△η折算=90%—0.44%=89.56%6) 热水锅炉的压力在老标准中热水锅炉压力不得低于设计压力的70%,在标准中规定测试时压力应保证出水温度比该压力下的饱和温度至少低20℃.例: 1.0MPa热水锅炉实测出水温度为106℃,则测试时热水不得低于相对应126℃(106+20)的饱和蒸汽压力查焓位表得0.24MPa(绝对压力).7) 标准和老标准都规定,测试期间安全阀不得起跳,不得吹灰,不得排污,在标准中同时明确在过热蒸汽锅炉必须排污时,排污量应计量,但其数值不得超过锅炉出力3%.7.5 试验开始与结束时,锅筒水位和煤斗的煤位均应保持一致.为此,在试验开始前在水位表和煤斗中应作好标记.当试验结束时,水位和煤斗应回到其标记处.在整个试验期间过量空气系数、煤层厚度、炉排速度、给水量,给煤量等参数应尽可能保持一致.手烧炉测试应特别注意煤层高度和燃煤状况结束和开始是否一致.7.6正式试验测试时间:序号序号 03标准 88标准 2829—80标准1 火床燃烧、火室燃烧、沸腾燃烧固体燃料应不小于4h 火床燃烧锅炉不小于6h 机械层燃烧、枷煤炉燃烧、沸腾炉、煤粉炉、油气炉正平衡不小于4小时2 火床燃烧甘蔗渣、木柴、稻壳等其它固体燃料应不小于6h 火室燃烧锅炉及沸腾燃烧锅炉不小于4h 机械层燃煤、抛煤炉、沸腾炉反平衡不小于4小时3 手煤炉、下饲炉排应不小于5h,同时试验期间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出渣周期手煤炉(包括一个以上清灰周期)正平衡不小于4小时4 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应不小于2h 煤粉炉、油气炉反平衡不小于4小时从以上三个标准比较来看,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1) 它不分燃烧方式,火床、火室燃煤锅炉均为4小时.2) 特别提出燃用特种固体燃料锅炉为6小时.3) 把燃油、气锅炉单独列出测试时间为2小时.7.7试验次数、蒸发量修正及误差规定1) 试验次数a. 锅炉新产品定型试验应在额定出力下进行两次,其它试验次数由协商决定,取消了110%超负荷能力测试.b. 沸腾燃烧锅炉、水煤浆锅炉和煤粉锅炉应进行一次不大于70%额定出力下的稳定性试验,取消了燃油、气锅炉的低负荷试验.c. 对额定蒸发量(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20t/h(14MW)的锅炉,进行反平衡测试2) 蒸发量修正每次试验的实测出力应为额定出力的97%—105%范围内,蒸汽锅炉测试时,当蒸汽和进水的实测参数与设计不一致时,锅炉的蒸发量应按下式进行修正:a. 对饱和蒸汽锅炉b. 对过热蒸汽锅炉式中:Dzs—折算蒸发量: 单位:吨/每小时(t/h);DSC—输出蒸发量: 单位:吨/每小时(t/h);hgq、hbq、hgs——过热蒸汽、饱和蒸汽、给水的实测参数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h*gq、h*bq、h*gs——过热蒸汽、饱和蒸汽、给水的设计参数下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例:某台锅炉型号为SHL20-2.5/400-AII,其设计给水温度为105℃,设计给水压力为2.7Mpa,实测锅炉出力为20142kg/h,给水温度为90℃,蒸汽压力为2.45 Mpa,过热蒸汽温度为390℃.则:设计过热蒸汽温度400℃,蒸汽压力2.45 MPa,查焓值表得h*gq=3239.00 kJ/kg;设计给水温度105℃,设计给水压力为2.7 MPa,查焓值表得h*gs=441.99 kJ/kg;实测过热蒸汽温度390℃,蒸汽压力为2.45 MPa,查焓值表得hgq=3216.75 kJ/kg;实测给水温度为90℃,蒸汽压力为2.65 MPa,查焓值表得hgs=379.00 kJ/kg;根据过热蒸汽锅炉蒸发量修正公式得:DZS=20142×(3216.75-379.00)/(3239.00-441.99)=20435.34kg/h.3) 试验效率之差范围:03标准 88标准 2829—80燃固体燃料正、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5% 正、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5% 正、反平衡之差不大于5%两次试验正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3% 两次试验正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4% 两次试验正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4%两次试验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4% 两次试验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6% 两次试验反平衡效率之差不大于6%燃油气锅炉各种平衡效率值之差不大于2% // //标准比老标准要求更高,同时特别提出了燃油、气锅炉的效率值之差不大于2%的要求.7.8电加热锅炉试验要求:电加热炉试验时间为1h,可只进行正平衡试验,两次正平衡效率差值应在1%之内.试验使用的电度表应选用数字式电度表为好,可减少读数误差,因为电度表上每一个读数经过互感器后应做相应的放大倍数.例:现有一台电热锅炉测试,现试验使用互感器为400:5,电度表读数为每小时5.6度,则实际用电量为N=5.6×400/5=448度,比原读数扩大80倍.7.9热油载体锅炉试验要求;其试验方法基本同热水锅炉一样,由于导热油比热容不是一个常数,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图表上显示其基本为一根斜线.为此在计算其进、出油比热容时,以其实测温度下的进、出口油的比热容与在0℃时的比热容的平均值为准.例:某导热油载体锅炉的进油温度为220℃,出油温度为250℃,求其进、出油焓值.根据热油载体锅炉所使用的导热油物理特性查得其:0℃时的比热为Co=1.7019kJ/kg.℃;220℃时比热为C220=3.1052 kJ/kg.℃;250℃时比热为C250=3.2993 kJ/kg.℃.则进油平均比热C-220=(C220+C0)/2=2.4036 kJ/kg.℃;进油焓hj= C-220×t进=2.4036×220=528.78 kJ/kg.出油平均比热C-250=(C250+C0)/2=2.5006 kJ/kg.℃;出油焓hc= C-250×t出=2.5006×250=625.15 kJ/kg.7.10基准温度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选用环境温度.因进风温度、燃料温度等对测试结果影响极其微小,故可以忽略不计环境温度对其影响.在燃用重油即对燃油进行加热的锅炉时,需计算加热燃料的热量.计算时,也应计算燃油与0℃时平均比热.8.测量项目8.1各种热工性能试验测量项目的确定每次热工测试测量项目都应在试验大纲中明确下来.锅炉验收及仲裁试验的测量项目可协商来增减测量项目,运行试验可按需要而定.8.2热工试验效率计算测量项目在8.2条中列出各种燃料、燃烧方式及供热方式下的全部热工试验效率计算及出力计算所需测量的目.在实际试验时,可按不同的炉型确定其测量项目.例1:一台WNS2-1.25-Y型锅炉热工测试需测量项目:a.燃料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发热量;b.燃料的密度、温度;c.燃料消耗量;d.给水流量;e.给水温度、给水压力;f.蒸汽压力;g.蒸汽湿度;h.排烟温度;i.排烟处烟气成份(含RO2、O2、CO);j.锅水取样量(包括排污量);k.入炉冷空气温度;l.当地大气压力、环境温度;m.试验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例2:一台SHF20-1.25/95/70-H型锅炉热工测试所需测量项目a.燃料的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发热量;b.循环水流量;c.回水温度、回水压力;d.出水温度、出水压力;e.排烟温度;f.排烟处烟气成份(含RO2、O2、CO);g.燃烧室排出溢流灰和冷灰温度;h.渣流灰、冷灰和烟道灰重量;i.渣流灰、冷灰、烟道灰和飞灰可燃物含量;j.入炉冷空气温度;k.当地大气压力、环境温度;l.试验开始到结束的时间.8.3 热工性能试验工况分析测量项目此项根据实验的不同需要进行选择测量.9.测试方法9.1 燃料取样的方法1) 固体燃料取样量不得少于总燃料量的1%,但总取样量不少于10kg,取样方法按附录A进行.在取样时需注意一防止煤中水分蒸发,二防止异物混入样品中.2) 液体燃料从油箱或燃烧器前管道抽取不少于1L样品,倒入容器内加盖密封,在重油作为燃料取样时,应在管道上取样.3) 气体燃料可由当地煤气公司或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化验报告或在燃烧器前管道上取样,在取样时注意把燃气取样器中残剩的气体赶干净.4) 对于混合燃料可按各种燃料的成分分析资料,按混合比例求得对应值,可作为同一燃料处理.9.2 燃料计量的方法1) 固体燃料用精度不低于0.5级的磅秤承重.2) 液体燃料计量方法有三种:a称重;b油箱计量消耗体积;c精度不低于0.5级的油流量计.3) 气体燃料用精度不低于1.5级流量计并需将实际状态的气体流量换算到标准状态下的气体流量. 9.3 当锅炉额定蒸发量(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20t/h(14MW)仅用反平衡法测定效率时,试验燃料消耗量的确定其步骤为:1) 首先比较锅炉实测热工性能参数和设计参数,如排烟温度、烟气含氧量等实测参数均比设计参数为好则可设定一个高于设计效率的锅炉正平衡效率;反之则相反.2) 在确定了锅炉正平衡效率后,根据效率计算公式反算出燃料消耗量.3) 根据燃料消耗量进行锅炉反平衡计算.4) 当计算所得的反平衡效率之值与估取值相差大于±2%时,则根据负偏差或正偏差重新设定一个锅炉正平衡效率值进行计算,直至估算值和计算值相差±2%之内.9.4 蒸汽锅炉蒸发量的测量仪表和方法.1) 饱和蒸汽因为含有部分水,实际其是一个二相(液、气)流体,所以用流量计测量其流量误差会相当大,现一般通过测量锅炉给水流量来确定.给水流量测量可用经标定过的水箱或用达到一定精度的流量计.2) 过热蒸汽一般也通过测量锅炉给水流量来确定,同时也可采用直接测量蒸汽流量来确定,但过热蒸汽具有压缩性,此法有一定误差.测量仪表可用达到一定精度的流量计.9.5 热水锅炉循环流量同测量给水流量一样,选用合适的达到一定精度的流量计即可,选用测量热油载体锅炉循环流量的仪表时应注意仪表能耐高温介质.9.6 锅炉水及蒸汽压力测量采用弹簧式压力表,精度不低于1.5级.9.7 锅炉蒸汽、水、空气和烟气介质温度的测量可用水银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使用在100℃以下,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例:进风温度.热电阻温度计使用在500℃以下的地方.例:排烟温度.热电偶温度计使用在500℃以上的地方.例:炉膛出口烟温.热水锅炉进、出水温;热油载体锅炉进、出油温应使用精度高的铂热电阻温度计和分辨率0.1℃的显示仪表,同时还应注意二支铂电阻的误差一致性.测温点应布置在管道式烟道截面上介质温度比较均匀的位置,温度计插入深度应在1/3至2/3之间,对于大吨位的锅炉或截面积比较大的烟道测温应用根据网格法布置每个测温点,其取算术平均值.排烟温度的测点应接近最后一节受热面距离不大于1m处.9.8 烟气成分分析,可用奥氏仪或用烟气分析仪,其取样点应同排烟温度测点相接近处.9.9 为计算锅炉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及灰渣物理热损失q6应进行灰平衡测量,灰平衡测量是根据物质不灭定理来计算:指炉渣、漏煤、烟道灰、飞灰等总的含灰量等于燃料中的总含灰量,通常以炉渣、漏煤、烟道灰、飞灰等的总含灰量的重量的百分比来核算,其中飞灰所含的百分比是反推算出来的.各灰渣的百分比计算公式如下:式中:α——各种灰渣的百分比,单位为%;G——为各种灰渣重量,单位为kg/h;C——为各种灰渣含可燃物含量,单位为%;B——为燃料消耗量,单位为kg/h;Aar——为燃料中收到基含灰量,单位为%.例:一台锅炉每小时耗煤量为3000kg/h,煤中含灰量Aar为25%,干炉渣重量为700kg/h,漏煤重量为50kg/h,烟道灰重量35 kg/h,炉渣可燃物含量为10%,漏煤可燃物含量为30%,烟道灰可燃物含量为35%,飞灰可燃物含量为40%.则:α炉渣= ;α炉渣= ;α烟道灰= ;α飞灰=1-(α炉渣+α炉渣+α烟道灰)=1-(84%+4.67%+3.47%)=7.86%.9.10 为了进行灰平衡计算,应对炉渣、漏煤、烟道灰等进行计量和取样化验,因对飞灰应进行反推算,故只进行取样化验.9.11 各种灰渣的取样方法.在出灰口定期或定车取样;如试验结束一次性出灰(漏煤等)的可按每车取样,取样方法按附录A进行.每此试验采集的原始灰渣重量应不少于总灰中的1-2%,且灰、渣取样量应不少于20kg,总灰量少于20kg 时应予全部取样,缩分后灰渣重量不少于1kg,湿炉渣应铺在清洁地面待其稍干燥后再取样和计量;漏煤、飞灰等取样量应不少于0.5kg.9.12 饱和蒸汽湿度和过热蒸汽含烟量测量方法按附录C进行,取样时注意等速取样.9.13 风机风压、风室风压;烟、风道各段烟气、风的压力一般根据需要测量,用U型管即可.9.14 散热损失按附录D确定.9.15 每个测量数据应10至15分钟记录一次,热水锅炉进、出水温;热油载体锅炉进、出油温应5分钟记录一次,循环水量、循环热油量用累积方法确定.9.16 热工性能测试常用的一些参数表.见附录E和附录F10 锅炉效率的计算10.1 正平衡效率计算10.1.1输入热量计算公式:Qr=Qnet,v,ar+Qwl+Qrx+Qzy式中: Qr__——输入热量;Qnet,v,ar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wl ——加热燃料或外热量;Qrx——燃料物理热;Qzy——自用蒸汽带入热量.在计算时,一般以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作为输入热量. 如有外来热量、自用蒸汽或燃料经过加热(例: 重油)等,此时应加上另外几个热量.10.1.2饱和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Dgs——给水流量;hbq——饱和蒸汽焓;hgs——给水焓;γ——汽化潜热;ω——蒸汽湿度;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B——燃料消耗量;Qr_——输入热量.10.1.3过热蒸汽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a. 测量给水流量时: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Dgs——给水流量;hgq——过热蒸汽焓;hg——给水焓;γ——汽化潜热;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B——燃料消耗量;Qr——输入热量.b. 测量过热蒸汽流量时: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Dsc——输出蒸汽量;Gq——蒸汽取样量;hgq——过热蒸汽焓;hgs——给水焓;Dzy——自用蒸汽量;hzy——自用蒸汽焓;hbq——饱和蒸汽焓;γ——汽化潜热;ω——蒸汽湿度;hbq——饱和蒸汽焓;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B——燃料消耗量;Qr——输入热量.10.1.4 热水锅炉和热油载体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G——循环水(油)量;hcs——出水(油)焓;hjs——进水(油)焓;B——燃料消耗量;Qr——输入热量.10.1.5电加热锅炉正平衡效率计算公式10.1.5.1电加热锅炉输-出饱和蒸汽时公式为: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Dgs——给水流量;hbq——饱和蒸汽焓;hgs——给水焓;γ——汽化潜热;ω——蒸汽湿度;Gs——锅水取样量(排污量);N——耗电量.10.1.5.2电加热锅炉输-出热水(油)时公式为:式中:η1——锅炉正平衡效率;G——循环水(油)量;hcs——出水(油)焓;hjs——进水(油)焓;B——燃料消耗量;Qr_——输入热量.10.2反平衡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η2=100-(q2+q3+q4+q5+q6)式中:η2——锅炉反平衡效率;q2——排烟热损失;q3——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5——散热损失;q6——灰渣物理热损失.其中q2、q3、q4、q5、q6的计算见表2 试验数据综合表. 11.其它量的计算其它量的计算公式见表2 试验数据综合表.12.试验报告12.1试验报告封面12.1.1报告封面应包括下例内容:a.试验报告编号;b.试验锅炉型号;c.委托单位(或制造厂);d.试验地点;e.报告编制签名;f.审核签名;g.批准签名;h.试验单位;i.试验单位通信地址及电话.12.1.2报告封面副页(第二页)应包括下例内容:a. 试验锅炉型号;b. 锅炉制造厂厂名;c. 锅炉出厂编号;d. 试验负责人;e. 试验参加人员;f.协作单位;g.燃料化验单位.12.2报告正文应包括下例内容:a. 试验任务和目的要求;其包括:试验任务的来源,试验的主要项目; 试验目的要求,执行标准等内容.b. 测点布置图及测量仪表的说明:测点布置图上应标明各个测点的名称和位置.测量仪表的说明包括:测量项目;仪表名称和型号;仪表精度;仪表制造厂;仪表编号.c.试验工况说明和结果分析:试验工况说明是指在试验期间需要说明情况.如:运行工况;燃烧情况;试验中所遇到的情况等.结果分析是对试验实测参数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d.锅炉设计数据综合表(见表3):根据被试验锅炉型号及设计參数编写锅炉设计数据综合表.e.试验数据综合表(见表4):根据试验数据编写试验数据综合表.f.试验结果汇总表(见表5):根据计算结果编写试验结果汇总表.12.3编写试验报告时,应根据被试验锅炉的参数及燃烧方法、运行工况、试验要求等情况来编制12.4热工试验原始数据、化验报告、试验报告应由测试单位存档备案.原始数据应有记录人签名、校对人签名;化验报告应有化验人签名、审核人签名、化验单位公章;试验报告应有编制人签名、审核人签名、批准人签名、试验单位公章.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和煤粉的取样和制备A.1 煤的取样和制备A.1.1煤的取样a.1 在拉煤小车上取样:应在每车上都取样.a.2 在地面上取样:在煤堆四周高于地面10cm以上,取样不得少于5点.a.3 在皮带输送机上取样:应使用铁锹(或铁板等)横截煤流,时间间隔应均匀.b. 上述取样方法每点或每次重量不得少于0.5kg.。

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块材质性能分析

生活垃圾焚烧炉炉排块材质性能分析
奥氏体+铁素体+合金碳化物为主,如图 5 (d) 所示。
T20123-2006 《钢铁总碳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
红外吸收法》 检测其主要成分含量。在拉伸测试仪上,
依据 GB/T228-2002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测试合金铸
件的常温拉伸性能拉伸速率为 1 mm/min[3],如图 3 所示。
在冲击试验机上测量合金冲击值,冲击试验机打击能量
的抗拉强度和常温下冲击韧性较高,而 HZ922TS 的硬度
同成分合金做出不同温度条件的测试,结果如图 8 所示。
较高冲击韧性较低,QT450 的抗拉强度较低硬度较低。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冲击及拉伸断口微观形
貌,结果如图 6~7 所示。HZ922TS 显示纤维状的断面,
断口没有金属光泽,色质灰暗,呈现为解理特征属塑性
拉强度和冲击韧性轻微降低;
度会剧增,由于 FeO 为铁的缺位固溶体,故铁离子具有
·233·
HZ922TS 的力学性能要高,由此可见,在使用过后,抗
2021 年 05 月
机 电 工 程 技 术
(2) HZ922TS、QT450、SCH11 3 种合金中,SCH11
第 50 卷 第 05 期来自进一步地降低炉排块的损坏率。针对冲击韧度对 3 种不
grate block before and after two years of use, that is, as cast HZ922TS and after use HZ922TS, was carried out by tensile tester, impact tester
and Brinell hardness tester, and QT450, HZ922TS and QT450 were compar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rfac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 and

电磁炉性能测试模板要点

电磁炉性能测试模板要点

型号:日期:序号测试项目测试标准显示或现象结果一、性能部分1 整机外观装配、结构、外观2 无锅关机无锅或锅具不正确 1分钟报警自动关机3 小物检知≥Φ120mm 工作。

≤Φ80mm 不工作。

浪涌测试最高档冲击 100次4 高低电压启动开关机 50次正常启动:高电压:250V 低电压:150V 高电压:255V~270V保护; E8或自动关机5 高低电压保护低电压:150V 以下保护; E7或自动关机开路:E :1或不能开机6 主温控器热敏电阻保护短路:E :2或不能开机开路:E :4或不能开机7 IGBT 热敏电阻保护短路:E :5或不能开机8 主温控器热敏电阻感应不到温度主温控器热敏电阻放在外面感应不到温度几分钟后能自动关机或 E :11保护。

记录从开机到保护时的时间2档 :最高档:档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功率 W9 功率 /电流在功率范围电流 I型号:日期:10 干烧保护火锅、蒸煮炖、自动煮水档干烧水干后自动关机或显示 E :10保护 , 测试主温控器热敏电阻温升。

火锅 2档:水干到保护时的时间 : 保护时候的热敏电阻温度:火锅 6档:水干到保护时的时间 : 保护时候的热敏电阻温度: 11 自动关机使用过程中, 在相应功能时间内工作 ,未按任何控制按键, 2小时应能自动关机。

12 蜂鸣器蜂鸣器声音良好。

火锅: 13过热保护用火锅最高档分别测试炒锅和火锅内的油温。

电磁炉应该能够过热关机保护炒锅:炒菜最高档用炒锅测油温炒菜最高档用火锅测油温 14 油温煎炸最高档用炒锅测油温15风机堵塞吸气口堵塞 20%排气口堵塞 20% 吸气口排气口各堵塞 20%16吸气口排气口全部堵塞要求测试 IGBT 散热片温度 ,和停止加热恢复加热时间当散热片温升上升为 90~120℃能停止加热保护。

17 现时时钟精度 24小时对时错差不能超过 2分钟 18预约定时精度相应时间内自动进入正常工作型号:日期:19 定时精度相应时间自动报警长音关机20 低温启动在高低温箱中设定为 -5℃, 放置 2小时后取出立即通电能正常工作。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促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进步,制定本标准[1]。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入炉废物要求、运行要求、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0年,2001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2]。

目录1.1说明2.2正文3.3解读说明新建生活垃圾焚烧炉自2014年7月1日、现有生活垃圾焚烧炉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01)自2016年1月1日废止。

各地也可根据当地环境保护的需要和经济、技术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提前实施本标准[1]。

正文1.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入炉废物要求、运行要求、排放控制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1]。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

掺加生活垃圾质量超过入炉(窑)物料总质量30%的工业窑炉以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专用焚烧炉的污染控制参照本标准执行[1]。

本标准适用于法律允许的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染源的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执行。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doc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doc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 3-2000批准日期2000-02-29 实施日期2000-06-0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原则、生活垃圾入厂要求、焚烧炉基本技术性能指标、焚烧厂污染物排放限值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中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

2 引用标准以下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而构成本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Bl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8978一l 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l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5085.3—1996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一浸出毒性鉴别GB 5086.1—5086.2—1997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T15555.1—15555.11—1995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 5468—9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HJ/T 20一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定义3.1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3 . 2焚烧炉利用高温氧化作用处理生活垃圾的装置。

’.3.3 处理量单位时间焚烧炉焚烧垃圾的质量。

3.4烟气停留时间燃烧气体从最后空气喷射口或燃烧器到换热面(如余热锅炉换热器等)或烟道冷风引射口之间的停留时间。

3.5焚烧炉渣生活垃圾焚烧后从炉床直接排出的残渣。

3.6 热灼减率焚烧炉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炉渣质量的百分数,其计算方法如下:式中:P——热灼减率,100%;A——干燥后的原始焚烧炉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B——焚烧炉渣经600土25℃3h灼热,然后冷却至室温后的质量,g。

3.7 二恶英类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的总称。

3.8 二恶英类毒性当量(TEQ)二恶英类毒性当量因子(TEF)是二恶英类毒性同类物与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对Ah 受体的亲和性能之比。

炉渣生产性能测试报告

炉渣生产性能测试报告

炉渣生产性能测试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炉渣生产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如下:1. 实验目的:本次测试的目的是评估炉渣的生产性能,包括其成分、物理性质以及与所用燃料和工艺条件的关系,为进一步优化炉渣生产过程提供参考数据。

2. 实验装置和方法:采用标准化的实验装置,包括炉渣生产装置、燃料供应系统、温度和压力监测设备以及样品采集装置。

通过控制不同的工艺参数,如燃料种类、燃烧温度和压力等,获取不同条件下的炉渣样品。

3. 实验结果:根据测试数据,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1)炉渣成分:通过化学分析和能谱分析,我们确定了炉渣主要由SiO2、Al2O3、CaO、MgO等成分组成,并得出了各组分的含量比例。

(2)炉渣物理性质:通过测量炉渣的密度、粒度分布和流动性等物理性质,我们得出了炉渣的密度范围、粒度分布以及与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3)炉渣与燃料关系:我们研究了不同燃料对炉渣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燃料种类、燃烧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对炉渣生成的影响规律。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炉渣成分受燃料种类和燃烧温度的影响较大,不同燃料的燃烧产物会导致不同成分的炉渣生成。

(2)炉渣的物理性质与炉温、燃烧过程和煤种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控制。

5. 结论和建议: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在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合的燃料种类,以控制炉渣的成分和性质。

(2)对炉渣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高其利用价值。

可以探索炉渣中有价值元素的回收利用或将其用于建材、水泥等领域。

(3)优化炉渣生产过程,尽量减少炉渣的产生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附:具体的测试数据和分析图表,请查阅附件。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谢谢!此致,敬礼。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 19218—2003)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处理医疗废物的焚烧炉的设计、制造。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T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HJ/T 20—1998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3 定义3.1 医疗废物: 医院、卫生防疫单位、病员疗养院、医学研究单位等产生的感染性废物,主要包括:1)医院临床感染性废物,包括病人手术或尸解后的废物(如组织、受污染材料和仪器等)以及被血液或人体体液污染的废医疗材料、废医疗仪器以及其他废物(如废敷料、废医用手套、废注射器、废输液器、废输血器等);2)医院血透析产生的废物(如废弃的设备、试管、过滤器、围裙、手套等);3)临床、教学、实验、研究等医学活动中产生的含有菌落及病原株培养液和保菌液的废弃物以及感染的动物尸体;4)传染病房产生的所有废物(如排泄物、废敷料、生活垃圾以及病人接触过的任何其他废设备、废材料);5)医院产生的废弃锋利物,包括废针头、废皮下注射针、废解剖刀、废手术刀、废输液器、废手术锯、碎玻璃等;6)医院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7)过期的药物性和化学性废物。

3.2 焚烧炉:采用热力技术处理废物使之分解并达到无害化的装置,包括进料装置、炉体、烟气净化装置、控制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系统等。

3.3 热灼减率:指焚烧残渣经灼热减少的质量占原焚烧残渣质量的百分数。

其计算方法如下:%100⨯-=ABA P 式中,P —— 热灼减率,%;A —— 干燥后原始焚烧残渣在室温下的质量,g ;B —— 焚烧残渣经600℃(±25℃)3 h 灼热后冷却至室温的质量,g 。

补充招标文件---鹰潭焚烧炉技术规格书0620

补充招标文件---鹰潭焚烧炉技术规格书0620

鹰潭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400t/d焚烧炉&余热锅炉设备补充招标文件鉴于:《鹰潭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套400t/d焚烧炉&余热锅炉及其辅助设备招标文件》售出后,相关单位就招标文件中提资、技术服务、培训及验收等各方面提出需澄清要求的状况,现就上述各类问题集中补充说明如下:一投标方需要提供设计院的技术资料1.1投标方基础设计阶段需要提供的资料包括且不限于:- 供货项目清单,设备、装置、备品备件、专用工具等;- 焚烧线工艺及电控系统描述;- 焚烧线各系统性能指标;- 主要设备、装置规格、性能说明;- 标准和规范,包括对各系统和装置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的要求;- 燃烧图;- 能量平衡图;- 物料平衡图;- 管道表;- 各系统PID图、I/O清单及仪表清单;- 投标方供货范围内的控制逻辑图;- 用电设备清单,包括必要的技术指标;- 电气设备单线图、控制原理图;- 焚烧线布置平剖面图,包括建筑物轮廓、设备外形、平台扶梯、烟风管道等;- 给水、冷却水、压缩空气等公用工程介质需求;- 消石灰、NaHCO3、活性炭、25%氨水等需求;- 暖通空调及照明等需求;- 污水排放量及污水水质数据;- 对建筑物的概念性要求,各层楼板及设备基础的荷载;- 需要招标方设计的用于焚烧线维修用起重设备条件,由投标方供应的安装在焚烧线设备上用于运行物料输送和维护的起重设备由投标方设计;- 技术规格书附件中对基础设计的其它要求;- 投标方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1.2投标方详细设计阶段需要提供的资料包括且不限于:- 焚烧线上需满足招标方另行采购需求的系统和设备的技术规格书;- 基础设计阶段提供资料的补充和修改;- 投标方供货设备的制造图、装配图、土建基础条件等;- 投标方供货标准设备的样本及详图;- 投标方设计、供货范围内的管道、阀门、仪表、膨胀节、及其它附件等资料;- 投标方供货电控设备及装置的电气原理图、控制原理图、接线图等;- 投标方供货的PLC控制装置的详细资料;- 投标方设计、供货范围内的电缆清册;- 各系统设备、装置的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技术规格书中对详细设计阶段要求的其它资料;- 投标方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发电厂3×600t/d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性能测试方案二00九年十月二十八日Ⅰ. 概述本试验方案是作为供应商对环保发电厂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性能考核的要求而提出。

1.试验运行的条件保证值的测量和分析应符合本考核规程所述的方法。

本考核试验应在以下条件下实施:(1)试验应当采用城市固体生活垃圾(MSW)进行。

原则上讲,在MCR(最大连续出力)负荷条件下的试验期间,不应使用天然气,但可以用作补充燃料,以满足稳定燃烧条件的需要,特别是在最小的负荷运行期间。

在整个试验期间,不应采用垃圾分解产生的沼气。

(2)采购商应为试验准备好足够量的垃圾。

垃圾应当具备适于试运行的性能。

尤其是LHV(低位热值)和成分方面的要求。

LHV(低位热值)应当尽可能达到适宜于试验的规定值。

在垃圾料斗加料之前,操纵垃圾起重机,将垃圾在垃圾坑中充分搅拌混和。

供应商可以要求采购商做调整,以获得性能合适的垃圾。

如果在试验中由于垃圾的特性而出现问题的话,供应商有权与采购商讨论这一问题。

(3)采购商负责将炉渣和结块的飞灰渣运出厂区,以便不影响试验作业。

(4)如果试验结果不佳,但是判定只要通过合理地整改,可以提高设备性能,则供应商应指导采购商要求做追加试验。

2.试验依据(1) GB/T 18750-2008 《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炉》(2)原电力部标准《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综(1998)179号]》(3) ASME PTC4.3 《空预器性能试验规程》(4) GB12145 《火电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5) GB13223-200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6)GB10184-88《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7) GB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8) CJ/T3039-95《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3.试验目的性能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考核锅炉供货合同中规定的性能保证条款,主要考核以下内容:表1:试验工况的设置(1)出于以下目的,应首先进行预备性运行(RUN “n”-1A):(a)提高对实验规程的了解,培训观察人员及其试验人员,解答可能的疑问或误解。

(b)检查操作和所有仪器仪表的校准。

(c)通过将实际值与设计数据的比较,对锅炉进行总体评估,以便在下次的试验中采取整改措施。

可以将预备性试验视为验收试验,如果双方同意并且提供了所有符合正常运行的要求的话,(2)试验将在供应商、采购商和具有测试资质的第三方(Ch3rdP)的代表都在场的情况下开始,说明以下主题:-简明介绍试验进度及测点参数表。

-估计预期的工作水平。

-检查试验中所用的测量仪器仪表的测试均已有了充分的认证书。

(3)每项试验均应按DCS时钟正点开始。

(4)每次试验的前后,采购商均需在各方在场的情况下校准垃圾吊车的平衡重块。

(5)在开始试验前,所有加热面均应在工业角度上保持干净。

在试运行期间,所有排污口和放水口均关闭。

(6)试运行应尽可能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负荷,特别要做到以下工艺条件保持不变:-主蒸汽流量、主蒸汽温度、主蒸汽压力-炉膛温度-锅炉出口的含氧量(7)除上述几点以外,在试运行前后应保持两小时的稳定工作条件(最大热负荷试运行)。

Ⅱ. 测量项目及方法1.垃圾处理量1.1试验条件根据表1“试运行计划”,按照RUN “n”-1A、RUN “n”-1B或RUN “n”-1C中任何一个,验证垃圾处理量。

1.2保证值每条焚烧线的垃圾处理量应大于或等于600吨/24小时。

1.3试验方法(1)数据收集数据来自DCS的记录数据。

(2)测量项目和方法垃圾起重机的称重系统每次加料时,垃圾重量数据(吨)传输给DCS。

DCS记录下每台焚烧炉的垃圾称重数据。

加入垃圾料斗的垃圾重量可以被认为就是垃圾通过量(垃圾处理量)。

垃圾的LHV(低热值)数据可以从DCS中获得。

(3)测量频率DCS每小时记录上述数据一次。

这种每小时的数据可以参阅DCS日报。

1.4判别(1)在试验期间,将每小时垃圾投入量数据加总起来。

加总量除以试验期间的小时数,然后乘以24小时,便可以算出每天(或24小时)的实际垃圾处理量。

(2)求出试验期间的DCS每小时垃圾LHV(低热值)和平均值。

(3)按照附件1“燃烧图”,针对每次试验,利用平均LHV(低热值)按如下方式调整实际垃圾处理量;(a)如果垃圾的平均LHV(低热值)处于4500 kJ/kg(设计最小LHV(低热值))与7,000 kJ/kg(标准LHV(低热值))之间,则不需进行调整。

那就是,调整后的垃圾处理量=实际垃圾处理量(b)如果实际垃圾的平均LHV(低热值)大于7,000 kJ/kg而小于10000 kJ/kg (设计最大LHV(低热值)),则调整后的垃圾处理量= 实际垃圾处理量×(实际垃圾平均LHV(低热值))7,000(c)如果实际垃圾的LHV(低热值)小于4500 kJ/kg或大于10000 kJ/kg,则试验无效。

(4)如果调整后的垃圾处理量大于或等于保证值600吨/24小时,则可达到垃圾处理量的保证值。

2.蒸汽流量如果汽机试验同时进行,主蒸汽流量由汽机试验计算结果提供。

如果锅炉试验单独进行,主蒸汽流量采用DCS记录的给水流量和锅炉主蒸汽流量,以及减温水流量。

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以上各数据,同时记录各数据的累积流量。

3.温度测量空预器进口烟温按照标准规定的点数采用等截面网格法标定,标定后选取多代表点,并在这些点的位置布置校验合格的II级精度K型铠装热电偶,用校验合格的K型补偿导线接入英国Solartron 公司生产的IMP(Isolated Measurement Pod)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样周期2秒,每1分钟系统自动记录一次该时间段内的平均值。

图1 IMP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排烟温度的测量同样按等截面网格法标定后选取较多的代表点布置校验合格的II级精度K型铠装热电偶。

最终热偶信号由校验合格的K型补偿导线接入IMP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记录周期同空预器进口烟温。

空预器进口风温采用经校验合格的II级精度K型铠装热电偶测量,信号接入IMP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记录方式同前。

IMP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如图1所示。

每隔30分钟对保温外护板表面温度分段进行测量,并将所测数据记录汇总。

4.烟风系统压力在烟风系统各段装设取样点,对主要段的烟风压力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并将所测数据汇总,以便与DCS系统数据进行校验。

5.锅炉主蒸汽压力5.1试验条件根据表1“试运行计划”,按照RUN “n”-1A、RUN “n”-1B或RUN “n”-1C,验证锅炉主蒸汽压力。

5.2保证值在三级过热器出口的额定值是4.1 MPa(绝对压力)或4.0 MPa(表压力)。

由汽轮机调速器系统外部控制压力。

通过试验期间的工作压力报告,可证明锅炉能够在接近额定压力的条件下运行。

5.3试验方法(1)数据收集数据来自DCS的记录数据。

(2)测量项目和方法利用仪表PICA-n21获得锅炉主蒸汽压力数据。

(3)测量频率15分钟读数据一次,DCS日报为按小时的平均数据。

5.4判别(1)试验期间的锅炉主蒸汽压力的平均值是根据所得的数据算出的。

6.锅炉主蒸汽温度6.1试验条件根据表1“试运行计划”,按照RUN “n”-1A、RUN “n”-1B或RUN “n”-1C,验证锅炉主蒸汽温度。

6.2保证值在三级过热器的出口处,锅炉主蒸汽温度应处于410℃(包含410℃)和395℃(包含395℃)之间。

6.3试验方法(1)数据收集数据来自DCS的记录数据。

(2)测量项目和方法利用仪表TICRA-n20获得锅炉主蒸汽温度数据。

垃圾处理量和LHV(低热值)数据亦按第1节“垃圾处理量”所述收集。

(3)测量频率每10分钟读一次温度数据,DCS日报上的数据为按小时的平均数据。

6.4判别(1)根据所获得的数据,算出试验期间的锅炉主蒸汽温度的平均值。

(2)如果平均锅炉主蒸汽温度处于410℃(包含410℃)和395℃(包含395℃)之间,则已达到锅炉主蒸汽温度的保证值。

(3)如果热负荷(平均垃圾处理量乘以平均LHV(低热值))低于70%MCR(最大持续出力)而平均锅炉主蒸汽温度低于395℃(包含395℃),则应再按70%以上热负荷作一次试验。

7.燃料及灰渣取样7.1垃圾取样据表1“试运行根计划”,按RUN “n”-1A、RUN “n”-1B和RUN “n”-1C等运行工况在其燃烧垃圾中采用立体对角线法进行采样。

测定垃圾容重后将大块垃圾破碎至粒径小于50m m的小块.摊铺在水泥地面充分混和搅拌,再用四分法(见图2)缩分2(或3)次至25^-50 kg样品,置于密闭容器运到分析场地。

确实难全部破碎的可预先剔除,在其余部分破碎缩分后,按缩分比例,将剔除垃圾部分破碎加入样品中7.2飞灰取样飞灰采用等速取样枪在电除尘器入口烟道上进行连续等速取样,或者在电除尘各电场的放灰管处取样,每15分钟取样一次。

试验结束后,样品混合均匀,缩分为4份,电厂、锅炉厂、TPRI各执一份,留底备用一份。

7.3炉渣取样炉渣的取样通常是在冷渣机出口处接取,每15分钟取样一次,每次约1kg。

试验工况结束后,全部样品混合均匀,缩分为4份,每份约1kg,电厂、锅炉厂、TPRI各执一份,留底备用一份。

8.大气条件的测量在送风机入口附近开放空间,用膜盒式大气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

用干湿球温度计测量干、湿球温度,经查表得出环境相对湿度。

每15分钟测量一次。

9.烟气成分分析图2 烟气取样分析系统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气成份亦按照标准规定的点数采用等截面网格法标定,标定后选取多代表点。

通常情况下,选取的代表点中的每一点处的烟气样品是用经验证无裂纹的不锈钢管引出至烟道外后再用橡胶管引至特制的烟气混合器进行预处理。

之后再将混合后的烟气样品引至德国M&C公司生产的烟气前处理装置清洁、除湿、冷却后接入ROSEMOUNT公司生产的NGA2000型烟气分析仪。

典型的烟气取样分析系统如图2所示。

烟气成份分析的主要项目有:O2、CO、CO2。

ROSEMOUNT公司的NGA2000型烟气分析仪具有输出电流信号的功能,再辅之以IMP分散式数据采集系统,烟气成份分析数据可实现实施监测,以帮助性能试验工程师判断试验工况的稳定性及最佳的烟气取样周期,2秒的数据采样周期也尽可能地降低了试验工况的波动而带来的测量误差。

以往的实践证明这样的烟气取样分析系统可大大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0.空预器漏风率的测定在锅炉额定负荷下,分别在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道截面,按等截面网格法原则逐点抽取烟气样,分析烟气氧含量,并按ASME PTC4.3 标准计算空预器漏风率。

11.炉膛中烟气停留时间11.1试验条件根据表1“试运行计划”,按RUN “n”-1A、RUN “n”-1B或RUN “n”-1C,验证烟气停留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