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十翼》全文(白话)

合集下载

孔子《易传》(十翼)全文

孔子《易传》(十翼)全文

孔子《易传》(十翼)全文孔子《十翼》(易传)原文《易传》(又称《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传全文彖传上01 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02 坤《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坤·彖传〕03 屯《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04 蒙《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时中也。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

初筮告,以刚中也。

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

蒙以养正,圣功也。

05 需《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

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06 讼《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

终凶,讼不可成也。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07 师《彖》曰: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08 比《彖》曰:比,吉也;比,辅也。

下顺从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不宁方来,上下应也。

后夫凶,其道穷也。

〔彖传〕09 小畜《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

密云不雨,尚往也。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彖传〕10 履《彖》曰:履,柔履刚也。

《十翼》究竟说了什么?(上)

《十翼》究竟说了什么?(上)

《十翼》究竟说了什么?(上)读易经之前我建议各位可以先读一下《十翼》,因为十翼是对易经整体的一个解释,翼就是羽毛的意思,可以引伸为对易经原文的十篇解释。

《十翼》是哪“十翼”呢?《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十翼是谁写的呢?我们暂定认为是孔子或者是孔子的学生整理的。

因为这个是至今都没有定论是事情,但是有一点,孔子一定是对十翼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里面很多的论述都充满了孔子的哲学思想。

孔子的很多言论也都记载在了文中。

当然也有可能后人对其做过完善,但是已经无可考据了,所以我们就暂定认为是孔子及其门生做的。

《十翼》里面的《文言传》是专门讲乾坤两卦的,非常特殊,易经里面其它的卦没有这种单独的解释。

也正因为如此,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书会把文言传的内容,直接放到乾坤两卦的解释里面。

但是《文言传》毕竟是解释《经》的《传》,所以正常来说,大部分易经解读的书籍,还是把《文言传》与乾坤两卦的卦、爻辞分开的,而不会混在一起。

《十翼》之中,唯一跟着易经的经文解释的就是《象传》与《彖传》。

比如乾卦,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后面就是爻辞,爻辞后面就是彖传、象传的解释。

《象传》又分为《大象传》与《小象传》,《大象传》共64条,对应的是64卦,是用来解释卦名、卦义、卦辞的。

《小象传》共386条,对应是是卦中的爻,是用来解释386条爻辞和用辞的。

《大象传》的用词非常简练,64条结构也非常一致,全部是由两段话来组成,比如遁卦,卦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第一段话分析出卦的卦象,并引伸出卦名,第二段话是讲指导思想,也就是具体该怎么做。

最开始我讲这个地方,会有人问:卦名是怎么引伸出来的?遁卦为:上乾下艮,乾为天,艮为山,而卦象说是“天下有山”,所以自然就是遁卦了。

《大象传》的用词基本都是这个规律,所以特别容易记忆。

再比如“晋卦”,晋卦说的是:“明出地上”。

“明出地上”是指什么呢?晋卦(䷢)为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明,坤为大地,所以自然是“明出地上”了。

易经十翼

易经十翼

易经十翼默认分类2011-03-21 12:03:08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十翼《十翼》即《易传》,是对《易经》(《周易》)的注释,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

《易传》内容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彖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作者考证易传确为孔子所作,孔子弟子所述.自孔子传授《易经》,六传至田何。

孔子传授《易经》给鲁国人商翟子木,子木传授给鲁国人桥庇(疵)子庸,子庸传授给江东的□臂子弓(弘),子弓(弘)传授给燕国人周□子家,子家传授给东武人(淳于)孙虞(光羽)子乘,子乘传授给田何。

秦朝时,焚书禁学,但是因《易经》是卜筮类书籍,不在焚烧之列,所以《易经》传授不断。

汉朝建立后,田何跟随齐国田氏各族迁徒到杜陵,号称“杜田生”,招收弟子传授《易经》。

弟子有王同子中、周王孙、丁宽、服生,王周传授《易经》给杨何、即墨成、孟但、周霸、衡胡、主文偃,杨何又传授《易经》经司马谈。

丁宽,梁地人。

起初,梁地人项生向田何学习《易经》,当时丁宽是项生的侍从人。

丁宽学习《易经》思维敏捷,读书精细,聪明超过项生,于是也成为田何的学生。

丁宽向田何学习《易经》毕业,从杜陵去洛阳又向周王孙学习《易经》的《周氏传》,发掘《易经》古义,作《易说》。

丁宽传授《易经》给田王孙,田王孙又传授《易经》给施□、孟喜和梁丘贺。

于是田何以下《易经》出现了施氏、孟氏和梁丘氏三个学派。

田氏易学派为《易经》各学派所尊,《汉书·艺文志》列其著述有《易传周氏》、《易传丁氏》。

附_马王堆汉墓中帛书《周易》考: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六十四卦经文,及其另外的传文《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及《昭力》诸篇,经过二十余年的整理校勘,近年始陆续发表出来。

因为这是一批未经后人任何改动的汉初隶写今文资料,特别是它的经文六十四卦卦爻辞基本完整,这为研究《周易》古经本旨及汉代经学史上的今、古文学,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孔子十翼原文和翻译

孔子十翼原文和翻译

孔子十翼原文和翻译大家好这里是稼润国学,我是该篇的主笔青雲。

学习《易经》并不难!在汉代就有这样的说法“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上古时期的伏羲氏、中古时期的文王姬昌、下古时期的孔子(距今公元前500年左右)。

通过上篇文章,我们介绍伏羲氏,一画开天、演化先天八卦;文王演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化八卦为八八六十四卦。

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孔夫子,为《易经》作《传》,我们讲的《十翼》。

翼者、臂膀也,他是想让《易经》起飞吗?孔子是丰富了易学,还是收编了易学?这个话题本事无厘头的!这里提出来仅是谈谈自己在学习易经过程中,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我碰到过这样的说法,就认为《易经》是儒家的经典,用来统治人心。

之后就是一些不堪的言辞了!孔子十翼首先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这种的说法是无任何根据的、是站不住脚的。

未能了解易经在我国悠久历史长流中的发展过程!易经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这是先辈们对待自然万物、对待周遭人事,的一种感悟、通过高超的智慧凝结而成的。

所有说易道是自然之道、只在引导人道靠近、贴近、趋向自然道。

自然是什么?自然是法则;自然是规律;自然是纯正。

净化人心,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更多人映像、这是一部算命占卜的书。

两方面看:一、这是一种保护,保护易经原有的纯正;二、这又是一种阻碍,让人有了更多的误解。

《易经》可以用来占课,因为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我们笼统说为自然之道。

了解了这种规律、熟悉了这种法则,用更现代的语言来说,能很好的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

预测是一种高级科学、这不是迷信!想反驳的话,那天气预报怎么讲?所以我们多理性的去想,有些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易经一直贯彻的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

你的占卜未见得100%命中!一切只在自然合理当中,易经讲趋利避害,但没有说绝对的零风险。

人道则可,作该为之事,剩下的交给自然、交给天道。

也不失为一种洒脱豁达心胸。

也就是那一句尽人事听天命是也。

回到我们的本来问题当中,我们未见得有孔夫子那样的心胸和豁达。

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

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

易经易传全文(十翼全文)易经易传全文从古代至今,易经易传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中的瑰宝。

它是一部融合了哲学、历史、天文与地理等多学科内容的文化经典。

易经易传全文包括《周易》中的主体六十四卦和其附属经书,即十翼。

这些经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全面介绍易经易传全文及其核心思想。

一、易经简介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

相传,易经是由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周文王创作,后世补充完善而成。

《易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主体六十四卦,《易经》第二部分为十翼,是对六十四卦的解析和阐释。

二、十翼全文1. 《序卦传》《序卦传》是《易经》中的开篇之作,它对六十四卦的卦序进行了说明。

它强调了“天地之辨”,解释了六十四卦的构成原理,揭示了宇宙与人之间的关系。

2. 《彖传》《彖传》对各个卦的内涵意义进行了解读。

它通过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揭示了卦象背后的深层含义,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六十四卦所代表的意义。

3. 《象传》《象传》是对卦象符号的解释以及其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剖析。

它以生肖与自然现象为例,展示了六十四卦背后深刻的象征意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各个卦的内在含义。

4. 《文言传》《文言传》以优美的文言文形式,将六十四卦融入到古代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之中,以寓言的方式传递智慧。

它讲述了古代孔子的言行,向人们传授道德和哲学的价值观。

5. 《说卦传》《说卦传》是对卦变的解读和分析。

它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六十四卦的卦变过程,解释了卦变所代表的意义,强调了卦变的重要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各卦之间的关系。

6. 《序卦书》《序卦书》是对《序卦传》的延伸和概括。

它从宇宙的诞生到万物生灭的角度,论述了六十四卦的起源,阐述了六十四卦的运行规律与作用机制。

7. 《杂卦传》《杂卦传》是对六十四卦的补充说明,它列举了一些特殊卦象的情况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意义。

它扩充了读者对六十四卦的理解范围,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易经的奥妙之处。

《十翼》简介

《十翼》简介

《十翼》简介《十翼》即《易传》,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书籍,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易》、《归藏易》,"文王拘而演《周易》",即为后世所注解的《易经》。

《易经》是中华祖先从上古传承下来的文明智慧,包括象(符号学相关)、数(数学科学相关)、理(哲学相关)、占(甲筮占卜相关)。

许多人言传《易经》只是算卦占筮之学,是有很大偏颇的。

基本解释①即《易传》。

"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因《易传》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故称"十翼"。

"十翼"之名,现有文献最早见于《易纬·乾坤凿度》(卷下)。

记曰:孔子"五十究《易》,作十翼。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注》:"正义曰:夫子作十翼,谓上象、下象、上彖、下彖、上系、下系、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也。

"孔颖达《周易正义序》: "若夫龙出于河,则八卦宣其象;麟伤于泽,则《十翼》彰其用。

"②指《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

源出《易纬·坤(乾)凿度》:"仲尼,鲁人。

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旋(旅),请益于商扭(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

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凤鸟不来,河无图至。

呜呼,天命之也!" 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

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

明易几教若曰: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

经典易经十翼原文归纳和白话解释

经典易经十翼原文归纳和白话解释

经典易经十翼原文归纳和白话解释《经典易经十翼原文归纳和白话解释》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万象更新、永恒不变”的智慧之书。

其中,易经十翼是对《易经》原文的解释和补充,对于理解《易经》的深层含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经典易经十翼原文进行归纳和白话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古老智慧。

一、伏羲翼伏羲翼是《易经》的第一篇翼。

它起源于上古时代的传说,以图形的方式描述了“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后续的解释打下了基础。

伏羲翼的主要内容包括“河图”和“洛书”,其中“河图”是一个包含八个卦的图形,而“洛书”是将六十四卦排列成九宫图的图形。

这两个图形都以阴阳、乾坤、八卦相生相克的观念为基础,展示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二、周易翼周易翼是《易经》的第二篇翼,也是《易经》中最重要的翼之一。

它分为十卷,内容涵盖了《易经》的起源、理论与应用。

周易翼首先介绍了易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易的起源、易的本体等,为后续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接着,周易翼详细解释了八个卦的含义和象征,在这里,每个卦都有其独特的形象和概念,通过卦辞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卦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此外,周易翼还介绍了卦变的原理和方法,为后世易学家提供了指导。

三、颐和翼颐和翼是《易经》的第三篇翼,它主要讲述了《易经》中的卦象象征的风景名胜和人物事迹。

通过使用这些象征意义,易学家们可以据此推测吉凶和解答问题,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参考。

颐和翼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卦象的解释,另一部分是关于季节的描写。

在卦象的解释中,每一个卦象都与一种风景或人物事迹相联系,这些事物都被赋予了吉凶和占卜的意义。

而在季节的描写中,作者通过描绘春夏秋冬的景色和自然现象,来展示万物生长和变化的规律。

四、大畜翼大畜翼是《易经》的第四篇翼,它着重介绍了《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

乾卦代表着天、刚、健,而坤卦代表着地、柔、顺。

这两个卦象是《易经》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卦象之一,在解卦和占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易经十翼全文及译文

易经十翼全文及译文

易经十翼全文及译文「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著名的一种文学形式,其风格独特,内涵深刻,蕴涵着深厚的智慧。

古人认为『易经』是人类智慧的总结,属于至高无上的智慧,可以应用于改变世界、探索真理的道路上。

而其中的十翼被称为『易经』之精华,它收录了古人智慧的总结,令我们得以在其中找到灵感。

十翼即『易经』的十卦,也是它的核心部分。

众所周知,『易经』十卦拆分成上爻和下爻,它们分别由九宫正、爻辞和六神爻组成。

正爻描述状况发生的前因后果,爻辞说明状况的深层含义,六神爻引导人们理解变化的大智慧。

从结构上来看,『易经』的十翼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为人们提供了对变化规律的认识,从而获取一种更深刻的思考方式。

『易经』十翼的全文及译文如下:1.乾卦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乾卦,天道生机勃勃,君子追求自我挑战,不断进取。

2.坤卦坤,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坤卦,大地范围辽阔,君子以厚道把握宇宙的一切。

3.屯卦屯,雉兔止,君子以饮食宴乐。

【译文】屯卦,雉兔停止跑动,君子以品尝美食、宴请朋友。

4.蒙卦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蒙卦,能够顺利亨通。

别人不要求我们,我们也不要求别人。

5.需卦需。

有孚,光亨,贞吉。

【译文】需卦,有诚实品质,照耀着光明,正固吉祥。

6.讼卦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译文】讼卦,存在诚实品质,居安思危,中间是吉祥,最终是凶险。

7.师卦师,贞丈人吉,无咎。

【译文】师卦,正固傅师者吉祥,无灾祸。

8.比卦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译文】比卦,吉祥,本初的筮法永远正固,无灾无祸。

9.小畜卦小畜,亨。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文】小畜卦,能够顺利亨通。

密密麻麻的云层,不下雨,自己一定要到西郊去。

10.履卦履,履虎尾,不人,亨。

【译文】履卦,走过虎尾,不伤害别人,能够顺利亨通。

『易经』十翼的智慧令人惊叹,它们深刻地启发着我们仁德的概念,以及世间变化的规律。

其中的原筮元永贞之语,便是古人对待真理的朴素而敬畏之心;密云不雨的比喻,则反映出他们在探求真理时的执着与恒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十翼》全文(白话).txt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石头记告诉我们: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混搭的最后都团圆了。

你永远看不到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在看不到你的时候就是我最寂寞的时候!孔子《十翼》全文(白话)《十翼》(又称《易传》)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传全译文第一章通过八卦的排列,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而将八卦两两相重,六爻亦包含在其中了;阳阴两爻相互推演,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每个爻上注上解释,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

人事之间,所以有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动作营为的结果。

阴阳两爻,是设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

推移变通,正是所以趋向于真理或时机的变化的。

时机虽有吉有凶,但我们处在吉利或凶险时,必须安常守正,才可稳操胜算,立于不败之地。

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复如此,皆以“守正”为前题,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观照万物。

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万物,都公正无私,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

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都是归于端正专一,精诚无欲,才能有成就。

乾道造化自然,很刚健的昭示众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

坤道是顺应乾道而开务成物,很柔顺地昭示众人的道理,是非常简易的呀。

圣人制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简易的理则而作的。

卦象的设立,亦是仿乾坤简易的形迹而设立的。

卦爻卦象先有变化于内,遂依象释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现于外了。

进而裁制机宜,导致功业的成就,就表现于聪智的变化。

圣人崇德广业、仁民爱物的言行,在卦辞爻辞中记载得很清楚。

天地中最大的道理,就是使万物生生不息,对圣人来说,最重要的在于有权位。

如何守着职位呢?那就要靠仁爱的道德了。

如何聚合众人,是用财富。

而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的是义。

第二章古时伏羲治理天下,仰首观察天上日月星辰运行的现象,下则观察大地上的种种的法则,又观察鸟兽羽毛的文采如何和环境相适应,近的就取象于人的自身,远的就取象于宇宙万物,于是创作出八卦,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赞天地的化育,以比类万物的情状。

编绳结网,做为捕捉鱼、鸟的工具,以猎兽捕鱼,是取象于离卦的。

离中虚,像孔眼,又离为目,有网罟的象征。

包犧氏死后(数百年),神农氏兴起,砍削树木做成犁头,曲转木材为犁柄,以便耕种和除草,创作许多耕作器具,教导人民,使天下增加粮食,是取象于益卦。

规定中午为买卖时间,招致天下的人们,聚集天下的货物,互相交换所需要的货物,满足各人的需要,其取象于噬嗑卦的。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氏兴起,由于社会日趋繁荣,旧日的制度,已不适合,所以黄帝、尧、舜诸古圣人先王,随着时代而不断改变,通达其变化,使百姓生活不致于死板,而产生厌倦的心思。

易学的道理是穷极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

能循此变通的原则,何事不成?所以有如天助一般,当然吉无不利了。

黄帝、尧、舜氏设立文物制度,百官分职,各尽其力,终致天下太平,以至于垂拱而治,无为而成。

是取象于乾坤两卦的现象。

将木材凿成舟船,削锐木头做为船楫,使两岸的人,能互相来来往往,且可航行至更远的地方,便利天下人,是取象于涣卦的。

征服了牛,乘着马,用牛来拖载重物,用马来奔驰远地,以沟通有无,便利世人,是取象于随卦。

设置重门,击柝巡夜,以防御盗贼的侵入,是取象于随卦的现象。

发明杵臼,以利民食,是取象于小过卦。

将柔韧的小木条做成绳索弓,把木材削成箭,用弓箭的利益,来威服天下,是取象于睽卦。

上古时候,冬天则藏身洞里,夏天在野外居住,后世圣人,为了防止洪水猛兽的侵袭,就教人民建筑宫室,上有栋梁,下有檐宇,以抵御风雨,是取象于大壮卦。

古时候的丧葬,用木材厚厚地堆在尸体上面,埋在荒野中,不设立坟墓,也不植树,居丧没有一定的期限。

后世圣人,制定丧礼,换用棺木以殡葬,是取象于大过卦。

远古时无文字,结绳以记事,圣人便发明文书契据,百官也利于治理,人民也可以随时稽察,这是取象于夬卦。

第三章所以《易经》的内容,是描述天下万物的形象。

《易经》的卦象,就是用以模拟万物形象的。

彖此是解释全卦的意义和结构,所以说,彖辞是代表一个卦的才德。

每卦六个爻位的演变,都是仿效天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动而产生的。

由于有了事物的变动得失,吉凶就发生了,而细小疵病的悔恨,忧虑困扰的灾吝,就由此显现出来了。

第四章阳卦多阴爻,阴卦多阳爻,这是为什么呢?就以奇偶来说,阳卦以奇为主,例如震坎艮三卦为阳卦,都是一阳二阴,所以说,阴爻多于阳爻。

阴卦以偶数为主,如巽离兑三卦为阴卦,都是二阳一阴,所以说,阳爻多于阴爻。

震、坎、艮虽多阴爻,一奇为主,即为阳卦。

巽、离、兑虽多阳爻,一耦为主,即为阴卦。

阴阳两卦,它们的德性,有什么不同呢?阳卦一个国君,两个臣民,这是合理的,是君子之道:阴卦两个国君,一个臣民,这是不合理的,是小人之道。

第五章《周易》说:“往来心意不定,朋友们顺从你的想法。

”孔子说:“天下的事物,有何足以困扰忧虑的呢?天下同归于一个目标,所走的途径有不同。

同归于一个好的理想,有百种不同的思虑。

”太阳落山,月亮就升起了,月亮下山,太阳就升起了,日月往来交替,因而有光明的出现。

寒冷的日子结束了,炎热的日子就来了,炎热的日子结束了,就到了寒冷的日子,寒暑往来的交替,遂有春夏秋冬四时递相推移的顺序。

已往的事情,已经屈缩,将来的事情,即将伸展,屈缩伸张,互相交感而用,而利益的产生,也就在其中了。

屈行虫把身子屈缩起来,正是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的来临,以求伸展行进的准备。

龙蛇之类,严冬酷寒的时候在土洞里冬眠,以保全它们的躯体。

专精地研究精粹微妙的义理,到达神而化之的境界,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也就可以学以致用了。

利用易学所显示的道理,而安洽其身,则可以随遇而安,以崇高吾人的德业。

如超过以上所显示的事情,虽然是圣人,也不会知道的。

至于专研宇宙无穷的奥妙,了解万事万物变化的原理,而默然和而化之,这是因为圣人道德极崇高了。

《周易》说:“前进则受困于坚硬的巨石,后退则又依据于多刺的蒺藜上面,异常痛苦。

即使回到家,也见不到自己的妻子,是多么不利。

”孔子说:“不是自己所应经历的困境,却为了欲望而受困,必遭致声名俱裂的恶果。

不是自己所应后退的据点,却后退以安身,必遭致身家危殆的恶果。

名辱身危,已步入死亡之境地,妻子那里能见到呢?”《周易》说:“王公出猎,登在高墙上瞄射鹰隼,一箭命中,象征着无往不利。

”孔子说:“隼是鹰鸟,弓矢是打猎的利器,能执弓而射中禽兽的是人。

君子蕴藏着才能在身上,等待时机的来临,而有所动,还有什么不利的呢?有所行动时,决无障碍,出外必有收获。

这就是平常已经蕴蓄才能,然后再有所行动,是以出而有获,无事不成。

”孔子说:“小人不知道羞耻不知仁义,不使他畏惧不会遵守道德,不见到功利不能劝说他作好事,不用刑威就不能使他得到惩罚,小的惩罚使他受到大的戒惧,以致不犯大罪,这是小人的福气。

《周易》说:‘最初犯有轻微刑法的人,被加上脚镣的刑具,将他的脚趾纳入刑具里,把足趾都灭没了,虽受刑,但过失尚小,能从此改过自新,也就无咎了。

’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小人做事,完全以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以为做出小小善事,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便索性不去做了,以为做些小的差错,无伤大体,便不改过,因此日积月累,罪恶便盈满天下,以致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

《周易》说:‘罪恶深重,刑具已负荷在头部,两耳都灭没了,这是凶害达到了极点。

’”孔子说:“凡是获得危险的人,都是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上。

灭亡的家国,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国家可以长存的了。

扰乱的国家,是因为先前自以为已经治好,而忽略荒殆,因此国家扰乱以致灭亡。

所以君子必须居安思危,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幸存亡国的苦痛,治理的时候不忘祸乱的惨烈,以如此的谨慎之心,本身安定,国家可以常保。

《周易》说:‘它将危亡吧,将危亡吧?天下国家的治安,就好像维系在丛生的苞桑一样,是要常常警惕的呀。

’”孔子说:“德性浅薄而身居尊位,才知狭小而图谋大事,力量很小,却担当天下的重任,很少没有灾祸的。

《周易》说:‘鼎足折断,倾覆了公爵的美食,象征着倾覆家园,身遭刑辱,是非常凶险的。

’这是说才力不足以胜任的危险啊!”孔子说:“能预先晓得几微的事理,则将达到神妙的境界了吧?可说是神妙的人物了吧?君子对上决不谄媚阿谀,对下绝不傲慢,坚定立场,不致于受到危害的牵连,可说是位知道神机妙算的人了吧?几是事情微妙的动机,能先见到吉利的征兆的人吧,君子能见机未然,所以能够把握时机的来临而兴起,而有所行动,不必等待以后。

《周易》说:‘被坚硬的石头所阻隔,不必等到整天才离开,要想到当下脱离此境,这时贞固而吉利的。

’像被硬石所阻隔,应当机立断而离开,何待终日?君子晓得事理的微妙,也知道事理的彰显,知道柔弱的以面,也晓得刚强的一面,能通达而应变自如,就是万众所景仰的人物了。

”孔子赞赏他的学生颜回说:“颜家的这位子弟,要算位知几通达的君子了吧!有了过失,没有自己不知道的,一经反省发觉以后,立即改正,从此不再犯了。

《周易》说:‘迷途了,走到未远的地方,即时回头猛省,便不至于有太大的悔吝,经此警觉,则有大吉。

’天地阴阳二气缠绵交密,互相会和,使万物感应,精纯完固。

万物之中,雌雄男女,形体交接,阴阳相感,遂得以生生不息。

《周易》说:‘三人同行,各有主张,行动难以统一,势必减损一人,一人独行,反而容易得到志同道合的友伴。

’是说天下事的道理都归于一致的呀。

”孔子说:“君子必先安定其身,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心平气和,然后说话,先以诚信待人,建立信誉,然后才可以对人有所要求,君子有了此三项基本修养,与人必能和睦相处,无所偏失。

冒险的举动,人们不会拥护你的。

用言语去威惧人民,人民不会去响应的。

诚信和恩惠尚未施于人民,竟要对人民有所征发和要求,则人民不会理会赞助的。

若无人赞助理会,则随时有人会伤害你的。

《周易》说:‘没有得人益处,有时也会遭人攻击,心志不坚定的人,会有凶险。

’”第六章孔子说“乾坤两卦是周易开始的门户吧?乾表示的是阳刚的事物,坤表示的是阴柔的事物,阴阳的德性,相与配合,阳刚阴柔,刚柔有一定的体制,以体察天地间一切的撰作营为,以通达造化神明自然的德性。

《易经》的称述万事万物的名义,虽繁杂,但不超越事理。

我们考察它创作的事类,大概是衰乱的时代所创的意象吧。

《易经》是彰明以往的事迹,以体察未来事态的演变,而使细微的理则显著,以阐发宇宙的奥秘。

我们一打开《易经》来看,就可以看到每个卦爻有适当的名称,明辨天下事物的形态,不至于混淆不清,如乾马、坤牛,正确地指陈吉凶变化的道理,推断文辞是吉,则明确地指出是吉象,反之,凶,则指出凶象,毫无偏差,可说所完备无缺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