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注释

合集下载

论语原文注释译文全译

论语原文注释译文全译

论语原文注释译文全译《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包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的思想。

以下是《论语》中一部分原文、注释和译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故: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新:新的,这里指从旧知识中获得的新知识。

译文:孔子说:“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原文: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敏:聪明、灵敏。

好学:喜欢学习。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者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问题。

是以:因此。

谓之文也:给他起了“文”这个字。

译文:孔子说:“他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起了个字叫‘文’。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默而识之: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学而不厌:满足于所学到的知识。

诲人不倦:耐心教导别人。

何有于我哉: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品德我具备哪些呢?”。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七则先秦-论语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四则: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六则: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第一则: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第二则: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三则: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论语·经典原文及注释

论语·经典原文及注释

学而篇第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子:对男子的尊称,这里特指孔子。

曰(约):说。

时:时常。

习:用于实践,实习。

亦:也是。

乎:吗。

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

愠(运):怨恨,恼怒。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鲜(显):很少。

犯上作乱:冒犯尊长,颠覆国家。

【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好。

令:善于。

色:脸色。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吾(务):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醒):检查,反省。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原文】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导:治理。

乘(胜):军队基本单位,兵车一辆,兵士100人。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悌(替):尊敬师长。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 论语注释翻译以及解析

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 论语注释翻译以及解析

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论语注释翻译以及解析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注释】①焉:是兼词“于之、于此”的意思,这可理解为“在其中”。

②三:文言文中泛指多人。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从:追随、跟从。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解读】孔子这句极为著名的话,已经成为历代有志之士、好学之士的座右铭。

凡有一点特长的人,他都认为有可资借鉴取法之处。

就是有错误的人,他也认为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

他喜欢以别人为师,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这句话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可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

因为人往往自以为是,免不了虚荣和傲慢。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离不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

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更可贵的是,不仅要师人之善,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

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解读】此章说明了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礼法制度。

摆正人与人之间名分关系,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来说是很重要的。

春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变动,西周时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已经遭到了破坏,多有“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之事发生。

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对此感受亦深,所以他十分赞赏孔子的“正名”主张,但他终究没有任用孔子,不立太子,导致继嗣不定,引发了陈氏弑君之祸。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篇一: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5、(《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 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 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A4打印完整版)

《论语》全文带拼音有注释(A4打印完整版)

论语全文目录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yī先进第十一 yán yuān dì shíèr 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全文及解释

《论语》全文及解释

《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姓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

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

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畔:同“叛”。

【大意】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也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了吧。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大意】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做的正相反。

”【原文】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意】季康子问孔子如何从政。

孔子回答说:“政的意思就是端正。

您自己带头做到端正,谁敢不端正呢?”【原文】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注释】道:开导,引导。

【大意】子贡问对待朋友的方法。

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委婉地开导他,他不听从就算了,不要自找侮辱。

”【原文】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大意】曾子说:“君子通过文章学问来交朋友,通过朋友互相帮助培养仁德。

”【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大意】孔子说:“统治者自己的品行端正,不用发布命令,百姓也会去照着做;统治者自己的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莒父(jǔfǔ):鲁国城邑,现在山东莒县一带。

【大意】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如何为政。

孔子说:“不要想求快,不要只看见小便宜。

想求快反而却达不到目的,只看见小便宜就成不了大事。

”【原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注释】危:正直,高峻。

孙:同“逊”。

【大意】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要说话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要正直,说话要谦逊。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大意】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的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

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原文】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大意】孔子说:“贫苦却没有怨言是困难的,富裕却不骄傲是容易做到的。

”【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注释】知:同“智”。

自道:自述。

【大意】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没能做到: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原文】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骥(jì):古代称善跑的千里马。

【大意】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的品质。

”【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愠(yùn):生气,恼怒。

见:同“现”。

【原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注释】知:同“智”。

【大意】孔子说:“可以和他谈话,却不和他谈,就会失掉友人,错过贤才;不可以和他谈话,却同他谈,是浪费言语。

聪明人既不错过朋友、人才,也不浪费言语。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大意】孔子说:“有志向有仁德的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却为成就仁德而献出生命。

”【原文】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大意】子贡问怎样去施行仁。

孔子说:“工匠要把活儿干好,必须先把工具做精良了。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大意】孔子说:“人要是没有长远的考虑,必然会有眼前的忧患。

【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大意】孔子说:“和大家整天在一起,说话从不涉及义理,只喜欢耍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大意】孔子说:“君子不因为别人一句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他有缺点而鄙弃他的言论。

”【原文】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

小事上不能忍耐会坏了大事。

”【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注释】是:代词,这。

【大意】.孔子说:“有错却不改正,这才真是错误啊。

”【原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大意】孔子说:“我曾经一整天不吃饭,一整夜不睡觉,来冥思苦想,这样没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啊。

”【原文】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大意】孔子说:“面临着仁德,要率先向前,就是老师也不和他谦让。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大意】孔子说:“对谁我都会教育,不分贫富贵贱的差异。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大意】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谅:信,诚实,守信用。

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却心存邪恶。

便佞(piánnìnɡ):善于花言巧语。

【大意】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

与惯于耍弄手腕的人为友,与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是有害的。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大意】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喜欢把自己节制在礼乐中,喜欢称道别人的好处,喜欢多交贤友,这就有益了。

喜欢骄纵的快乐,喜欢闲逛游荡,喜欢宴饮安逸的快乐,这就有害了。

”【原文】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大意】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少时,血气还不成熟,应该戒好色;壮年时,血气方刚,应该戒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衰,应该戒好贪求。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狎(xiá):轻慢,不尊重。

【大意】孔子说:“君子有三点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在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小人不知道天命,所以不敬畏天命,对高位的人只求亲狎,轻贱圣人的话。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注释】难(nàn):指发怒所带来的灾难。

【大意】孔子说:“君子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的时候,考虑是否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考.虑是否听得清楚;考虑脸色是否温和;考虑态度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谨慎认真;有疑问考虑应该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符合仁义。

”【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迩(ěr):近的。

【大意】孔子说:“学生们为何不学习《诗经》呢?《诗经》可以兴发情感,可以懂得博观天地,可以懂得和别人相处,可以懂得讽刺的方法。

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远处讲可以懂得如何事奉君主,而且还能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

”【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大意】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认为仁义为最高尚的。

君子有勇气而没有仁义会作乱,小人有勇气而没有仁义会偷盗。

”【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

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大意】子夏说:“学习广博的知识坚守志向,到近处去发问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原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大意】子夏说:“君子的态度感觉上有三种变化:看上去严肃可畏,接近他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言辞精确。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大意】子贡说:“君子有过错,如同日蚀月蚀:他犯错,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人们都仰望着他。

”1师的不可企及,如同天不可以阶梯攀登而上一样。

我们老师如果能得到治理国家的权位,就像所说的:教民立,民就立。

导民行,民就行。

经过他安抚,人民都来归附。

经过他鼓动,人民和睦团结。

他活着时大家很荣耀,他死了,大家都很悲伤。

这样的人,我怎么能赶得上呢?”【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注释】孔子曰:或作“子曰”。

【大意】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无法成为君子;不懂得礼,就无法立身于社会;不懂得辨别别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知道别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