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了解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4. 能够描述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的介绍。
2.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
2. 多媒体课件。
3. 中国旅游地图。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大致位置,并回顾一下中国的边界国家。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有什么样的影响。
Step 2 自然地理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Step 3 重要旅游景点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西湖、九寨沟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旅游信息。
Step 4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例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并给出理由。
Step 5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
要求学生在小组报告中包括景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注意事项等。
Step 6 总结和评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项目,例如攻读中国旅游地理文章、制作中国旅游宣传海报等。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案目的: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孩子们将能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旅游地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 熟悉并能够描述中国的主要旅游地点。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旅游地点。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图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中国的不同地貌和旅游地点。
3. 文字材料,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景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位置和边界,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接壤关系。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中国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地理特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和气候。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山脉、平原、河流等地貌特点,并交流讨论这些地貌特点对中国人民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步:主要旅游地点(3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地点,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知名度高的景点进行介绍,比如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西湖等。
教师可以讲解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特色风景,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第四步: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地点,在小组内合作,收集有关该地点的更多信息,并准备一个短暂的口头报告。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包括地理特点、历史背景、人文景观等。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选择的旅游地点,并分享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的报告后进行总结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中国地理和旅游的认识和感受。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写一篇关于中国一个旅游地点的短文的作业,要求他们使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该地点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个人体验。
2. 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地点,通过网上搜索或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地点的地理和文化特点,并制作一份简单的展示材料。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各种自然景观。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中国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东亚的交通枢纽,也为旅游提供了便利。
二、自然景观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
其中,中国的山脉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中国有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和秦岭山脉。
这些山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壮丽的自然风景,也成为了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和珠江。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沿着长江,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址,如三峡、峨眉山和九寨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西湖、鄱阳湖和青海湖等。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杭州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三、人文景观除了自然景观,中国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和成都等。
这些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以及著名的长城和天安门广场。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购物街区。
西安是中国古代的首都,有着世界著名的兵马俑和古城墙。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其美食和可爱的大熊猫而闻名。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古镇和古村落,如丽江、乌镇和周庄等。
这些地方保存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第一章中国旅游地理产生及发展概况第一节掌握旅游地理学概况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旅行游览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旅游地理学是指观光旅游而言,旅游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属于人文地理学的范畴。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1.地理学科属性旅游地理学是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实际上它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
首先,鉴于对旅游者、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的地理研究都是与人类的文化活动紧密相连,采用地理学二分法,将其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比较符合实际。
其次,旅游业又是一项经济产业,可视为经济地理学,属于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最后,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研究与自然地理学密不可分。
2.应用学科属性旅游地理学是为了适应大众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发展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着重强调应用课题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技术性,为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际需要服务。
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应用旅游范围很广,开展以区域旅游开发为中心的应用课题研究,并在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旅游地的规划手段、旅游容量的估算、旅游量的测定与预报、旅游企业的发展与布局、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等方面还可拓宽其研究的内容。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对整体性区域旅游开发与经营,各旅游分支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布局及具体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服务,以及对个体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的实用价值,决定了它应用学科的属性。
3.边缘学科属性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多种地理问题,目的是正确评价与开发我国的旅游资源,为建设旅游景区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旅游地理学又属于地理学与旅游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三、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任务与内容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对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评价旅游资源,确定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旅游流预测,分析旅游通道的可达性,综合评价趣味和区域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进行旅游区划,研究和制订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出旅游地图及分析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的知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教学难点:1.对中国旅游地地理位置的理解和记忆;2.对中国旅游资源特色的理解和领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去过的旅游地,介绍这些地方的特点和自然景观。
2.提问:你知道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旅游地吗?大家都听说过哪些?二、知识讲授(10分钟)1.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中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在全国各地;2.介绍中国旅游资源的特色:山水之美、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
三、探究互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国著名旅游地,进行研究和介绍;2.每组介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特点;3.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总结中国著名旅游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归纳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色。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请学生自主查询一些未涉及到的中国著名旅游地,并进行简要介绍;2.学生自由发挥,讲述自己对旅游地的印象和心得体会。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请学生回家整理自己查询的旅游地信息,写一份旅游攻略并提交;2.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图片等形式,丰富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注意事项:1.教学过程中可适量添加小游戏、图片展示等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2.为方便学生记忆,可以准备一些中国旅游地的图片和地理位置标注图;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课程(教材)分析课标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线,夯实理论基础;以思维能力、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提高管理素质;以开放式教学、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坚持“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化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实现“教中做、做中学、学中练”的目的。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方式,构建以提出“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编排。
在课程内容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内容编排,实现能力的递进。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及地理成因,景点开发的知识和方法,主要旅游区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等。
教学目标:该课程的设置,旨在针对高职高专旅游学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专业能力1. 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并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
2. 系统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去和旅游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相关的重要旅游线路。
(二)社会能力1帮助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为今后从事旅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方法能力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理论深度以能被学生掌握为准,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内容编排上,将地理知识与中国旅游地理的实际紧密结合,简明实用。
在结构安排上,针对各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点分别进行阐述,以各省区的旅游概况、民风民俗、重点旅游景区、主要旅游线路为线索编写,逻辑严谨、清晰明了。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环境第一节旅游与中国地理环境一、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概况旅游活动指人们处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而外出的旅行和在外逗留的活动。
旅游活动主要有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大要素,它受地里环境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理环境。
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及旅游行为决策,旅游资源的形成、开发和保护,旅游业的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都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根据其所受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的差别,自然环境又可分为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我国的自然环境独具的特色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幅员辽阔的国土与优越的地理方位优势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在周边国家边贸往来。
维度上讲,中国是个跨度较大的国家,所以产生了气候和生态的多样性。
世界上几乎所有动植物都可在我国找到生存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1.错综复杂的地势与地形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从第一级阶梯向北、向东,地势降至海拔1000~2000米的高度,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分布着盆地和草原。
从第二级阶梯向东,地势多降至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分布有丘陵和平原。
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自然延伸到海洋中的部分,是大陆架。
东西巨大的海拔高度差,使我国风光多奇景和险境,地形则呈现多种多样,平原少,山地多,山地所占的比重是33%,如果将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统称为山区,那么,我国山区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中国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南北温差大,有五个温度带,即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另外,还有青藏高原型的垂直温度带,从山脚到山顶,在相对海拔高度差仅仅数千米之内就会出现“山下百花山上雪”“一日居然四季现”的奇景;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分为四类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篇一:中国旅游地理绪论教案】《中国旅游地理绪论》邵震球【课题】绪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旅游地理第二版)【课时】1课时(45 分钟)【教材分析】中国旅游地理是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专业拓展课,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旅游地理学形成、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学内容有大概的认识。
【学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道班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好于旅游类学生,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也应提升。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范畴及发展概况;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讲解能力与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认知素养及提问与回答问题的胆量。
3、情感目标: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对旅游知识学习的兴趣,为专业素养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旅游地理学的概念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化为简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平台与资源】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教师备好课;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
【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让学生上课活起来,思维动起来,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有所感悟与启发,教师教学当中应该做好有效引导,并思考教学方法的正确运用。
本节课的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紧密结合,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活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约5分钟让几位学生分别介绍一下你对旅游景区与景点的认识,或讲解一下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地方,要求语言朴实,讲解清晰即可。
二、讲授新课:约 35 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简短的概述及要点的补充。
2、教师通过学生的介绍进一步说明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及阐述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3、通过播放江浙等旅游景区的多媒体视频,增强学生学习旅游知识的兴趣,进而说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2016~2017学年第2 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主讲教师:甜
【课题】课程介绍第1节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畴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况;
2.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和方法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年问候
二、安全教育
三、课堂纪律
四、课程介绍
课件展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主要容:
旅游者的研究;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业的研究;旅游信息与地图的研究;旅游区划的研究。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学习中国旅游地理方法
案例一:与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色
导出对比分析法
案例二:某地旅游地图认识
导出地图辅助学习法
案例三:分析东北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案例四:学生谈旅游的收获
导出实地考察法
案例五:获取信息的方式
导出多媒体辅助学习法
【课题】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省第2-3节【教学目标】
1.了解省概况
2.掌握省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运用本节课知识设计旅游线路和模拟导游
【教学媒体及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立疑激趣
这里是“孔孟之乡”,这里有“泉城”、“海滨山城”、“世界风筝之都”,
图片展示,猜猜这是中国的哪个省?
导入新课
新授
项目三京鲁重地、华夏寻根--华北旅游区
活动三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省
一、概况
二、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1.(省会)
同学们看过《环珠格格》吗?
紫薇格格的母亲与皇帝是在哪里相遇的呢?
导入新知识
2.天下第一泉景区(5A景区)
3.泰山(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5A景区)
你知道我国著名的五岳名山吗?
今天我们就要欣赏五岳之首——泰山
4.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这就是省的另一处世界遗产,同学们知道是哪里吗?
根据课前预习,小组展示搜集的关于孔子的材料,介绍孔子,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充知识。
5.市
展示独有的魅力风光,激发兴趣
教师导游讲解,配合图片,学生总结归纳
有哪三怪?
的节庆活动有哪些?
拓展知识
6.崂山景区(5A景区)
播放崂山风光片,感受崂山美景,激发兴趣
小组探究,总结知识点:
1.崂山位置:市区以东的黄海之滨。
2.崂山主峰:巨峰,海拔1132.7米
3.美誉:“海上名山第一”,是一座道教名山
4.主要游览线路:南线---太清宫景区;东线---仰口景区;中线---南、北九水景区;西线---花楼景区;北线---鹤山景区;中部---巨峰景区。
7.蓬莱阁景区(5A景区)
提出问题:你知道八仙过海的故事吗?
播放“海市蜃楼”的图片,领略蓬莱仙境
学生进行模拟导游,介绍蓬莱风景区主要景点---蓬莱阁、戚继光故里、水师府、古船博物馆、田恒山和丹崖山等。
8.公岛景区(5A景区)
播放《甲午战争》影片片段,提出问题,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在哪里?学生模拟导游介绍公岛风景区。
9.龙口南山景区(5A景区)
欣赏图片,小组合作,总结出知识点
1.地理位置:龙口市境
2.景区构成:历史文化园、主体公园---欢乐峡谷、东海旅游度假区三大部分。
3.历史文化园的两大亮点:南山大佛和南山药师玉佛
10.台儿庄古城景区(5A景区)
播放沂蒙山小调,欣赏沂蒙山风光,感受沂蒙山旅游区的自然风光。
小结
1.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
2.按照下面给出的风味特产,分组讨论,请设计出一条美食寻宝旅游线路。
主要风味特产有:黄河鲤鱼、辣炒蛤蜊、周村烧饼、潍县萝卜、玉堂酱菜、扒鸡、
板栗、沂蒙煎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