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__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填空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解析:D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解析:D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宜昌磷矿资源丰富。

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8B.15C.16D.31B解析:B【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已知核内质子数为15,则核外电子数为15;故选B。

【点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就变成稀有气体元素氖的原子B.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就变成了与氩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C.两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B解析:BA、原子失去电子后原子核没有变化,故质子数不会变化,所以原子的种类就不会变化;错误;B、氩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而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也有18个电子,故会变成了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离子;正确;C、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相同,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氖原子和钠离子,只能说都比较稳定,但化学性质不可能相同;错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元素,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氢原子;错误;故选:B。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

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6B .8C .14D .20 答案:A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A 正确。

2、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②2NH 3;③SO 2;④Cu +2O;⑤Mg 2+;⑥2OH -;⑦H 2O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答案:CA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即⑤中Mg 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选项错误;B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即④中Cu +2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选项错误;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即③中SO 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⑦中H 2O 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选项正确;D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数目,即①中2H 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选项错误,故选C 。

3、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 19H 21NO 2)具有降脂、抑菌等作用。

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O 2B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C .属于氧化物D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A. 荷叶碱由荷叶碱分子构成,是纯净物,不含其他物质,不含氧气。

错误。

B. 物质由元素组成,荷叶碱由碳、氢、氮、氧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正确。

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荷叶碱由四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错误。

D. 荷叶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14×1):(16×2),碳元素占比最大,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一、基本概念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分子的性质⒈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但真实存在)⒉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加热时,分子能量大,运动速率越快)⒊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通常,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但冰中分子间隔>水中分子间隔;物质的热胀冷缩指的就是分子间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4.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运动实验(P49页)解释A中烧杯现象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C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氨水使酚酞变红三、从分子角度分析解释生活中现象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大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3、香水,汽油密封保存原因分子在不断运动4、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大,运动的速率越快5、6000L氧气加压到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间隔越小※考点原子间间隔:水银温度计,钢轨,电线四、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2)混合物: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物质和分子的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注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硫,磷,碳,硅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注意:分子前有个数,原子前必有个数,分子前无个数,原子前也无个数。

3、从分子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4、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及相关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氧气(O₂)、氢气(H₂)、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等。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如金属(如Fe、Cu)、金刚石(C)、硅(Si)等。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氯化钠(NaCl)由Na₂和Cl₂构成,硫酸铜(CuSO₂)由Cu²₂和SO₂²₂构成。

2. 微粒的基本性质: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微粒之间有间隔,间隔大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同种微粒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则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三、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基本构成: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氢原子除外,它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 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3. 电子排布: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近的电子层中。

四、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 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物质由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由水分子构成,金由金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五、化学反应的实质1.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的生成。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填空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填空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一、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通常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________着。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________。

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________。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

二、分子运动实验1.步骤1:向蒸馏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向酚酞溶液中滴加浓氨水,溶液变红色。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按如图所示的设计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为烧杯A中__________,烧杯C中____________,烧杯B中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1)浓氨水可换为浓盐酸;酚酞溶液可换为紫色石蕊溶液。

(2)B烧杯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两种假设:酚酞溶液久置自然变红;空气中某种物质使酚酞变红。

(3)分子运动与温度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一、分子与原子1.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3.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4.联系:(1)分子由原子构成。

(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1.物理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________。

2.化学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梳理课题1 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液态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如:O2、N2、CO2等。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如:Cu、C、S、He等。

⑶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如:MgO、HCl、Ca(OH)2等。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区别: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课题2 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结构:原子中的相等关系: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多7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填空版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填空版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分子和原子: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带电的____或________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_____离子,如 ___ __;带负电的离子叫_____离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

⑵①分子、原子的_____和_____都很小;②分子、原子都在_______,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___;③分子、原子之间都有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 ___ ,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____,热胀冷缩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遇冷时_____的缘故。

④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_____,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

⑶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 。

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是由 构成的;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 如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⑷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水是由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 原子和 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 个 原子和 个 原子构成。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在阳离子中:带 电荷,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在阴离子中:带电荷,核电荷数 质子数 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4、相对原子质量≈ +5、 电子:一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1)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 ,但电性 ,因此原子 电性。

(2)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 。

(3)原子的种类是由 决定的。

(4) 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6、三决定 ① 决定元素的种类 ② __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③______ ____决定原子的质量7、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8、①不同种类的原子, 不同②原子中,质子数 等于中子数③原子核内 有中子9、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 电子; ②第二层最多排 电子;③最外层最多排 ,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不超过 个)10、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①电子能量: ;②离核距离: ;电子层: ;结论:核外电子是 排布( )的。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2B.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原子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7.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8.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E B.B>A>C>D>EC.C>D>E>A>B D.E>D>C>A>B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分子
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分子的特征:、、。

⑶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水的化学性质和冰的化学性质。

⑷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是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的。

(5)从分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

如酒精燃烧,酒精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没有变化。

2.原子
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的最小粒子是。

3.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两个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一个
和两个构成的。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
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 离子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
第一层不超过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
(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
金属元素一般4个易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不稳定
(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
离子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镁离子:,氧离子:,钠离子:,5个铝离子:
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Na+: ,7Al3+,2Cl-
(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例如,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Mg2+,3Cl-
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物质的组成(宏观上):物质是由同种或不同种组成的。

物质的构成(微观上):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如铁、铜)、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等。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H2、O2、N2、CO2、H2O、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硫酸铜等。

3.相对原子质量
⑴以一种碳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约为1.66×10-27kg)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⑵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在SI单位制中单位为“”(一般不写出)。

原子的质量是原子的绝对质量,单位为克或千克。

⑶电子的质量很小,只相当于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每个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3 元素
1.元素。

元素是的总称。

(1)元素种类:100余种(由此组成了3000多万种物质)
(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
(3)生物细胞中含量在前四位元素:
2.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定的化学符号。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N表示的意义有:和。

如果在元素符号前面添加系数,就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如H既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一个氧原子,而2H只能表示;3Fe表示;若要表示5个镁原子可记为:,7个氯原子可记为:。

(2)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①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例如:钙,钠,钴镁,铝等。

(3)元素中文名称的特点:金属元素除“汞”以外都是“金”旁,例如:
非金属元素按单质在通常情况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水”等偏旁,因此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偏旁判断属于哪类元素。

3.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科学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每—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②每一横行(即:):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个周期。

共有个横行,有个周期。

③每—纵行(即):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①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所需的元素,(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
1到20号元素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