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童一个“诗”的起点
以今天为起点 努力奋斗的诗句

以今天为起点努力奋斗的诗句
以下是 9 条诗句及例子:
1. “今日起始向前冲,努力奋斗定成功。
”比如,你看那谷爱凌,不就是从今天开始把握每一次训练,不断努力,才站上冠军领奖台的吗?
2. “以今为基步不停,奋斗之路亮晶晶。
”想想那些创业成功的人,不都是从今天开始怀揣梦想,努力奋斗,才迎来辉煌的吗?
3. “今起奋发莫迟疑,汗水浇出梦想枝。
”如同马云当初一样,从一个小想法开始今天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的商业帝国啊!
4. “今日努力正当时,明朝辉煌何愁迟。
”就像袁隆平爷爷,一辈子都在从今天努力着,为我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5. “以今之力破难关,奋斗精神永流传。
”乔布斯不也是从当下开始努力,凭借对创新的执着,打造出苹果传奇吗?
6. “今时奋斗展豪情,未来之路定光明。
”许多运动员不都是在今天不断拼搏奋斗,才拥有了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吗?
7. “从今日起加油干,奋斗人生无遗憾。
”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们,哪个不是从今天伊始,努力追逐音乐梦想,才留下传世之作?
8. “今日开启奋斗程,美好明天将铸成。
”看看那些优秀的科学家,不就是从今天开始奋斗,为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吗?
9. “以今之志燃热血,奋斗途中创卓越。
”运动员苏炳添不也是从今天开始努力提升自己,才一次次突破极限的吗?
我的观点是:从今天开始努力奋斗,我们就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
幼儿启蒙教育唐诗

幼儿启蒙教育唐诗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学习唐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唐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唐诗的选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启蒙教育中唐诗的作用。
首先,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唐诗选材应该注重选择内容简单、意境优美的诗句。
比如《静夜思》、《咏鹅》等,这些诗句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在欣赏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好。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唐诗的背景故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次,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唐诗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运用。
除了传统的诵读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图片、游戏等形式来引导幼儿学习唐诗。
比如,可以利用图片展示诗歌描绘的场景,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诗歌的意境;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诗歌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提高他们对唐诗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唐诗教学效果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学习唐诗,幼儿可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综上所述,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唐诗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们应该注重唐诗选材的合理性,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重视唐诗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幼儿在欣赏唐诗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
3岁宝宝启蒙教育诗词

3岁宝宝启蒙教育诗词宝宝的成长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对于3岁宝宝来说,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而诗词是一种优秀的文学形式,它既能够陶冶情操,又能够启发智慧。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学习诗词,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情感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
因此,家长们可以通过给3岁宝宝朗诵一些简单易懂的诗词,来启蒙他们的教育。
《咏鹅》。
小鹅,小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一首著名的古诗,它以小鹅为题材,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小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
它的语言简单易懂,旋律优美,非常适合3岁宝宝朗诵。
在朗诵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让宝宝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它以描绘春天的清晨为题材,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景象。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可以让宝宝在朗诵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小石潭记》。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是北宋诗人欧阳修的《小石潭记》,它以描绘古琴的音乐为题材,通过对音乐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琴音乐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可以让宝宝在朗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朗诵这些诗词,可以让3岁宝宝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情感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向往。
因此,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宝宝朗诵一些简单易懂的诗词,让他们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好的情感和文学的魅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新的征程新的起点 诗句短语

新的征程新的起点诗句短语新的起点,新的开始,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加入这里,将改变你的一生。
凤凰,浴火,新的人生,翩翩振翅翱翔苍穹。
曙色,燃烧,新的征程,叱吒风云踏剑九霄。
上联:自新会走来,请命上书,强国欲开新道路下联:从旧常突破,知人论世,雄文敢扫旧乾坤带着新的希望,踏上新的征程。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弃疾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起点,希望一切都会好好的,内心还有点小慌张的新起点,新期望,新情怀。
迎万象更新,致不忘初心,无梦不远行,既已扬帆起航,未来最可期,博学宝与您同在!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
回不到的地方,叫起点;抓不到的东西,叫时间;走不到的远方,叫梦想;牵不到的手,叫若殇。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
——辛弃疾上联:步入新生活,迎接新挑战下联:站在新起点,创造新辉煌上联:改革启航程,卅载峥嵘,滨港传奇,黎元奔富龙昂首下联:追求无止境,九州崛起,沙门添彩,伟业图强马奋蹄新的一天又要开始,打起精神,迎接新的起点!加油!上联:星火播南梁,万里征程昂首进下联:宏图开胜地,千秋美景尽情游七绝自勉莫道人间行路难,不经苦雨哪得甜。
我心怀有鸿鹄志,正欲乘风过万山。
上联:视角调新,起点移高,全县举联旗,妙句凝心开锦路下联:赛台夯实,源头拓阔,万民敲对韵,好风借力上青云新起点,开启下一程的绚烂。
几年的积累和付出,今天终于得到了一个回报,希望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起点,加油!上联:从南湖出发,披荆斩棘举垂镰,燃情酬壮志下联:为中国腾飞,历雨经风丰羽翼,逐梦创新天上联:虎翼平添,鸿运当头,梦想车刚刚起步下联:春风永伴,锦程在望,人生路好好加油上联:局开烁电赴时艰,重寄奋鲲程,初排华夏工商阵下联:志继图强逢道洽,先机谐国步,更谱瀛寰鼎吕篇心田种诗花艳放,阳光沐濡更芬芳。
朝日彤云铺锦路,追梦征程路宽长。
上联:新程启步,改革攻坚乘势起下联:伟业扬帆,开放致远踏歌行上联:从南湖七月诞生,以天地立心,为民永记五言誓下联:欲中国百年崛起,务锤镰引路,圆梦高擎一面旗上联:壮丽航程,高挂云帆,正举国欢心,小康画卷铺新景下联:永恒动力,先行旗舰,早全球瞩目,特色诗篇催大风新学期,新气象,新征程。
经典幼儿诗歌启蒙教育

经典幼儿诗歌启蒙教育幼儿诗歌是幼儿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旋律优美的韵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经典幼儿诗歌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因此,经典幼儿诗歌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经典幼儿诗歌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而经典幼儿诗歌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如《小星星》、《捉泥鳅》等,这些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幼儿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自由地想象和创造,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经典幼儿诗歌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
幼儿时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经典幼儿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往往能够触动幼儿的内心。
比如《小蜘蛛》中的“小蜘蛛,爬上来,把小虫儿捉拿牢”,这样的诗句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幼儿的感情。
另外,经典幼儿诗歌还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经典幼儿诗歌中的语言往往简洁明快,韵律优美,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比如《捉泥鳅》中的“捉泥鳅,泥鳅跑,一溜烟,跑得快”,这样的诗句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欣赏中感受到语言的美感,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模仿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经典幼儿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时期是审美情趣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经典幼儿诗歌中的优美旋律、生动形象往往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比如《小鹿乖乖》中的“小鹿乖乖,摇头摆尾”,这样的诗句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美的存在,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总之,经典幼儿诗歌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经典幼儿诗歌的传承和创作,让更多的优秀诗歌走进幼儿的世界,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滋养和启迪。
诗词启蒙教育孩子

诗词启蒙教育孩子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更多的诗词启蒙教育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因此,家长和老师们都应该重视诗词启蒙教育,让孩子在诗词的熏陶下茁壮成长。
首先,诗词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灵之作,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能够引导孩子们去感受美的力量。
通过诗词的欣赏和朗诵,孩子们可以培养对美的独特感悟,提高审美情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美好。
其次,诗词启蒙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诗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学习诗词,孩子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诗词的熏陶下,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有效的锻炼,他们的思维也会更加敏捷,更有逻辑性。
此外,诗词启蒙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世界。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婉约含蓄,有的豪放洒脱,有的清新脱俗,这些情感会对孩子的内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诗词,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增强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度。
最后,诗词启蒙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诗词,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更加坚实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诗词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诗词学习机会,让他们在诗词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培养出更多有情怀、有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
让诗词成为孩子们心灵成长的良师益友,让他们在诗词的海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收获成长的喜悦。
0-3岁启蒙教育唐诗

0-3岁启蒙教育唐诗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启蒙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唐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0-3岁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教育需求出发,探讨如何通过唐诗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首先,0-3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形成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基础。
因此,启蒙教育需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唐诗作为优秀的文学形式,可以通过朗诵、歌唱等形式传达给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语感,培养音韵意识,激发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其次,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选取一些简短、富有韵律的唐诗,配以生动的图画,向孩子们展示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可以选择《静夜思》、《春晓》等经典唐诗,通过朗诵和讲解,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歌中的美丽意境,激发他们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此外,唐诗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唐诗,教导孩子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比如,可以选取《将进酒》中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通过简单的解释,让孩子们明白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而且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和理解。
最后,唐诗还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启蒙教育中,可以通过朗诵、模仿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唐诗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唐诗中的优美韵律和押韵方式,也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音韵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综上所述,唐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0-3岁儿童的启蒙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唐诗,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语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语言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儿童启蒙教育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唐诗这一优秀的文化资源,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他们的未来之路添上文化的翅膀。
以童心童趣为主题的诗集,为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以童心童趣为主题的诗集,为他起一个好听的名字1、《给孩子读诗》:陪伴,是孩子走向远方的起点。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接触诗歌的开始,将那优美动听的汉语读给孩子听,这将成为他们爱上阅读、走向远方的起点。
《给孩子读诗》收录央视“朗读者”播出的全部诗歌,获得韩寒、朱丹、易中天等众多名人推荐,畅销超百万册。
书中的一百首诗来自33个国度的100位诗人,跨越三千年历史。
在这里,我们能读到泰戈尔、聂鲁达、胡适、普希金、莎士比亚、安徒生……乃至无名的爱斯基摩人。
世界各地70位画家为每首诗创作原创插图,既表达了诗词意境,又考虑到孩子们的童真喜好。
推荐这部诗集给每一位父母,于清晨或午后,或睡前温暖的灯光下,为你的孩子读上一首诗。
书中顾城的《一代人》,花9秒可以读完;而麦克斯埃尔曼的《你应该努力追求幸福》,也只需要150秒。
2、《全部都喜欢:金子美铃诗歌精选》:开启想象的大门,万物有灵且美。
《全部都喜欢》从“四季的歌谣”、“故乡的风物”、“万物皆有灵”、“我的小世界”这四个主题,表达对万物“全部”的观察,而金子美铃短小、晶莹剔透、富有韵律且充满童趣的观察和想象,也表达着她对万物的“喜欢”。
书中作品大多类似于《诗经》中“重章复唱”的写法,帮孩子在感知万物美好的同时,强化词汇记忆。
而插画师为本书创作的50幅全彩跨页插图,则全方位展示了金子美铃诗歌的纯净之美。
3、《一个孩子的诗园》:孩子仿写的最佳典范。
这是一部畅销百年的英国诗集,收录了英国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的66首儿童诗。
诗人以纤细的情感和敏锐的笔触,精确地把握住孩子的情绪和感觉,逼真再现童年时光。
纯粹的喜悦、天真的幻想,这些无与伦比的诗句,盛放了一个孩子全部的向往。
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优秀教材,十分适合孩子初期模仿创写。
4、《孩子们的诗》:培养创作自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书中的七十多首诗,每一首都是由3-13岁孩子创作的,从上万首诗作中脱颖而出。
小诗人们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新疆等全国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儿童一个“诗”的起点周益民是近年来活跃于国内小语界的一颗新星。
他着眼于“母语、儿童、文化”整体建构,致力于践行“诗化语文”教学探究。
2021年上半年,他师从梅子涵先生研习儿童文学,并浸润于吴忠豪、王荣生、张华等学者的课堂。
同年下半年,他主动请缨执教一年级,试图全程观察、探索儿童母语学习之规律。
周益民主张,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他认为,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魅力,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一门课。
语文承载着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语文课堂。
多年来,他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用自身的实践弥补当下语文教育的不足。
给儿童一个“诗”的起点周益民认为,任何一种教学追求,其逻辑起点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上。
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缪斯性存在,儿童文化是缪斯性文化。
这种缪斯性文化主要表现为充满旺盛的想象力,拥有诚挚的情感,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
儿童个体初始阶段的语言是非符号、非逻辑的,因而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
综观周益民的课堂,不难体察出他对儿童深刻的理解。
在他看来,儿童时期,不仅仅是人必然走过的一个初始阶段,不仅仅是人走向成熟的一个心理过程,当他们睁开双眼的时候,看到的是与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事物,当他们竖起耳朵,听到的也是跟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声响,当他们张开双臂,拥抱着的更是成人无法理解的世界。
周益民所倡导的“诗化语文”理念,正好与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相吻合,或者说,儿童所具有的这种文化特质,正是“诗化语文”存在的意义。
在他的课堂上,随处可见诗意的设计与对话。
在《逆风的蝶》一课上,他设计了“勾勒故事的情节”“感受蝴蝶的心声”“冥想约定的幸福”“追寻美好的意象”四个章节——这本身就像一首诗,或者说具有诗的形式特征。
在该课的教学中,既有充满韵律的诗意对话,又有及时到位的诗意启发。
试看这样一段:师:是啊,去年的这天,蔷薇花与蝴蝶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约定,今天就是他们相会的日子。
蔷薇忘不了,蝴蝶更忘不了,迎着呼呼的狂风,蝴蝶出发了。
我们都看到过阳光下、微风中的蝴蝶,舞姿是那样飘逸、轻盈,那么,狂风中的蝴蝶还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吗?请大家轻声读读。
(出示课文片段)生:我感觉蝴蝶飞得很艰难,就像一片落叶。
生:狂风中的蝴蝶是那样弱小,被风吹得上下翻飞。
师:大家已经读出了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文字中是有温度、有声音、有丰富的感受的,再静静地看一看,是否会有新的感受?(生默读,体会)生:我似乎听到了蝴蝶喘气的声音,他飞得好艰难啊!生:我似乎感觉到了蝴蝶被风吹裂的伤口,多疼啊!生:我觉得蝴蝶此刻一定非常寒冷。
师:你们用心感受,便走近了蝴蝶。
看着他艰难地飞行,想着他忍受着剧痛,真让人心疼。
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这几句话。
(学生朗读)师:狂风蹂躏着他,撕打着他,吞噬着他,看着风中艰难飞行的蝴蝶,同学们,让我们来劝劝他吧。
生:蝴蝶啊蝴蝶,你歇一歇吧,多累呀!生:蝴蝶啊蝴蝶,风太大了,你明天再去吧!……高尔基曾经这么评论诗歌:“诗不是属于现实部分的事实,而是属于那比现实更高部分的事实。
”在课堂上,通过对话与引导,让学生感受“比现实更高的部分”,成为周益民课堂教学的旨归。
以上例子中,蝴蝶其实就是一个意象,可以是人、是物,是其他各种生命或物体,他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感知这个生命或物体的各种遭遇,形成自己独特的体会。
而这种引导不是硬生生的“给予”,而是一种柔性的启发,所谓“诗化是对初始经验的思考,是对最初体验的描述”(马克斯·范梅南),让儿童在唇齿间、耳际旁,获得一种诗意的体验。
给儿童一种“思”的力量语文课堂应该有诗意的流淌,也应该有思想的流动。
在教学中,周益民并非一味追求诗意,而是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情感积淀,使之与新的问题碰撞,产生活泼的感悟。
这既是对原先语文教学过多抽象色彩的扬弃,又是对当下语文教学过多强调感性的超越。
周益民认为,“思”的缺失,常常导致很多课表面看似热闹,深思起来却又觉得苍白无力。
有西哲说,必须有思者在先,诗者的话才有人倾听。
这就是语文课堂的诗性智慧,也可以说是“诗”与“思”的有机融合。
“如果我们真正把儿童的语言学习提升到生命意义的高度去审视,我们就可能会对母语——语文多一份虔诚与神圣,而这份虔诚与神圣,正是诗性的质地。
”周益民这样说。
他以坚实的课堂行为,自觉肩负起儿童精神成长的任务。
他常常通过精心筛选的文本和精心预设的话题,在如童话般的情景中让学生诗意地生活、理性地思考、从容地选择,让课堂教学充满思维的力量。
在《半截蜡烛》一课的教学中,周益民提出了“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
按照传统做法,问题提出后,应该给予学生思考时间,并不断加以引导,让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
但他没有马上这么做,而是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才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显然,这是他有意为之,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在该课中,周益民还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作为切入点,使得课文中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促使“对话”牢牢切合学生内心的需要。
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
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根求据,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周益民许多课堂都践行这样的思维训练。
《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他“穿越谎言的迷雾,抵达真的世界”的探索。
《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一课的教学中,他对“童心遮蔽”展开了强有力的颠覆——老鼠与小猫天生就是宿敌吗?乌鸦天生就是愚蠢的代名词吗?在大狼面前,小羊只有被吃的份?在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中,他不断告诉学生:“只有多元的世界,才是美妙好玩的。
”那么,在多向度的“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其实,周益民的实践是着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学习策略的适宜点拨,以及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伴随着“对话”推进的始终。
就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辨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了开发,生活经验获得了丰富,情感认知获得了提升,语言能力获得了发展。
正如有评论指出:“在诗化语文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周益民老师的话题设计远离了琐碎和平庸,而直接把对话的向度指向人物的内心,情感的深处,思想的激荡点,从而使得对话具有相当的震撼力。
”给儿童一个“真”的方向“真”,即天然、纯真、有趣。
“真”字教学,始终贯彻于周益民的课堂。
近年来,他以儿童哲学、儿童文化视角建构阅读课程,针对当今儿童阅读生态失衡的现状,尝试民间文学课程建设,将神话、颠倒歌、谜语、绕口令、摇篮曲等民间文学样式带入课堂,带领儿童走进一个真实、有趣的语言世界。
课堂上,周益民适时引入对歌、相声、快板、西河大鼓、戏曲等民间语言艺术形式,甚至方言诵读,既增强了真趣,更让现代疏离田园的孩子嗅到泥土的芳香。
他坚信:这正是母语学习的源头,这一探索从某个角度弥补了当下语文课程的不足,有力维护了母语的尊严。
在《绕绕绕绕复饶绕》一课的教学中,周益民出示了多则绕口令,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
等到学生对绕口令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后,再让学生通过比较,领会绕口令的特点。
通过欣赏快板中的绕口令和西河大鼓中的绕口令,让学生知道怎样读出绕口令中的节奏感,使他们感受到绕口令的艺术美感,感受到驾驭语言的快乐,感受到“语文也可以是一种游戏”。
这样的课堂不仅充满童趣,更“充满”扎实的语言训练。
许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周益民为何选择这么多教材以外的文章进行教学?其实这不难理解,周益民所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文,只要是儿童精神成长需要的,就是他要提供的,这与“大语文”所倡导的课程意识异曲同工。
为了构建起“真”“趣”、符合儿童成长特征的课程体系,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儿童文学,成功执教了《小王子》《皇帝的新装》《对岸》《童年的月亮爬上来》《乌丢丢的奇遇》等成功课例。
其中,《对岸》是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童年的月亮爬上来》是一节以月亮为主题的童诗童谣诵读课,《巧女故事》是一则民间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周益民选择教学文本是严肃而认真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正如梅子涵先生所说:“我们讲文学作品的诗意,首先应当去看这个作品里的精神,而不是字句。
”周益民的努力,让他的课堂超越了文本,超越了课堂,直抵真与趣的境界——这正是儿童精神成长的方向。
多年来,周益民一直甘当“故事叔叔”,帮助孩子打开儿童文学的大门,让他们快快乐乐地享受童年的生命。
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儿,你会看到列那狐敏捷的身影在林中穿梭,长不大的彼得·潘在林隙间撒下飞翔的仙尘,善良的人鱼公主轻盈地拍打出湛蓝的浪花,阿拉伯的王宫里正讲述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就是在这样飞扬的幻想中,他的学生们守护着纯真的童年,快乐无忧地成长。
[人物小档案]周益民,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语文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诗化语文”践行者,儿童阅读推广人,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百余篇,出版有个人专著《步入诗意的丛林》《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周益民讲语文》等,先后应邀到国内30多个城市作观摩教学或讲座。
(责编蒙秀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