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竞赛试题汇编—物态变化及答案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如图所示的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A. 枝头结霜B. 山间起雾C. 雪人变小D. 海面结冰2. 小美同学对冰和石蜡分别加热,并通过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成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水的凝固点是0℃,BC段的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B. 甲图象中的DE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C. 乙图象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D. 甲图中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3.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零下15℃的冰放在一杯5℃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仍留有一块冰,此时能说明杯中( )A. 水的温度和冰的温度都是0℃B. 水的温度高于冰的温度C. 冰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水的温度是0℃D. 不知水和冰的质量,无法确定冰和水的温度4.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的低B. 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C. 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D. 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5. 如图所示,甲试管装酒精(酒精沸点为78℃),乙试管装水,将两试管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直到里面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都不沸腾B. 甲试管内的酒精和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C. 甲试管内的酒精先沸腾,乙试管内的水后沸腾D. 甲试管内的酒精会沸腾,乙试管内的水不沸腾6. 根据如图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80℃的酒精是液态的B. −39℃的固态水银吸热,温度一定不变C. 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作温度计的测温液体D. 铅的凝固点时温度为−328℃7. 在标准大气压下,如图所示用水浴法做“冰的熔化”和“碘升华”的实验.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2)冰和碘都经历了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这两个判断( )A. 只有(1)正确B. 只有(2)正确C. (1)和(2)都正确D. (1)和(2)都错误8. 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 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露珠属于熔化现象B. 晒在太阳底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汽化现象D. 冬天的早晨,树叶上的霜是凝固现象9. 关于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结冰——凝固,吸热B. 雾的生成——液化,放热C. 露的产生——汽化,吸热D. 霜的形成——升华,放热10.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B. 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都是吸热的C. 清晨,路边的草上结有露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D. 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冒“白气”,这里的“白气”是水蒸气11.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物态变化竞赛题有答案

物态变化竞赛题有答案

物态变化竞赛题一.选择题1. 在严寒的冬季,小明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

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1所示。

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

这主要是因为 ( )A 、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B 、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C 、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D 、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 3.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

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B .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C .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D .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4、如图所示的4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5. 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不属于液化的是 ( )A .在寒冷的冬天,长跑运动员在跑步时,不断从口中呼出“白气”B .在严寒的冬夜,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常有小冰花出现C .在炎热的夏天,可看到棒冰周围冒出“白气”D .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的表面常有水珠出现6.将小锅放入盛有水的大锅中构成双层锅熬胶,胶不会被熬焦而失去粘性,是因为 ( )A .夹层中的水起了散热作用B .夹层中的水不善于传热C .夹层中的水吸收了很大部分热量D .夹层中的水温度保持在100℃不变,使胶的温度不会超过100℃7.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或热力学温标表示。

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K 。

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大于1KB 温度升高等于1KC 温度升高小于1KD 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K 大小的关系。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A. 蒸发B. 凝固C. 升华D. 液化2. 下列哪种情况下,物质会经历升华过程?A. 冰块在室温下融化B.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气体C. 水蒸气凝结成水滴D. 水沸腾后变成蒸汽3.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A. 凝固B. 液化C. 凝华D. 蒸发4.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物态变化?A. 霜的形成B. 雾的形成C. 雪的融化D. 植物的生长二、填空题5. 当水蒸气遇冷时,会_________成小水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6. 冰变成水的过程是_________,而水变成冰的过程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7. 描述一下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给出每种过程的名称。

四、计算题8. 假设一个封闭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当容器内的温度从20°C升高到100°C时,水的体积变化了多少百分比?(水的比热容为4.18J/g·°C,水的密度为1 g/cm³)答案一、选择题1. B. 凝固2. B. 干冰在室温下直接变成气体3. C. 凝华4. D. 植物的生长二、填空题5. 凝结,液化6. 熔化,凝固三、简答题7. 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包括:- 熔化:固态物质变为液态- 凝固:液态物质变为固态- 蒸发:液态物质变为气态- 冷凝:气态物质变为液态- 升华: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态- 凝华:气态物质直接变为固态四、计算题8. 首先计算水吸收的热量:Q = mcΔT,其中m是水的质量,c是比热容,ΔT是温度变化。

由于水的体积变化与温度变化成正比,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热量来估算体积变化。

假设水的质量为m,体积变化为ΔV,那么ΔV = (Q/m) / ρ,其中ρ是水的密度。

将已知数值代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体积变化的百分比。

请注意,上述计算题的答案需要具体的数值来完成计算,这里仅提供了计算方法。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07讲物态变化(原卷版)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精选精编第07讲物态变化(原卷版)

第07讲物态变化(原卷版)一、单选题1.(2022秋·陕西渭南·八年级校考竞赛)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大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都没结冰C.都已结冰D.有一半的水结成冰2.(2023·湖南衡阳·九年级湖南省衡南县第一中学校考竞赛)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

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3.(2023春·湖南衡阳·八年级湖南省衡南县第一中学校联考竞赛)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盛有0℃水的密闭隔热容器中,最先出现的现象是()A.冰块的温度升高且冰变多B.水的温度降低且水变多C.冰块的温度升高且冰变少D.水的温度不变且水量不变4.(2023春·湖北黄石·八年级统考竞赛)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图甲所示,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将铜、铁两种不同金属片铆在一起,如图乙所示,若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寒暑表中金属片的一端和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指针相连,当温度变化时双金属片会发生弯曲,带动指针转动指示出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种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的程度不同B.被测温度越低,双金属片形变越大C.指针式寒暑表的指针做得比较长,能起到将微小形变放大的作用D.为了提高指针式寒暑表测温灵敏度,图丙和丁形状中,应将金属片制成图丙形状5.(2023·山东青岛·九年级校考竞赛)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会吸收热量?A. 凝固B. 液化C. 升华D. 凝华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什么?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3. 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这个过程属于:A. 凝华B. 液化C. 升华D. 凝固4. 冰棍在空气中逐渐变小,这是因为:A. 冰棍熔化B. 冰棍升华C. 冰棍液化D. 冰棍凝华5.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是放热的?A. 升华B. 凝华C. 液化D. 凝固二、填空题6.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7.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8.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9.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10.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窗户上会出现冰花?12. 请简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特点。

四、计算题13. 假设有一块冰,其质量为200g,温度为-10℃。

如果将其加热至0℃并使其完全融化为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冰的比热容为2.1J/(g·℃),水的比热容为4.18 J/(g·℃),冰的熔化热为334 J/g)五、实验题14. 设计一个实验来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答案:1. C2. A3. B4. B5. D6. 熔化7. 汽化8. 液化9. 升华10. 凝华11. 冬天窗户上出现冰花是因为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表面,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冰花。

12. 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

在常温下,水会从固态熔化成液态,当温度继续升高,水会从液态汽化成气态。

反之,水蒸气在冷却时会液化成水,水在更冷的条件下会凝固成冰。

13. 首先,冰从-10℃加热到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1} = m\times c_{冰} \times (T_{final} - T_{initial}) = 200g \times 2.1 \frac{J}{(g·℃)} \times (0℃ - (-10℃)) = 4200J \]然后,冰在0℃融化成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2} = m \times L_{熔化} = 200g \times 334 \frac{J}{g} = 66800J \] 总共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_{total} = Q_{1} + Q_{2} = 4200J + 66800J = 71000J \]14. 实验设计: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加热。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物态变化是物质经历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测试题及答案,帮助你巩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属于物态变化的是:A. 燃烧B. 溶解C. 融化D. 酸碱反应答案:C. 融化2. 在以下温度范围内,哪个是水的冰态?A. -15°CB. 20°CC. 100°CD. 200°C答案:A. -15°C3. 下列哪个不是物质由液体转变为气体的过程?A. 汽化B. 蒸发C. 沸腾D. 凝固答案:D. 凝固4. 当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发生了什么物质变化?A. 融化B. 凝固C. 沸腾D. 降温答案:C. 沸腾5. 鉛笔芯较软,而冰较硬,这是因为:A. 冰的分子间力较强B. 鉛笔芯的分子间力较弱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D. 鉛笔芯分子的排列较疏松答案:C. 冰分子的排列较紧密二、填空题1. 将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液化2.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蒸发又能凝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沸点3. 将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固4. 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既能融化又能冻结时,称为物质的________。

答案:熔点5. 气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做________。

答案:凝华三、简答题1. 解释一下物态变化的原理以及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

答案: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物质分子或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

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

温度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达到一定条件时会引起物态变化,如融化、沸腾、凝固等。

压力改变会影响物质分子或原子的间距,当压力足够大时,固态物质可以通过物态变化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2. 请举例说明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使用冰箱来冷冻食物,这是利用物质的凝固原理将水变为冰来保鲜食物。

专题03 物态变化-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

专题03 物态变化-2007-2016十年初中物理竞赛分类解析

一.选择题1.(2016上海物理知识竞赛)荷兰人华伦海特引入了华氏温度。

规定水凝固时的温度为32华氏度,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212华氏度,中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华氏度。

今年1月份上海出现了近几年罕见的低温,最低温度接近-10摄氏度,换算成华氏温度为()(A)14度(B)16度(C)18度(D)20度【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根据题述,F=1.8t+32,t=-10℃,则F=1.8×(-10)+32=14度,选项A正确。

2.(2016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我国有句谚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你认为以下几个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A.冷与不冷是将下雪过程中与下雪过后的温度进行对比来说的B.冷气流的北上导致气温的降低C.雪的熔化、熔化后水的蒸发以及雪的升华都需要吸热导致气温的降低D.人们感觉的“冷”与“不冷”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3.(2016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如图5所示为双金属片温度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双金属片一般是由形状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合在一起制成的,其中铜的热膨胀程度比铁的大。

当温度变化时,由于内外两层金属片的膨胀程度不一样而引起指针偏转,同时在弹力的平衡下,指针便指在刻度盘上相应的温度值位置上,从而显示出被测的温度。

下面关于双金属片温度计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双金属片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被测温度越高,双金属片温度计内弹簧的弹力越大C.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指针做得比较长,是为了能起到将微小形变放大的作用D.要使温度升高时指针顺时针偏转,双金属片的外层(图中较粗线所示)应是铁,内层(图中较细线所示)应是铜【参照答案】D【名师解析】根据题述, 铜的热膨胀程度比铁的大, 要使温度升高时指针顺时针偏转,双金属片的外层(图中较粗线所示)应是铜,内层(图中较细线所示)应是铁,选项D说法不正确.4(2015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小水珠。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

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1.(2020四川成都)在“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常因口罩佩戴不严实,出现眼镜“起雾”的情况。

“起雾”是因为发生了()A. 液化现象B. 汽化现象C. 熔化现象D. 升华现象2.(2020吉林)冬捕时,刚打捞上来的鱼,体表的水会迅速结冰。

冰的形成属于()A. 汽化B. 液化C. 凝固D. 凝华3.(2020重庆A卷)下列热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结气而成露”,露是液化形成的B. “凝气而成霜”,霜是升华形成的C. “滴水可成冰”,冰中分子停止运动D. “融雪自成溪”,雪熔化时内能不变4.(2020天津)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水结冰能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这是利用了水()A.熔化吸热 B.汽化放热C.液化吸热D.凝固放热5.(2020四川自贡)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雾的形成B. 霜的形成C. 水结成冰D. 露的形成6.(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水无常形,变化万千,故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物理现象中,水亦有多种状态的变化,并伴随吸热或放热。

下列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判断正确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熔化放热B. 夏季,清晨白雾,汽化吸热C. 秋天,叶上露珠,液化放热D. 冬天,美丽“雾凇”,凝华吸热7.(2020山东青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B. 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 使用酒精时闻到酒精味,是因为酒精分子在做热运动D. 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的内能比病人的小8.(2020陕西)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夏天超市里用冰块给食材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 水银体温计是利用玻璃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C.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外有小水珠出现是凝华现象D.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9.(2020辽宁沈阳)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10.(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太阳岛公园里出现的自然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A. 露--液化B. 冰锥--凝华C. 霜--凝固D. 雾--升华11.(2020海南)风把汗水吹干的过程中,汗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12.(2020河北)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赛试题汇编—物态变化一、选择题(91第一届)2.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白雾。

这是[ ]A.冰箱内原有的水蒸气B.冰箱内食物中的水分遇到高温空气后,蒸发形成的水蒸气C.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冰晶D.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形成的小水滴答案:D(91第一届)9.小明两次煮鸡蛋。

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两次比较发现[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答案:D(92第二届)3.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D.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答案:D(93第三届)7.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答案:B(94第四届复)5.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 ]A.4℃B.0℃C.-40℃D.略高于-40℃答案:B(94第四届复)8.冻豆腐里面有小孔的成因是:[ ]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豆腐自身膨胀而成C.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D.豆腐里面的水受冻先结冰,再熔化成水后而成答案:D(95第五届)4.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熔点C.较大的比热D.较小的密度。

答案:B(95第五届)8.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

其主要原因是[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答案:D(95第五届)1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于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

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c B.a、d、f C.b、c D.e。

答案:B(96第六届)3.对锅加热,锅内的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

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许多“白气”。

这是因为[ ]A.沸腾时水不蒸发B.沸腾时水面上的蒸气温度高于100℃C.停火后水开始大量蒸发。

D.停火后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液化为细小的水珠,形成“白气”。

答案:D(96第六届)5.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答案:D(97第七届)5.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

可行的做法是:[ ]A、短加热时间B.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C.降低炉火的温度D.将糖汁密闭在高压容器内加热答案:B(97第七届)6.目前有些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A.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答案:A(97第七届)8.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答案:D(97第七届复)8.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83℃、-196℃和-78.5℃。

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用空气来提取这些气味,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整个空气同时液化无法分离答案:C(98第八届)3.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

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

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C℃,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

熄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答案:C(98第八届)4.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答案:C(99第九届)3.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答案:D(99第九届复2.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答案:B(01第十一届)5.下列物体都能导热,其中导热本领最好的是:()A.铁管B.铝管C.铜管D.热管答案:D(01第十一届)11.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

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内能增加,温度很高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答案:B(03第十三届)4.我国最近发射的神州四号飞船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它的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答案:C(07第十七届)3.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答案:D(08第十八届)4.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

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再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

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C.大气压的作用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答案:D(09第十九届)2.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己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

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

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答案:C(10第二十届)2.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1所示,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

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答案:B(10第二十届)3.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

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工路等交通,如图2所示。

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这是因为()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答案:C(10第二十届)4.小明发现户外地面以上的冬季供热管道每隔一段距离总呈现型,如图3所示。

其主要原因是()A.为了避开行人和建筑物B.为了美观C.为了避免管道因热胀冷缩导致的损坏D.为了方便工人师傅安装和检修答案:C二、填空题(91第一届)3.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中的哪一种?露:;霜:;雾:。

答案:液化;凝华;液化(91年第一届)4.电冰箱中常用的致冷物质是,测量一60℃低温的温度计中装的液体通常是答案:氟里昂;酒精(92第二届)3.有一支用毕没有甩过的体温计,读数停留在38.2℃,被误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

病人实际体温是37.8℃,体温计读数是______℃;如果病人实际体温是38.5℃,体温计读数是______℃。

答案:38.2;38.5(93第三届)1.帽子的功能很多,仅从热学角度看,夏天戴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冬天戴棉帽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