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总胆汁酸及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总胆汁酸及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总胆汁酸及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郭乃玲;杜淑仙;杨英伟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01(023)003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各种病因中胆汁酸(总胆汁酸、甘胆酸)代谢的异常,以及与临床黄疸症状的关系,进而给予早期治疗.方法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0例,其中病理性黄疸28例,母乳性黄疸22例为观察组,同期住院非黄疸患儿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年龄相配的对照组43例.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汁酸及甘胆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胆汁瘀积,推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有轻度肝功能异常,需早期给予治疗.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干预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页数】2页(P209-210)
【作者】郭乃玲;杜淑仙;杨英伟
【作者单位】050011,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050011,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050011,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总胆汁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J], 刘康海;周一明
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价值探讨 [J], 杨春云;王春霞;邱清

3.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J], 王昉;邱秀娟;顾敏红
4.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J], 张慧娟
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酶和总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杜凤兰;陈梅;蔡艳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作者:王昉邱秀娟顾敏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究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5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性黄疸患儿(病理性黄疸组)3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乳性黄疸组)24例,选取年龄相似的同期住院轻症呼吸道感染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甘胆酸水平。

结果病理性黄疸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70、3.958、4.813, P【关键词】甘胆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DOI:10.14163/ki.11-5547/r.2017.13.02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由胆红素排泄功能障碍引起,其发生率居住院新生儿的首位,主要症状为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过高,穿过血脑屏障使神经细胞黄染,导致胆红素脑病[1],对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的生物化学方法对肝功能进行检测,各指标均无异常,因此,作者根据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 CG)浓度变化对肝功能改变的敏感性的基本原理,探究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6年2~10月收入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病理性黄疸患儿(病理性黄疸组, 3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乳性黄疸组, 24例)。

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日龄(16.1±6.7)d,其中感染患儿19例(败血症5例、脐炎4例、脓疱疹4例、肺炎6例);围生因素5例,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母子血型不合溶血因素10例, ABO溶血病9例, Rh溶血病1例。

母乳性黄疸患儿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日龄(16.7±6.2)d。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 ; 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新 【 中图分类号】R 2 . 75 2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0 — 5 72 1)2 0 8 — 2 0 7 30 ( 20 — 0 3 0 0
新生 儿 高胆红 素 血症 ( 即新 生儿 病 理性 黄疸 ) 是 指各 种原 因 引起 的血清 胆红 素病 理性 增 高 ,一般 足
月 儿 , 清 总 胆 红 素 > 0 1 l ( 2 gd) 产 J > 血 2 5 mo L 1 m /1,  ̄ / 早 L 2 6  ̄ o L 1 m /1方 可 诊 断为 高 胆红 素 血症 。 5 . m l (5 g ) 5 / d 如 果 未结 合 胆红 素增 高 明显 , 可 引起胆 红 素脑 病 ( 则 即 核黄 疽 ) 。但 对 于 极低 体 重 儿来 讲 , 总胆 红 素 在 (~ 8 1 m /1左 右 。 可诱发 胆 红素脑 病 。 外 , 产 、 2 gd) 亦 另 早 窒 息、 缺氧 、 染 与溶 血 症 , 蛋 白血 症 等 因素 是 促 发 感 低 胆 红 素脑 病 的重要 因素 , 而胆 红 素 脑病 ( 黄疸 ) 核 常 导 致 死 亡 和 严 重 后 遗症 , 应 积 极 诊 治 , 院 2 1 故 我 00 年 8月 一 0 1年 8月 对 诊 治 的 4 21 5例 高 胆 红 素 血 症 患儿 采用 静 脉 滴 注复 方 甘 草 注射 液 的治 疗方 法 。 取 得 满 意疗效 。 报告 如下 。 现
包 头 医 学2 1年 第 3 卷 第 2 红 霞 ,张共 青
( 巴彦 淖 尔市 医院 儿科 , 内蒙古 巴彦 淖 尔 0 5 0 ) 10 0
[ 要 】 目的 : 察 复 方甘 草 酸苷 治疗 新 生 儿 高胆 红 素 血 的症 疗 效 。方 法 : 4 擅 观 对 5例 高胆 红 素 血 症 患 儿 采 用静 脉 滴 注 复 方 甘 草 注射 液 的 治 疗 疗 效 分析 和观 察 。结 果 :4例 患儿 黄 痘 均 消退 较 快 , 查 肝 功 能 , 例 因重 症缺 氧缺 血 性 脑 4 复 1 病 放 弃 治 疗 。 结 论 : 方 甘 草 酸 苷 治 疗 新 生 儿 高胆 红 素 血 症 能 显 著 改 善 临 床 症 状 。 复 降低 致 残 率 。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分析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Jan32(1)新生儿黄疸虽是新生儿常见疾病,部分足月儿和80%早产儿均会发生黄疸,但很少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并不会有严重影响,少数情况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成熟会导致胆红素脑病[1]。

引发黄疸的常见原因为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早期行溶血三项检测有助于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及时做好防治措施[2,3]。

本文旨在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溶血三项检测结果及其预后。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为HDN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液标本116例,同时用抗凝管采集患儿母亲静脉血2ml。

1.2诊断标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参照美国Bhutani等绘制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进行评估。

新生儿ABO溶血病的诊断如下:(1)母子血型不合;(2)早期出现病理性黄疸或/和贫血;(3)溶血三项中抗体释放试验阳性或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2)母亲孕期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3)入组胎龄≥35周;(4)患儿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Rh血型;(2)生命体征不平稳,不宜进行研究。

1.4方法收集所有患儿的静脉血,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真空采血管采集。

首先进行血型鉴定,加入新生儿ABO/RhD血型鉴定微柱凝胶卡反应孔中,观察结果;随后取患儿红细胞进行直抗试验,再进行游离试验、放射试验。

必要时进行血型单抗体特异性鉴定试验、特殊血型抗原检测。

如母亲意外抗体筛查试验阴性,但患儿放射试验检出抗体,可判定为ABO-HDN;反之,母亲意外抗体筛查阴性,且患儿直抗试验、游离试验、放射试验均为阴性,则为非HDN。

1.5临床观察指标根据高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估是否出现听觉损害;并在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降至85.0µmol/L时,采用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评估患儿神经行为。

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汁酸的变化情况,探讨总胆汁酸测定对患儿肝脏损伤程度判定的意义。

方法选取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治疗前后检测静脉血总胆汁酸及肝功能ALT,AST,GGT,胆碱酯酶,白蛋白等情况比较。

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中ALT、GGT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胆汁酸亦有明显变化(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碱酯酶和白蛋白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总胆汁酸检测对肝脏功能判定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可产生肝功能的异常改变及总胆汁酸代谢异常,但此损伤为可逆性,及时治疗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肝功能试验总胆汁酸【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168-02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影响机体内多种组织器官功能[1]。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血清总胆汁酸(TBA)是一个反应新生儿期肝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科住院的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总胆汁酸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6-9月间在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根据《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为诊断标准[1]且所有患儿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为220—306.2mol/L,其中女性20例,男性16例。

足月儿34例,早产儿2例,出生体质量(3.15±0.90)kg,出生日龄(4.5±1.5)d。

1.2标本的采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各采集股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及时送检验科检测。

1.3材料与方法1.3.1材料仪器是日立(HITACHI)7600—020automaticanalyz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选试剂均购自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社(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

甘胆酸检测临床意义

甘胆酸检测临床意义

甘胆酸检测的临床意义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01甘胆酸概述03甘胆酸与总胆汁酸02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目录COMPANYPART 01甘胆酸概述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CG)是胆酸与甘氨酸结合而成的结合型胆酸之一。

肝脏是人体合成CG的唯一脏器。

甘胆酸(CG)是胆汁酸的重要组成成分。

甘胆酸的正常代谢过程中,要经肠-肝循环,几乎95%的甘胆酸通过末端回肠重吸收。

经门脉入肝,由肝细胞摄取后再泌入胆汁。

CG的肠肝循环是CG发挥生理作用和转化、排泄的主要途径,在血清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参与循环。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能有效地摄取门脉血中的甘胆酸,溢入体循环的总量不足1%。

PART 02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肝细胞在胆汁酸的生物合成、分泌、转化等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胆道系统在胆汁酸的分泌、储存等过程中的作用也是胆汁酸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此,当肝细胞有病变或者肝内外胆管有阻塞时,胆汁酸的代谢必然会发生障碍,促使甘胆酸进入血循环而使血清甘胆酸含量增加。

1.肝细胞损伤的标志:肝细胞受损时,胆质酸淤积,导致CG 代谢障碍,而逆流入体循环,使血清中CG含量增高。

因此,血清中CG含量可反映肝功能状况。

正常成人无论餐后或空腹,其血清CG浓度稳定在低水平。

2.血清CG含量与肝脏病变范围及程度密切相关。

各种肝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CG含量均有明显升高。

尤其当弥漫性肝实质损害时,其浓度高低与肝脏病变范围及程度密切相关。

选用经病理或手术确诊的肝胆胰疾病,进行空腹及试餐后血清CG 测定,结果显示各型肝炎及肝硬化,空腹血清CG阳性率与肝实质病变者相一致。

3.血清CG检测有助于对急性肝炎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3.1急性肝炎病人恢复期ALT,BIL是否正常常作为病人临床出院的指征但仍有近半数的病人血清CG含量仍高于正常,表明肝脏仍有实质性损害,故恢复期仍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治疗。

检测有助于对急性肝炎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胆汁酸的关系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胆汁酸的关系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胆汁酸的关系临床分析首席医学网2005年05月17日18:09:14 Tuesday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全国抗菌药物会国际病毒性肝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世界癌症会国际神经科技大会全用药学术会议国际药师论坛基因组活动周第四届抗体大会亚太临床微生物作者:高锦萍加入收藏夹向本刊在线投稿《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中国保健营养》征稿【关键词】病理性黄疸【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与胆汁酸的关系。

方法对40例标准肝功能指标正常的新生儿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TBA)检测。

结果新生儿黄疸患儿血清TBA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结论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中存在胆汁淤积,因此,在治疗黄疸的同时适当用些加快胆汁排泄、减少胆汁淤积、保护肝功能的药物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肝功能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发病率很高,多种原因如感染、缺氧及母乳等通过影响胆红素代谢的各个环节而致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我科对新生儿黄疸测定总胆汁酸,发现并将血清总胆红素值与胆汁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04年5~9月收治的40例标准肝功能指标正常的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诊断标准参考《实用新生儿学》,男15例,女25例,日龄1~43天,平均15.1天,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5例,新生儿腹泻5例,新生儿血管外溶血2例,新生儿溶血病3例,母乳性黄疸18例,新生儿脐炎2例,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2例,新生儿鹅口疮3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年(卷),期】2007(15)6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TBA、ALT、AST、G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DILAB试剂,对70名正常新生儿和30名轻度黄疸患儿和38名中、重度黄疸患儿的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将轻度黄疸和中、重度黄疸各测定项目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轻度黄疸TBA(P〈0.05)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LT、AST、GGT(P均大于0.05)无显著差异。

中重度黄疸TBA(P〈0.01)、AST、GGT(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ALT(P〉0.05)无显著差异。

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胆汁酸与正常对照有显著差异,且随黄疸程度增加显著升高,而ALT、AST、GGT变化不明显。

【总页数】2页(P88-88)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TBA;ALT;AST;GGT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肝功能与血糖监测及临床意义 [J], 邓曼君
2.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脑脊液胆红素浓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J], 高建慧;杨华姿;陈宇明;刘玉玲;郭小玲
3.未结合胆红素直接测定法研究孕妇各项肝功能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关系 [J],
周镇光;李红星;林秋里
4.经皮胆红素及微量血胆红素测定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 [J], 熊伟
5.脐血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测定对早期预测新生儿高胆血症的临床意义 [J], 钟秀华;李克栋;陈普拉;邓俊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究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5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病理性黄疸患儿(病理性黄疸组)3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乳性黄疸组)24例,选取年龄相似的同期住院轻症呼吸道感染患儿35例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甘胆酸水平。

结果病理性黄疸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70、3.958、4.813,P<0.01)。

母乳性黃疸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402、2.994、4.205,P<0.01)。

结论血清甘胆酸可较为灵敏地反映新生儿肝功能的病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甘胆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由胆红素排泄功能障碍引起,其发生率居住院新生儿的首位,主要症状为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过高,穿过血脑屏障使神经细胞黄染,导致胆红素脑病[1],对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早期的生物化学方法对肝功能进行检测,各指标均无异常,因此,作者根据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CG)浓度变化对肝功能改变的敏感性的基本原理,探究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6年2~10月收入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病理性黄疸患儿(病理性黄疸组,3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乳性黄疸组,24例)。

病理性黄疸患儿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日龄(16.1±6.7)d,
其中感染患儿19例(败血症5例、脐炎4例、脓疱疹4例、肺炎6例);围生因素5例,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母子血型不合溶血因素10例,ABO溶血病9例,Rh溶血病1例。

母乳性黄疸患儿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日龄(16.7±6.2)d。

另外,选择与本组患儿年龄相似的同期住院轻症呼吸道感染新生儿35例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平均日龄(16.6±7.0)d,无黄疸及肝功能异常,无输血史。

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所有患儿于住院后次日早晨采空腹静脉血,采集血样后迅速分离血清,低温保存。

采用均相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甘胆酸(罗氏Cobas8000型生化自动分析仪)水平。

所有操作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病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甘胆酸比较病理性黄疸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70、
3.958、
4.813,P<0.01)。

见表1。

2. 2 母乳性黄疸组与对照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甘胆酸比较母乳性黄疸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402、2.994、4.205,P<0.01)。

见表2。

3 讨论
血清甘胆酸是肝脏合成的胆酸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的结合型胆酸之一,由肝细胞内的胆固醇经过一系列繁杂的酶促反应形成初级胆汁酸,其中胆酸类固醇核上侧链末端羟基与甘氨酸结合,形成甘胆酸[2],储存在胆囊中。

肝脏是人体内合成胆汁酸的唯一器官,而甘胆酸是胆汁酸的主要成分,因此甘胆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体内胆汁酸水平[3]。

甘胆酸在血清中主要以蛋白质结合形式存在,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主要通过肠-肝循环系统,血清甘胆酸在肝细胞内合成以后,经由毛细胆管等进入胆囊,随胆汁分泌进入十二指肠,超过95%的甘胆酸被回肠吸收,然后由肝脏摄取门静脉内99%以上的甘胆酸并进行再利用[4],因此,进入体循环的甘胆酸不足1%。

正常人的体内血清甘胆酸浓度均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由此可以推论,肝细胞受到损伤时,其摄取甘胆酸的能力降低,导致血清中甘胆酸含量升高;当胆汁在体内淤积时,肝脏排泄胆酸受到阻碍,导致返流血液循环的甘胆酸含量升高,同样导致血清中的甘胆酸含量升高。

因此,血清甘胆酸被公认为评价肝细胞功能和肝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临床中常见的病理或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黄疸指数过高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大脑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若未及时发现治疗可对患儿大脑造成不可逆性永久损伤,严重威胁到患儿的健康成长。

造成患儿黄疸的原因多样且复杂,如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肺炎、化脓性脑膜炎等抵抗力较差,感染后可抑制肝酶活力,导致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进而引起高胆红素血症[5];其次,分娩过程中患儿若发生缺氧情况,酶活性降低使得葡萄糖醛酸的生成受阻,导致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近年来,母乳性黄疸也多有报道,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与母乳喂养肠道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和活性有关,但目前尚未定论[6]。

早期的生物化学方法对患儿的肝功能进行检测,各指标均无异常,因此,本文根据血清甘胆酸浓度变化对肝功能改变的敏感性的基本原理,探究甘胆酸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病理性黄疸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370、3.958、4.813,P<0.01)。

母乳性黄疸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甘胆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402、2.994、4.205,P<0.01)。

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血清甘胆酸可较为灵敏地反映新生儿肝功能的病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医学工作者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古丽,黄薇,董文斌,等.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与肾损伤的关系研究.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62-66.
[2] 廖琪,黄江燕,邹贵勉,等. 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比较.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6,36(1):105-108.
[3] 赵春华,王欲琦.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88-90,94.
[4] 余月,杨琍琦,王宁玲,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24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7):1042-1044.
[5] 顾珩,沈艳辉,纪丽丽,等.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与听力损失相关性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160-163.
[6] 巩海亮.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血清甘胆酸水平对围生儿及孕妇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9):74-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