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制)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八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生分析:

前面三节《角》《相交线》《平行线的识别》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简单说理技能,学生对平行线的识别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探究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本课的宗旨就是希望通过活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设计理念:

贯彻新课程提出的“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仅仅抓住实验探究这个突破口,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从而达到对平行线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会利用平行线的特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并能利用平行线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平行线的识别和特征的综合利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许多的现象和过程都是可逆的,着在平行线中也存在,在学习时注意识别与特征的异同点。

3.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特征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多角度的,即可以由角的关系得出平行,同样也可以由平行得出角的关系,这种知识上的循环大大提高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范围。

五、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特征

难点:特征(1)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动向探索法”

七、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八、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篮球场地;③横格纸。 2.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二)体验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

学生活动: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同位角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评价从而得出特征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教师:在特征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理:

因为a ∥b 因为a ∥b 所以∠1=∠2 所以∠1=∠2 又 ∠1=∠3 又 ∠1+∠4

所以∠2=∠3 所以∠

2+∠4语言叙述:

特征2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培养探究能力,养成合作精神 1.(抢答)

(1)如图,平行线AB 、CD 被直线AE 所截

a 、若∠1 = 110°,则∠2 =_____°。理由:________

b 、若∠1 = 110°,则∠3 =_____°。理由:________

c 、若∠1 = 110°,则∠4 =_____°。理由:________(2)如图,由AB ∥CD ,可得( ) (A )∠1=∠2 (B )∠2=∠3 (C )∠1=∠4 (D )∠3=∠4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

(A )同位角相等 (B )内错角相等 (C )同旁内角互补 (D )无法确定

(4)如图,直线a∥b,

∠1=105°,∠2=1400,则∠3=()

A、550

B、600

C、650

D、700

2.(讨论解答)

如图是一块梯形形状的玻璃ABCD的下半部分打碎了。若量得上半部分∠A=1230∠D=1100,你能知道下半部分∠B和∠C的度数吗?并说明理由。

3、探究研讨:

如图所示,平行光线AB与CD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

∠1=∠2,∠3=∠4,那么

(1)∠1,∠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与∠4呢?

(2)反射光线BC与EF平行吗?说明理由。

(四)及时合理评价,共享探究成果

1.平行线的性质1、2、3;

2.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五)作业第175页1、 3、4、5.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动态地展示同位角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的层面上,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