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

合集下载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为什么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你能举出实际例子解释吗为什么“负负得正”?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你根本没有考虑,也许你的解释是“课本规定如此”。

这个回答不能满足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家,请大家了解一下“负负得正”的发展史。

众所周知,负数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九章算术》中方程章给出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而负负得正直到13世纪末才由数学家朱士杰给出。

在《算学启蒙》(1299)中,朱士杰提出:“明乘除法,同名相乘得正,异名相乘得负”。

公元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笈多(brahmayup-ta)已有明确的正负数概念,与其四则运算法则:“正负相乘得负,两负数相乘得正,两正数得正。

”直到18世纪还有一些西方数学家认为“负负得正”这一运算法则是个谬论。

甚至到了19世纪,英国还有一些数学家不接受负数,如英国数学家弗伦得(1757—1841)抨击那些谈“负负得正”的代数学家,认为负数有悖常理,“只有那些喜欢信口开河,厌恶严肃思维的人才支持这种数得使用。

”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负负得正的运算,则在学习代数课本中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法国文豪司汤达(1783—1843)在学生时代就曾被这个法则困扰了很久,他的两位数学教师迪皮伊先生和夏倍尔都未能给他一个令他信服的解释,司汤达因而对数学和数学教师产生了不信任感,他说:“到底是我的两位老师在骗我呢还是数学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呢?”显然为了减少学生学习负数乘法运算的理解困难,利用生硬的“规定”的方法直接引入负负得正的法则是不可取的。

下面是引入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

所以,他们应当对故事有着更多的兴趣和热情。

而对于学生来说。

对比较强烈的概念会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好与坏、善与恶等。

下面这个模型应该可以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

故事模型:好人(正数)或坏人(负数)进城(正数)或出城(负数)好(正数.)与坏(负数),如果好人(+)进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好事(+)。

数学中负负得正是什么意思

数学中负负得正是什么意思

数学中负负得正是什么意思负负得正是什么意思?在数学中,负负得正是一种特殊的算术规则,常用于负数相乘的情况下,意味着两个负数相乘,其结果为正数。

这个规则在数学中有其独特的解释和基本原理,同时也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相互呼应。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负负得正”的数学原理。

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加减和乘除等运算符号,可以实现数值的相互转化和运算。

当两个负数相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两个正数相乘的形式。

假设有两个负数,分别为-a和-b,即-a乘以-b。

根据数学的基本运算法则,负数与负数相乘时,两个负号相乘得到正号,即-a乘以-b等于正数ab。

这便是负负得正的意义所在。

简单地说,负负得正是数学界为了保持运算规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而设定的。

那么,我们来看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更好地理解负负得正的概念。

例子一:商业中的负负得正假设一个商家在某一天赔了10万元,第二天又赔了5万元。

根据负负得正的原理,两天的总赔额为10万元乘以5万元,即-10万乘以-5万等于50万元,意味着商家在这两天总共赔了50万元。

这个例子中,负负得正的运用使得商家损失的金额更加准确地被计算出来。

例子二:温度计的负负得正在温度计中,负数表示低于冰点的温度,而正数表示高于冰点的温度。

如果室温为-10摄氏度,再下降5摄氏度,那么根据负负得正,总体温度为-10摄氏度乘以-5摄氏度,即50摄氏度,表示室温下降了50摄氏度。

以上例子展示了负负得正在商业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个简单而独特的概念,让数学规则与实际情景相互契合,更好地描述和解释我们周围发生的现象。

总之,负负得正在数学中的意义简要地可以概括为:负数和负数相乘的结果是一个正数。

这个规则的应用使得数学运算保持了内在的逻辑和一致性,并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通过理解和应用负负得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数学的魅力,并在解决问题时运用这个原理来求得准确的结果。

两个负数相乘的数学意义

两个负数相乘的数学意义

两个负数相乘的数学意义在数学中,当我们学习乘法运算时,通常会遇到两个正数相乘的情况。

然而,在实际问题中,往往会出现两个负数相乘的情形。

两个负数相乘不仅在数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两个负数相乘的数学意义。

首先,我们来考虑负数的定义。

在整数集合中,正数表示具有数量的元素,而负数表示欠债、缺失或亏损的数量。

两个负数相乘的数学意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1.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在正数相乘的情况下,我们知道a*b=b*a,也就是说乘法满足交换律。

然而,在负数相乘的情况下,这个性质并不成立。

例如,(-2)*(-3)=6,而(-3)*(-2)=6、这意味着负数相乘的结果取决于它们的顺序,即乘法不满足交换律。

这种情况下,负数的相乘相当于对一些“方向”或“角度”的变化进行描述。

2.负负得正:一个重要的数学规则是“负负得正”。

这意味着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是一个正数。

例如,(-2)*(-3)=6、这个规则可以通过乘法的基本定义进行证明。

根据乘法定义,正数和负数相乘得到负数,而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应该是一个负数。

然而,根据“负负得正”的规则,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是正数。

这个规则在代数、几何和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解方程和计算向量的内积等方面。

3.值的绝对值的相等: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负数的绝对值的乘积。

例如,(-2)*(-3)=6,而,(-2),*,(-3),=2*3=6、这个结论可以通过乘法的基本定义进行证明。

根据乘法的定义,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是一个正数。

而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因此,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负数的绝对值的乘积。

4.分数的负数相乘:在分数中,负数的概念也适用。

如果一个数为正,另一个数为负,那么它们的相乘结果为负数。

例如,(-2/3)*(3/4)=-1/2、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并不会改变它们的符号。

5.几何意义:两个负数相乘可以反映平面几何或立体几何中的旋转、镜像等变换。

负数乘以负数是什么数

负数乘以负数是什么数

负数乘以负数是什么数
负数乘负数等于正数。

比如-2×(-2)=4,-3×(-4)=12。

正数负数相乘符号规律: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或者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负数是数学术语,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负数都比零小,则负数都比正数小。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则-a<0<(+)a 负数中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

去除负数前的负号等于这个负数的绝对值。

如-2、-5.33、-45等:-2的绝对值为2,-5.33的绝对值为5.33,-45的绝对值为45等。

分数也可做负数,如:-2/5负数的平方根用虚数单位“i”表示。

(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最大的负整数为:-1。

没有最小的负数。

正负数的乘法法则

正负数的乘法法则

正负数的乘法法则正负数的乘法法则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它规定了正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以及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

了解和掌握这一法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运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负数的乘法法则,并探讨一些应用。

一、正数与正数相乘当两个正数相乘时,乘积仍为正数。

例如,2乘以3等于6,即2×3=6。

这是因为两个正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是两个正数相加的和。

我们可以用数轴来解释这个法则。

设定数轴上的起点为0,正数方向向右,距离单位为1。

如果我们从0点出发,向右走2个单位距离,再向右走3个单位距离,最终停在了距离原点6个单位的位置。

因此,正数与正数相乘的结果仍然是正数。

二、正数与负数相乘当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乘时,乘积为负数。

例如,2乘以-3等于-6,即2×(-3)=-6。

这是因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乘相当于在数轴上向相反方向前进。

我们仍然以0点为起点,正数方向向右,负数方向向左。

如果我们从0点出发,向右走2个单位距离,再向左走3个单位距离,最终停在了距离原点6个单位的位置的相反方向。

因此,正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为负数。

三、负数与负数相乘当两个负数相乘时,乘积为正数。

例如,-2乘以-3等于6,即(-2)×(-3)=6。

这是因为两个负数相乘相当于两次向相反方向前进。

我们仍然以0点为起点,正数方向向右,负数方向向左。

如果我们从0点出发,向左走2个单位距离,再向左走3个单位距离,最终停在了距离原点6个单位的位置,但此时方向与正数相同。

因此,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结果为正数。

正负数的乘法法则在实际问题中有许多应用。

例如,当我们要计算温度的变化时,可以利用正负数的乘法法则。

将摄氏温度的升高用正数表示,降低用负数表示。

如果温度上升了3摄氏度,再上升2摄氏度,可以用正数相乘法则计算:3×2=6,表示总的温度上升了6摄氏度。

同样,如果温度下降了3摄氏度,再下降2摄氏度,也可以用正数与正数相乘法则计算:-3×(-2)=6,表示总的温度下降了6摄氏度。

负数和正数的大小关系

负数和正数的大小关系

负数和正数的大小关系负数和正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数轴的表示、计算规则以及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负数和正数的大小关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一、数轴表示法为了更直观地描述负数和正数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利用数轴进行表示。

数轴是一条直线,它将数额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原点表示0。

数轴向右延伸表示正数,数轴向左延伸表示负数。

当我们需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将它们在数轴上标出,通过观察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来判断大小关系。

在数轴上,负数的数值越小,正数的数值越大。

例如,-2位于-1的左边,所以-2小于-1;而1位于0的右边,所以1大于0。

二、加法规则在数学中,负数和正数之间的加法规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1. 正数加正数:两个正数相加,结果仍然是正数。

例如,2 + 3 = 5。

2. 负数加负数: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仍然是负数,并且数值绝对值变大。

例如,-2 + (-3) = -5。

3. 正数加负数:正数加上负数,结果的正负号取决于两个数的绝对值大小。

绝对值较大的数决定了结果的符号,并且结果的绝对值是两个数值绝对值之差。

例如,2 + (-3) = -1。

通过加法规则,我们可以看出负数和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正数大于负数,负数小于正数。

而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则取决于它们的绝对值大小。

三、乘法规则除了加法规则,负数和正数之间的乘法规则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

1. 正数乘以正数:两个正数相乘,结果仍然是正数。

例如,2 × 3 = 6。

2. 负数乘以负数:两个负数相乘,结果为正数。

例如,-2 × (-3) = 6。

3. 正数乘以负数:正数乘以负数,结果为负数。

例如,2 × (-3) = -6。

通过乘法规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正数乘以负数得负数。

四、比较绝对值除了上述加法和乘法规则,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绝对值来判断负数和正数的大小关系。

正负数乘法口诀

正负数乘法口诀

正负数乘法口诀咱从小学到高中,数学里这正负数的乘法口诀那可是个重要知识点!先来说说正负数乘法的基本规则。

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负数乘以负数也得正数,可正数乘以负数或者负数乘以正数就得负数啦。

这就好比你兜里有钱(正数),多挣了钱(正数),兜里钱就更多(正数);要是欠了钱(负数),又欠更多(负数),那欠的就更吓人(正数)。

但要是兜里有钱(正数),往外花了(负数),兜里钱就少了(负数);反过来,欠着钱(负数),还上一点(正数),欠的就少点(负数)。

记得我有一次去菜市场买菜,那摊主算错了账。

我买了三斤苹果,每斤 5 块钱,这是正数乘以正数,一共 15 块,没问题。

可他非说我买的是两斤,还按每斤 -3 块钱算,这可就闹笑话了。

正数乘以负数,怎么可能变成我还能挣钱呢?我当时就给他好好讲了讲这正负数乘法的道理。

再深入点说,多个正负数相乘的时候,要是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那结果就是正数;要是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结果就是负数。

这就好像一群人排队,正数是往正方向站的,负数是往反方向站的。

偶数个反方向站的,整体方向还是正的;奇数个反方向站的,整体方向就反过来了。

学习正负数乘法口诀可不能死记硬背,得理解着来。

比如说,计算-2×3,你就想啊,-2 是欠了 2 个,乘以 3 就是欠了 3 份,那一共欠了 6 个,所以结果是 -6。

平时做练习题的时候,得多留意正负号,一不小心就容易出错。

我有个学生,有次做作业,计算 5×(-4),他愣是给算成了 20,我问他咋想的,他说没注意那个负号。

这可不行,得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正负数乘法也有很多用处。

比如气温下降 3℃记为 -3℃,连续两天这样下降,那总的温度变化就是 -3×2 = -6℃。

总之,掌握好正负数乘法口诀,能让咱们在数学的世界里更游刃有余。

可别小瞧这小小的口诀,它的用处大着呢!不管是解决数学题,还是应对生活中的各种计算,都能派上用场。

正数与负数的乘法与除法

正数与负数的乘法与除法
金融应用:在金融领域,正数与负数乘除法可以用于描述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等。
速度与加速度:正负号表示方向,乘法可计算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量 热量计算:负数表示吸热,乘法可计算热量转移的多少 电荷:正负号表示正负电荷,乘法可计算总电荷量 力的合成与分解: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乘法可计算合力与分力的大小
温度计:负数表示零下的温度, 正数表示零上的温度
原因:负数乘以 负数相当于两个 负数相加,因为 负数加负数等于 正数,所以负数 乘以负数也等于
正数
举例:(-3) * (-4) = 12
应用:在数学、 物理和工程等 领域中,负数 乘以负数的结 果具有重要意

规则:正数与负数相乘得负数,绝对值相乘 注意事项:结果符号取决于负数的个数,避免混淆正负号
负数除以正数得到负数
结果的符号取决于被除数的符 号
结果的绝对值是被除数的绝对 值除以除数的绝对值
举例说明:如-6÷2=-3,-(6)÷2=3
结果为正数 符合异号相除,取绝对值相除,再取其结果的符号 举例说明:如-3除以-2等于1.5,结果为正数 结论:负数除以负数,结果为正数
除数不能为0
除法运算结果始终为正数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定义:正数乘以负数等于两数之积 计算方法:将正数与负数相乘,取绝对值相乘,符号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 举例:2×(-3)=-6,其中2是正数,-3是负数,结果为-6 意义:正数乘以负数表示两数相乘后,总和为负数的情况
定义:两个负 数相乘,结果
为正数
除法运算中,正数除以正数结果为正数,负数除以负数结果为正数,正数除以负数结果为负 数
除法运算中,余数必须为非负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的意义
为什么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你能举出实际例子解释吗
为什么“负负得正”?对于这个问题,也许你根本没有考虑,也许你的解释是“课本规定如此”。

这个回答不能满足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大家,请大家了解一下“负负得正”的发展史。

众所周知,负数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在《九章算术》中方程章给出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而负负得正直到13世纪末才由数学家朱士杰给出。

在《算学启蒙》(1299)中,朱士杰提出:“明乘除法,同名相乘得正,异名相乘得负”。

公元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笈多(brahmayup-ta)已有明确的正负数概念,及其四则运算法则:“正负相乘得负,两负数相乘得正,两正数得正。


直到18世纪还有一些西方数学家认为“负负得正”这一运算法则是个谬论。

甚至到了19世纪,英国还有一些数学家不接受负数,如英国数学家弗伦得(1757—1841)抨击那些谈“负负得正”的代数学家,认为负数有悖常理,“只有那些喜欢信口开河,厌恶严肃思维的人才支持这种数得使用。


事实上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负负得正的运算,则在学习代数课本中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解释,法国文豪司汤达(1783—1843)在学生时代就曾被这个法则困扰了很久,他的两位数学教师迪皮伊先生和夏倍尔都未能给他一个令他信服的解释,司汤达因而对数学和数学教师产生了不信任感,他说:“到底是我的两位老师在骗我呢还是数学本身就是一场骗局呢?”显然为了减少学生学习负数乘法运算的理解困难,利用生硬的“规定”的方法直接引入负负得正的法则是不可取的。

下面是引入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

所以,他们应当对故事有着更多的兴趣和热情。

而对于学生来说。

对比较强烈的概念会给他们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如好与坏、善与恶等。

下面这个模型应该可以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

故事模型:
好人(正数)或坏人(负数)进城(正数)或出城(负数)好(正数.)与坏(负数),如果好人(+)进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好事(+)。

所以(+)×(+)=+:如果好人(+)
出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坏事(-),如果坏人(-)进城(+)对城镇来说是坏事(-)即(-)×(+)=-所以如果坏人(-)出城(-)对于城镇来说是好事(+),所以(-)×(-)=+
“负债”模型:
M.克莱因认为,“如果记住物理意义,那么负数运算以及负数和正数混合运算是很容易理解的”。

他解决了困扰人们多年的“两次负债相乘的结果是神奇的收入”的问题。

一人每天欠债5美元,给定日期(0美元)3天后欠债15美元。

如果将5美元的债记成-5,那么每天欠债5美元欠债3天可以数学来表达:3×(-5)=-15。

同样一人每天欠债5美元,那么给定日期(0美元)3天前,他的财产比给定的日期的财产多15美元,如果我们用-3表示3天前,用-5表示每天欠债,那么3天前他的经济情况可表示为(-3)×(-5)=15
运动模型
一个人沿着公路散步,规则如下:选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向左的方向为负方向。

即向右走为正数,向左走用负数表示,依照时间的顺序,将来的时间用正值,过去的时间为负值,人的初始位置在零点。

+4 × -3 = -12
测量型模型:
某气象站测得海拔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0.6度,观察地的气温是零度。

问在观察地点以下3千米的地方气温是多少度?我们规定,气温升高为正,气温下降为负。

观察地点以下为负,观察地点以上为正。

易得上述问题的算式为(-0.6) ×(-3)=1.8
动手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需要摄像机作为道具,也希望同学们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假设一个干净的塑料水箱有一个透明的排水管,排水管的排水速度为每分钟3加仑。

用摄像机拍下排水管前几分钟的排水过程(这里的“排水”看作为负数,如果我们播放时放2分钟,可以看出水箱里的水减少6加仑,而3分钟后,水减少9加仑,假设我们现在将录像带到放2分钟(这里的“倒放”看作负数),那么水箱的水会增加6加仑的水。

如何解释“负负得正”
现实模型不足以让司汤达这样的聪明孩子完全信服。

这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如下方法来解释为何“负负得正”。

第一种是直接用运算律的方法:
(-1)×(-1)=(-1)×(-1)+0×(-1)
=(-1)×(-1)+[(-1)+1] ×1
=(-1)×(-1)+(-1) ×1+1×1
=(-1) ×(-1+1)+1
=1
第二种是反证法:假设负负得正,则由假设: (-1)×(-1)=[2+(-1)]
=(-1) ×2+(-1) (1)
另一方面:(-1)×(+1)=[1+(-2)] ×(+1)=1+(-2) ×1 (2)
若正负得负,则由(1)得-1=-3,不可能:若正负得正,则由(2)得1=3
也不可能。

也就是说,无论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乘积是正数还是负数,上面的结论都是不成立的。

因此-1×(-1 )= —1的假设是错误的。

必有(-1)×(-1)=1
上面的“证明”严格地说不过是两种解释而以。

因为我们的依据是正数和零所满足的运算律包括:0+a=a,0×a=0;a+b=b+a;a×b=b×a;等。

19世纪德国数学家汉克尔早就告诉我们。

在形式化的算术中。

“负负得正”是不能证明的,大数学家克莱恩。

也提出忠告:不要试图地去证明符号法则的逻辑必要性,“别把不可能的证明讲得似乎成立”。

实际上面的“证明”表明:当我们把非负整数所满足的运算律用于负数时,两个负数相乘的结果只能是正数。

数集扩充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运算律的无矛盾性,诚然,你可以规定“负负得正”,但是这样做时,你至少必须放弃正整数集所满足的其中一个运算律。

这大概是我们能向汤姆达亮出的最后一张底牌了。

然而,数学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孩子知识的建构并不是通过演绎推理,而是通过经验收集、比较结果、一般化等手段来完成的,仅仅向学生讲述运算率并不能收到你所期望的效果,因为学生并不情愿利用这些运算率。

这与历史的启示是一致的,无疑,现实模型是我们不可缺的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