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合集下载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一、引言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在治疗胃脘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报告旨在总结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

二、中医护理方案概述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生活调理两个方面。

2.1 辨证施治中医将胃脘痛归为不同的病因病机类型,如气滞、湿阻、寒犯等。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可以精确地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艾灸等。

2.2 生活调理生活调理在胃脘痛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包括饮食调理、作息规律、情绪调适等方面。

合理的生活调理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速度。

三、护理效果总结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护理效果:3.1 疼痛缓解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调理体内的气滞、湿阻等病机,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胃脘疼痛症状。

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症状改善除了疼痛缓解外,中医护理方案还改善了患者的其他相关症状。

比如恶心、呕吐、胃胀等。

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3.3 心理舒缓胃脘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医护理方案通过情绪调适和针灸等方法,可以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舒缓和放松。

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四、实施报告为了验证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实施报告。

共有100例胃脘痛患者参与了该报告,他们接受了中医护理方案的综合治疗。

4.1 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结果,我们给予了中药内服、针灸、艾灸和生活调理等护理方案。

具体细节如下:(1)中药内服:根据辨证施治结果,配制了适合患者病机和体质的中药方剂,经过服用一段时间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2)针灸:根据辨证施治结果,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包括选择穴位和插针深度等方面的护理细节。

(3)艾灸:根据患者的病机和体质,在适当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评估慢性胃 炎预后的重要手段。通 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到 胃黏膜的情况,判断炎 症的严重程度和是否愈
合。
病理检查
对于疑似恶性的慢性胃 炎患者,需要进行病理 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如果病理检查显示为 良性病变,说明预后较 好;如果为恶性病变,
则需要进一步治疗。
随访观察
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医 生会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以了解病情的长期变 化和预后情况。通过随 访观察,可以及时发现 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
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胃肠 蠕动,缓解胃胀、嗳气等症状 。
心理治疗
对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心 理因素导致的胃脘痛,可采用
心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 良习惯,减少对胃黏膜的 刺激。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 胃部疾病。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01
02
03
长期上腹痛
疼痛性质可为钝痛、灼痛 、胀痛等,疼痛多与饮食 有关,常因进食不当而诱 发或加重。
消பைடு நூலகம்不良症状
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嗳气、反酸等。
胃肠道外症状
如乏力、消瘦、头晕、失 眠等。
诊断依据
• 病史:有长期上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且与饮食有关。 • 体征:上腹部轻压痛,或无阳性体征。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检查无异常,胃液分析显示胃酸分泌正常或偏低。 • 影像学检查:钡餐造影显示胃黏膜皱襞粗乱,胃壁僵硬,部分患者可见龛影。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

胃脘痛总结分析

胃脘痛总结分析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 健康指导,72%以上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 改善胃脘痛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一)护理难点分析 大部分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分析其原因:
胃脘痛患者很多都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引起的,所以对于本病饮食宣教显得更加重要, 《方案》中的辩证膳食的内容很清晰明确,便于 护理人员掌握及宣教,但是护理人员能做到的仅 仅是宣教层面,医院饭堂没有配套的辩证膳食, 患者在医院期间只能按以前的饮食习惯,这样就 导致了很多患者会认为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的宣 教都是没用的,根本没办法实施,只是空口说, 患者在住院期间看不到护理人员宣教的价值,直 接导致了患者出院后辩证饮食的依从性低,宣教 的价值不能体现出来,反过来也消弱了护理人员 的信心。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方案》中的辩证膳食的内容很清晰明确,便于 护理人员掌握及宣教,但是护理人员能做到的仅 仅是宣教层面,医院饭堂没有配套的辩证膳食, 患者在医院期间只能按以前的饮食习惯,这样就 导致了很多患者会认为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的宣 教都是没用的,根本没办法实施,只是空口说, 患者在住院期间看不到护理人员宣教的价值,直 接导致了患者出院后辩证饮食的依从性低,宣教 的价值不能体现出来,反过来也消弱了护理人员 的信心。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敷贴 分析原因: 1.能快速缓解胃脘痛的相关症状 2. 无创伤、无痛苦,方便简单 3.价格便宜,并且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敷贴 分析原因: 穴位贴敷能快速缓解患者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反 酸等症状,减轻患者不适感,治疗效果好,因此患者 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胃脘痛分析

胃脘痛分析

对胃脘痛的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我科自2011年1月—2011 年12月共治疗胃脘痛(BNP010)1954人,其中门诊治疗1568人,占80.2%;病房住院治疗386人,占19.8%。

男性1033例,占52.9%;女性921人,占47.1%。

胃脘痛,较多人都经历过,有的是一时病起,有的是日久缠身,不少人都曾去药店自购中成药来治疗胃痛,有时能缓解,有时却不见效。

其实,中医对胃痛有寒热虚实之分,故治疗用药也有温清消补之别,即寒症应用温药,热症应用凉药,实证须用攻法,虚证须用补法。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学上称之为“胃脘痛”,胃脘的部位是指上腹部,一般俗称为心窝部,胃脘痛即指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病,现代医学所诊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出现类似症状者,都在此范畴,因胃脘痛的病因及症状各有不同,故治疗用药也有所区别。

一、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胃脘疼痛和其它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基本恢复正常。

2、好转:胃脘疼痛和其它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

3、无效:达不到以上疗效标准。

二、辨证论治1 、肝胃不和证(ZZGP80)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香附陈皮佛手苏梗延胡索甘草典型病例:张某某,49岁,农民,鱼台县李阁镇范庄。

2010年12月19日就诊。

平素性格内向,爱生闷气,近一个月来反复出现胃胀、胃痛,痛处不固定,食欲减退,频频嗳气或打嗝,有时恶心想吐,易发烦躁。

舌红苔黄,脉弦辨证选药:按照中医辨证,所患之症为肝郁气滞之胃脘痛,治疗应采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法,方选柴胡疏肝散。

15剂痛消。

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

共治疗肝胃不和证823例,总有效率93.6%。

应用指征:脘腹胁胀满疼痛,恼怒时胃胀、胃痛加重,嗳气呃逆,饮食无味。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忌生气恼怒。

2、脾胃虚弱证(ZZPO80)治则:益气健脾温中止痛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和黄芪建中汤加减党参茯苓白术陈皮木香砂仁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典型病例:陆某,男,43岁,鱼台县王鲁镇泮庄村,20011年3月17日就诊。

医院胃脘痛病诊疗方案优化方案

医院胃脘痛病诊疗方案优化方案

也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优化诊疗方案优化说明:据临床观察,对本病四种证型选用足三里、中腕艾灸治疗均可得到满意的疗效,故将此治疗方案作为优化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上海)。

慢性胃炎常见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证候诊断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肝气犯胃证(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优化建议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优化建议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分析及优化建议摘要】目的:探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优化建议。

方法:选取本院脾胃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并应用“胃脘痛护理方案”的住院患者120例观察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及优化建议。

结果:针对患者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嗳气、反酸、纳呆等几大症状辨证施护后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较高,同时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结论:对胃脘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效果;优化建议【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97-02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制定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我科于2013年9月开始将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运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脾胃病科应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的住院患者共120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92例,患者平均住院日11.8天。

其中男性62例,女性58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5岁。

西医诊断符合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标准,均经电子胃镜检查以及粘膜病理确诊。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120例,脾胃虚寒证34例,肝胃气滞证43例,脾胃湿热证43例。

1.2方法根据证型给予:深呼吸/肌肉放松、口腔护理、情志护理、疼痛评估、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辨证施护方法,并遵医嘱对患者行中医特色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中药泡脚、艾灸、拔火罐等。

1.2.1 培训和考核医院护理部下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科室护士长及质控员参加中管局视频会议培训,科室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培训计划,通过胃脘痛护理方案理论知识学习,临床运用指导,特色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最后对中医护理方案理论知识考核及特色中医护理技术的考核。

胃脘痛诊疗方案

胃脘痛诊疗方案

4.3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0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K29.502)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属中医“胃痞病”(BNP020)、“胃脘痛病(BNP010)”的范畴。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2009,深圳)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6)(二)证候诊断胃脘痛证候中以湿浊中阻证最多,其次为胃气壅滞证。

各证型排列顺序从高到低为:湿浊中阻证、胃气壅滞证、浊毒内蕴证、胃阴亏虚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

1、胃气壅滞症状:胃脘胀闷不适或伴有隐痛,或疼痛较甚,走窜不定,嗳气频作,嗳气后胀痛减轻,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脉弦。

治法:理气和胃方药:调胃1号方香附20g 木香6g 枳实15g 川朴12g柴胡12g 黄芩6g临证加减运用:胃脘胀闷较甚者加槟榔、炒莱菔子;疼痛明显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嗳气明显者加石菖蒲、郁金使胃气得降,清阳乃升;恶心欲吐者加苏叶、黄连辛开苦降,宽中和胃;兼有食积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消积化滞。

胃黏膜充血水肿加地榆、仙鹤草;有出血点者加三七粉冲服。

中成药:芍地和胃颗粒(本院制剂)或气滞胃痛冲剂中药注射液:2、湿浊中阻症状:胃脘堵闷,胸满,口中粘腻无味,恶心,纳呆,大便溏或粘腻不爽,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湿化浊方药:调胃2号方茯苓15g 白术12g 石菖蒲20g 郁金12g茵陈15g 白蔻仁6g临证加减运用:湿邪有化热之势者加蒲公英、黄连清热解毒;气逆不降,嗳气频者加苏梗、枳实理气降逆;纳呆者加佩兰、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化湿开胃;恶心欲吐者加半夏、苏叶化浊降逆止呕;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砂仁健脾和中。

胃脘痛诊疗方案总结优化

胃脘痛诊疗方案总结优化

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实施情况总结及优化我科2016年度共收治胃脘痛患者102例,有效96例,有效率94.1%,全部执行诊疗方案。

现将2011年度我科中医特色优势病种“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并分述如下:一、分析、总结本年度我科收治胃脘痛患者共计102人次,基本与去年持平,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辨证分型为七型,其中肝胃气滞型15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14.7%;肝胃郁热型为9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8.8%;无脾胃湿热型者;脾胃气虚型13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12.7%;脾胃虚寒型为56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54.9%;胃阴不足型为5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4.9%;胃络淤阻型4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3.9%;中医参与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日为12天。

详见表一:表一:胃脘痛患者中医疗效分析入院患者均以我科的胃脘痛诊疗方案为指导,在胃痛病的各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

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的病症,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邪客胃、体虚久病等,主要病机为胃气郁滞,不通则痛。

临床辨证有寒、实、虚、热,在气在血之分。

胃痛的治疗原则为和胃理气止痛。

实证以祛邪为急,虚证以扶正为先。

二、评估:在我科收治的患者中,辨证分型以脾胃虚寒型为主,综合采用中药口服,同时给予我科中医特色诊疗拔罐治疗,疗效确切,一般疗程在两周左右,配合西药治疗者疗效尤佳,尤其对缓解胃脘痉痛疗效显著,同时,对患者进行持续健康宣教,深化患者对胃脘痛的认识,患者受益颇深。

总之,本科的中医优势病种“胃脘痛”以口服中药及特色中医治疗为主,治疗方案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深受患者好评。

三、优化策略:胃脘痛在采用中药同时采用西药治疗,在改善症状方面,优势明显。

如腹胀明显可加用促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

故下一步应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提高疗效,深入研究,中西药并重应用。

另外,加强科内医生业务培训,提高患者依从性亦是以后的工作重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科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治疗胃脘痛(BNP010)1991人,其中门诊治疗1603人,占84.5%;病房住院治疗308人,占15.5%。

男性1131例,占56.8%;女性860人,占43.2%。

胃脘痛,较多人都经历过,有的是一时病起,有的是日久缠身,胃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学上称之为“胃脘痛”,胃脘的部位是指上腹部,一般俗称为心窝部,胃脘痛即指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一、疗效评价标准
1、治愈:胃脘疼痛和其它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基本恢复正常。

2、好转:胃脘疼痛和其它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

3、无效:达不到以上疗效标准。

二、治疗方法和分析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甘草、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等。

共治疗751例,总有效率为91.3%。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和胃,xx清热。

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宽中醒脾。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等。

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

共治疗316例,总有效率为93.9%。

4、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调胃和xx。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木香、法半夏等。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

共治疗239例,总有效率为88.9%。

5、脾胃虚寒证
治法:xx脾,散寒和胃。

推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

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等。

共治疗77例,总有效率为89.1%。

6、胃阴不足证
治法:xx津,xx胃和xx。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乌药、佛手等。

7、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理气化瘀。

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

丹参、砂仁、蒲黄、莪术、五灵脂、三七粉(冲)、元胡、川芎、当归等。

共治疗21例,总有效率为88.1%。

三、优化方案
1012年对胃脘痛的诊治方案证型增加为7个证型,对胃脘痛证型进行了优化,分别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甘草、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等。

优化方案:四逆散和乌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甘草、陈皮、佛手、乌贼骨、浙贝母、乌药等。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和胃,xx清热。

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
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等。

优化方案:丹栀逍遥散合四逆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陈皮、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生地、甘草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宽中醒脾。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等。

优化方案: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

4、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调胃和xx。

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木香、法半夏等。

优化方案: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白术、陈皮、柴胡、白芍、党参、大枣、炙甘草等。

5、脾胃虚寒证
治法:xx脾,散寒和胃。

推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合理中汤加减。

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等。

优化方案:附子理中丸,灸中脘、神阙、关元等穴。

6、胃阴不足证
治法:xx津,xx胃和xx。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百合、
乌药、佛手等。

优化方案:一贯煎加减:生地、沙参、枸杞子、麦冬、当归、川楝子、花粉、麦芽。

7、胃络瘀阻证
治法:活血通络,理气化瘀。

推荐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

丹参、砂仁、蒲黄、莪术、五灵脂、三七粉(冲)、元胡、川芎、当归等。

优化方案: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柴胡、川芎、元胡、五灵脂、麦芽等。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