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合集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临床研究

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临床研究

中医优势病种颈椎病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临床研究郭剑华;马善治;刘渝松;郭亮;涂燕兵;彭文忠【摘要】目的:观察优化方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期肯定优化方案治疗颈椎病的高效性.方法:151例颈椎病均采用优化方案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并随访4~6个月.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所载"症状分级量化表"、田中靖久颈部神经根症治疗成绩判定基准、11点疼痛程度数字等级量表(NRS-11)制定颈椎病症状体征积分以评定治疗后及随访期疗效.并与优化前方案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痊愈109例(72.19%),显效36例(23.84%),有效6例(3.97%),无效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随访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和随访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前后方案均能有效控制颈椎病症状、体征,但优化后方案较优化前更有效(P<0.05).结论: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治疗颈椎病具有高效性.【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08)008【总页数】5页(P517-521)【关键词】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临床观察【作者】郭剑华;马善治;刘渝松;郭亮;涂燕兵;彭文忠【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40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681.55“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颈椎病中医综合治疗优化方案”是在郭剑华主任中医师“六步法治疗颈椎病方案”[1]的基础上,通过近2年的临床观察、总结、筛选、优化而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简便易行、中医特色突出的治疗颈椎病方案。

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

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

(依据重点专科检查要点修改,按照公文字体排版)针灸推拿科颈椎病(颈椎病)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2021年版)一、基本情况颈椎病(颈椎病)是我科优势病种之一,202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颈椎病(颈椎病)患者539人,进入临床路径管理499例,入径率92.58%。

从风寒湿袭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肝肾亏虚型、气血亏虚型五型论治。

均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参与治疗率100%,平均住院天数9天,平均住院日与2020年持平。

平均住院费用约3346.47元,较2020年3633.38元减少286.91元。

实施临床路径进行验证可降低人均住院费用,相对节约医疗成本、提高临床疗效,整体上获得患者的较高评价。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电针、颈椎病推拿、拔罐、雷火灸、穴位贴敷治疗及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西药物、运动训练以及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诊疗方案的539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电针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三、应用情况分析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1、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第一篇: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2011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一、定义: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1)风寒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疏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特色治疗: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牵引疗法3.其他外治法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运动疗法三、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l、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242例,其中风寒湿型36例、气滞血瘀型84例、痰湿阻络型23例、肝肾不足型75例、气血亏虚型24例,总有效率97%。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面临颈椎病的困扰。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现代疾病,其症状包括颈椎疼痛、僵硬,甚至可能引起头痛、肩膀疼痛和手臂无力等。

传统的中医诊疗方案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情绪不良、气血不畅、肌肉痉挛等。

因此,中医治疗颈椎病的目标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和神经系统,促进颈椎的康复。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以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首先,针灸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人体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针对100名颈椎病患者的研究发现,经过针灸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因此,针灸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其次,推拿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推拿通过按摩和揉捏颈部和周围的肌肉,舒缓痉挛和僵硬,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研究表明,推拿可以显著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例如,一项对50名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推拿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因此,推拿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除了针灸和推拿,中药也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通过调理全身的气血循环和神经系统,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和康复进程。

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显著减轻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疼痛和僵硬。

一个研究组对100名颈椎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其中50名患者使用中药治疗,另外50名患者使用常规治疗。

结果显示,中药组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颈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因此,中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中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针灸、推拿和中药等综合疗法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改善生活质量。

最新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最新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一、基本情况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康复科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68例,完成路径62例,平均住院日19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颈椎牵引、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部理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路径的6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62例(应用率67.7%),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50例(应用率80.6%)。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1)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根,使症状加重。

(2)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8.1%),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治疗次数1~2次。

此法适用于颈部棘突、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有表浅压痛点且有明显上肢串痛者。

此疗法并未贯穿整个疗程,因为:(1)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2)针刀刺入的深度较难掌握;(3)患者有惧怕心理,接受度不高。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疗效评价1.临床控制:10例(16.1%)。

2.显效:43例(69.4%)。

3.有效:6例(9.7%)。

4.无效:3例(4.8%)。

这6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提示,该诊疗方案中的中医疗法可缓解或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疼痛和麻木、并能改善颈椎活动,这与中医疗法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颈椎关节和松解粘连的作用有关。

(二)疗效分析1.缓解或消除疼痛和麻木症状(1)缓解或消除颈项部及上肢疼痛在完成路径的62例患者中,10例颈项部及上肢疼痛消失(16.1%),43例减轻(69.4%),这可能与手法起效迅速、中药汤剂和理疗作用持续有关,二者协同作用疗效更加显著。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
简介
本文对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进行总结分析。

方法
1. 患者选取: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筛选,选取符合
研究要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 实施方案: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3. 数据收集:记录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症状缓解情况、疼痛
评分、颈椎功能等。

4. 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
相关性分析。

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以下总
结和分析:
1. 中医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疼痛评分有所下降,颈椎功能得到了改善。

2.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同:中药治疗在缓解症状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针灸在减轻疼痛方面有一定的优势,推拿对颈椎功能的改善效果较明显。

3. 个体差异较大: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不同,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讨论
1. 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势:中医护理方案较为综合,具有多种治疗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治疗。

2. 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过程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和操作规范,避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未来研究的方向:进一步研究中医护理方案的治疗机制,探索更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结论
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疗效,不同治疗方法在缓解症状和改善颈椎功能方面有差异。

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颈椎病
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注意潜在风险和个体差异。

进一步研究可以探索更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精编版颈椎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痛、手臂无力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颈椎病,需要进行精编版的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和优化。

一、疾病诊断颈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

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背痛、手臂无力等,体征包括颈部活动受限、神经根压迫征象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

在诊断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综合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临床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得出初步诊断。

2.注意病史的获取:患者的年龄、职业、日常活动等都与颈椎病有关,需要注意收集相关的信息。

3.重视影像学检查:X线、CT和MRI等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关键,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颈椎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二、治疗方案针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休息:对于急性期的颈椎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颈部运动,保持适当的休息。

-物理疗法:可以采用热敷、冷敷、理疗等物理疗法,缓解疼痛和改善颈椎功能。

-药物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康复训练:适当的颈部康复训练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加强颈部肌肉的力量。

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严重压迫神经的颈椎病患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椎间融合术:通过植入植骨和钢板等材料,使颈椎骨块固定在一起,达到融合的目的。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将病变的椎间盘移除,然后植入人工椎间盘,以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腔道椎板切除术:通过腔道技术切除椎板,减轻颈椎压迫,缓解症状。

三、优化方案为了提高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多学科综合诊疗:建立颈椎病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包括骨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疼痛科医生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
总结及优化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常规治疗:
1、一般处理: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2、辨证分型论治:
1)风寒痹阻型:治法:散寒除湿,疏经活络。

方药:蠲痹汤加减。

2)气滞血瘀型: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3)痰湿阻络型: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肝肾不足型: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5)气血亏虚型: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方药:八珍汤加减。

三、特色治疗:
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牵引疗法
3.其他外治法
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4.运动疗法
三、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四、疗效评价:
l、项痹(颈椎病)证型分布及治疗结果
2011年我科采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辨证论治,收治项痹患者242例,其中风寒湿型36例、气滞血瘀型84例、痰湿阻络型23例、肝肾不足型75例、气血亏虚型24例,总有效率97%。

2、疗效评价
项痹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在治疗上应坚持非手术为主的原则,尤其要发挥中医传统疗法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优势,只有通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影响工作和生活者方可考虑手术。

但必须指出,颈椎病临床症状众多,中西医分型较多,有的治疗效果不佳。

(1)中医治疗项痹,重视辨证施治,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在项痹治疗上,通过辩证运用口服中药,活血通络,使血管扩张,充血减轻,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以达满意效果。

(2)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理疗、中药熏洗等在项痹治疗上,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为进一步提高诊治疗效,优化方案如下;
(l)加强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水平,吸收国内相关科室治疗项痹的有效经验,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对疗效较差的证型进行优化。

(2)对项痹采取中药辨证口服、针灸、理疗及中药热敷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开展项痹患者的中医药早期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加强运用中药优势,进行早期干预,延缓和预防病情进一步的发生与发展。

(3)定期开展项痹宣传教育,提高患者颈椎病科普知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治疗目的。

加强患者自我身体功能锻炼教育,并联合中药辨证施治整体调整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针灸、推拿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

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5)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短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英太青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

(6)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中药足浴治疗。

通过制定科室足浴协定处方,应用于患者,以全息理论为指导,中药泡足舒筋通络,刺激足底相关反射区的同时引火下行,改善眩晕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