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墨梅》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墨梅》教案

《墨梅》教案

《墨梅》教案《墨梅》教案1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

)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

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

这是一首题画诗。

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

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

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

泰宁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泰宁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20、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3.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2.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感悟墨梅的冰清玉洁和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 多媒体课件.2.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遗产,从开学至今,我们背诵了不少诗词,谁来为大家诵读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者是一首词。

2. 生自由背诵.3. 教师评价:你把古诗的韵味有声有色的表达了出来。

从一首首古典诗词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或豪放或婉约的诗人,感受到他们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或者志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20《古诗两首》)认识两位诗人.请齐读课题。

(二)出示两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注意读的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同时,结合预习思考,从两首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2。

指名两位学生来读,一生读《石灰吟》,一生读《墨梅》。

3. 说说从两首古诗中读懂了什么?4. 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5. 师生合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人志向,了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

过渡: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两首古诗,看看两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两位诗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好吗?先学习第一首《石灰吟》。

A 学习《石灰吟》1. (课件出示《石灰吟》)(1)讲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形式。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doc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教案-这篇课文选取了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和于谦《石灰吟》作为教学内容。

诗人运用借物言志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ﻭﻪ诗歌中充分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来描写竹子、梅花和石灰的外形、颜色,并赋予这些事物以人的精神,从而表达作ﻪﻭﻭ教养目标ﻭﻪﻭﻭ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者的思想感情。

ﻭ字。

能正确讲写: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ﻭﻪﻭﻪ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课文。

ﻭﻭ体会作者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ﻭﻪﻭ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继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继续发展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ﻭﻭ重难点ﻪ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ﻭ课前准备ﻪ投影图,练习用的文字投影片,配古乐的课文朗诵录音。

ﻭﻭ课时:ﻪﻭ三课时ﻭﻪﻭﻪ教学过程:ﻪﻭﻪ第一课时:ﻭﻭ导入新课板书新课并指名读。

ﻭﻪﻪ请学生结合以往的学习经验,说说古诗的特点。

ﻭﻪ检查预习。

ﻭﻪﻭ分别指名读三首诗,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ﻭﻭﻪﻭ请学生为生字注音,并书写。

ﻪﻭ展示预习资料。

ﻪ(1)、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故事。

ﻭ(2)、其他的诗。

ﻭ讲读《墨梅》ﻭﻭ听配乐课文朗读。

ﻪﻪﻭ指名读注释,理解诗句。

ﻭ重点讨论学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ﻪ(1)、淡墨痕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梅花开了,和淡墨痕的关系?ﻭﻪﻭ(2)、颜色是指什么的颜色?一般会有什么颜色?ﻪﻭ(3)、清气是什么?ﻪﻭ(4)、为什么作者说只留清气满乾坤?ﻭﻭﻪ指导朗读ﻭﻭﻪ(1)、学生自练。

ﻪﻭﻭﻪ(2)、教师指导练习。

ﻭﻭ(3)、当堂背诵。

ﻪﻪﻭ检查背诵,练习反馈。

ﻭﻪﻭﻪ作者用梅花赞美注重_______,而不注重_________ﻭﻭ第二课时:ﻭ的人。

ﻭﻭﻪﻭ背诵《墨梅》。

ﻭ课前复习。

ﻭ背诵《墨梅》。

ﻭﻪﻪ作者用梅花比喻什么样的人?ﻭﻭ回忆方法。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教师简介】陈宏斌,性别男,1974年1月出生,任教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当前担任教导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秘书,荣获邗江区优秀班主任、邗江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多年来在陈萍等老师指导下,尝试形成“幽默大气、重视语言文字训练”的语文教学风格、十余篇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时代》等刊物。

曾获2013年第十四届江苏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扬州市第十届二分明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等,多次在省内外学校实行公开教学和讲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

两首古诗均是咏物诗。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行写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

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为喻,在苏姐的梅花身上给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诗的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仅仅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教学目标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准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三、教学准备因为S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苏教版的区别,学生对于石灰以及诗人王冕无理解,需要桂林老师提前让学生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以及阅读苏教版《少年王冕》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20、古诗两首《墨梅》-

六年级下册语文表格式教案-20、古诗两首《墨梅》-
陶冶情操: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敖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灵。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板书
设计
课堂
小结
课堂
检测
检查古诗背诵情况。
布置
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办一期以“咏梅”为主题的小报。
③ 这首是写的是哪里的梅花?从哪里可以看出?
④诗中讲的是什么颜色的梅花?世上有墨梅吗?
⑤这画上的墨梅有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⑥理解诗句的意思。
⑧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2、学生汇报有关王冕的故事。
3.听了这几个故事后,你发现王冕和梅花有什么的联系?
4.后人对王冕的评价:“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净白无暇、冰清玉洁的墨梅。
5.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课担者
学校
第几课时
第二课时
时间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拓展延伸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墨梅-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墨梅-

一、课题名称:二、设计思路:诗词在我国文学体裁中是最美丽的。

诗、词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

新课标提出:“阅读诗词,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牢牢把握的。

因此,本课意图以梅花为切入口,通过“四读”,让学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由王冕的水墨梅花一诗,品赏梅花幽韵,知王冕,在学生感悟到诗中梅香的充盈激荡和诗人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后,让学生的情感继续升华,触摸到中国正直知识分子高洁的人格理想和人生情怀,解梅花情结,当学生的情自然流泻时,再赞一赞梅花。

这样,“诗格”“画格”和“人格”的巧妙融合将似春雨,潜移默化着学生的优美人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自悟,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其他描写梅花的古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2.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四、教学重点: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五、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六、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

2.搜集有关描写梅花的诗词。

3.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一、赏梅激趣1.电脑出示《墨梅图》:画面上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

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诗画相配。

2.谈话: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

苏教版六下《墨梅》教学设计(精选6篇)

苏教版六下《墨梅》教学设计(精选6篇)

六下《墨梅》教学设计苏教版六下《墨梅》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六下《墨梅》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六下《墨梅》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

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c.理解诗句的意思。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

)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3、朗读全诗。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诗两首墨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诗两首墨梅-

六年级语文(学科)下册第六单元第6课时总第50课时主备人:曾兆林课题:20古诗两首教学内容:墨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教学难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具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岁寒三友”是哪“三友”?(松、竹、梅)2、你能背出有关“岁寒三友”的诗句吗?(指生背)二、读诗三、解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屏幕上的注释,自学这首诗。

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

1.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A①结合注释能理解的重点词有:理解字词:吾:我。

洗砚池:书画家洗毛笔砚台的水池。

池头:池边。

树:这里指梅树。

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

痕:痕迹清气:清香之气乾坤:指天地②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师小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采用淡墨手法画的一株盛开的梅花。

③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④带着对这首诗的理解自由读读这首诗。

B师引导: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

读懂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师小结:这些问题提得好,可见同学们读诗时动了脑筋,有“大疑”必有“大进”,这就是会读书。

当然,同学们不用着急,通过下面的学习,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③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④朗读体会。

四、品诗1.品“淡墨”①同学们,谁见过盛开的梅花?老师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赏?(课件:几幅盛开的梅花照片)照片中的梅花什么样子?你能用上一、两个词描述一下吗?②王冕笔下的梅花从外表上看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默读前两句诗,思考一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梅》导学案
课题:古诗两首墨梅
课型:新知探究
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我会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生字“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我能通过诗句说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能通过诗句说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堂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1.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

搜集诗人王冕的相关资料。

2.听课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3.放声读文,读准字音,并标出停顿(节奏),努力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4.扫除“拦路虎”(解释下列词语)
洗砚池:
淡墨痕:
流:
清气:
乾坤:
合作探究
1.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2.前两句诗的意思是:
后两句诗的意思是:
3.从作者描写梅花的诗句中,你感悟到梅花的哪些品质精神?从梅的品格精神联想到哪些人呢?
4.古往今来,还有不少写梅花的诗,你知道多少?找出一两首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

展示提升
温馨提示:各学习小组成员要做到全员、全程参与,积极互动,及时补充。

达标检测
1.默写《墨梅》,并写上作者及朝代。

2.《墨梅》中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怎样的高尚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