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合集下载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张建尚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情景导学】抬望眼——让梦想腾飞。

1克葡萄糖在体外燃烧和在体内氧化分解所释放出的能量是相同的,但在体外燃烧会产生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在体内氧化分解则不会产生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重点和难点】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学法提示】1.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首先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探究的问题,然后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时要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产物的检测方法和观察指标的选择。

2.通过线粒体结构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图解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通过比较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课前预习】起步稳——夯实基础促发展!1.细胞呼吸是指 ①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② ,生成 ③ 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④ 的过程。

细胞呼吸可分为 ⑤ 两种类型。

答案1.①有机物②氧化分解③二氧化碳④ATP ⑤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时可使用 ① 检测CO 2,也可使用 ② 水溶液由蓝变绿再 ③ 来检测CO 2。

检测酒精时可使用 ④ 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⑤ 。

2.①澄清的石灰水②溴麝香草酚蓝③变黄④橙色的重铬酸钾⑤灰绿色3.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①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② ,产生 ③ ,释放能量,生成许多 ④ 的过程。

3.①氧②彻底氧化分解③二氧化碳和水④ATP4.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 ① ,产生少量 ② ,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进行的场所是 ③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 ④ ,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进行的场所是 ⑤ ;第三阶段是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 ⑥ 与 ⑦ 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出 ⑧ ,其进行的场所是 ⑨ 。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及反思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及反思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及相关概念。

2. 了解ATP的生物学作用以及细胞对ATP的需求。

教学步骤:Step1: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和总结上一次细胞生物学的课堂内容,引出本次课程的主题。

教师可以用PPT等教具详细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ATP的概念以及ATP的生物学作用等内容。

细胞呼吸是指细胞依靠有机物和氧气通过一系列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能的过程。

细胞呼吸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糖解: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

(2)Krebs循环:丙酮酸从这里开始被氧气分解,转化为CO2。

(3)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2. ATP的概念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它由三个磷酸基团、一个核糖和一个腺嘌呤分子组成。

3. ATP的生物学作用ATP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是细胞的能量 "货币",细胞的许多生理活动都需要ATP的提供,例如:运动、代谢、运输、分泌等。

教师可以通过PPT、口头或书面测试等方式测试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细胞呼吸和ATP相关的知名案例,例如:人体运动中肌肉需要消耗ATP,将ATP变成ADP。

这些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以及注意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

反思:1.教学内容设计本教案采用了讲解、测试和拓展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同时,了解了ATP的生物学作用,激发了学生对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但是,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操作和讨论互动的方式,也许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方法选择本教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测试、拓展等,这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但是,如果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实验,也许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5-3(学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5-3(学案)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基础知识】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我们知道,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由于呼吸作用是在_____________进行的,因此也叫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_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能量并_____________的过程。

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能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有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无氧呼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检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①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根据产生的碳酸钙沉淀的多少,即可判断两种方式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辨别酵母菌的呼吸类型。

反应式如下:CO2+Ca(OH)2→CaCO3+H2O有条件的地区可考虑用Ba(OH)2代替Ca(OH)2,现象将更明显。

②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的气体分别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两种方式产生的CO2的量的多少。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pH6.0~7.6的环境中,其颜色随着pH值的降低,将发生由蓝→绿→黄绿→黄的颜色变化。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2.两种方式的比较: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释放能量(ATP)
举例
乳酸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2.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
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发酵技术,2.农业生产,3.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学法
指导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细胞呼吸: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或其他产物,释放并且生成的过程。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近年来生物高考有关实验的内容越来越多,考查的内容呈多样化,多数考生的答题和标准答案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表现在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表述上。答题存在问题有:对照不明确、指代不明确、观察指标不明确、混淆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实验设计的方法,我们可以分六步完成实验设计:
6.依据气体变化情况,判断呼吸方式:
提出问题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原则1 2 3
进行实验
--------
实验现象
条件
澄清石灰水/出现的时间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有氧
无氧
结论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生存,属于。
2.CO2的检测方法(1)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2使由变再变。
3.酒精的检测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呼吸作用
4.让实验动物猴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猴体内最先出现18O的化合物是()
A.CO2B.H2OC.C2H5OHD.C3H6O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 副本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 副本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一、教材分析“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3节的内容。

在课标中所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为:“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本节内容与初中人教教材中“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有衔接,与高中的必修和选修模块也有密切关系。

本节课内容需要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探究活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第二课时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细胞呼吸的概念;简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说明两者的异同及联系;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评价的能力;获取并表达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积极参与合作交流。

三、重点难点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利用初中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知识点,填写学案,在黑板上贴图、练习等活动。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读书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视频导入新课课前组织学生观看跑酷视频,请学生回味剧烈运动时的感受。

教师启发引导并提出问题: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量来源是什么?(ATP)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中,因此叫细胞呼吸。

导出本节课题: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设计意图:从与本节相关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

(二)学习新知识1.细胞呼吸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中教材中的图片(七年级上P125图Ⅲ-26 呼吸作用示意图)回忆初中呼吸作用的定义,请学生参照图示,思考并尝试概括什么是呼吸作用。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4课时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了解细胞呼吸与细胞供能的关系。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3.阐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4.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意义。

5.探讨细胞呼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一、细胞呼吸有机物在①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叫②。

ATP分子的③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④;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⑤,还能产生少量的⑥。

2.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三、有氧呼吸1.概念: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⑦,释放能量,生成许多⑧的过程。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⑨,线粒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嵴、基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可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是⑩彻底分解形成和[H],并且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且释放大量的能量。

第一阶段在中进行,第二阶段在中进行。

第三阶段在上进行。

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四、无氧呼吸1.概念: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过程及场所:无氧呼吸过程可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不同的酶催化,都在中进行。

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

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什么?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发生的生命活动是否能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为什么?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3.有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及ATP产生? 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4.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试列举几项。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_导学案

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知识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3)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2.能力目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引出呼吸作用及过程【自主预习】一、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概念1.概念:_________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或其他产物,释放出__________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2.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二、有氧呼吸:是指在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有机物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释放生成许多的过程。

(一)主要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结构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过程:1.第一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产生少量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少量的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少量___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氧结合,形成____,并释放出大量______________。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4篇)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1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2,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__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及反思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ATP的作用和重要性。

2. 了解细胞呼吸是ATP的主要来源。

3. 掌握细胞呼吸的整个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ATP的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细胞呼吸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化学反应。

三、教学准备: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

2. 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动物细胞样本、生化实验器材等。

3. 实验材料:葡萄糖、氧气、ATP分子模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ATP分子结构图和细胞呼吸的示意图,引出ATP的作用和细胞呼吸的主要过程。

简要介绍ATP在细胞内的作用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ATP的作用和重要性:通过PPT介绍ATP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引导学生明白ATP在细胞内能量转移和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

3. 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通过生化实验器材,进行一个简单的细胞呼吸实验,观察葡萄糖分解产生CO2和H2O的反应,说明细胞呼吸是细胞内ATP的主要来源。

4. 探讨细胞呼吸的机制:展示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整个过程。

通过PPT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细胞内的葡萄糖氧化和ATP的产生过程。

5. 总结:通过讨论,总结细胞呼吸是ATP的主要来源,并对细胞呼吸的过程进行复习和梳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有效性:通过实验演示和PPT介绍,学生对ATP的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过程中引用了实际案例和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学生参与度: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讨论、实验演示等,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准确回答问题,学习氛围很好。

3. 教学不足: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学生对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不够深入的问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进行讲解和引导。

通过本次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可以全面了解ATP的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理解细胞呼吸是ATP的主要来源的原因,进一步认识ATP在细胞内的生物学功能和重要性。

高中生物 5.3.3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5.3.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5、3、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生物学知识运用能力。

3、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1、探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难点: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自主学习】一、回顾总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需氧气、分解产物CO2、C2H5OH或能量释放大量产生ATP数目相同本质过程意义二、阅读教材P95-96----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

其原理是先让酵母菌____ _____ __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

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_________,有利吸收________等。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__________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___ _____产生_______。

6、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______呼吸【问题生成】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问题填写在下面【师生互动、问题探讨】【探究一】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1、学生完成下表2、讨论分析总结:依据CO2释放量和02的消耗量推测细胞的呼吸状况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通过呼吸产物及CO2释放量和O2的消耗量的比例推测细胞的呼吸类型,总结如下如果有酒精产生,且没有氧气的消耗,则_______________如果有酒精产生,且有氧气的消耗,则如果有乳酸的产生,且没有氧气的消耗,则如果有乳酸的产生,且有氧气的消耗,则如果CO2释放量/O2的消耗量=1,则如果CO2释放量/O2的消耗量>1,则3、讨论为什么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例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②都需要酶③都需要氧④都产生ATP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A、①②⑤B、②④③C、②③⑤D、②④⑤ 变式1: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容器中的氧气减少24ml,二氧化碳增加48ml,则一小时内酵母菌无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A、1/3倍B、1/2倍C、2倍D、3倍【探究二】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应用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第3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2)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3)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能力目标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引出呼吸作用及过程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方法,尊重实验事实,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自主预习】一、细胞呼吸的方式及概念1.概念:_________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或其他产物,释放出__________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2.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二、有氧呼吸(一)主要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其结构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过程:1.第一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产生少量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少量的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少量___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氧结合,形成____,并释放出大量___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元素转移方向:①② ③ ④H 2O 中的“H ”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O ”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 CO 2中的“C ”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O ”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三)概念:细胞在_________参与下,通过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____________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_,生成许多_________的过程。

(四)能量去向:1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1161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_________中,其余的能量以_________的形式散失,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_________。

(五)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三、无氧呼吸: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

2.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4.化学反应式:进行此类无氧呼吸的生物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此类无氧呼吸的生物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发酵:(1)概念: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型:①__________发酵:发酵产物为酒精和CO 2 ②__________发酵:发酵产物为乳酸。

四、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丙酮酸+[H](1)C 6H 12O 6 _____________+少量能量 酶 酶 (2)C 6H 12O 6 _____________+少量能量不同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条件需氧气、分解产物CO2和C2H5OH或C3H6O3能量释放大量产生ATP数目相同本质过程意义五、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

其原理是先让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大量繁殖,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_____________,有利吸收____________等。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__________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

6.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___________呼吸。

【问题导学】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原理:①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可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能将葡萄糖转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变量: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用具: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试剂、体积分数为95%-97%的含一定浓度的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锥形瓶5个、洁净的试管、小气泵。

(四)实验装置:思考: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注意事项:1.实验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用的酵母菌应用新鲜的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试管中滴加浓硫酸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思考:1.两个装置,哪一个是检测有氧呼吸的?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2.第一个装置中NaOH 溶液有什么作用?3.用什么检测CO 2产生情况?用什么检测酒精产生情况?4.什么是对比试验?怎么区别于对照实验?二、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一)温度:1.解读: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强度,其曲线与温度影响酶活性的曲线一致。

2.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CO 2浓度:1.解读:2.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水分:1.解读: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的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 2.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O 2浓度1.解读:①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细胞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有关细胞呼吸计算的规律总结:1.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呼吸强度温度2.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消耗的O 2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物质的量之和的比为_____ 3.产生等量的CO 2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 4.产生等量的CO 2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ATP 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5.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产生的ATP 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6.在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气体变化计算及酶促反应速率比较时,应使用“C 6H 12O 6+6H 2O +6O 2 →6CO 2+12H 2O +能量”和“C 6H 12O 6→2CO 2+2C 2H 5OH +能量”这两个反应式,并结合化学课上所学的,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规律和方法进行解答。

7.如果在题干中没有给出所要计算的具体数值,只有体积比,则可将比值当成实际体积(或物质的量) 进行计算,最后求解。

四、根据CO 2释放量和O 2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CO 2释放量和O 2消耗量是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重要依据,总结如下: 1.无CO 2释放时,细胞只进行产生__________________,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气体体积_____________, 如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