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

合集下载

腰痛针灸辨证与处方

腰痛针灸辨证与处方

腰痛针灸辨证与处方专家简介王乐亭(1895-1984),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

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北京针灸名医陈肃为师。

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

1953年,被聘至北京中医学会,曾任北京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

《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

腰痛本病多由于气血不调,风寒湿停滞经络;或因劳损,肾气不足;或因受外伤闪挫,以致瘀血凝滞,筋脉或经络之气不和而引起。

(一)寒湿腰痛症状:腰痛,腰背沉重而痛,拘急,严重时不能转侧,或兼有下肢酸痛,疼痛处有寒冷的感觉。

或每遇阴天则加重。

卧床休息,症状亦不减轻。

脉象弦细,舌苔薄白。

治法:宜散风、祛寒、益肾、舒筋、活络之法。

针灸并用。

处方:腰阳关,肾俞,环跳,委中。

方解:腰阳关穴能疏通腰部经络,起到舒经活血之功。

肾俞以益肾气。

委中穴是治疗腰背痛之要穴(四总穴歌有“腰背委中求”之说)。

环跳是足少阳太阳经交会穴,环跳和委中配合起到调和气血作用。

(二)肾虚腰痛症状:腰痛痛势缓和,但缠绵不愈,精神倦怠,腰膝无力,劳倦则症状加剧,卧床休息后很快就可以缓解。

脉象沉细无力,兼有滑精,周身酸懒无力,怕冷等症为肾阳虚。

烦闷不安,溲黄,舌质微红,脉象沉数无力为阴虚腰痛。

治法:宜补肾益精、通经活血之法。

针刺用补法配合灸法。

处方:命门,肾俞,志室,太溪。

方解:命门为督脉之穴可治腰痛。

肾俞能调整肾气之阴阳,腰为肾之府。

志室为膀胱经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

太溪滋肾补肾水之不足。

(三)扭伤腰痛症状:腰部有扭伤史,腰脊强直疼痛,一般痛处都固定不移,手按或转侧时疼痛更甚。

治法:宜通经活络之法。

针刺用泻法或点刺出血。

处方:人中,委中。

方解:取人中穴是下病上取之意。

能调理督脉之经络。

委中穴点刺出血,是治疗扭伤腰脊强痛的妙穴,为通者不痛也。

腰痛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分型、针刺治疗

腰痛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分型、针刺治疗

病因病机
1、感受寒湿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身劳汗出,
衣里冷湿,久久得之” 由于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劳汗当风,
衣着湿冷,都可感受寒湿之邪。寒邪凝滞收引, 湿邪粘聚不化,致腰腿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 因而发生腰痛。
2、感受湿热 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
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转为湿热。人感此邪, 阻遏经脉,引起腰痛
病因病机
✓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 太阳经过之。
✓ 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乎肾虚, 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黏滞,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 总离不开湿邪为患。
✓ 《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 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 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
辨证论治
1、寒湿腰痛 [症状] 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 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证候分析] 当寒湿之邪,侵袭腰部,痹阻经络时,因寒性收引, 湿性凝滞,故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湿为阴邪,得阳运始化, 静卧则湿邪更易停滞,故虽卧疼痛不减。阴雨寒冷天气则寒湿更 甚,故疼痛加剧。苔白腻,脉沉而迟缓,均为寒湿停聚之象。 [治法] 散寒行湿,温通经络
病因病机
3、气滞血瘀 跌扑外伤,损伤经脉气血,或因久病,气血运行不畅, 或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导致经络气 血阻滞不通,均可使淤血停留腰部而发生腰痛。
4、肾亏体虚 《景岳全书·腰痛》“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 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 酒色斫伤,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 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 发生腰痛。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2)刺络拔罐法 取阿是穴。用于瘀血腰痛或寒湿腰痛。
(3)穴位注射法 取阿是穴,选地塞米松注射液5ml和普鲁卡因注射液2ml混合液,每穴注射0.5~1ml,2~3日1次。
足太阳
疼痛在腰脊两侧
辨兼症
寒湿腰痛
腰部冷痛重着,或拘挛不可俯仰,有明显腰部受寒史
瘀血腰痛
腰部刺痛,痛有定处,腰部有明显损伤或陈伤史
肾虚腰痛
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反复发作
(二)腰痛的治法
通经止痛。取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三)腰痛的处方
主穴:大肠俞 阿是穴 委中
方义:大肠俞、阿是穴疏通腰部经络气血,通经止痛;膀胱之脉,夹脊抵腰络肾,“腰背委中求”,循经远取委中,以疏通足太阳经气,是治疗腰背部疼痛的要穴。
配穴:
督脉病证配后溪;
足太阳经证配申脉;
腰椎病变配腰夹脊;
寒湿腰痛配命门、腰阳关;
瘀血腰痛配膈俞、次髎;
肾虚腰痛配肾俞、太溪。
(四)腰痛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虚补实泻法。寒湿腰痛或肾虚腰痛加灸法;瘀血腰痛阿是穴用刺络拔罐;痛势较急者委中点刺放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腰骶椎、肾、膀胱、神门,每次选2~3穴,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施治过程中同时活动腰部。
腰痛的针灸治疗方法
(一)辨证要点
腰痛的病位在腰部,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膀胱经夹脊络肾,督脉并于脊里,故本病与肾及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等关系密切。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年老体衰、劳欲太过等因素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或经络失于温煦、濡养,均可致腰痛。本病有虚证、实证、虚实夹杂之证。
辨经络Leabharlann 督脉疼痛在腰脊中部

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

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

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腰痛丨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八种类型中药针灸处方2016-09-20 15:42阅读:X导读:已故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将腰痛分为“寒湿、湿热、血瘀、肾虚、风寒、痰湿、劳损、闪气腰痛”8种类型。

解析与处方如下:(1)寒湿腰痛。

腰部疼痛、重着,脊强拘急,转侧不利,遇阴雨则痛势更剧,得温暖则痛减,或腰中冷痛,体重腹胀,小便清白,苔白腻,脉沉濡。

查腰部无固定压痛点。

寒湿侵袭腰部,阻塞经络,气血流行不畅,不通则痛。

寒湿为阴邪,寒性收引,湿性粘滞,静卧则湿邪易于停滞,故静卧疼痛加重,遇阴雨则寒湿更甚。

热能散寒胜湿,故遇热则减。

苔白腻,脉沉濡,亦为寒湿之象。

①药物:拟益土制水、温中祛寒、健脾燥湿,用肾着汤加味(干姜甘草茯苓白术肉桂泽泻杜仲金毛狗脊),下肢牵引痛减干姜,加独活、防风、当归、芍药、细辛、牛膝。

此方无表药,适用于内存寒湿者,用干姜、肉桂之辛热祛除寒湿,白术之苦温以胜湿,甘草之甘味以和中补脾,茯苓、泽泻之甘淡以渗湿。

以上诸药均属温脾阳化内湿之品,是益土制水之法。

再辅以杜仲之味甘辛性温、狗脊之味甘苦性温人肾经而温补肾阳。

既健脾而又温肾,相得益彰。

腰痛常引下肢作痛者,此为肢体经络亦存寒湿入侵之症,故加表药独活、防风之祛风胜湿,当归、芍药之补血养筋,细辛温通经络,牛膝引诸药下行而舒筋活络。

②针灸:以脾经原穴及脾俞穴为主,参以局部加灸,温健脾阳,散寒胜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湿。

处方:太白,脾俞,三阴交,阿是穴。

足太阴脾经主土,太白是脾经之输土穴,是土中之土穴,也是本经之代表穴,功能健脾化湿。

太白又是足太阴脾经之原穴,脾俞是脾脏经气输注之处,二穴相配是俞原配穴法。

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湿盛则脾土被困,再加上外来寒湿之邪的侵袭,则更伤脾阳。

《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故太白用补法,健脾化湿,温补脾土。

中医针灸学 腰痛

中医针灸学 腰痛

自腰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 腰痛不明显,臀部以下沿坐骨
小腿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 神经走行疼痛
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显 坐骨孔上缘、坐骨结节与大转
的压痛、叩痛
子之间、胭窝中央、腓骨小头
下、外踝等有压痛
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
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
腱反射 膝腱、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腹压增加 疼痛加重
肌肉
无萎缩
【按语】
•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椎间盘突出症者应睡 硬板床。
• 平时应注意保暖,劳动时注意正确姿势。
腰为肾之府,腰痛皆与肾有关。
辨证
• 寒湿腰痛:腰部重痛,活动欠利,阴雨风 冷则发作或加重,苔厚,脉濡。
• 劳损腰痛:多有外伤劳损史,劳累发作加 重,痛有定处,活动不利,舌暗或有瘀斑, 脉弦或细、涩。
辨证
• 肾虚腰痛:慢性反复,隐酸睃痛 肾阳虚:神疲肢冷,遗精,舌淡,脉细沉 肾阴虚:伴虚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 治法:通络止痛,取足太阳经穴及阿 是穴为主。近部、远部对症取穴相配 合。
治疗
• 主穴: 近部:阿是穴、肾俞、大肠俞、…… 远道:委中、后溪、腰痛点
辨证随症配穴
• 寒湿腰痛:腰阳关 • 瘀血腰痛:膈俞、(次髎) • 肾虚腰痛:肾俞、命门、志室 • 急性腰扭伤:针人中,泻法;委中刺络放
血; 腰痛点,泻法。
注意事项
• 明确诊断,排除脊柱肿瘤、结核等 • 卧硬板床 • 综合治疗 • 适当功能锻炼,防治结合,巩固疗效。
调护
• 防止风寒湿邪 • 养成正确站坐姿势,经常变换体位 • 卧硬板床 • 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必要时用腰围
• 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指多种病因所 致的沿坐骨神经通路(腰、臀、大腿后侧、 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疼痛为主要症状 的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坐骨神经受压 等而出现的炎性病变。

腰痛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

腰痛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

腰痛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方按语:腰痛属常见病,亦是多发病。

不少人因之而选择了手术,实在令人遗憾。

其实多数情况下,腰痛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

兼于此,我整理出中医治疗腰痛的一些资料,其中列举诸多实用处方,可供临床参考,以方便患者临床所需。

一、针刺治疗腰痛有效长期以来,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是必需手术治疗的。

因此发明了各种切除术,融核术等等,临床效果如何呢?不少病人手术后仍然疼痛,甚至于反复两三次手术后还是疼痛不休。

我在奥地利用针刺的方法治疗过不少例术后仍然腰痛的病人。

举两个病例:SORAPERRA YUERGEN,男,意大利人,44岁,十个月前发作腰痛,西医发现是腰四五间盘突出,并已经手术。

但术后仍然腰痛,且因某次走路滑倒而加重。

结果又手术一次,仍未解决疼痛问题。

西医说因为局部有关节炎,无法用钉子固定脊柱,嘱其只好多服止痛药片缓解一下症状。

病人现因腰痛剧烈,无法继续工作,已经办理退休手续。

病人不得已,求治于中医。

当时我为针刺局部夹脊穴,配合风市,束骨,中渎,昆仑,痛渐减轻。

再针人中,后溪,束骨,风市,并配合针三间,束骨,大都,痛渐消失。

之后嘱病人服下方巩固疗效,核桃仁3个,补骨脂10克,白术10克,元胡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肉桂10克。

五付,水煎服,日一剂。

手术不能解决的腰痛竟然如此而愈,病人叹为观止。

其家庭医生惊讶不已,专程来我们门诊参观学习针灸医术。

正当我在门诊空隙写作此篇时,来了一位曾患腰痛的患者。

SLEZAK WELTER先生,于2008年因腰痛而首诊,当时已经患腰痛四十年,于八个月前做过第五腰椎间盘电灼手术,但术后仍有右侧腰痛,下及腿部,每天气变化即出现麻木感,且出现小便急迫。

其左脉浮大,寸大明显。

明显是木火偏旺之象。

当时针刺董氏奇穴之灵骨、大白、鼻翼、肾关、小节以及后溪穴。

再诊脉已经大减,且疼痛好转。

再治五次而诸症豁然。

且病人出现极为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初诊时非常罗嗦,语言极多,渐治渐减,之后伴随腰痛消失竟然完全不再罗嗦,我自己亦觉不可思议。

中医辨证治疗腰痛

中医辨证治疗腰痛

中医辨证治疗腰痛
简介: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腰痛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1. 辨证原理:
中医认为腰痛是由于腰部经络不通而引起的,常见的辨证类型
包括肾虚、寒湿、湿热和气滞等。

通过辨证,可以确定病因,进而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辨证方法:
(1)肾虚型:治疗重点在于补肾。

可采用草本药物,如补骨脂、巴戟天等;饮食上宜多食用补肾壮阳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2)寒湿型:治疗重点在于祛寒湿。

可采用温热的药物,如
附子、生姜等;饮食上宜避免冷凉食物,如冰饮等。

(3)湿热型:治疗重点在于清热利湿。

可采用具有清热作用
的药物,如黄芩、车前子等;饮食上宜少食动物脂肪和辛辣食物。

(4)气滞型:治疗重点在于活血理气。

可采用具有活血作用的药物,如丹参、川芎等;饮食上宜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

3. 注意事项:
(1)在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前,应先进行全面的中医诊断,确保准确辨证;
(2)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4)辨证治疗是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同一种辨证类型的治疗方法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腰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接受治疗时应注意全面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腰痛的中医辩证及针灸治疗

腰痛的中医辩证及针灸治疗
1 寒湿腰痛 主证 :腰部冷痛,身体沉重 ,转侧不利 ,得 暖则适 ,遇阴
而寒冷则疼痛加重 ,脉沉缓,苔 白腻 。 治则 :温经通络 ,行气除湿。 处方 :肾俞 、腰 阳关 、关元俞 、大肠俞、委中。 方义 :肾俞 ,针灸并用可祛寒除湿 ;腰阳关为局部取穴,
以疏通局部经气 ,行气止痛 ;关元俞 、大肠俞 ,有祛风散寒、 通络止痛之功效 ;委 中为循经取穴 ,守 “腰背委 中求 ”之意, 以疏通膀胱经经气 。
【关健词 】 腰痛; 中医分型;针灸治疗 [Abstract] Low back pain was common symptoms in a very rural and urban populations,according to TCM theor y a n d clinical
sym ptoms,it i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rheum atism,back pain,cold,back pain,hot a n d humid back pain,bleeding,back pain,ki血 ey
杨 辉 (甘肃省 陇南市武都 区第一人 民医院 ,甘肃 陇南 ,746000)
中图分类号 :11274.34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860 (2011)20—0070.02 证型 :ADI
I摘 要 】 腰痛是 一种在农村和城 市人群 中非常都常见的病症 ,中医学根据 中医理论和 临床血腰痛 、’肾虚腰痛 (肾阴虚、 ’肾阳虚 )等不 同证候 类型。本人根据 不同的类型提 出相应 的治 则、治 法、针 灸选 穴及 临床验例 ,以供和各位读者相互学 习和交流。
【Key words] Lumbago;TCM separate type;Acupu n cture treatm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
[针灸]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
[针灸] 腰痛的分经辩证与治疗一、概述
1.定义: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

2.原因:引起本病的病因繁多,创伤、肿瘤、炎症、先天性疾患等四大类病因均可包括在内。

主要原因有①腰椎间盘突出②腰椎骨质增生③骨质软化④腰肌劳损⑤腰肌筋
膜炎,此外还有肥大性腰椎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腰椎骨折、先天性腰骶结构异常、腰部肿瘤、肾脏疾病、妇女泌尿系感染等。

3.本文主要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
神经根、马尾神经的一种综合症。

二、病因
1.外伤:可分为急性外伤和慢性劳损两种。

2.风寒湿痹:多位受风寒湿邪侵袭引起。

3.肾虚:可分为先天不足和后天滋养不足(包括自身滋养不足和损耗过多相对供养不足)。

三、临床表现
1.症状:①腰痛②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放射。


令人腰痛......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寻之累累然,乃刺之......。

今人译为:足厥阴经引发腰痛时,可刺足厥阴经之蠡沟穴进行治疗。

足厥阴经引发腰痛时,可取足厥阴经穴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

笔者治疗足厥阴经腰痛案列:患者王XX,男,30岁,腰部酸痛伴右下肢疼痛不适1月前来就诊,平素睡眠质量差,双目时有视物模糊,脾气不好。

查体:右下肢疼痛沿右下肢内侧放射,腰3-4棘间及棘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股神经牵拉实验阳性,腰椎CT示:腰3-4椎间盘膨出。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辨为足厥阴经腰痛。

予以针刺蠡沟穴放血,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及腰3-4棘旁阿是穴,配大敦、太冲、三阴交、曲泉、阴包、太溪、复溜等穴位进行针灸,施术完毕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大半,给予配合滋补肝肾,活血止痛的中药三付水煎服。

五日后前来复诊,诸症减退大半,继续按上述原则取穴治疗,配合口服滋补肝肾,活血止痛的中药三付,服完之后前来复诊,疼痛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2.足少阳经腰痛:《素问·刺腰痛》中说:少阳令人腰痛......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

今人译为:足少阳经引发腰痛时,刺足少阳经之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足少阳经引发腰痛时,可取足少阳经的穴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

笔者治疗足少阳经腰痛案
例:患者陈XX,男,27岁,腰部胀痛伴右下肢胀痛1年就诊,平素心情不好,查体:腰右侧及右小腿外侧胀痛不适,腰4-5棘间及棘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约50°,腰椎CT示:腰4-5椎间盘轻度膨出,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辨为足少阳经腰痛。

予以针刺阳陵泉放血,取肾俞、命门、腰4-5棘间及棘旁阿是穴,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光明、足窍阴等穴位进行针灸,施术完毕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一半,未口服中药,五日后在行一次针灸治疗,疼痛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3.足太阳经腰痛:《素问·刺腰痛》中说: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刺其郄中正经出血......。

今人译为:足太阳经引发腰痛时,可刺其足太阳经之委中穴进行治疗。

足太阳经引发腰痛时,可取足太阳经的穴位为主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

笔者治疗足太阳经腰痛案例:患者刘XX,男,40岁,腰痛伴左下肢疼痛1月就诊,患者于1月前干活时,发生腰痛伴左下肢痛,查体:左下肢疼痛位置为后侧疼痛,可放射至外踝及足外侧,腰部活动受限,腰5-骶1棘间及棘旁压痛,可放射至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约40°,腰椎CT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辨为足太阳经腰痛。

予以针刺委中穴放血,取肾俞、命门、腰5-骶1棘间及棘旁阿是穴,配腰阳关、次髎、殷门、承山、昆仑、至阴、太溪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施术完毕后,患者自觉疼
痛缓解一半,予以配合口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口服,3日后来复诊,腰部疼痛及左下肢疼痛明显好转,继续予以上述原则进行针灸治疗,配合口服中药,三日后前来复诊,腰部疼痛消失,左下肢略有不适,给予患者行骶管注射疗法,注射时患者自诉上述疼痛部位出现憋胀感,传导至足尖,注射完毕后在配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中药口服。

一周后来复诊,疼痛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后患者继续在铁厂从事重体力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