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

合集下载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原安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显臣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牙痛、肋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拔针即愈,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显效或治愈。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用之者神,得之者秘,社会上掌握此技的医家并不多见,今不揣浅陋,公之于众,推而广之。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穴位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间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穴、合谷穴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也治头痛、牙痛、腰脊痛,。

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主治:目眩头痛,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疼痛。

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经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主治: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痫不醒人事,臂肘拘急,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昏仆不能言语,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手足麻痹,牙痛,头痛,伤寒感冒。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松握拳为度。

以上三穴,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证,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臂、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以及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疗效甚为理想,往往拔针而愈。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经线上,在第四、五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经线上,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单刺此穴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足心痛麻,内外踝的疼痛肿胀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一寸五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与探析浮针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颈肩腰腿痛中,浮针疗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浮针疗法中,医生会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

对于颈肩痛患者,常选择风池、天柱、肩井等穴位;对于腰腿痛患者,常选择腰俞、膝眼、足三里等穴位。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机制。

浮针疗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刺激穴位后可以改变局部组织的血流量和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疼痛。

浮针疗法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变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使疼痛信号得到抑制和终止。

浮针疗法还可以调节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疼痛和促进康复。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操作。

在进行浮针疗法时,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定疼痛的部位和病因。

然后,在消毒后,使用针灸针进行穴位刺激。

刺入皮肤后,用手指轻轻按压针柄,使针身在皮肤上微微浮起,这就是浮针的名称来源。

在刺激穴位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感受进行调整,使其感到轻度酸胀感即可。

通常每次治疗时,医生会选择2-4个穴位进行刺激,每个穴位刺激时间为5-10分钟,每周1-2次,连续进行2-4周。

通过实际的临床应用,浮针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一方面,浮针疗法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浮针疗法可以缓解颈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颈肩活动功能。

浮针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浮针疗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进程。

值得注意的是,浮针疗法在应用时需注意合理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

穴位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选择,不同的病情可能需要刺激不同的穴位。

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穴位的清洁和消毒,以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详解(科内讲课资料)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详解(科内讲课资料)

平衡针的靶点靶位学说
• 平衡针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利用传 入信息通路至大脑中枢靶位,使失调紊 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 态,通过传出信息通路完成对靶向病变 部位的应急性调整,达到机体恢复新的 平衡。这也就是平衡针的靶点靶位学说。
平衡针靶点靶位示意图
大脑中枢靶位
外周神经靶点
肢体病变靶 向
(三)突出单穴疗法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 80% 以上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 针灸的目的不是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 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 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患者机体内的平 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取穴总计 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七)突出离穴不离经
平衡针灸不过于强调穴位的定位,而是要 求针刺到相应的穴位即神经相应的节段上而出 现针感即可。平衡针灸要求针刺的是神经干或 神经支,因为神经分布有它一定的客观规律, 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在实际临床中 不可能对每个人的取穴都十分准确,所以针刺 穴位的部位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 此,进针后一旦取穴未准,可根据自己的判断 ,利用针体的提插从左右或上下方向来寻找针 感,如肩痛穴针刺的腓浅神经上下10厘米内均 可。
(五)突出即时效应
即时效应亦称一针见效。80%以上的病人3秒钟 即可见效。对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体质好、年龄 小的病人经一次性治疗即可临床治愈,即使发病时 间长、症状重、年龄大、体质差的病人不能达到预 期效果,也可使症状改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生 存质量,延长病人生存时间。 平衡针灸学的疗效不是取决于医生,而是取 决于病人自身的平衡系统调节能力。其中发病时间 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年龄结构的大小、体质的强 弱直接决定疗效的好坏。

董氏针灸治疗腰、胯、腿、脚部等疾患病案处方!

董氏针灸治疗腰、胯、腿、脚部等疾患病案处方!

董氏针灸治疗腰、胯、腿、脚部等疾患病案处方!展开全文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狭窄及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运动神经元病等(1)今年75岁,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右侧坐骨神经疼,小腿胀,针:肩六、三顶、手六白、灵骨大白,针后腿胀消失,坐骨神经疼痛减轻。

(2)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右腿不舒服,灵大、肩六正筋一二三,腰灵、腕顺、中白、下白,对侧扎针。

(3)穆柳燕:腰椎间盘突出,腰歪了,腿也瘸了,扎什么穴。

1)吴锡勤:正脊。

(4)许凤:我婆婆71岁,腰椎间盘突出,从尾骨开始疼一直到左承扶处,小腿到脚也麻。

今天针第六次,针后尾骨酸困,腿还会麻,灵大、腕顺、六白、肾关、四肢、手千金五金,1)任绍华:加正脊、重魁、驷马、三叉。

2)李海军:正脊、肩六、九里穴、水曲、火串火陵火山。

(5)阿校: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

1)田越:正脊、火串火陵火山、手六白、灵骨大白、上三黄、火主火硬。

(6)王首峰:一患者,腰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双下肢酸困无力。

处方:灵骨大白、中白次白、腕顺一二、三叉,效果不明显,求指点。

(7)肖玲珠:女,这几天放假在家打扫卫生有点累,腰椎间盘突出犯了,痛。

给其针:灵骨、大白、腕顺、腰灵穴。

5分钟就感觉轻松了,20分钟痛苦已去百分之五十,40分钟已好百分之九十了。

(8)杜教成:孕妇怀孕3个半月,腰椎间盘突出,放射到腿,现腿疼,能不能扎针。

(9)张小莲:腰椎盘突出,压迫神经,腿发麻,扎传统针灸20多天腿都成筛子了,还水肿,后来我用董针试试,她没连扎,偶尔的扎,但也有效果,腿现在一天就麻一次,有时候不麻,也不疼了。

(10)女52岁,每星期一次大便,便质无异常,有腰椎间盘突出,经在我处用董针治好腰椎间盘突出后,要求治便秘。

11月27日,选穴三其、四花上、门金穴,留针半小时。

11月30日复诊,自述针后每天一到两次大便。

原方再针,12月2日复诊,大便完全恢复正常,小肚子都减了。

(11)任绍华:患者女,50来岁,2年前出车祸从电动车上摔下来,腰腿疼,先后做了三次椎间盘突出手术,不但没好,而且严重,现在症状是腰酸困疼,胯骨两侧胀疼,腹股沟也疼,针正脊、腰灵、手六、灵大,两次无任何反应。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实用技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实用技

肩痛穴
• 体表定位: • 此穴位于腓骨小头下方与外踝连线的上 三分之一处。 • 解剖定位: • 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 短肌,布有胫前动脉、静脉肌支和腓浅 神经。
• 取穴原则: • 交叉取穴。左侧肩痛取右侧穴位,右侧 肩痛取左侧穴位,双侧肩痛取左侧穴位, 双侧肩痛取双侧穴位。 • 神经定位: • 腓浅神经。
• (2)即时效应,就是一针见效, 要求90%以上的病人3秒种内出现不 同程度的症状改善。
• (3)三快针法:即进针快、找针感快、 出针快,要求3秒钟内完成一个针刺过程。 平衡针灸只强调提插不强调针刺手法。
• (4)强调针感效应:这是区别穴位针刺 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志,其针感因针刺的 不同的神经而出现酸、麻、胀、痛、传 导、放射等不同的自我感觉。针感的实 质是指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 的结果。
第 二 讲
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实用技术
腰腿痛常用平衡针灸穴位
颈痛穴
• 体表定位: • 此穴位于手背部,半握拳第四掌骨与第 五掌骨之间,即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 解剖部位: • 在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间背侧肌中,布 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背静脉网、 尺神经手背支(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 有神经。
中国中医药报:平衡针灸学科 创始人 2009年8月6日
新华 每日电讯 军中名医王一针 1998年4月16日
王文远发明的平衡针灸 技术在20多个国家传播2005年8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张汉卿平衡针灸工作室
张汉卿简介
平衡针灸学科为全军争得五个第一
• 平衡针灸学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和总后卫生部,北京军区卫生部、北京 军区总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科同 志的积极努力, 2005 年以来,北京军区 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中心主任王文远教 授创立的平衡针灸创新学科为全军中医 学科在国家级科教研平台上争得了五个 第一。

针灸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最拿手

针灸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最拿手

这些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作用于人体皮肤细胞,令人脸色黯淡。

全科医生·身体管理家庭科学·新健康健康一点通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颈肩腰腿痛的常见疾病包括肩周炎、腰肌劳损、颈椎病、足跟痛、踝关节损伤、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头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腰椎滑脱、滑囊炎、跌打损伤及扭挫伤等。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是急性损伤的后遗症、慢性劳损、老年退行性病变等,其病理改变是骨质增生、软组织无菌性炎症、椎体滑脱或者椎间盘突出,其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颈部、肩部、腰部、腿部、臀部、手臂、脚出现麻痹疼痛,同时伴有鼻炎、失眠、耳鸣、烦躁、月经不调、视力降低、痛经以及胸闷等,甚至由于病情迁延长时间得不到治愈而出现精神抑郁、焦虑等心理精神问题。

颈肩腰腿痛,在中医看来是因为各种病因造成的机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将其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类。

其中虚证是因为长期劳损、长期生病等原因引起的气血运行不畅和气血两亏,造成筋脉没有得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到充分的濡养导致的不荣则痛;实证是因为外伤瘀血、外感风寒湿邪等原因造成的气滞血瘀、经脉闭阻,从而导致不通则痛。

颈肩腰腿痛常见的人群是老年人,这是因为老年人年龄较大,身体的气血逐渐降低,不能对筋骨经脉进行充分的濡养,从而造成功能逐渐衰退,此时老年人处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空疏的情况,从而容易被风寒侵袭,导致气血不畅经脉受阻。

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可以舒经通络、益气活血、行气导滞、平衡阴阳、温经通脉等,有效改善症状,显著降低疼痛程度,是现阶段最理想的一种治疗方式。

针灸推拿治疗不同于药物治疗,是对全身经脉进行疏通,改善机体气血运行状况,对疼痛进行深层次的治疗,从而达到痊愈的效果。

针灸推拿治疗可针对不同的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直接性的针刺治疗,起效快、无毒副作用,人们的接受程度较高。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50例

平衡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50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山西 省 稷 山县 人 民 医 院 , 4 2 0 030)
者一 种适 当的 良性 刺激 信 号 , 这种 刺激 信 号 既不 针 对 病
原体 , 也不直 接针刺 病变部 位 的组 织 器官 , 而是把 医生 的
笔 者 20 0 7年 5月 ~2 0 0 9年 6月 采 用 北 京 军 区 总 院王 文远教 授创 立 的平 衡 针灸 疗 法 治疗 颈 肩 腰 腿 痛 5 O 例 , 到较 好 的疗效 , 报 道如 下 。 收 先

指令 性信 息通过 针 刺神 经 直接 输 给信 息 高 速公 路 , 以最
快速 度 、 最佳 路线 输 送 到 高级 中 枢 系统 。这 种来 自人 为
的超 强刺激信 号 , 速传递 于大脑 中枢调控 系统 , 迅 大脑 中 枢调 控指挥 中心 积 极接 收 了 医生 给 予 的指 令性 信 息 , 迅
效 : 刺后 症 状 、 能 改变 不 明显 。 针 功 结 果 : 有病 人 以针 刺 1 所 0次 来 评 定 疗 效 。 治 愈 2 9
火 作 用 , 釜底 抽 薪 之 法 。用 老姜 煨 后 涂 搓 , 乃 盖取 其 辛
温 以疏通 络脉 , 表祛 邪 , 解 同时也 对刺 络法 起 反佐作 用 。 本 法 虽属 民 间疗法 , 与 中 医理论 暗合 , 疗效 显 著 。 但 故
讨 论
平衡 针 灸 治 疗 颈 肩腰 腿 痛 5 0例
李 俊 庆 宁 梢 凤 任 朔
颈肩 腰腿痛 临床 常见 , 本类 疾病病 因较 多 , 主要与 劳 累、 凉、 受 外伤 、 脊柱关 节退行 性改 变 、 间盘 突 出或膨 出 椎 等有 关 , 的病 因 尚不 明确 。我 们 采用 平 衡 针 治疗 颈 肩 有 腰腿 痛 的原 理主 要 是通 过 针刺 神 经 干或 神 经 支 , 予 患 给

手足三针疗法(转)

手足三针疗法(转)

手足三针疗法(转)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一、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足三针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颈肩腰腿痛针灸绝技运用足三里穴交替加“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并希望让本法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足三里 (三里是强壮要穴·若要安,三足常不断。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

笔者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下面谈谈足三针。

足三针:足临泣、内庭、太冲今就三个穴的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资生经》谓:“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瘘,善啮颊,天牖中肿,淫泺,(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痎疟日发,妇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满,乳痈。

”《医宗金鉴》临泣穴,主治歌:“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痛合头眩,齿痛耳聋咽肿症,游风瘙痒筋牵缠,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内庭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第三蹠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喎,齿龋,疟不思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

”其中并没有关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内容。

在临症中单刺内庭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痛麻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蹠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主心痛脉弦,走黄,瘟疫,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少腹痛,两丸骞缩,溏泄,遗尿,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大便难,便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溃疝,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渴,肘肿,内踝前痛,淫泺,(月行)酸,腋下马刀,疡漏唇肿,女子漏下不止,小儿卒疝”等多种病症,大致有7种与本文有关。

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等痛症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纵观以上手三针、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一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病的直接记述以外,其他5个穴位均有着较为突出的记述。

据体验,内庭的主治病证,不仅仅是上述那么多,其对大、小腿前侧,足面、足趾、足心、内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肿胀,拘急麻痹疗效比较突出,比古医籍列述的主治病证效果更为理想。

在临床中发现内庭的主治病证,在针灸学教材中未见记述;而《简明中医辞典》(1988年3月,人民卫生版)足阳明胃经条目下有“……颈肿……经脉所过处痛”的记述,虽未能明言病症,但也有所提及,笔者将关于内庭穴的肤浅体会写出来,供同道验证,这对于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等疑难痛症,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适应症范围,手三针、足三针也是这样。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

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

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

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

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

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

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四、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

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

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

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

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手三针、足三针,即手三穴、足三穴的经脉循行线路见图。

作者曾作过一个统计:手足三阳经共218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痛的就有130个;手足三阴经共91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腿的就有46个:督脉28 个,可治以上病症者有20个,任脉没有穴可治上述病症。

全身合计大约有196个穴可以治疗颈肩腰腿的疼痛麻痹。

若再加上奇穴、天应穴、耳穴等,真是难以计数,这么多的穴位,临床使用起来真是够夏杂的了。

在临证时凡见到上述诸症状,不论其发病原因,均先以手三针、足三针进行治疗,一般的不加配穴。

当然,就用这6个穴位的适应证,可能不如196个穴位之广泛;但就经验来讲,上述范围的病症绝大多数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历来的针灸大家,无不强调针刺手法的重要性。

即使辨证准确,选穴得当,而针刺手法不合疾病的法度,也难收到预期的疗效。

针刺手法,是一个高难度的技巧问题,不是光凭书本上讲的,或者他人口说的什么手法就能轻易掌握的。

一个针灸医生要想掌握住古代针灸大家所陈述的那么多的灵活多变的针刺手法,并达到娴熟自如的境地,必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细心体会,潜心领悟才行。

真是谈何容易!针刺手法可见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巧问题。

据历来的针灸书籍所介绍的手法甚多,一般的临床针灸医生很难掌握住其运用技巧。

手三针、足三针虽然也讲究手法,但是却很简单,只要是针灸医生或略知道一点针灸的人都可以很快地学会并能运用于临床。

五、手三针、足三针具有以下特点1、取穴少。

手三针、足三针取穴数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针。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

2、进针快。

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l秒。

3、手法快。

针如闪电一样进入穴内,手法要如疾风飞箭一徉。

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

4、得气快。

手法快的特殊效应就是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

5、收效快。

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

6、针刺时间短。

针刺时间的长短,是与疗效的有与无、好与差有关。

收效显著,即可出针,针感差没效果时间就可稍长一点。

在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时从入针到出针多在1分钟左右,2~3分钟者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