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腰腿痛

合集下载

针灸腰痛病案

针灸腰痛病案

针灸腰痛病案腰痛案病案概要吴某,女,38岁,2010年5月15日初诊。

主诉:慢性腰腿痛,加重1个半月。

症候:有腰痛病史,经住院治疗好转。

但久行则左下肢痛酸凉,感觉障碍,足跟冷,脚外侧麻,行路有跛行。

苔白,脉沉滑。

曾查X 线显示:腰4-5、腰5-骶1椎间盘向后突出。

经络诊察:手太阳经、足太阳经异常。

辨经:病在足太阳经筋。

选经:足太阳经、督脉。

选穴:针刺至阴(左,放血10滴)、后顶。

二诊:针后当日症状明显好转。

取左秩边、委中,右顶结节。

三诊:左下肢痛已消失,唯久站、久行时感下肢麻(大腿后侧)、酸(外侧)。

取右顶结节,左京骨(有结块)。

疗效:治疗3次以后痊愈。

医案解读患者腰5-骶1椎间盘突出,伴左下肢凉、左脚外侧麻,属足太阳经筋病。

左足外侧麻,表示有血虚,左至阴穴放血引阳通络,促进气血流动。

后顶穴用了两个针,一个直接往下针;另一个也在后顶针,但沿着人字缝往足太阳经左斜下透。

搓针后顶穴(编者按:针刺后,沿着针身,用手指向下搓头皮数次)的同时用医者的左腿膝盖顶住患者腰部,搓完针后让患者走一下,观察她的腿有无变化。

患者穿上高跟鞋站起来腰腿一点问题都没有,很敏捷地走动,自述腰腿行走已无障碍,跟刚来时完全不同。

由于患者的腿疼位于足太阳经筋,后续治疗加了秩边和委中,秩边主“腰痛”。

委中“主膝痛及拇指,腰夹脊沉沉然,遗尿腰重不能举体”。

找后顶穴发现右侧顶结节有异常反应,可理解为后顶的变位。

针后效果显著。

腰部受到损伤时,经筋、肌肉、韧带皆能变位,腧穴也能随着变位。

腧穴在皮、脉、肉、筋、骨之间,它们一有变动、错位,腧穴自然也变动。

如一条长河末端发生地震或暴雨,导致峡谷两边山崩或泥石流,碎石下落河中,堵塞河流。

河水不停涌来,绕过壅塞处,致使水流变慢,而影响上游水流速度。

河流末端像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上端等于顶结节的变位。

搓针后顶旁的顶结节时要求患者踹脚,能让筋肉顺利复位。

经络诊察时候发现京骨有一个结块,说明足太阳经筋有气血、代谢物的堆积(由于经筋受损,气血流动不畅,能产生堆积,形成结节、结块)。

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腰椎转移瘤

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腰椎转移瘤
胥梦霞住院医师:骨转移瘤CT表现:1、骨质破坏:①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破坏成不规则斑点状,部分伴有轻度膨胀性改变,骨破坏边界清晰或有硬化边缘,病变范围广泛,包括椎体、横突、椎弓根、脊突、椎板及椎体小关节。②成骨性改变:CT表现为弥漫性密度增高,骨小梁融合不清,孤立的密度增高区。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椎体、附件。③混合性改变:破坏和增生混合存在。2骨性椎管受累 表现为椎管变形,管壁破坏,瘤组织突入椎管致椎管变窄,脊髓受压。3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受累。
骨改变的CT表现:脱出的髓核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形态不一,且不规则多位于椎体后部表面,这可能是由于髓核脱出刺激引起反应性增生或掀起骨膜至骨膜下出血,骨化所致。
胥梦霞住院医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表现:突出的髓核为扁平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T1加权像突出髓核的信号比脑脊液高,比硬膜外脂肪信号低,界限分明。T2加权像突出髓核可表现为高或低信号。信号强度比脑脊液低,比脊髓高,与硬膜囊外脂肪相比略低或略高。突出的髓核与未突出的髓核之间有“窄颈"相连,此征象于矢状位显示清晰。脱出的腰椎问盘块与椎间盘与椎间盘内残留髓核呈蒂状相连和横断面显示有残留通道,具有特征。
李咏梅住院医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1.直接征象:①椎间盘后缘向椎管内局限性突出的软组织快影,形态不一,边缘规则或不规则;②突出的椎间盘可有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须与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相鉴别,一般钙化是孤立存在,与椎间盘相连;③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髓核游离碎片,密度高于硬膜囊。2.间接征象:①硬膜囊外脂肪间隙移位、变窄或消失;②硬膜囊前缘或侧方及神经根受压征象;③椎间盘突出所致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科室:Fra bibliotek灸科床号:49
时间:2013年03月10日地点:针灸科医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王鹏主任医师、刘照玺副主任医师、胥梦霞住院医师、石灵璇住院医师、李咏梅住院医师、王凯住院医师、叶振忠住院医师及全体实习医师病例报告人:叶振忠住院医师主持人:王鹏主任医师

【专病专治】针灸名家(杨甲三、于书庄)针灸治疗腰腿痛论治

【专病专治】针灸名家(杨甲三、于书庄)针灸治疗腰腿痛论治

【专病专治】针灸名家(杨甲三、于书庄)针灸治疗腰腿痛论治针灸治疗腰腿痛论治下期:腰腿痛施治处方一、杨氏论治杨甲三教授是当代著名针灸学家,对经络腧穴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多次出国访问,为多国元首诊病疗疾,为中国针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腰痛为病,当辨其寒热虚实冷痛沉重,脊强拘急为寒湿腰痛。

胀痛烦躁,便闭尿赤为湿热腰痛;痛定不移,昼轻夜重为瘀血腰痛;痛势绵绵,乏力酸软为肾虚腰痛;暴痛为实,久痛为虚,腰引胁腹满痛,不利俯仰属肝肾,腰痛腹满属脾。

(二)腰痛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伴发其他症状表现腰痛作为临床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伴发其他症状,在治疗时可随症状加减。

腰痛伴善悲,加足三里;腰痛无固定处,兼腹胀,大便难,肩背颈项强痛,头眩晕,取涌泉、昆仑;腰脊痛引睾丸,痛甚则欲大便,加下巨虚、小肠俞;腰痛能俯而不能仰,若仰则欲仆倒,加殷门;腰痛受冷加剧兼痔疾,加承扶;腰痛发凉,喜弯腰,睾丸上缩,加上髅;腰痛脊急,胁胀,小腹急,加志室;腰痛少腹胀,癃闭不得小便,加胞肓;腰痛骶寒,俯仰困难,小便困难加秩边;腰痛不可俯仰加阴陵泉;腰痛不得转侧,加章门;腰痛不可久立,俯仰困难,加京门、行间;腰痛引脊内加复溜;腰痛举足困难,坐位时摇晃,加申脉;腰痛如束带,腰溶溶如坐水中,加带脉;腰痛引少腹加下髅;腰痛兼喘加太溪。

(三)注意1.一般外因以寒湿为多,温热较少见。

内因多肾虚,肾阳虚,精不足为多见,肾阴虚者较少。

闪挫跌仆等外伤在于瘀血。

2.腰痛从肾论治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髓,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3.凡诸病本虚标热,不可峻用寒凉,须用温散之药,又不可纯用参、芪大补,大补气旺运行不畅则痛更甚。

二、于氏论治于书庄教授是当代著名针灸学家,从事针灸理论研究和临宋实践多年,对经络、腧穴、临证治疗有深入的研究,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针灸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辨证依据寒湿腰痛:主证是腰部冷痛重着,夜间尤甚,阴雨遇寒加重湿热腰痛:寒湿郁久化热,腰痛伴有热感(或灼热),喜寒恶热。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病例分析专题报告

中医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病例分析专题报告刘*,男,61岁,初诊日期:202*年5月。

主诉:间断腰痛2个月余。

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痛,久坐或久站后加重,改变体位可缓解,未诊治。

1个月前,于前倾体位时腰痛加重,弯腰或转身时加重,直立位略缓解。

晨起有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

查体及实验室检查(阳性指标):腰痛重着,痛连臀腘,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西医诊断:腰肌劳损中医诊断:腰痛证候诊断:脾肾阳虚证治疗原则: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针灸取穴:金门、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飞扬、委中、昆仑。

治疗过程:患者取俯卧位,腰部患侧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作常规消毒至金门穴。

选用0.30mm*75mm毫针。

先作腰部按诊,寻至腰痛最明显的部位(常为气海俞或大肠俞或关元俞)后进针,施以提插泻法使针感沿足太阳经下传即出针;再刺其下方的秩边穴,使针感下传后出针;再刺委中穴,针感下传后依次再刺飞扬、昆仑两穴,不留针;刺至金门穴施提插泻法3min后留针,嘱患者起身走下诊床,作腰部前、后及左、右两侧适当运动和以腰椎为轴的运动,逐渐加大运动幅度,直至正常范围,活动约5min,再以提插泻法行针3min,嘱患者继续活动5min即出针。

出针后,再予金门穴隔姜灸:取2.5cm*2.5cm大、0.5cm厚鲜姜1片,以三棱针刺8-10个小孔,上置艾柱如莲子大,共灸3壮。

上述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中药:干姜苓术汤加减干姜g、桂枝g、牛膝g、独活g茯苓g、白术g、杜仲g、桑寄生g续断g、苍术g、薏苡仁g、甘草g水煎服,日一副其他辅助治疗方案:耳穴法:腰椎、骶椎、肾、神门等。

治疗结果:4个疗程后腰痛感觉消失,腰部运动自如,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急、慢性腰痛以是太阳膀胱经痹阻不通者多见。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夹脊下行抵腰中,若经气痹阻不通,则发为急、慢性腰痛。

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腰椎间盘突出2月

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腰椎间盘突出2月

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腰椎间盘突出2月
简介
本文档记录了一个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疑难病例,并探讨了针灸科治疗在该病例中的应用和效果。

病例描述
患者为一名50岁男性,自述腰痛伴放射痛,已经持续了2个月。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针灸疗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具体的治疗方案如下:
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了腰椎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

刺激方法:使用针刺法进行刺激,控制刺激力度和深度以确保
安全和舒适。

针灸次数:每周进行2次针灸治疗,连续进行4周。

治疗效果
经过4周的针灸治疗,该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

他的腰痛感明
显减少,放射痛也逐渐缓解。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结论
通过这个病例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针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
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需注意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
情差异,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应用针灸疗法时,仍
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___,___。

腰椎间盘突出的针灸治疗效果评估[J]。

针灸杂志,2020,30(2):12-15.
2.___,___。

腰椎间盘突出的针灸治疗实践总结[J]。

针灸应用,2020,10(3):45-50.
注: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不得作为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实际治疗应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腰椎间盘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腰椎间盘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腰椎间盘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病例资料:
患者,岁,男性。

主诉:右腿下半段不断发生放射状疼痛已2个月,并伴有活动后疼痛加重。

无明显发作规律。

现病史:2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开始发生右腿下半段放射状疼痛,疼痛程度为4-7分(10分制),疼痛随活动加重,休息后痛症可缓解,但未完全消失。

伴随下肢乏力感,下肢活动受限。

既往史:无特殊既往史。

体格检查:腰侧弯折和左右旋转运动受限,下肢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1.腰椎光片:4-5、5-1间盘下凹变形。

2.腰椎:4-5、5-1间盘间隙收缩,肿胀,脊神经压迫。

讨论内容:
1.从本次检查结果看,本患病例腰椎间盘病变明显,主要间隙为4-5、5-1,符合原发性腰间盘突出症之诊断标准。

2.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腰间盘性腰泛疼痛,随活动加重,休息无效,符合腰间盘病变所致临床表现。

3.光片可见4-5、5-1间隙下凹变形,证实存在间隙病变。

检查可明确
间隙病变范围及程度,明确为4-5、5-1间隙突出。

4.综上,本例诊断为4-5、5-1腰椎间盘突出症。

建议开展间隙内窥镜检查明确诊断,并优先采取保守治疗。

如无效,考虑进行微创内窥镜下间隙切除术治疗。

以上为一个腰椎间盘疑难病例的讨论记录范文,希望对您有用。

如果文中表述有任何不当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请指出,以便我改进。

腰腿痛针灸科病历

腰腿痛针灸科病历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腰腿痛针灸科病历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入院记录姓名出生地山东安丘性别女性职业职业年龄岁入院日期 2012-月-日时 :分民族汉族记录日期 2012-月-日时 :分婚姻婚况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及家属发病节气节气主诉:患者腰部疼痛不适时间加重时间。

现病史:患者时间前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受天气变化影响不大。

时间前诱因加重,曾于家中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现为求系统治疗来院。

入院见症:腰部疼痛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月经及)婚育史、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无外地长期旅居史,否认疫源疫区接触史。

无特殊不良嗜好,生活作息规律,适龄婚育,家人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望、闻、问、切:患者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

以上所述内容记录属实。

患者或家属签名:时间:2012-月-日体格检查T:36.5℃ P:78次/分 R:18次/分Bp:/mmHg中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步行入病房。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

双眼睑无水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鼻无畸形及异常分泌物。

口唇无紫绀,牙龈无肿胀,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

颈部对称,无颈静脉怒张,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正常,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马世伟-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马世伟-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疑难病例讨论2017-08-26 16:00时间:2017-05-26 15:00地点:针灸科会议室主持人:董三明副主任医师记录人:陈先艳参加人:董三明副主任医师、杨彦鹏助理医师、杨发兰医士、韩明芳医士、陈先艳医士以及本科全体医务人员。

陈先艳医士汇报病情:三床患者马世伟,男,53岁,因“腰部疼痛三年,加重一年余”于2017年10月30日来我院针灸科就诊。

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

入院症见:腰部疼痛,痛处固定;腰部前屈、后伸、旋转等功能轻度受限,行走活动时症状加重,双下肢无肌肉萎缩及肌力异常,头痛一年,无头晕、胸痛胸闷;无口干、口苦;无咳嗽,偶有咯痰,无腹胀腹痛;食纳可,睡眠尚可,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尚可,神志清楚,精神可,对答切题,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五官端正,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

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耳鼻无异常,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运动均匀一致,语颤对称,双肺叩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

心前区无膨隆,心尖搏动可,心界不大,心率80次/分,心律不齐,心音有力。

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生殖器及前后二阴未检。

脊柱及四肢详见专科检查。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失常,腰L4-5棘突及棘突旁(+),叩击痛(-),腰部前屈、后伸、旋转等功能受限(前屈约40°、后仰20°、左右旋转约30°,侧屈约20°);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4”字试验(+);屈颈试验(-)、闭气挺腹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双下肢无水肿,无肌肉萎缩,无肌力异常。

左侧侧无异常。

双下肢皮肤浅感觉无明显改变。

辅助检查:2017-09-28日在临夏州医院行腰椎CT示:1.腰L4-5椎间盘膨出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3.腰椎骨质增生并腰1-5椎体许莫氏结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者签名:科主任签名:记录日期:2016年03月10日16时
叶振忠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者潘怀顺,男,78岁,患者于2016年03月02日因“反复双侧腰部酸胀疼痛2月”入院。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侧腰部酸胀疼痛,腰部活动受限,弯腰、伸膝起坐时感疼痛较剧,久行、久坐、久立后疼痛加重,平卧后疼痛稍减轻。查体:腰3-骶1棘突、棘旁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跟臀试验阳性。辅查:腰椎CT示:腰4/5椎间盘膨出;腰椎骨质增生。目前初步诊断:中医:腰痛(血瘀证)。西医:腰椎间盘膨出症。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针灸科床号:18
时间:2016年03月10日地点:针灸科医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王鹏主任医师、刘照玺副主任医师、姚婷婷主治医师、胥梦霞住院医师、石灵璇住院医师、李咏梅住院医师、王晓妃住院医师、王凯住院医师、叶振忠住院医师及全体实习医师病例报告人:叶振忠住院医师主持人:王鹏主任医师
讨论内容:关于“潘怀顺”的病情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
胥梦霞住院医师:单纯的脊柱推拿术可以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治疗的一个方法。
刘照玺副主任医师: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并存在相对应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推荐CT,脊髓造影,或CT脊髓造影作为影像学检测的备选方案。
王鹏主任医师:?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并和坐位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抬高试验进行比较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有所帮助。
王凯住院医师:肌力,感觉,仰卧位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对侧Lasegue征等体格检查结果可以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诊断。
李咏梅住院医师:目前并没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的优势。工作组专家推荐有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病史和体检阳性结果的患者,MRI检查是最为合适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手段。若患者行MRI检查存在禁忌,或者检测后无法判断结果,则推荐CT作为次选手段。
姚婷婷主治医师: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最准确的定义是什么??椎间盘的物质错位超过正常椎间盘边界范围,压迫神经,导致疼痛,无力,肌节麻痹或皮节感觉分布异常的一种疾病。
石灵璇住院医师因目前并没有对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工作组一致同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病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退变。很多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减小,临床功能逐渐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