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骨性关节炎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王琳琳【摘要】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行的依据。
方法 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 每组45例。
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针灸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结果 治疗前, 针灸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5±1.8)分, 与常规治疗组的(4.6±1.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针灸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为(1.8±0.7)分, 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4±0.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 针灸治疗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7.2±10.5)分, 与常规治疗组的(38.5±12.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针灸治疗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8.9±15.4)分, 高于常规治疗组的(48.9±11.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选择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提升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分析DOI:10.14163/ki.11-5547/r.2019.18.06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骨科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症, 这种病症主要会侵袭患者的关节软骨和关节骨滑膜等结缔组织, 主要破坏患者的关节软骨面, 这会使得患者出现关节畸形, 临床症状是患者存在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 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通常这种病症主要多发生在60周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当中, 有研究认为大约>50%的老年群体都会检查出骨性关节炎[1-3]。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1. 引言1.1 概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肥胖率的上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本文将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针灸治疗的原理、临床疗效观察、治疗方法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全面了解针灸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及其疗效。
1.2 针灸治疗的背景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或热灸等方式,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关节疾病。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关节疾病,主要特征是膝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化和关节软组织损伤。
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手术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
2. 正文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质增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髌骨、股骨和胫骨关节表面的软骨逐渐磨损,导致骨头直接接触,为了保护关节,骨头开始发生增生,形成骨赘。
这些骨赘会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造成疼痛和僵硬。
2. 损伤和磨损:膝关节承受着人体重量的压力,长期受到不当运动或姿势的影响,会导致关节软骨受损或磨损,进而发展为骨性关节炎。
3. 遗传因素:有些人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能与遗传有关,家族中有这种疾病患者的风险更高。
4. 代谢异常:一些代谢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增加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因为这些疾病会影响关节组织的代谢和再生能力。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以上几点外,长期的过度劳累、营养不良、关节感染等因素也可能引发或加重该病。
在预防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除了治疗疾病本身,也需要注重平时的保健和预防措施。
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9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科室:针推科床号:加62 住院号:时间:2016 年03 月20日地点:针推科医师办公室参加人员:XX副主任医师、XXX主治医师、XXX住院医师、XXX住院医师及全体医生病例报告人:XXX住院医师主持人:XX副主任医师讨论内容:关于“XXX”的病情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
蒋忠练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者XXX,女,38岁,患者于2016年03月12日因“双膝关节疼痛不适2年余,加重2周”入院。
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胀疼痛,行走不便,O:.ASO3、肝、1、XXX4,多见XXX云:肝肾XXXX阳陵泉、膝阳关及局部阿是穴,配风市、肾俞、关元温补阳气、驱寒外出,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手法:梁丘、血海、鹤顶采用鹤顶齐刺针刺法,行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可用温针灸法,血海可加拔罐疗法,一日一次,每次30分钟,二周一疗程。
患者肿胀疼痛明显,推拿放松局部组织肌肉后予冬青膏外用轻揉内外膝眼,最后以轻柔手法施用夹胫推肘牵膝法,操作时间不宜过长。
XXX住院医师:恢此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灵枢.官针》,意为用针刺的方法,使拘急紧缩的骨骼肌变得松弛,从而“以治筋痹也”;通过对患膝疼痛或是僵硬组织进行恢刺法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达到通而不通,在治疗中灵活应用恢刺治疗膝关节,可以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改善关节。
XXX主治医师: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彻底的治愈措施目前还没有,目前主要对症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局部取膝眼穴、鹤顶穴、足三里;药物治疗: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可阻断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促使软骨细胞合成具有正常结构的蛋白多糖,并抑制损伤组织和软骨的酶(如胶原酶、磷脂酶A2)的产生,减少软骨细胞的损坏,改善关节活动,缓解关节。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摘要】针灸治疗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传统方法。
本文从病因分析、针灸治疗原理、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观察和并发症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综合介绍。
通过对相关研究和临床案例的调查,发现针灸治疗在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在减少药物副作用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表现出明显优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针灸治疗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有效性,指出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针灸治疗的机制及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为其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本文对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病因、治疗原理、实践经验、疗效观察、并发症、有效性、优势、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病情和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通过对针灸治疗原理的深入理解,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了解其优势所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需求,针灸治疗在改善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缓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病因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
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关节磨损: 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造成关节间的摩擦增加,从而导致炎症和疼痛。
2. 关节负荷不均: 长时间站立、走路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关节承受的负荷较大,容易导致关节磨损,进而引发骨性关节炎。
3.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病因,如果家族中有患者,那么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4.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密度减少,关节支撑能力下降,从而增加关节受到损伤的风险。
{JZ}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231

住院医师: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轻中度间断性隐痛,晚期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关节局部有压痛,伴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关节僵硬。、晨僵,活动后缓解,气压低或湿度大时加重,常几至十几分钟,<。、关节肿大,手部关节可出现结节,部分膝关节也会造成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关节无力、活动障碍,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患者为双膝关节肿胀疼痛,晨僵小于分钟,结合患者双膝关节正侧位片回报,同意目前入院诊断:中医:膝痹病(风寒湿痹证)。西医诊断: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经科室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目前中医诊断为:中医:膝痹病(风寒湿痹证)。西医:、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颈椎病,慢性胆囊炎,、宫颈多发腺囊肿。治疗技术指导文件予针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推拿治疗、拔罐(必要时刺络拔罐)中药塌渍及干涉波治疗仪辅助治疗,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健康骨质,口服藤黄健骨片、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等对症治疗。预防方面可从如下告知患者:①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膝关节的负重。②避风寒湿,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外伤。③保护关节的功能位置,关节伸屈时勿使肌腱、韧带和关节本身受到过度牵扯、摩擦和挤压。④不要长进度做同一动作或使关节固定于同一姿势,避免做不可停止的动作或节奏过快的动作,当出现疼痛时应立即停止关节动作。⑥避免关节的过度负荷,尽量不穿或少穿高跟鞋。有关研究证明,穿高跟鞋的女性,膝关节负重压力是正常人的倍,穿高跟鞋下楼时,膝关节的压力为常人的~倍。筋痹”相类似。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所致。肝肾亏虚是病变的根本,风寒湿痰瘀痹阻经络为标。中医学认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阻等有关。《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患者感受风寒湿之邪,致寒湿滞留膝关节筋骨,致局部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经气阻滞,"不通则痛",故见双膝关节疼痛,得温痛减,遇寒则疼痛加剧,结合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四诊合参,为风寒湿痹之像,故辨证为风寒湿痹之证,病位在膝部,病性为虚实夹杂。予患者藤黄健骨片口服补肾通络治疗,肝肾得补,助人体祛除外邪。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综述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综述田亮(甘肃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2009级,甘肃兰州730000)摘要:膝骨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膝关节软骨退变和关节周围形成骨质增生为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痹症中骨痹的范畴。
《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夹至,合而为痹也……”痹者,闭也,就是闭阻不通之意。
《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指出:“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年龄、性别、职业、代谢、损伤等关系密切,我国人群中KOA患病率为9.56%,症状多出现在40岁以后,60岁以上者达78.5%,严重危害中老人健康。
西医对KO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治疗上除对症治疗或手术疗法外,尚未其他更有效的疗法,而且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手术的利弊及远期效果亦难以权衡。
而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简便经济。
关键字:针灸治疗;膝骨关节骨性关节炎;综述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KOA的报道日益增多,现综述如下:一、毫针针刺法依据经络腧穴的理论本法可有效治疗KOA。
KOA属于“痹症”,病机系肢体经络为风寒湿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闭阻经络而引起关节屈伸不利、筋骨疼痛、酸楚及重着等,甚至肿大变形。
毫针针刺法可有效地活络止痛、祛风散寒、利湿。
如齐刺针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取大轮穴、膝阳关穴,患处选穴正中直刺1针,两旁开1寸向正中斜刺2针,留针20min[1]。
又如取双侧上八邪穴的中指两侧之二穴,用毫针刺入1.5寸左右,针尖稍偏向近心端,另针刺膝四穴,中等刺激[2]。
采用合谷刺的手法治疗KOA亦有显著疗效。
穴位的特异性刺激能使膝关节引起的恶性刺激改变特性,提高痛阈,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并产生阿片肽类物质,使疼痛能缓解或消失。
二、毫针火针刺法采用毫针火针刺法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3],通过客观指标、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及检测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并进行对比研究,取伏兔、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梁丘、血海、膝阳关等穴观察毫针火针对老年性膝关节炎的疗效。
针灸推拿科痹症(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1年针灸推拿科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作者:戴小炎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8年第04期摘要:膝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以膝盖部位退行性病变为主,症状多集中在关节边缘、表面,发生机理临床中还未明确。
本文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诱因进行分析,并探讨针灸在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针灸膝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膝骨性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临床表现为关节软骨变形、关节破坏,尤其多见于75岁以上群体中,发病诱因与创伤、肥胖、年龄、遗传等因素相关,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
就当前来看,关于膝骨性关节炎,还尚无有效的疗法,采用西医疗法容易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与之相比,中医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成效更为理想,将其应用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简单易行,现将具体的治疗方式总结如下。
一、传统针刺疗法的应用1.单纯针刺疗法。
单纯针刺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常见,采用局部取穴的方式,针刺关节肌肉,促进肌肉的松弛与血液系统的循环,缓解水肿与炎症,改善膝关节粘连情况。
单纯针刺疗法费用低廉、疗程短、操作方式简单、见效快,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已经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疗法即直接将药物注入患者腧穴内,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成效更为理想。
李慧等采用胎盘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混合液,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海、阴陵泉、足三里、委中、阴陵泉中注射,并配以口服中药,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4.5%,成效理想。
3.单纯灸法。
艾灸能够起到散寒除湿、调节阴阳平衡、稳补肝肾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关节运动功能的康复,起到止痛、消肿的作用。
4.小针刀疗法。
近年来,小针刀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采用小针刀疗法,可以对膝关节周围粘连组织、瘢痕组织起到松解效果,提高力平衡性,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正常功能的康复。
二、针灸联合疗法的应用1. 针刺联合灸法的应用。
在燃烧过程中,温针灸往往会产生大量热量,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关节腔中,兼具灸法、针刺的作用,其效果是其他疗法无法比拟的,针对性治疗胃肠性疾病疗效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者签名:科主任签名:记录日期:2012年10月07日16时
李咏梅住院医师: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六点: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0 min;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诊断膝关节OA。
王凯住院医师: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1、关节疼痛及压痛,初期轻/中度间断性隐痛,晚期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2、关节局部有压痛,伴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3、关节僵硬;4、晨僵,活动后缓解,气压低或湿度大时加重,常几至十几分钟,<30 min;5、关节肿大,手部关节可出现Heberden结节,部分膝关节也会造成关节肿大;6、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7、关节无力、活动障碍,行走时软腿或关节绞锁,不能完全伸直或活动障碍。
王鹏主任医师: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彻底的治愈措施目前还没有,目前主要对症治疗,包括针灸治疗,局部取膝眼穴、鹤顶穴、足三里;药物治疗:1.透明质酸钠,在关节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组织间的摩擦;2.氨基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可阻断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促使软骨细胞合成具有正常结构的蛋白多糖,并抑制损伤组织和软骨的酶(如胶原酶、磷脂酶A2)的产生,减少软骨细胞的损坏,改善关节活动,缓解关节疼痛,延缓骨关节炎症病程;3.非甾体镇痛抗炎药;手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症状十分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且影响病人的日常生科室:针灸科床号:12
时间:2012年10月07日地点:针灸科医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王鹏主任医师、刘照玺副主任医师、胥梦霞住院医师、石灵璇住院医师、李咏梅住院医师、王凯住院医师、叶振忠住院医师及全体实习医师病例报告人:石灵璇住院医师主持人:王鹏主任医师
讨论内容:关于“陈建成”的病情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
胥梦霞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者曾庆星,女,76岁,患者于2012年10月01日因“反复右膝关节肿胀疼痛6+月,加重3天”入院。病史:患者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关节肿胀疼痛,行走不便,尤以上下楼梯时疼痛较剧,晨僵小于15分钟,3天前因劳累后感上症加重,行走困难。查体:右膝关节肿胀疼痛,拒按,皮温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血沉38mm/h,类风湿因子(-)。X线显示:右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变窄。目前初步诊断:中医:痹证。西医:右膝骨性关节炎。
刘照玺副主任医师:中医对于关节炎病因病机的阐述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除此之外,《素问·痹论》还认为“所谓饮食居处,为其病本”,痹病的产生又与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而在《素问·评热病论》中曰:“风雨寒热,不得虚 ,不能独伤人”,“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胥梦霞住院医师:关节软骨是由1-2mm厚度胶原纤维、糖蛋白、透明质酸酯聚集而成,当水合作用时就起了垫子样作用,以吸收和分散所承受的负重和机械力量。在生理状况下,关节软骨依靠关节周围及热的收缩及软骨下的骨质来完全上述的任务。肌肉的
收缩除带动关节活动外,同时起着橡皮带样作用,吸收了大量传来的冲力,保护了关节。当发生意外(如摔跤)时,因为肌肉对此突发的震动不能及时出现保护性反应而使关节负重加重,可致致害关节损伤,因此肌肉对此突突发的震动不能及时出现保护性反映而使关节负重加重,可致关节损伤。此外,肌肉老化、周围神经病变时,肌肉吸收能量的功能也大大的减弱。协助软骨承负重的另一因素是软骨下呈现网状分布的骨质量,其质地虽较软骨应但比骨皮质软,故具有高度弹性,有利于承受压力。
叶振忠住院医师: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远侧关节等部位,该病亦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
石灵璇住院医师:骨性关节炎属祖国医学 “痹证”范畴,与“鹤膝风”、“骨痹”、“筋痹”相类似。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是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所致。肝肾亏虚是病变的根本,风寒湿痰瘀痹阻经络为标。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老年肝肾不足或劳损、外伤损伤气血,复受风寒湿(热)邪,邪滞膝部,气滞血瘀,经络闭阻,筋骨失荣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故治当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活血祛瘀,祛风通络为辅。中医学认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阻等有关。《张氏医通》云:“膝为筋之府,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则风寒湿气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