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疑难病例讨论之面神经炎2月
面瘫案例讨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面瘫这一常见病症。
以下是我对一例面瘫病例的讨论发言。
一、病例简介患者,男,65岁,因左侧口眼歪斜2个月余就诊。
患者10年前曾患有左侧周围性面瘫,经治疗后好转。
本次发病前,患者因劳累、受凉等因素,出现左侧耳后疼痛,后逐渐发展为左侧口眼歪斜。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未规律服药。
二、诊断及治疗1. 诊断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史,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 治疗(1)中医治疗: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活血祛风、疏理经筋的治法。
具体操作如下:①针刺穴位:百会、太阳、攒竹、丝竹空、地仓、颊车、颧髎、迎香、风池、合谷、足三里等。
②针刺方法: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2)西医治疗: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病毒等对症治疗。
三、治疗效果经过治疗,患者左侧口眼歪斜症状明显改善,左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人中沟稍右偏,鼓颊、吹哨左侧轻微漏气,露齿时口角右偏。
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
四、讨论1. 面瘫病因多样,包括病毒感染、神经压迫、自身免疫等因素。
本例患者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 面瘫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例患者采用中医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减少后遗症。
(2)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加强患者日常生活护理,预防感冒、劳累等诱发因素。
五、总结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例患者通过中医、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面瘫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谢谢大家!。
中医院针灸科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ⅩⅩ县中医院针灸科面瘫(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定义1、中医定义:由于风邪直中面部闭经脉,经筋瘫痪;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或素有风痰瘀血内蕴,或耳周及耳内疾病影响,面部经脉阻滞而发病。
2、西医定义:与冷空气刺激有关。
局部受到风或寒冷刺激,引起面神经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缺血、水肿,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局部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组织水肿,是面神经受压而出现炎性变化。
二、诊断1、中医诊断:面瘫2、西医诊断:面神经炎依据:中医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针灸治疗学》(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西医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三、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2、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1-7天2)静止期:7-14天;2)中期(恢复期):15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3)后遗症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后(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3、辅助检查:(1)必查项目:三大常规、肝肾功、、B超、心电图、HIV。
(2)选查项目:胸片、风湿三项、血沉、凝血分析、血脂、两对半、电解质、心肌酶谱。
四、治疗方案1、基本治疗: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医案——面神经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丛刺面部阳明经筋治疗面神经炎病案:张某,男,38岁,2014年7月10日。
主诉:右侧口眼㖞斜1日。
病史:患者1日前由于贪凉开窗睡眠一宿之后出现右侧口眼㖞斜,伴有耳后乳突疼痛,无味觉缺失,无耳道疱疹。
为求中医系统治疗故来我院就诊。
初诊:血压120/80mmHg,神清,语利,双眼动自如,右侧口眼㖞斜,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裂变大,右侧眼睑闭合不全,右Bell(+),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口角低垂,右耳后乳突疼痛,无味觉缺失,无听力障碍,无肢体活动不利;中医查体:舌淡,苔白,脉紧。
头部核磁共振:(-)。
血常规:WBC 8.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45%。
西医诊断:面神经炎中医诊断:面瘫辨证审机:风寒之邪阻滞脉络。
取穴:阳明经筋(太阳穴至阳白穴段、下颌角至口角段、耳前至鼻旁段,即角支、頄支、耳支)。
针刺方法:常规消毒针刺部位。
取仰卧位。
阳白穴针尖向下与表皮成15度角,分别在阳白穴左右各0.5寸针刺,角度与阳白穴一致。
进针0.5-1寸左右,太阳穴向后斜刺,其余针沿经筋走形每隔0.5寸向阳白穴方向斜刺;阳明经筋下颌角至口角段采用多针斜刺浅刺对刺,两针之间间隔0.5寸,先沿经筋走形针一排,然后在每针左右各0.5寸处再施一针,方向角度同前;耳前至鼻旁同样多针斜刺浅刺,针尖向鼻旁,在下颌角处针尖向口角处,同时口角处针尖朝向下颌角处,其余各针也呈对刺排列,然后左右各0.5寸再各施一针;按经筋走行,上嘴唇上及下嘴唇下两处向下颌角方向斜刺,其余针的进针方向同前,以上各穴均用平补平泻法,手法应轻,得气为度,留针25分钟,每天针刺治疗1次,针刺6天后体息1天,以6天为1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面瘫症状消失,额纹对称,鼻唇沟对称,无口角下垂,Bell征(-)。
按语面神经炎又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国传统医学“口僻”“口眼㖞斜”等之范畴。
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病机制尚不 十分 明确 , 但通常认为与血管痉挛或是缺血性改变 有关。尽管面神 经炎 基本 能够 自行恢复 , 但仍然有部分患者会
发生程度不同的后遗症 。 本 文对针灸治疗不同程度损伤面神经 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 了分析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临床 资料 我院 2 0 1 0年 1月一2 0 1 2年 l 2月 收治
区域恢复正常 。 显效 : 患者临床治疗后轻度 口部不对称 , 眼部需 损伤 针灸 疗效观察
轻用力闭合 , 上额运动 中等 , 面部张力正常 , 静止时对称。 有效 :
【 关键 词 】面神 经炎
患者 临床治疗 后明显 口部不对称 , 眼部需用 力闭合 , 上额运 动
面神经炎临床上也称为贝尔麻痹 , 是指茎乳孑 L 内面神经发 微弱 , 静止时面部张力正 常 , 面部功 能衰退 , 半侧面部痉挛 、 挛 缩或联带运动不严重 , 无损害性双侧不对称 。 无效 : 患者临床治
1 4 d ; 口服 0 . 2 g阿昔洛 韦分散 片 , 每天 3次 , 连续 1 0 d ; E l 服
损 伤 分 为 对 照 组 和试 验 组各 2 0 例, 其 中对 照组 接 受 药物 治疗 , 试 验 组在 对 照 组 治 疗 的 基础 上接 受针 灸 治 疗 , 对 比 4组 患 者 的
伤患者分为对照组 和试验组各 2 0例 ; 将不完全 性损伤患 者分
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2 O例 。4组 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无 明显差
异( 尸 > 0 . 0 5 ) 。
1 . 2 临床症状
吹 口哨和鼓腮时 ,患侧 口唇 因无法 完全
闭合而 发生漏气 , 患侧 无法进行噘嘴 、 鼓气 、 闭 目、 蹙 眉和皱额
针灸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准 : ①起 病 突然 ; ②患侧 眼裂增大 , 眼 睑 不 能 闭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0 1 3年 1 2月对 7 1例 周 围 性 面 瘫 患 者 采 用 针 灸 综
流泪 , 额 纹消失 , 不 能皱 眉 ; ③ 患侧 鼻唇 沟 变浅 或平坦 ,
合治疗 , 取 得较 好 的效果 , 现将 方法 和结 果报 道如 下 。
个 人卫 生 。
参 考 文 献
[ 1 ] 赵辨. I 临床 皮 肤病 学 [ M] . 3版 . 南京 : 江苏科技出版社 , 2 0 0 4 : 9 6 8 . [ 2 ] 国 家 中 医 药管 理局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中 医药 行 业 标 准 一中 医 皮 肤
源候 论 》 中记 载 : “ 面施 者 , 谓 面上 有 风 热气 生 , 头 如 米
出版 社 , 1 9 9 4 : 1 5 8 .
( 本文校对: 杨 国忠 收 稿 日期 : 2 0 1 4—0 6—1 7)
针 灸综 合 治疗 面 神 经 炎 的 临床 观察
龚 卉
摘要 : 目的 观察针灸综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 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对7 1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 采用穴位针刺、 隔姜
痤疮 是青 春期 常见 的皮肤 病 , 轻则痛 痒 不适 , 影 响
美观 ; 重 则合 并感染 , 影 响 日常生 活 。现代 医学 目前对 于本 病 的发病 机制 尚未 完全 清楚 , 主要 与 内分泌 失调 , 雄性 激 素水平 过 高 , 皮 脂腺分 泌 功能亢 进有 关 , 西 医治
1 资 料 与 方 法
口角 下垂 , 并 向健侧 偏 斜 ; ④ 伴 有 不 同程 度 听 觉 障碍 ,
针灸科面瘫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针灸科面瘫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structured demonstration article on the topic "Discussion Record of Difficult Case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论述针灸治疗面瘫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面神经炎疑难病例讨论

2012年第三季度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时间:2012年9月22日16:30地点:针灸科护士站主持人:窦晓敏(护士长护师)参加人员:患者姓名:王青青性别:女年龄:20岁病历号:01209011 讨论记录:护士长窦晓敏:我们针灸科从成立病房才五年,许多常见疾病如面瘫,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的护理知识及措施还不够。
今天我们针对4床王青青进行病例讨论,讨论的主要目的是:提面神经炎病人的护理及相关知识。
现在请管床护士卫芳汇报病例。
管床护士汇报病史:患者4床王青青,女,20岁,因“右眼闭合不全,口角左斜1天”于2012年9月20日入我科。
入院诊断: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查体:T 36.8℃P 73次/分R 20次/分BP 119/74mmHg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右侧前额皱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歪向左侧,伸舌据中。
入院后治疗:治疗予以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消炎,理疗(针灸)。
目前情况:今天是住院第2天,患者诉右侧面部肌肉能够轻微活动,右眼也能缓慢闭合,食物残渣少许停留在右侧齿颊部,查体:右额可见略浅皱纹,眼睑能闭合,右侧鼻唇沟略浅,示齿口角略歪向左侧,伸舌据中。
护士长窦晓敏:大家谈谈面神经炎的相关知识。
主管护师王桂燕: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水肿,可导致面神经受压。
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
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
通常急性发病,于数小时或1~3日内达高峰。
病初可有麻痹侧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后疼痛。
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增宽,闭合不能或闭合不合。
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
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吹口哨,不能鼓腮等。
面神经病变在中耳鼓室段者可出现讲话时回响过度和患侧舌前2/3味觉丧失,影响膝状神经节者,除上述表现外,还出现患侧乳头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称Hunt综合征。
浅谈面瘫(面神经炎)的诊断与针灸治疗

浅谈面瘫(面神经炎)的诊断与针灸治疗面瘫是以口角(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证的病证,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治疗目的: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或明显好转,面肌功能障碍恢复或大部分恢复。
面瘫(面神经炎);诊断;针灸治疗临床资料1.1西医: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可能系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而致。
1.2中医:面颊部为阳明、少阳经筋所布。
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阳明经络,导致经气失和、经筋失养、纵缓不收。
风邪善行数变,故起病突然,出现面颊瘫痪不能自主的表现。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所说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引邪。
喎噼不遂而发面瘫。
2临床表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鼓腮、露齿,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
病程延久,部分患者口角歪向病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名为”侧错”现象。
3诊断标准3.1起病突然,常有受寒史或一侧面颊,耳后、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3.2临床表现①风寒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可见面部有受寒吏,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②风热袭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于感冒与发热或咽部感染吏,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③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有胀感,伴头痛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④气虚血瘀: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4针灸治疗4.1体针: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主。
治法:活血、通络、祛风。
主穴:翳风、地仓、颊车、阳白、合谷、太冲、风地、昆仑。
配穴:风寒加列缺、风池。
风热袭络加曲池。
风痰阻络加丰隆。
气虚血瘀加足三里。
人口沟歪斜加水沟。
鼻唇沟变浅加迎香。
颊唇沟变浅加承浆。
舌前2/3味觉丧失廉泉。
听觉过敏加听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者签名:科主任签名:记录日期:2016年02月09日16时
刘照玺副主任医师:久准]: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面部表情肌恢复正常功能。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耸鼻动作明显但动作不到位。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耸鼻时鼻尖稍动,或眼睑不能完全闭合。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
石灵璇住院医师:本病相当于中医病名国家标准的“面瘫”,认为其发病乃因脉络空虚,外感风邪,经气阻滞,面部筋脉,失于濡养,肌肉迟缓不收所致。
王凯住院医师:根据损害部位不同分:(1)茎乳突孔以上影响鼓索支时,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2)损害在镫骨神经处,可有听觉障碍。(3)损害在膝状神经,可有乳突部疼痛,外耳道和耳廓部的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4)损害在膝状神经节以上,可有泪液、唾液减少。
叶振忠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者王龙英,女,42岁,患者于2016年01月19日因左侧口眼歪斜4+天”入院。病史:患者4+左侧口眼歪斜,左侧额纹变浅,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刷牙漏水。查体:左侧面神经麻痹。辅查:头颅CT示:未见异常。目前初步诊断:中医:面瘫(风寒袭络)。西医:面神经炎。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针灸科床号:33
时间:2016年02月09日地点:针灸科医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王鹏主任医师、刘照玺副主任医师、姚婷婷主治医师、胥梦霞住院医师、石灵璇住院医师、李咏梅住院医师、王晓妃住院医师、王凯住院医师、叶振忠住院医师及全体实习医师病例报告人:叶振忠住院医师主持人:王鹏主任医师
讨论内容:关于“王龙英”的病情初步诊断及治疗方案。
李咏梅住院医师:本病属中医风寒证,见于发病初期,面部有受凉史。症见口眼响斜,伴头痛、鼻塞、面肌发紧。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胥梦霞住院医师:治疗期间,可在局部用热毛巾做热敷,每次10分钟,每日2次。2.眼睑闭合不全者,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防感染。3.患者应避免风寒侵袭,戴眼罩、口罩防护。4.患者宜自行按摩瘫痪的面肌,并适当地进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