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赏析-最新范文
琵琶行赏析

《琵琶行》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情叙事诗,描绘了琵琶女生活的不幸和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
诗中抒发了诗人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动荡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以下是《琵琶行》的赏析:1. 故事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7年),诗人当时四十五岁。
诗中通过琵琶女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艺术家们的无奈处境。
2. 人物形象:诗中的琵琶女形象生动鲜明,她才华出众,容貌美丽,但却命运多舛。
诗中通过琵琶女的遭遇,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迫害,以及艺术家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悲惨命运。
3. 艺术手法:白居易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抒情、叙事、描绘等,将故事娓娓道来。
诗中对人物心理、情感的刻画细腻入微,如“似诉平生不得志”一句,揭示了琵琶女内心的无奈和感慨。
同时,诗中以音乐为线索,将琵琶女的命运与音乐相结合,寓意着她的命运如同琵琶声一样凄美动人。
4. 情感表达:《琵琶行》抒发了诗人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诗中既揭示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5. 社会价值:《琵琶行》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诗中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总之,《琵琶行》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
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和人物描绘,诗人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动荡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成为了唐代诗歌的瑰宝,也为后世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琵琶行整体赏析

琵琶行整体赏析《琵琶行整体赏析》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琵琶行》这篇超有名的诗。
《琵琶行》啊,就像是一幅长长的画卷,把好多东西都画在里面了呢。
诗的开头呢,诗人就说“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哎呀,你能想象那个画面不?在浔阳江的岸边,晚上的时候要送朋友走,周围都是枫叶和荻花,风一吹,沙沙作响,就好像这些植物也在为朋友的离别而小声嘀咕呢。
这时候,就有一种凉凉的、有点伤感的气氛,就像咱们和好朋友要分开的时候,心里也会觉得空落落的。
然后啊,突然听到了琵琶声。
这琵琶声就像一只小手,一下子就抓住了诗人的耳朵。
他“寻声暗问弹者谁”,就顺着声音去找是谁在弹琵琶。
这时候我们也跟着诗人的脚步,心里可能也在想:到底是谁弹得这么好听呀?找到弹琵琶的女子后,诗人又写了好多描写琵琶声音的句子。
我觉得琵琶声被描写得超级厉害。
你看啊,“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这就像在说大弦弹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一样,噼里啪啦的,特别有力量;小弦呢,就像是两个人在悄悄地说小秘密,声音又轻又柔。
然后还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哎呀,这就像是把珠子扔到玉盘子里一样,清脆得很呢。
这琵琶声一会儿像这个,一会儿像那个,就像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变着各种声音出来。
弹琵琶的女子呢,她也有自己的故事。
她曾经也是风光无限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那些富家子弟都争着给她送东西,她一弹曲子,得到的红绡啊,数都数不过来。
可是呢,后来就不行了,“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慢慢地凋谢了。
这和诗人自己也有点像呢。
诗人被贬官了,以前可能也是风光的,现在却在这浔阳江畔,心情也很不好。
也许诗人听到琵琶女的故事,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有时候就想啊,这琵琶女为啥要在这个时候弹琵琶呢?可能她也是心里有好多话想说,就像我们有时候心里难受,就想唱歌或者画画来表达一样。
她把自己的感情都放在琵琶声里了。
那诗人呢,他听着琵琶声,心里的情感也像开了闸的水一样,哗哗地流出来了。
《琵琶行》课文赏析

《琵琶行》课文赏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她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本文将从音乐描写、人物塑造、情感表达、叙事技巧、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对课文进行赏析。
一、音乐描写《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是其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
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琵琶女演奏的乐曲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亲耳聆听那美妙的音乐。
这种音乐描写不仅表现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也展示了白居易对音乐的深厚造诣和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二、人物塑造在《琵琶行》中,白居易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琵琶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善良但命运多舛的女性,她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
诗人则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但被排挤出官场的士人,他的心情和遭遇反映了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的境遇。
通过对这两个形象的塑造,白居易成功地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
三、情感表达《琵琶行》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演奏时的情感变化和人生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感慨。
诗中的情感既有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更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种情感表达使得《琵琶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四、叙事技巧《琵琶行》在叙事技巧上非常出色。
诗人采用了倒叙、顺叙、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琵琶女的演奏技艺和她的人生遭遇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叙事技巧使得《琵琶行》成为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叙事诗。
五、语言风格《琵琶行》的语言风格优美、精致,极具艺术魅力。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借代等,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更显得诗人的才华横溢和创作魅力。
六、文化内涵《琵琶行》的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
白居易的《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的《琵琶行》赏析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典型的情感丰富的美学诗篇,一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珍品,展现了“情至极处尽化声,无声却能胜有声”的微妙境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六幺一作: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服一作:伏)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赏析唐诗《琵琶行》

赏析唐诗《琵琶行》
《琵琶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琵琶女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形象生动的描绘: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琵琶女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外貌、技艺和身世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形象。
2.叙事结构的巧妙:《琵琶行》采用了叙事诗的结构,通过诗人与琵琶女的对话,将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以及诗人自己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
诗人通过这种叙事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与琵琶女的遭遇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深刻的社会批判:诗人在《琵琶行》中,通过对琵琶女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琵琶女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
同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人性的反思。
4.丰富的情感表达:《琵琶行》不仅仅是一首叙事诗,更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诗人对于琵琶女的同情,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总之,《琵琶行》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描绘,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于人性的反思,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白居易《琵琶行》翻译及原文赏析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不知数。
钿头云击节碎,血色罗裙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的司马。
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浦口。
夜里听到有人在船中弹琵琶,听那铿锵清脆的弦声,带有长安京城的韵味。
就打听那个弹奏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师学过琵琶。
《琵琶行》古诗解析

《琵琶行》古诗解析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以描写女子音乐家为主题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苦闷。
本文将对《琵琶行》的主题、结构、语言运用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解析和探讨。
一、主题《琵琶行》的主题是表达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诗中通过描绘琵琶女的苦辣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女子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缺乏自由,甚至被束缚于琵琶的弦音之中,从而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二、结构与意境《琵琶行》由七言绝句组成,每一句都以响亮的句式开头,通过叙述琵琶女的境遇,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全诗中,作者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琵琶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坎坷。
通过诗人对琵琶声音的刻画,产生了一种悲壮而凄凉的意境,使读者对琵琶女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同身受之感。
三、语言运用作者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以突出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首先,通过对琵琶女婉转悠扬的琵琶音色的描绘,运用了音的比喻,使琵琶与女子情感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感。
其次,通过对琵琶女丰富的手势形态的描写,运用了形的比喻,突出了琵琶女身体的动感与优美。
再次,通过对琵琶女命运坎坷的描绘,运用了寓意的手法,使琵琶女和整个封建社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进而凸显出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命运困境。
四、艺术风格《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脱颖而出。
首先,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女子命运的关切与痛惜,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其次,作者通过对琵琶音色的描绘,使整首诗具有了鲜明的音乐美感和节奏感。
最后,作者通过对琵琶女命运的描写,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突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总结一下,《琵琶行》是一首描写女子命运的优秀古诗,通过艺术的手法,展示了女子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与无奈。
通过对琵琶女的描写,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女子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整首诗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语言运用,将琵琶女的悲剧境遇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注释及赏析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不得志一作: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1〕左迁:贬官,降职。
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
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篇一:白居易《琵琶行》中精彩描写赏析白居易《琵琶行》中精彩描写赏析未2009-02-18 2008 5d56b7b40100c10m《琵琶行》中第二段乐声描写是全诗中尤为精彩的部分,根据乐声的起伏,感情的变化,它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乐声。
以“急雨”、“私雨”、“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脆;感情由悲愤而凄苦,而悲愤凄苦倾泻而出,达到演奏的第一个高潮。
第二层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三个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乐声由上层纷繁清脆的高潮转入婉转低回艰涩难通,低到无声;达到演奏的低潮。
“别有幽愁暗狠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常被引用的名句,体现着诗人对“声暂歇”艺术效果的深刻感受和高度赞美,弹者已将听者带入乐声意境中去。
第三层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两个比喻(也可说是通感),描写突然发出的乐声不但雄壮,而且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猛然煞住的乐声;感情由激愤而凄厉。
这一层乐声在上层低潮中,奇峰突起,再掀高潮又嘎然而止;感情上由上层凄楚无声,转入激昂愤慨,恣肆奔腾,进而凄厉无尽;演奏在高潮中陡然结束。
这段乐声描写,运用一连串贴切形象的比喻,描写出琵琶声声情并茂,恍如江潮迭涌,奇峰层出,不愧历来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乐声的绝唱。
篇二:《琵琶行》赏析一曲琵琶为何打湿司马青衫姓名:叶胜勇班级:11级中文1班学号:201102010123唐诗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叶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而提起唐代诗人,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但我更关注的却是白乐天。
在我看来,白居易在诗歌上的成就堪比杜甫。
因为白居易的讽喻诗、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数量不比杜甫少,在关心现实人民疾苦的思想情感上也不比杜甫差。
我想如果杜甫和白居易的创作年代调换一下,或许“诗圣”的称号就是白居易的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偏爱白居易的诗,仔细想来也确实有那么一点。
因为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在很多方面是学习杜甫的 ,也有可能没有杜甫的诗在前就不会有白居易的诗在后了。
对于《琵琶行》,我想每个人都不会陌生。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最负盛名的佳作。
在创作之后便大为传诵,唐宣宗曾写诗称赞说:“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
” 在《琵琶行》的序言中,我们很容易知道此时的白居易是被贬至九江郡做司马的。
在深究一下背景,我们便能了解到白居易的一腔热血与正义却使他迁谪到此处。
试问谁能坦然待之?谁能心中无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诗歌的开头就告诉我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瑟瑟”二字也给了我们一种淡淡的秋瑟萧索的感觉。
主客对饮在船上,因为“无管弦”所以饮得“不成欢”。
这给琵琶女的出场打了一个伏笔,正是因为这样才要后来琵琶女的出场来助兴。
当时正值秋天所以江上升起了一片的白雾,白茫茫的一片,把月亮都浸没了。
忽然,不知从哪传来了一曲琵琶,是那么的凄凉,那么的哀婉。
在这一句中,“忽”字用得是那么的妙,既切合环境又符合心境。
说它切合环境是因为在江上毫无视线的时候,传来那么一曲琵琶不免有空谷足音的感觉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在诗的开头有“无管弦”、“不成欢”,现在的琵琶曲不正切合诗人的心境吗?同时,这一“忽”字又是“循声暗问”的铺垫之一,之所以说是之一因为还有一个是”茫茫”。
这曲琵琶使得主人忘记归去,客人忘记自己还要起行。
就在他们想说话的时候,曲声却戛然而止。
把船靠近想要邀请琵琶女出来见面。
也正是前面的“不成欢”使得主客都想借这曲再饮。
但是琵琶女不是随便能出来的,经过“千呼万唤”之后终于出来了。
诗歌开头写了那么长琵琶女才出场,这不也是“千呼万唤”吗?那究竟这琵琶女为什么不愿出来,出来之后还要“半遮面”呢?是因为真的是容颜不再羞于见人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呢?刚读完这一段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
但是“未成曲调先有情”,我们不禁会想琵琶女究竟有多高深的技艺,多深沉的情感才能做到像这样每拨弄一下琴弦都能流露一份情思呢?琵琶曲声调幽咽,一声声都包含着琵琶女深沉的感情,就好像在诉说着平生那些不得意的事。
对于“不得意”这三个字,我不犹的起了疑问这是琵琶女的遭遇还是作者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仕途不得意之感呢?琵琶女继续弹奏就好像要把她那平日无处诉说的事一下子倾吐出来。
在短暂的时间里,琵琶女已经演奏了《霓裳》曲,接着又来一首《绿幺》。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
这一部分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写琵琶曲,给了我们无限的听觉和视觉冲击。
看着“嘈嘈”、“切切”等表现声音的词就好像我们也和诗人一起听着一样。
而“如急雨”、“如私语”等词又给了我们以想象。
整个过程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
而到最后,曲已终但是人却没有散反而是沉浸在乐曲中。
那收手的声音就像玉帛撕裂的声音一样,是那么的扣人心弦。
对于裂帛也有一个典故,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杰的妃子褒姒因为不喜欢笑,杰就想尽一切办法为搏伊人一笑。
偶然间,听到裂帛声褒姒就笑了。
因此杰每天就叫人撕布帛给褒姒听。
本来这声音应属于亡国之音,可是用在这里无疑给我们一点小小的震撼。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
琵琶女整理衣裳,收敛起面部的表情开始述说自己的身世。
琵琶女是京城人士,少年的她聪明伶俐,十三岁就学成了琵琶,在当时的教坊中可是佼佼者。
从“曲罢曾教善才服”以下八句都是写琵琶女年轻时在京城中红极一时,琵琶女年纪小但技艺高超,弹奏一曲之后连老辈艺人都赞服。
琵琶女的容貌也是屈指可数,就算是秋娘也得妒忌。
那些贵族子弟迷恋她的容貌和技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话费大把的钱财。
那时的琵琶女也不知吝惜,就这样放纵自己,沉迷享乐。
这样年复一年,但是时间却从不等人。
从“弟走从军阿姨死”到这段结束是写此女时过境迁,飘零沦落。
琵琶女年长色衰,风姿也不像当年,那些贵族子弟也已不再光顾。
最终只好嫁给商人,只可惜连商人也不懂的欣赏,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商人外出从不带上琵琶女,抛下她在空船上独守。
琵琶女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今日的孤独冷落,怎能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就算是晚上不梦“少年事”一天也不知道要想多少次,流几次泪。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
唧唧:叹息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句感情浓厚,流下千古失落者的眼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
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还有就是“终岁不闻丝竹声”也与前面的“无管弦”相互照应。
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
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
”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
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
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
作为知音的诗人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
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
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已经湿透了。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打湿司马青衫的不是那简单的琵琶曲,而是诗人长久的积怨得不到发泄突然听到这么哀怨的曲调。
诗人的感情一下子喷涌而出,想到了自己的遭遇情不自禁就留下了泪水。
篇三:白居易《琵琶行》高考白居易《琵琶行》鉴赏古鉴赏0126 2056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 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本题为《琵琶引并序》,“序”里却写作“行”。
“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辞的一体。
“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