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与分析实训(一)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章实验目的与背景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背景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将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的实验操作。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试剂2.1 实验器材- 烧杯- 试管- 镊子- 火柴- 量筒- 温度计2.2 试剂- 硫酸- 氢氧化钠- 盐酸- 硝酸银- 氯化钡第三章实验操作步骤3.1 实验一:氧化还原反应步骤一:取一小块锌片,用砂纸擦拭干净,放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3.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一:取一定量的硫酸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步骤三: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3.3 实验三:沉淀反应步骤一:取一小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一中,观察到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上升。
这是因为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酸反应会释放出氢气。
4.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二中,观察到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这是因为硫酸是强酸,氢氧化钠是强碱,它们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4.3 实验三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三中,观察到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这是因为氯化钡是一种强电解质,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氯化物沉淀。
第五章实验总结与展望5.1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还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2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和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 → 化学实验操作手册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 化学实验操作手册化学实验操作手册引言本操作手册旨在为化学实验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操作手册包含了常见化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供研究人员和学生参考。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实验室内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如防护眼镜、实验衣和手套等。
2.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其质量和数量符合要求。
3. 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预期结果。
4. 获取必要的实验许可和批准文件,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程序。
5. 确定好实验操作的时间安排,并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
实验步骤以下是一般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反应。
2. 称取所需试剂,并按照实验步骤将其加入反应中。
3. 注意室温和实验环境的要求,如需加热或冷却,使用适当的设备。
4. 充分搅拌或混合反应物,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5. 当实验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6. 在实验结束后,安全处理实验废液和废弃物。
7. 总结实验结果,记录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的顺序和要求,避免违反实验步骤。
2.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护设备、保持实验区域整洁等。
3. 注意实验器材和试剂的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受损的物品。
4. 避免直接接触有毒或腐蚀性物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5. 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喝水或吸烟等行为。
6. 如果遇到实验意外或危险情况,立即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结论本化学实验操作手册提供了一份简明的指导,旨在帮助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和准确的化学实验。
使用此手册时,请确保遵循每个实验的具体要求,并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备注:本操作手册仅供参考,具体实验操作请遵循实验教师或实验室规定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初中化学实验指导书

初中化学实验指导书化学实验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观察、记录和探索化学现象,提高科学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本文将从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指导。
一、实验前准备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1.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目的和要求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前提,学生应该在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搞清楚实验原理和要求。
2.材料和试剂:学生需要检查所需实验材料和试剂,确保其完整且没有损坏,同时注意储存条件和安全措施。
实验材料的准备要根据具体试验的需要进行。
3.仪器和设备:检查实验室中所需的仪器和设备是否齐全、干净,并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对于需要使用火源的实验,要检查火焰的调节和操作方式。
4.实验环境和安全措施: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安全,学生需要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了解实验中的安全要求和紧急救援措施。
二、实验操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1.严格遵守实验规则: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随意更改程序和试剂用量。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事项,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行为。
2.准确称量和配制试剂:对于需要称量和配制试剂的实验,学生应该使用准确的天平和容量瓶,并且注意将试剂加入容器的方式,以避免散失和混淆。
3.控制实验条件: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等。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实验结果的误差。
4.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应该及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颜色变化等,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三、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是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准确的结论:1.数据处理:学生应该根据实验结果的具体情况进行数据处理,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实验中的规律和现象。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制定人:职业学院分析化学实验大纲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学时:32适用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应用化工生产技术开课单位:一、实验目的和任务《分析化学实验》是与分析化学平行开设的课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加深理解,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意使学生逐渐学会准确地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以及处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实验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工作和科研打下扎实基础。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及实验地点:常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检测实验室三、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方式为操作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占50% ,期末操作考试占50%。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基础化学实验》(上册)汪媛媛曲霞贺海明主编,校本教材,2014参考资料: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倪静安、高世萍、李运涛、郭敏杰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第一版),王凤云、丰利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实验一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练习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学会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减量法的称样方法。
3. 了解在称量中如何运用有效数字。
二、实验内容进行差减法称量练习,直到称量操作与称量结果符合要求为止。
三、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实验场地:分析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瓶、NaCl粉末四、实验步骤1、直接称量法该法只限于称量在空气中稳定且不吸湿、无腐蚀性的物品如坩埚、小烧杯、金属等。
称量方法是将被称物放在天平盘上,直接称出其质量。
2、指定质量的试样的称量方法(固定称样法)在分析工作中,有时要求称取某一指定质量的试样,这时可采用固定称样法。
此法要求试样在空气中稳定。
称量方法如下:在天平上准确称出容器的质量(容器可以是小表面皿、小烧杯、电光纸等),把天平去皮归“0”后,用药勺盛试样,在容器上方轻轻振动,使试样徐徐落入容器,调整试样的量至达到指定质量。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

化学实验操作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指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实验器材:- 烧杯(各种容量)- 锥形瓶- 形状各异的容器(如烧瓶、烧瓶、烧瓶、啮齿瓶等)- 试管(各种类型)- 密封容器和样品瓶- 显微镜和盖玻片2. 试剂:- 无水乙醇-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 高锰酸钾溶液- 碳酸氢钠- 盐酸- 硫酸铜- 氯化铁- 碘酸钾溶液- 碘化钾溶液三、常见实验操作步骤1. 称量固体试剂a) 在称重纸上精确称取所需量的固体试剂。
b) 将称取的固体试剂转移到容器中,避免散落。
2. 烧杯中溶解试剂a) 将所需量的试剂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
b) 使用玻璃棒或玻璃杯棒搅拌溶解,直到试剂完全溶解。
c) 清洗玻璃棒或玻璃杯棒。
3. 水浴加热a) 将需加热的容器放入加热器中。
b) 添加适量的水,水位不宜超过容器的1/3高度。
c) 调节加热器的温度,进行加热过程。
4. 常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a) 实验操作前,仔细阅读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b) 实验操作时,要戴上防护眼镜、实验服和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c) 使用或处理化学试剂时,要注意防止吸入、接触皮肤和食入。
d) 注意火源和可燃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严禁在易燃环境中操作。
e)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四、实验示例:酸碱中和反应的操作指导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过程。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锥形瓶- 盐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指示剂3. 实验步骤:a) 取一个锥形瓶,倒入适量的盐酸溶液。
b) 加入少量的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c) 用滴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到锥形瓶中,同时搅拌。
d) 当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时,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e)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
4. 实验结果和分析:a) 记录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酸碱溶液的反应当量比。
化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化学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 材料:- 纯净水- 硫酸- 氯化钠- 碳酸钠- 氢氧化钠- 石碱2. 设备:- 烧杯- 锥形瓶- 反应瓶- 酒精灯- 试管- 显微镜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材料和设备是否齐全;b. 确保工作区域整洁,实验仪器清洁干净;c. 细心阅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a. 实验一: 氯化钠与硫酸的反应i.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ii. 逐渐加入硫酸至烧杯中,观察反应现象;iii.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写作。
b. 实验二: 碳酸钠与硫酸的反应i. 将碳酸钠溶解于纯净水中,备用溶液;ii. 在反应瓶中加入硫酸,然后缓慢加入碳酸钠溶液; iii. 观察反应产生的气体特征,记录实验结果。
c. 实验三: 氢氧化钠与石碱的中和反应i.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置于锥形瓶中;ii. 逐滴加入石碱溶液至溶液中出现颜色突变;iii. 记录使用的滴定液体积,计算滴定液的浓度。
四、实验数据记录1. 实验一数据记录:- 氯化钠初始质量:10g- 硫酸添加量:5mL- 实验结果: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Cl + H2SO4 → Na2SO4 + HCl2. 实验二数据记录:- 碳酸钠溶液质量:15g- 硫酸添加量:10mL- 实验结果:产生气泡,溶液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Na2CO3 + H2SO4 → Na2SO4 + CO2 + H2O 3. 实验三数据记录:-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30mL- 石碱滴定液体积:25mL- 滴定液浓度:0.5mol/L- 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 H2O五、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一可以观察到氯化钠与硫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实验二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并溶液变浑浊,实验三中氢氧化钠与石碱滴定反应产生颜色突变。
食品化学与分析技术实验指导书(1)

%100c %⨯⨯⨯=VN 折算系数)总酸度(实验一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果汁具有酸性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游离态的酸以及酸式盐存在的数量,总酸度包括未解离的酸的浓度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含量用滴定法测定,即用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
反应式:RCOOH+NaOH →RCOONa+H 2O二、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猕猴桃果汁2.仪器:碱式滴定管(25ml )、三角瓶、烧杯、移液管、吸耳球3.试剂:1%酚酞指示剂,0.05mol/L NaOH 标准溶液,煮沸的无CO 2水 0.05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三、实验步骤准确吸取20mL 果汁于锥形瓶中,加入1%酚酞指示剂2滴,用0.05mol/L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颜色明显改变且30 s 不褪色为终点。
记录消耗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
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四、计算c —消耗NaOH 标准溶液的毫升数;N —NaOH 标准溶液摩尔浓度;V —取样液体积;五、注意事项1.样品浸渍、稀释用蒸馏水不能含有CO 22.为使误差不超过允许范围,一般要求消耗NaOH 溶液体积不少于5mL,一般在15~20mL六、思考题1.为什么以酚酞作为滴定的指示剂?食品中的酸是多种有机酸的混合物,用强碱滴定测其含量时滴定突跃不明显,其滴定终点偏碱,一般在PH8.2左右,故可选用酚酞作终点指示剂2.什么是总酸度?总酸度是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它包括未解离的酸的浓度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实验二食品中有效酸度的测定一、实验原理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该电池的电动势大小与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即pH 值)有直接关系:000.059lg[]0.059(25)E E H E pH C +=+=-︒二、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度计(FE20)2. pH 为4.00的标准缓冲溶液(20 ℃)三、实验步骤1.pH 计校正2.样品测定将样品溶液置于100 mL 烧杯中,将电极浸入试液中进行测定,同时摇动烧杯,直接从表头读取PH 值。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二0 0六年七月印刷实验一容器仪器的洗涤、使用及酸碱溶液的配制和相互滴定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所属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计划学时:4一、实验目的1.掌握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2.练习滴定操作,正确判断滴定终点;3.熟悉甲基橙和酚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时颜色的变化。
初步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 实验内容(1)酸碱溶液的配制;(2)酸碱溶液相互滴定;2.实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酸碱溶液的配制方法,理解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1. 化学试剂NaOH固体,分析纯;g cm;浓盐酸,密度为1.193酚酞0.2%乙醇溶液;甲基橙0.2%水溶液。
2. 仪器和设备常规玻璃仪器,托盘天平等。
四、实验原理酸碱滴定中,通常将HCl和NaOH标准溶液作为滴定剂。
由于HCl易挥发,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破,因此不宜用直接法配制,而采用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也可用另一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该溶液,再根据它们的体积比求出该溶液的浓度。
酸碱指示剂都具有一定的变色范围,HCl和NaOH的滴定突跃范围PH约为4—10,应当选用在此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例如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或酚酞(变色范围PH8.0-9.6)等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
五、实验步骤(一)酸碱溶液的配制:1. 0.1 mo1/L NaOH溶液的配制计算配制500mL 0.1mo1/L NaOH溶液需固体NaOH多少克。
在托盘天平上(是否用分析天平称量?)称取后,放入100mL烧杯中,加50mL蒸馏水,使之溶解。
移入洁净500mL试剂瓶中,再加入45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塞好瓶口,摇匀,贴上标签。
2. 0.1 mo1/L HCl溶液的配制计算配制500mL 0.1mo1/LHCL需多少mL浓HCl(12 mo1/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与分析实训(一)指导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应用化学教研室编沈阳工程学院二零一零年目录实验室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 (2)实验一水中酸度的测定 (6)实验二水中碱度的测定 (8)实验三水的总硬度的测定:高硬度水测定 (10)实验四水的总硬度的测定:低硬度水测定 (12)实验五水中钙的测定 (14)实验六水中铁的测定 (16)实验七水中全固形物测定 (18)实验八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20)实验九实际水样水质检查 (22)实验室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1. 化学试剂(1)化学试剂的分类化学试剂的种类很多,其分类和分类标准也不尽一致。
我国化学试剂的标准有国家标准(GB)、化工部标准(HG)及企业标准(QB)。
试剂按用途可分一般试剂、标准试剂、特殊试剂、高纯试剂等多种;按组成、性质、结构又可分无机试剂、有机试剂。
且新的试剂还在不断产生,没有绝对的分类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是根据试剂的纯度和杂质含量,将试剂分为五个等级,并规定了试剂包装的标签颜色及应用范围。
(2)化学试剂的取用、存放实验中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用不同级别的试剂。
化学试剂在实验室分装时,一般把固体试剂装在广口瓶中,把液体试剂或配制的溶液盛放在细口瓶或带有滴管的滴瓶中,把见光易分解的试剂或溶液(如硝酸银等)盛放在棕色瓶内,每一试剂瓶上都贴有标签,上面写有试剂的名称、规格或浓度(溶液)以及日期,在标签外面涂上一层蜡来保护它。
1)固体试剂的取用规则①用干净的药勺取用,用过的药勺必须洗净、擦干后才能再使用。
②试剂取用后应立即盖紧瓶盖。
③多取出的药品,不要再倒回原瓶。
④一般试剂可放在干净的纸或表面皿上称量。
具有腐蚀性、强氧化性或易潮解的试剂不能在纸上称量,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
⑤有毒药品要在教师指导下取用。
2)液体试剂的取用规则①从滴瓶中取用时,要用滴瓶中的滴管,滴管不要触及所接收的容器,以免玷污药品。
装有药品的滴管不得横置或滴管口向上斜放,以免液体流人滴管的胶皮帽中。
②从细口瓶中取用试剂时,用倾注法。
将瓶塞取下,反放在桌面上,手握住试剂瓶上贴标签的一面,逐渐倾斜瓶子,让试剂沿着洁净的瓶口流人试管或沿着洁净的玻璃棒注入烧杯中。
取出所需量后,将试剂瓶口在容器上靠一下,再逐渐竖起瓶子,以免遗留在瓶口的液体滴流到瓶的外壁。
③在试管里进行某些不需要准确体积的实验时,可以估算取用量。
如用滴管取,1cm3相当于多少滴,5cm3液体占一个试管容量的几分之几等。
倒人试管里的溶液的量,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 1/3。
④定量取用时,用量筒或移液管取。
3)特殊化学试剂(汞、金属钠、钾)的存放①汞:汞易挥发,在人体内会积累起来,引起慢性中毒。
因此,不要让汞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汞要存放在厚壁器皿中,保存汞的容器内必须加水将汞覆盖,使其不能挥发。
玻璃瓶装汞只能至半满。
②金属钠、钾:通常应保存在煤油中,放在阴凉处,使用时先在煤油中切割成小块,再用镊子夹取,并用滤纸把煤油吸干,切勿与皮肤接触,以免烧伤,未用完的金属碎屑不能乱丢,可加少量酒精,令其缓慢反应掉。
2. 实验室安全(1)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阅读实验室相关规定。
并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2)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主要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柜的位置、开关和安全使用方法。
熟悉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灭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通道。
(3)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实验服(过膝、长袖),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包括戴隐形眼镜者)。
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4)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严禁随意混合化学药品。
(5)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机试剂)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
使用移液管取液时,必须用洗耳球。
(6)使用或产生危险和刺激性气体、挥发性有毒化学品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7)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
用剩的有毒药品要还给指导教师。
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8)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撒在皮肤上,应即时用药处理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脱掉。
(9)实验室是大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
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华,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
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
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
(10)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
(11)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
实验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
(12)实验结束后,由指导老师签字,方可离开实验室。
(13)任何有关实验安全问题,皆可询问指导老师。
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即时处理。
3. 溶液及其配制(1)一般溶液:一般溶液常用以下三种方法配制。
1)直接水溶法:对一些易溶于水而不易水解的固体试剂,如KNO3,KCl,NaCl等,先算出所需固体试剂的量,用台秤或分析天平称出所需量,放人烧杯中,以少量蒸馏水搅拌使其溶解后,再稀释至所需的体积。
若试剂溶解时有放热现象,或以加热促使其溶解的,应待其冷却后,再移至试剂瓶或容量瓶,贴上标签备用。
2)介质水溶法:对易水解的固体试剂如FeCl3、SbCl3、BiCl3等,配制其溶液时,称取一定量的固体,加入适量的酸(或碱)使之溶解。
再以蒸馏水稀释至所需体积,摇匀后转入试剂瓶。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固体试剂,如固体I2,可选用KI水溶液溶解,摇匀转入试剂瓶。
3)稀释法:对于液态试剂,如盐酸、硫酸等,配制其稀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所需浓溶液的量,再用适量的蒸馏水稀释。
配制硫酸溶液时,需特别注意,应在不断搅拌下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切不可颠倒操作顺序。
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溶液(如Sn2+、Fe2+溶液),为防止其在保存期间失效,应分别在溶液中放人一些Sn粒和Fe粉。
见光容易分解的要注意避光保存,如AgNO3、KMnO4、KI等溶液应贮于棕色容器中。
(2)标准物质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RM)的定义表述为:已确定其一种或几种特性,用于校准测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的物质。
目前,中国的化学试剂中只有滴定分析基准试剂和 pH 基准试剂属于标准物质。
基准试剂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用于标定溶液浓度。
标准物质的种类很多,实验中还会使用一些非试剂类的标准物质,如纯金属、药物、合金等。
(3)标准溶液标准溶液是已确定其主体物质浓度或其他特性量值的溶液。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标准溶液有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仪器分析用标准溶液和 pH测量用标准缓冲溶液。
其配制方法如下。
(4)由基准试剂或标准物质直接配制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基准试剂和标准物质,溶于适量的水中,再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根据称取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计算它的准确浓度。
(5)标定法很多试剂不宜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而要用间接的方法,即标定法。
先配制出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试剂或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其准确浓度。
(6)缓冲溶液许多化学反应要在一定的 pH值条件下进行。
缓冲溶液就是一种抵御少量强酸、强碱和水的稀释而保持体系 pH基本不变的溶液。
实验一水中酸度的测定(6学时)1. 实验目的(1)了解甲基橙酸度和酚酞酸度的意义。
(2)学会水中酸度的测定的方法。
2. 实验基本原理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8.3的酸度,称为酚酞酸度,又称为总算度;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pH=4.4~4.5的酸度,称为甲基橙酸度。
前者包括强酸和弱酸,后者只包括较弱的酸,一般为无机酸。
3. 主要实验仪器及药品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m/V)、甲基橙指示剂(0.1%水溶液)、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 mol/L)等。
4. 基本内容(1)水中甲基橙酸度的测定;(2)水中酚酞酸度的测定。
5. 实验步骤(1)水中甲基橙酸度的测定取适量水样(一般10~25 mL)置于250 mL锥形瓶,用无CO2水稀释至100 mL,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橙红变为桔黄为终点,记录NaOH标准溶液的用量V1。
(2)水中酚酞酸度的测定另取适量水样置于250 mL锥形瓶,用无CO2水稀释至100 mL,加~4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刚变为浅红色为终点,记录NaOH标准溶液的用量V2。
6. 数据处理水中甲基橙酸度、酚酞酸度(即总酸度)w1和w2(mmol/L)按下式计算:w 1=(cV1*1000)/Vw 2=(cV2*1000)/V式中:c--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V1—甲基橙指示剂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酚酞指示剂时,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V—水样体积,mL。
7. 实验注意事项(1)水样中含有Fe、Mn、Al等可氧化或易水解离子时,反应速率低,且易生成沉淀,导致滴定终点时指示剂褪色,故应在加热后滴定。
(2)水样中游离氯会使甲基橙指示剂褪色,可在滴定前加入少量0.1 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加以去除。
实验二水中碱度的测定(6学时)1. 实验目的(1)了解酚酞碱度和全碱度的意义。
(2)学会水中碱度第一法和第二法测定的方法。
2. 实验基本原理以酚酞作指示剂,用H2SO4标准溶液滴定至pH=8.3的酸度(由红色到无色),称为酚酞碱度。
以甲基橙(或甲基红-亚甲基蓝)作指示剂,第一法以酚酞(第一终点)和甲基橙(第二终点)作指示剂;第二法以酚酞(第一终点)和甲基红-亚甲基蓝(第二终点)作指示剂测得碱度,称为全碱度。
甲基橙终点为pH=4.4~4.5;甲基红-亚甲基蓝终点为pH=5.0。
3. 主要实验仪器及药品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酚酞指示剂(1%乙醇溶液m/V)、甲基橙指示剂(0.1%水溶液)、甲基橙-亚甲基蓝指示剂(0.125 g甲基红和0.085 g亚甲基蓝研细混匀溶于100mL95%乙醇)、H2SO4标准溶液(0.05 mol/L)等。
4. 基本内容(1)水中碱度的测定(第一法);(2)水中碱度的测定(第二法)。
5. 实验步骤(1)第一法1)取100 mL水样置于250 mL锥形瓶,加2~3滴酚酞指示剂,此时若无色,按下一步进行。
若显红色,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无色,记录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a。
2)在上述锥形瓶中加~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硫酸标准溶液滴至橙黄色为止,记下第二次硫酸消耗体积b(不包括a)。
(1)第二法1)取100 mL水样置于250 mL锥形瓶,加2~3滴酚酞指示剂,此时若无色,按下一步进行。
若显红色,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恰好无色,记录硫酸标准溶液的用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