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第十章 地表水流

合集下载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大纲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大纲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大纲
一、适用专业
适用于水利类专业。

二、参考书目
《水文学原理》(闵孝芮,水利电力出版社)
《水文学原理》(一)(河海大学胡方荣成都科学技术大学侯宇光合编1988,水利电力出版社)
《水文学原理》(二)(河海大学于维忠1988,水利电力出版社)
三、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水文学的主要分支
2.水文学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水文循环:
1.水文循环概念
2.水量平衡原理
(≡)河流与水系:
1.水系与流域的基本概念
2.河流、水系及流域的特征参数
(四)降水
1.降雨特征
2.面降雨量计算
(五)土壤水与下渗
1.土壤水分的分类
2.土壤水分常数
3.下渗过程及经验下渗公式(霍顿公式)
(六)蒸发
1.蒸发与蒸发能力
2.影响蒸发的因素
(七)洪水预报
1.洪水波类型及特征
2.槽蓄原理
3.常用的洪水演进计算
4.水文预报与水文统计
(八)流域产汇流
1.径流形成过程
2.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
3.线性集中式流域汇流计算
4.分布式水文模型
(九)其他
考生应掌握水资源方面的基础概念和简单计算,关注当前热点,并对我国特别是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河海大学《水文学原理》上部分复习

河海大学《水文学原理》上部分复习

第六章 下 渗
1. 基 本 概 念 2. 下渗的物理过程 3. 非饱和下渗理论 4. 饱和下渗理论 5. 天然条件下的下渗
第七章 蒸发与散发
基本概念 蒸散发的分类及控制条件 土壤蒸发规律 流域蒸散发规律
第八章 产流机制
31 包气带及其结构 2 包气带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3 产流的基本物理条件 4 基本产流模式
课程复习
第二章 水文循环
1. 水文循环现象 (内因、外因) 2. 水文循环的尺度 3. 水量平衡
第三章 流域和水系
1 基本概念 2 河流分级 3 三大定律
第四章 降 水
1
降水的定义
2
降雨的基本要素
3
降雨的分类
4
面平均降雨量的计算
第五章 土壤水
1 与土壤“三相”有关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 2 土壤水的存在形态(作用力、类型、土壤水分常数) 3 土水势(重点) 4 土壤水运动的控制方程
第十二章 流域产流
1. 蓄水容量面积分配曲线 2. 蓄满产流总径流量计算 3. 径流成分的划分 4. 超渗产流的计算
循环图
添加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循环名称
文本
流程图
阶段 1
阶段 2
阶段 3
框图
文本 文本文本文本 Nhomakorabea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标题 A
标题 B
标题 C
标题 D
三维饼图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市场分析图
标题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2012年真题答案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2012年真题答案

1、答案:流域调蓄作用:在dt时段内进入流域的水量是净雨i(t)dt,而流出流域的水量的Q(t)dt,涨洪时由于i(t)dt>Q(t)dt,时段内的流域蓄水量必将增加,反之落洪时<Q(t)dt,时段内的流域蓄水量必将减少,这种在洪水形成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流域蓄水量增加和减少的现象称为流域调蓄作用。

原因:①降水并不是从一个地点注入流域的,在同一场降雨中,降雨注入点离出口有远近之分;②由于流域各处水力条件(如糙率、坡度)不同,流域各处水滴的速度在流域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2、答案: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它反映了在不受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土壤在田间或自然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含水量。

其蒸发因供水充分而持续稳定,达到蒸发能力;其下渗因只受重力影响而趋于稳定,达到稳定下渗率;其产流为蓄满产流模式,包气带饱和,降雨都会用于产流。

3、答案:土壤水相对于标准参照下的水所具有的特定势能。

纯水中土水势包括重力势和静水压力势。

饱和土壤的土水势由静水压力势和重力势构成:φ=φp+φg非饱和土壤的土水势由基质势和重力势构成:φ=φm+φg4、答案: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

渗润阶段:土壤含水量较少,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土壤吸收水分的能力特别强,下渗容量很大。

由于分子力和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快速减小,下渗容量递减迅速。

渗漏阶段:土壤颗粒表面形成水膜,分子力趋于0,这时水主要受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渗容量比深润阶段明显减小,而且由于毛管力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趋于减小阶段,下渗容量递减速度趋于缓慢渗透阶段: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分子力、毛管力不起作用控制下渗仅为重力,与分子力、毛管力相比,重力只是一个小而稳定的力,此时下渗容量达到一个小而稳定极小值,即稳定下渗率。

5、答案:①降雨空间分布不均,由于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不均,而且时间也有变化,导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其地理位置、气旋、台风路径也有影响;②下垫面条件分布不均,如土壤性质、植被、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③各处产流类型的差异,有的地方满足产流条件先产流,有的地方后产流,有的地方甚至不产流。

水文学原理2008年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考研

水文学原理2008年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考研

水文学原理2008年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考研河海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名称水文学原理1.简答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1分,满分110分)(1)试写出闭合流域年和多年的水量平衡方程式,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15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40mm,试求其多年平均蒸散发量。

(2)试述饱和及非饱和土壤的总土水势的组成和水力传导度的特点。

(3)试述在降雨下渗条件下,降雨强度、下渗率和下渗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4)试述蒸发率和蒸发能力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5)试述超渗地面径流和地下水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

(6)试述“超渗产流”模式和“蓄满产流”模式各自的特点.(7)试分析产流过程中产流面积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8)试说明水力学洪水演算方法和水文学洪水演算方法的主要区别。

(9)试述在流域汇流过程中发生流域调蓄作用的物理原因。

(10)试述流域瞬时单位线的定义,指出它与河段瞬时单位线定义的差别。

2.证明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24分)(1)试证明:运动波波速大于或等于同流量时的断面平均流速。

(2)试证明:若河道洪水波为扩散波,则其水位—流量关系必为一绳套曲线。

(3)试证明:对于线性水库,其出流的峰值必落在其入流的退水线上。

3.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1)某河段的横断面为宽浅矩形,河宽为500m,河底比降为1/10000,断面流量Q与水深y的关系为Q=83y。

试求该河段水深为3m时的特征河长l和洪水波波速C.(2)已知某流域面积为1082km,其1h时段单位线如表1所列,通过流域产流计算已求得某次降雨产生的净雨时段分配如表2所列,假如净雨空间分布均匀,试计算该场降雨所形成的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

表1 某流域1h时段单位线表2 某次降雨所产生的净雨时程分配(时段长取t = 1h )。

2010年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0年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0年模拟题一、 问答题(1) 建立水量平衡方程式的物理依据是什么?试导出无旁侧入流情况下,洪水通过河段时河段水量平衡方程式的微分形式。

(2) 什么叫田间持水量?已知某土壤的干容重和用体积含水率表示的田间持水量分别为θρf b 和,试给出用重量含水率表示的该土壤的田间持水量ωf 。

(3)什么叫蒸发率?试述控制蒸发的条件。

(4)试列举出两个确定水面蒸发的理论途径,并讨论各自的使用条件。

(5)什么叫下渗容量(能力)?试述控制下渗容量(能力)的条件。

(6)超渗地面径流和饱和地面径流的形成条件? (7)什么叫波速?试证明它与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8) 什么叫特征河长?若河长的河底比降为i 0,河道横断面为矩形,水面宽为b ,稳定流水深y 0与Q 0的关系为Q 0=my 0n ,试确定该河段的特征河长。

(m 和n为常数)(9) 试写出蓄满产流模式的包气带水量平衡方程式。

由蓄满产流模式求得的产流量,其径流成分的组成可能有几种?(10) 什么叫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它有哪些性质?用它计算流域产流量的试用条件是什么?(11) 什么叫流域调蓄作用?其微观机理是什么?(12)什么叫流域瞬时单位线?若组成流域的坡面和河网瞬时单位线分别为u L (t )和u R (t ),试根据给出流域瞬时单位线u w (t )的表达式。

二、计算题(1)包气带由均质土壤组成,地下水埋深为100cm ,且稳定不变。

当土壤水力传导度为K (θ)=120cm/d 时,包气带以0.74cm/d 的速率稳定蒸发,试求此时在地下水面以上5cm 处的基模势。

(2)已知流域上某场降雨形成的地面产流量你r s 的1h 时程分配如表1所示。

该流域地面径流汇流的1h10mm 时段单位线q (1,t )如表2所示。

试推求由这场降雨的地面产流量形成的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

表1。

水文学原理课件(河海)

水文学原理课件(河海)

二、学习目的
1.掌握水文现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2.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准备。
三、主要参考书
1. 山坡水文学,刘新仁译
2. 径流形成原理,芮孝芳编著
3. 土壤和水—物理原理和过程,D· 希勒尔著 华孟译 4. 普通水文学,邓绶林编著
5. 工程水文学,(美)林斯莱著
6. 城市水文学,朱元甡、金光炎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文学的内容和任务
一、水文学的定义
研究水的科学,核心——水文循环。 河川水文学 广义水文学 按分布划分 海洋水文学 水文气象学 湖泊水文学 地表水水文学 冰川水文学 土壤水水文学 河口水文学 地下水水文学 按应用分 环境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城市水文学· · · · · ·
陆地水文学
0 0 0
新开港闸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青 龙 港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1 -1 -1 0 0 0
四号坝
二、传统水文学的内容
1.水文测验 (或水文信息采集)
2.水文预报
3.水文水利计算
第二节 水文学的发展 一、水文学简史
英文Hydrology,来源于拉丁语,“水的知识”。
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1. 萌芽期(公元1600年之前)
2. 奠基时期(公元1600-1900年)
3. 实践时期(1900-1950年)
4. 现代化时期(1950年- )
二、中国水文学的发展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2010年真题答案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2010年真题答案

1、答案:入流量-出流量=蓄水变化量入流量=(Q-əQ/əx △x)dt出流量=(Q+ əQ/əx △x)dt蓄水变化量=əA/ət△xdt由以上三个式子可得:əQ/əx +əA/ət =02、答案: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它反映了在不受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土壤在田间或自然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含水量。

ρb=Ms/Vt ,θf= Vw/Vt ,wf= Mw/Msθf=f=Vw/Vt =Ms/Vt * Vw/Mw*Mw/Ms =ρb*wf*1/ρwwf=θf/ρb*ρw (ρw为液体的密度)3、答案:蒸发率:单位时间从单位蒸发面面积逸散到大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大气中返回到蒸发面的水分子数的差值(当其为正值时)称蒸发率。

蒸发率大小的三个控制条件:a.供水条件,蒸发面储存水分的多少;b.能量供给条件,蒸发面上水分子获得能量的多少;c.动力条件,蒸发面上空水汽输送的速度。

4、答案: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法热量平衡法:Qn-Qh-Qe= Qθ-Qv;E=Qe/ρωL =Qn +Qv-Qθ/ρωL(1+R)R=-1时,上式是不能用的。

空气动力学法:E=ρΚωdq/dz;空气动力学法主要考虑了饱和差和风速对水面蒸发的影响。

5、答案:下渗容量当供水充足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渗入土中水量;控制下渗容量(能力)的条件有初始土壤含水量,土壤的质地和结构等。

6、答案:超渗地面径流:有供水,有界面,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容量;饱和地面径流: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且上层土壤透水性强,下层土壤透水性弱;上层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侧向排水条件差。

7、答案:波体上某一相位点沿河道的运动速度为该相位点的波速,或相应流量或相应水位沿河道的传播速度。

C≥V(C:波速,V:平均流速)证明:C=dQ/dA ,Q=V A ,C=dVA/dA =V+AdV/dA ,对于天然河道,一般dV/dA >0 ,所以C≥V,当且仅当A与Q呈线性关系时取等于号。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2011年真题答案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2011年真题答案

1、答案提示:毛管悬着水、饱和,土壤含水量;达到蒸发能力,稳定下渗率,蓄满产流。

相关知识点:六个基本土壤水分常数(P64),水文循环的四个环节的特点。

2、答案提示:质量守恒定律闭合流域:p 0=E 0+R 0全 球:p 0=E 0海 洋:E 0=p 0+R3、答案:裸土蒸发三个阶段: 当θ≥θf 时,因供水充分而持续稳定;当 θm <θ<θ f 时,毛管的连续状态遭到破坏,土壤蒸发随着土壤含水量供应的减小而减小;当 θ <θm 时,毛管输水机制完全破坏,以汽态水或膜状水输送水分,4、答案提示:土壤水相对于标准参照下的水所具有的特定势能。

饱和土壤的土水势由静水压力势和重力势构成非饱和土壤的土水势由基质势和重力势构成5、答案:壤中水径流: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上层土壤质地比下层粗,至少上层土壤达到田间持水量。

地表径流: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上层土壤透水性比下层强,至少上层土壤达到饱和含水量。

6、7、答案:①降雨空间分布不均,由于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不均,而且时间也有变化,导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其地理位置、气旋、台风路径也有影响;②下垫面条件分布不均,如土壤性质、植被、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③各处产流类型的差异,有的地方满足产流条件先产流,有的地方后产流,有的地方甚至不产流。

这样,降雨过程中产流面积会随时间变化。

8、答案:由流域上分布均匀,历时趋于零,强度趋于无穷大,但净雨量等于1个单位净雨在出口断面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线称为流域瞬时单位线。

Q(t)=()()⎰tdt t -t u I τ s E9、答案:特征河长:河段中,由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量与由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量相抵消,具有河段槽蓄量与下断面流量呈单一关系的河段长。

①L < l 时;涨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减少量小于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增加量 ②L = l 时;涨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减少量等于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增加量; ③L > l 时;涨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减少量大于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增加量10、答案:同一时间间隔内液体流入质量与流出质量之差等于蓄水变化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特点。 3. 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地面径流形成条件
是否相同,为什么?
蓄水量计算表
时间(月.日)
P
E
4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4.8 8.5
39
R
0.4 0.3 0.5 1.5 1.9 4.3 4.5 5.4
4 0.6 0.6 0.7 1.2 1.3
W 41.3
2. 河道上下两个断面的水位过程线和流量过程线之间的 差异,必然反映洪水波在该河段中的传播规律。
2、洪水波的传播特点
1. 移行:洪水波上任一位相的水位和流量在河段下断面 出现的时间总是迟于在上断面出现的时间,这个时差 称为该位相的水位或流量的传播时间 。
2. 坦化:河段下断面的流量过程线的形状一般要比上断 面的低平矮胖一些。具体来说,洪峰及其相近的流量 一般要衰减,而其余位相的流量则一般要增加。
2. 降雨开始后:流域中易产流的地区先产流,因此河流 中的水量主要来自于于产流地区,这些易产流地区主 要是土层浅薄的地区,或河沟附近土壤含水量较大的 地区或雨强大的地区。这时河沟开始逐渐向上游延伸, 河网密度开始增加。
3. 随着降雨的持续产流面积不断扩大,河网密度不断增 加,从而组成了不同时刻的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
每条河流的枯水具体经历时间决定于河流流域的气候 条件及补给方式。
二、枯水的消退规律
蓄量方程式为线性时,退水方程为指数函数, 蓄量方程为幂函数时,退水方程也是一个幂函 数。
三、影响枯水消退的因素
一是退水开始时洪峰流量的大小。 洪峰流量大,相应的地面蓄水量多,枯水期退水就比 较缓慢,反之则地面蓄水量少,枯水期退水就较快。
本章思考题
1. 洪水波传播特点是什么? 2. 洪水波类型有哪些,运动波和扩散波各自有
什么特点? 3. 写出河段水量平衡方程? 4. 什么是河槽调节作用? 5. 什么是特征河长?如何证明特征河长公式? 6. 枯水退水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十二章 流域产流
第一节 山坡流域的分类
山坡流域:一个流域由许多小流域组成,而小 流域又是由更小的集水单元组成,这些集水单 元就叫山坡流域。
波速: 波体上某一位相点沿河道的运动速度称为该位相 点的波速。
三、洪水波的传播
Q Q0 Q
H H0 H
Q H
均为河长x和时间 t的函数,则
Q=Q(x,t) H=H(x,t)
1、意义:
1. 河道上任一断面的水位过程线和流量过程线实际上是 洪水波上各位相点途经该断面时所出现的水位值和流 量值与到达时间的关系曲线。它描述了洪水波经过该 断面时所呈现的形状。
3、分析退水曲线:
各次洪水退水线 的尾部是十分吻 合的。据此求得 反映退水快慢的 参数K值约为 191h。
4、不同雨强形成的洪水过程线
大雨强形成的洪水过程 线陡涨缓落,不对称性 大;小雨强形成的洪水 过程缓涨缓落,对称性 较好。这表明各次洪水 的地面径流比重随雨强 有较大的差异。
沿渡河流域的总径流中主要径流成分是壤中水 径流。其次是地面径流和存在于裂隙中的地下 水径流。
38 70.9 69.6
第五节 超渗产流的地面径 流量计算
教学目标: 1、用两种方法计超渗产流的地面径流量 2、能够分析降雨径流关系图 3、能够写出前期影响雨量公式并计算前期影响
雨量。
一 、问题的提出:
RS i f p t i f p 如何定fp?
影响因素分析:土壤初始含水量,土壤本身性质
二是潜水蒸发。 潜水蒸发是影响地下水退水的主要因素。一般在潜水 蒸发大的季节地下水退水快,而在潜水蒸发小的季节 地下水退水较慢。
三是径流成分的比重。 在湿润地区,流域蓄水量一般包括地面蓄水量 和地下蓄水量,其比值与降雨强度有关。
四是枯水量沿河长的分布情况。 当蓄水量主要集中在上游时,枯水期的流量消 退就较慢。
流域产流特征主要是由占主导地位的山坡流域 的产流类型所决定的。
一、流域产流特征通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证: (1)根据流域所处的气候条件。 (2)根据其中典型山坡流域的包气带结构和水文动态。 (3)根据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的形状,尤其是它的退水规 律。 (4)根据流域中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 (5)根据影响次降雨—径流关系的因素。
八、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面积 变化
(一)超渗地面径流产流面积变化有下述特点:
(1)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产流面积有时增大, 有时减小。
(2)产流面积的大小与降雨强度和初始土壤含 水量有关。
(3)一次降雨过程中,全流域超渗产流与局部 流域超渗产流可能是交替出现的。
作业:
1、绘制出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并描述其性质。 2、利用分析工具分析超渗地面径流产流面积
1.4 0.5
4.9
蓄水量计算表
时间(月.日)
P
4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E 14.8
8.5
39
R
0.4 0.3 0.5 1.5 1.9 4.3 4.5 5.4
4 0.6 0.6 0.7 1.2 1.3
W 1.4 0.5
4.9
41.3 40.9 40.6 40.1
52 50.1 53.8 49.3 43.9 39.9 39.3 38.7
一、枯水的形成 枯水期:流域内降雨量较少、通过河流断面的流
量过程低落而比较稳定的时期,称为枯水季节 或枯水期。 枯水:枯水期间所呈现出的河流水文情势叫做枯 水。
(二)枯水期的河流流量
1. 汛末滞留在流域中的蓄水量的消退而形成。 2. 其次来源于枯季降雨。
流域蓄水量包括地面、地下蓄水量两部分。 地面蓄水量存在于地表洼地、河网、水库、 湖泊和沼泽之中;地下蓄水量存在于土壤孔 隙、岩石裂隙、溶隙和层间含水带之中。
2、绘制出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流域饱和容量曲 线,以及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并描述其性质。
3、利用三种曲线分析不同类型产流面积的变化 特点。
一、概念: 产流区:降雨过程中,流域上产生径流的部分
称为产流区。
产流面积:产流区所包围的面积称为产流面积
二、流域产流面积变化过程
1. 降雨开始前:河流中的水量主要来自流域中包气带较 厚的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补给。
三、 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一)流域蓄水容量曲线:以包气带达到田间 持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w’m为纵坐标,以小于 等于该W’m所占的流域面积比重a为横坐标, 则所得到的曲线称为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二)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性质
(1)流域蓄水容量曲线是一条单增曲线。 (2)曲线上任—点的纵横坐标值表示流域中小于
洪水波:天然河道某些河段水量短时间大量增 加,使原来河段恒定水面受到干扰所形成的沿 河传播的波。
波流量:突然注入一定水量而在河道里增加的 流量称为波流量。
二、洪水波的待征
洪水波的几何特征包括波体、波高、波锋和波长。
洪水波的运动特征则可用附加比降、相应流量(水 位)和波速。
(一)几何特征
波体 初始稳定流水面上的附加部分水体, 即洪水波本身。
(三)枯水期的起止时间和历时
在中国,以雨水补给的南方河流,由于每年冬季降雨 量很少,所以河流在每年冬季经历一次枯水阶段;
以雨雪混合补给的北方河流,每年可能经历两次枯水 径流阶段,一次在冬季,主要因降水量少,全靠流域 枯水补给,另一次在春末夏初,因积雪已全部融化, 并由河网泄出,而夏季雨季尚未来临。
2、分析流量过程线:
1. 次洪过程线大都是正偏,说明流速大的径流成分比流 速小的径流成分少,中等洪水尤其如此;
2. 长期无雨的退水段,流量小而稳定,说明存在比例不 太大的地下水径流成分;
3. 年初流量大体与年末流量相当,说明本年度降雨形成 的地下水径流大体上能在当年流出,流动十分缓慢的 地下水,如深层裂隙水可能很少。
二、举例分析
1、基本情况:
长江三峡地区沿渡河流域,流域面积601km2。 1、流域内雨量丰沛,气候湿润,植被良好,有较大的森林
覆盖面积。 2、流域坡度大(平均坡度达0.287%),土层薄而疏松,糙
率较大,阻水明显。但河谷地带土层相对较厚,且由于其 临近河流,土壤常年比较湿润,这部分面积约占全流域面 积15%。流域内基岩主要是二叠系上、下统及志留系中 统海相沉积的灰岩和页岩。灰岩在上,页岩在下,走向大 体指向河流,裂隙不够发育,透水性较差。
)
tan2 tan 1 tan2 tan
i i0 i 1 i0i
i0 i
i i i0
(可正可负)
位相:洪水波波体与大气交界面的轮廓线上的每一点都 占有的一定的相对位置。
相应流量(相应水位):洪水波的每一个位相都有一定水 位,并相应于一定的流量。这种相应于一定位相的流 量(水位)称为相应流量(相应水位)。
(二)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的基本性质
(1)对于一个流域来说,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不是唯一的, 而是一组以初始流域土壤含水量W0为参变数的曲线。 (2)全流域干燥时对应的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是流域下渗 容量分配曲线簇的上包线;而全流域包气带达到田间持水 量时对应的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是该曲线簇的下包线, 它即为流域稳定下渗率分配曲线。 (3)该曲线不能给出流域上具体地点的下渗容量。
包气带厚度、土壤、岩石、植被等特性和地 下水位的高低、有无。
第1类 山坡流域
第2类山坡流域
第3类山坡流域
共同点: 流量过程线上的主要尖峰都是由槽面降水形成
的直接径流,或由逐步扩大的饱和面积上形成 的饱和地面径流所造成,而过程线总量则主要 由壤中水径流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