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二节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学案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二节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学案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二节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学案

第29课时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知识精华:

__ →__→胚:__、__、__、__.

种子的形成:胚的发育:受精卵___ →___

胚乳核→____→____。

分裂

种子的萌发:种子适宜的()充足的()足够的()幼苗

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营养生长:根_______、______的生长阶段

生殖生长:从_______________开始开花、结果

题例领悟:

例1、用四倍体水稻作母本,二倍水稻(2N=24)作父本,杂交后产生的种子中,其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的染色体数依次为()

A、74、36、48、

B、48、36、60

C、36、48、60

D、48、36、72

解析:二倍体水稻2n=24,每个染色体组n=12,那么四倍体水稻染色体数4n=48,母本四倍水稻其卵细胞,两个极核.珠被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4、48、48。父本二倍体水稻产生的每个精子染色体数为12。母本四倍体水稻与父本水稻进行双受精后,胚珠各部分发育情况如下:1个卵细胞(2n=24)+1个精子(n=12)→受精作用1个受精卵(3n=36)→有丝分裂(3n=36);两个极核(4n=48)+1个精子(n =12)→受精极核(5n=60)有丝分裂胚乳(5n=60);珠被(4n=48)有丝分裂种皮(4n=48),故杂交后产生的种子其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染色体系数依次为48、36、60。

例2:下面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你认为表示鲜重的曲线是哪一条,其光合作用开始于哪一点?

A、Y、M

B、X、O

C、Y、Q

D、X、Q

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要先经过生根发芽,此时胚要经过分裂、分化需消耗能量,而能量来自于贮存有机物的分解,而此时又无有机物补充,则开始有机物含量减少,即种子干重减轻,而鲜重则增加,因其大量吸水,当长成幼苗时,则可进行光合作用补充有机物,则干重又会上升。则选B。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极体和极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的数目都为体细胞的一半

B、都由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而形成

C、都位于胚囊内

D、受精后都能发育成胚乳

2、已知一粒小麦种子中胚乳的基因型为BBb,则其胚的基因型是()

A、BBb

B、BB

C、Bb

D、bb

3、“黄梅香米,香飘万家”,香米是天然香稻精加工而成,香米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A、受精卵

B、子房

C、珠被

D、受精极核

4、下面关于荠菜和玉米种子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有胚的发育过程

B、荠菜没有胚乳的发育过程

C、都有子叶的发育过程

D、玉米没有两片子叶

5、下图Ⅰ、Ⅱ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下列回答中正确的是()

A、图Ⅰ中B曲线表示胚的发育,图Ⅰ表示有胚乳种子的形成。

B、图Ⅰ中A曲线表示胚乳的发育,图Ⅰ表示有胚乳种子的形成

C、图Ⅱ中B曲线表示胚乳的发育,图Ⅱ表示无胚乳种子的形成

D、图Ⅱ中A曲线表示胚乳的发育,图Ⅱ表示无胚乳种子的形成

二、简答题

图示为玉米胚囊受精后12h的状态(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

请回答:

(1)图中a的结构名称为_____,其染色体数为_____。

(2)b的结构名称为______,将发育成种子的_____。

(3)若双亲均为杂合体,D控制胚乳黄色,d控制白色。则a的

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b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

(4)胚乳黄色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5)a将发育成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其功能为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答案:

一、选择题

高中生物《植物的个体发育》教案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的个体发育》教案设计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 2.理解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结果。 3.理解玉米胚乳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结果。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图40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和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记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观察荠菜种子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让学生掌握种子的每种结构是由子房内哪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荠菜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和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使学生感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通过荠菜的胚的发育过程和玉米胚乳发育过程的实例说明植物的个体发育,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植物胚的发育。 [解决办法]用边讲解、边贴剪贴图、边板书的方法突出重点,让学生复述被子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且教会记忆的方法强化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荠菜胚的发育过程真正理解必须建立球状胚体和胚的空间概念。 [解决办法]

用贴植物胚发育的剪贴图的方法以及让学生观察荠菜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学生建立胚的空间概念。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对基细胞和顶细胞的识别。 [解决办法] 让学生明确:①图38子房壁和胚珠的模式图是一个立生胚珠,而荠菜的胚珠是一个倒生胚珠;②受精卵发育成胚是以胚珠的珠孔作为参照物。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其中靠近珠孔的为基细胞,远离珠孔的为顶细胞。 1课时。 讲解法为主,兼实验法。 ①荠菜植物标本或挂图;②胚珠的结构挂图;③荠菜胚的发育各期剪贴图(图的上端粘一条透明胶布,以便粘在黑板上)。④浸泡

植物发育生物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花器官发生ABC模型:完全花器官由花萼(1轮)、花瓣(2轮)、雄蕊(3轮)、雌蕊(4轮)组成。A类(AP1、AP2)、B类(AP3/PI)、C类(AG)调控因子分别与SEP1、 2、3形成不同的聚合体,分别在1轮(A)、2轮(AB)、3轮(BC)、4轮(C)控制相应部位花器官的分化和形成。 2、春化作用:是植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能开花的现象。目前发现低温促进开花是由于三种蛋白VRN1、2、VIN3在低温下诱导表达,它们抑制开花负调控基因FLC的表达,从而促进开花。 3、光敏素(PHY):是一种N端感光区与线形四环吡咯发色团共价结合的蛋白质复合体,接收红光/远红光后,蛋白质的构象改变,C端激酶活化,通过磷酸化将光信号传导下去。 4、根边界细胞:是生长到一定长度的根尖处由根冠外围细胞脱离的、有组织的活细胞,其功能是防御和帮助植物吸收营养。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控制边界细胞的释放。 5、近轴-远轴极性决定基因:近轴远轴特性是指以某器官中心轴为基准,近的是近轴,远的是远轴。例如 HD-ZIP III 类基因PHB、PHV、REV决定植物的近轴特性,抑制远轴特性。 KANl\2\3 类基因、YAB类的YAB3、FIL决定远轴特性,抑制近轴特性。 6、拟南芥生物钟分子结构:是由三个蛋白构成的一个光周期调控的反馈循环。这三个蛋白是 CCA1 、 LHY 、 TOC1 。前两者被磷酸化后抑制 TOC1 的表达,TOC1 转录翻译后促进 CCA1 、 LHY 的转录表达。光通过光受体促进 CCA1 、 LHY 的表达,抑制 TOC1 的表达。 7、隐花素:是吸收蓝光紫外光,在 N 端非共价结合 FAD 发色团,感受光能,并将能量传给 C 端激酶区域,使具备进行磷酸化催化反应的能力的光受体蛋白。植物中是 CRY 。 (趋光素:是吸收蓝光紫外光,在 N 端非共价结合 FMN 发色团,感受光能,并将能量传给 C 端激酶区域,使具备进行磷酸化催化反应的能力的光受体蛋白。)8、TPD1/EMS1:是花药发育中决定小孢子囊发生范围的一对信号肽 / 受体激酶 信号转导蛋白,它们的分布范围决定小孢子囊发生的范围。 9、近轴 - 远轴极性基因:是决定植物器官发生中近轴特性和远轴特性的基因。 近轴基因有 HD ZIP III 类基因 PHB 、 PHV 、 REV 等,远轴基因有KAN1\2\3 , YAB 类的 YAB3 、 FIL 等。 10、泛素蛋白质降解复合物:一种降解蛋白质的复合物,能在特定识别酶的 作用下,将目标蛋白标记上泛素后降解目标蛋白,是细胞内通过有目的降解的方式调控蛋白含量的方式。 11、植物发育生物学是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和 形态学等不同水平上,利用多种实验手段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发生、发育和建成的细胞学和形态学过程及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理(调控机制)的科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其遗传控制的科学。 12、增殖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细胞器的分布等都相同。 如:顶端分生组织中央细胞的分裂。木栓形成层和维管形成层母细胞的垂周分裂分化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命运不同,它们将发育成完全不同的细胞。 分化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开始。如:受精卵的第一次分裂,形成气孔器母细胞的分裂,形成层细胞的平周分裂等。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被子植物的生殖 第1课时《有性生殖》教学设计

《一、有性生殖》教案 【关键词】有性生殖双受精果实 1.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编写特点是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揭示生命的本质,逻辑性很强。“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阐释了被子植物的本质特征,即开花的本质,只有把握住这个基本点,才能采用适当的教法去完成教学。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识基础较浅,他们非常渴求弄清这些知识点,尤其是师范生,还肩负着为小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任务。因此,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利用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成了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被子植物的开花、传粉、受精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②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2.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训练学生的分析、口语表达能力,为学生做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示范。 2.3德育目标:渗透“实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 3.教学重点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及意义。教学难点:“双受精”的过程及意义。 4.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 该课运用录像、课件、模型等多种教学媒体,从多角度、多侧面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通过课件展示、问题讨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学过程 5.1引言:设疑导入,运用恰当的问题创设出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回忆:①什么是完全花?花中哪部分最重要?构成如何?②你知道花到底为谁开吗?同学间讨论,学生结合模型到台前讲解。通过这样的复习、设疑,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为完成教学奠定了基础。 5.2新课讲解 5.2.1有性生殖概念的教学:先举出一些无性生殖的实例,与有性生殖加以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有性生殖的印象,进而引出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在花中进行的,包括开花、传粉、受精三个连续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先看一段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科教录像片《种子正传》,由于录像生动形象,使他们先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兴趣,而且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5.2.2开花和传粉:本部分内容相对来说容易理解。据大纲的要求拟定了学习提纲;引

《植物个体发育》读书心得

《植物个体发育》读书心得 植物的世界多姿多彩,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奥妙。而说到植物时,便不得不谈它的个体发育了,因为这是每一棵植物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贯穿着植物生命过程的始终。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由北大教授朱澂主编的由八个讲座汇合而成的《植物个体发育》一书,看完后有莫大的感触,便起笔了这篇读书心得。 本书主要介绍了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共同规律,着重于它的形态发生。其中,一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为“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基本规律”、“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维管形成层和次生生长”、“花的结构和发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和“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形态发生问题”。本书语言较浅显易懂,知识覆盖面较广,条理也较清晰,而且还能够结合各种生动的图形进行论述。

首先,个体发育的概念为植物一生所经历的生命活动的周期。而要研究植物的个体发育的话,那就要先观察植物体的生长变化。因为植物体的发生和分化是我们最能直接观察到的和最能反映出植物的发育变化。 在植物体的发生和分化中,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植物体形态建成的基础。毕竟,细胞是组成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这个可以用胡萝卜根的组织培养实验来验证。 而说起植物的种子,这是每一棵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前提。种子的出现在植物系统发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得到了母体的保护,并给以充足的养料,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点也与种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如果要种子顺利萌发的话,那么就必须保证水分、温度、氧、光照强度、休眠期这些条件能够达到适宜的程度。 至于种子植物根的生长和各种组织的分化,这些都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茎的初生生长也是由顶端分生组织发生的,所有初生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必修一新教材

全面解读高中生物学新教材 1、学习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对《分子与细胞》的内容要求是: 概念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 教学提示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突破学习难点。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及研究进展,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1 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4)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可结合电镜照片分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2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下列教学活动:(1)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3)探究酶催化的专一性、高效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5)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6)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7)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学业要求 完成本模块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 ?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植物发育生物学

一.侧根及不定根是如何发生的? 不论主根,侧根或不定根所产生的支根统称为侧根。当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的某些细胞开始分裂。最初的几次分裂是平周分裂,结果使细胞层数增加,因而新生的组织就产生向外的突起。以后的分裂,包括平周分裂和垂直分裂是多方向的,这就是使原有的突起继续生长,形成侧根的根原基的分裂,生长,逐渐分化出生长点和根冠。生长点的细胞继续分裂,增大和分化,并以根冠为先导向前推进,由于侧根不断的生长所产生的机械压力和根冠所分泌的物质能溶解皮层和表皮细胞,这样,就能使侧根较顺利无阻地依次穿越内皮层,皮层和表皮,而露出母根以外,进入土壤。由于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也就是发生于根的内部组织,因此它的起源是内起源 不定根通常泛指植物的气生部分,地下茎以及较老的,特别是有次生生长的根部所形成的根。不定根的起源和发育像侧根一样,通常是内起源,发生在十分靠近维管组织的地方,其生长过程必须经过该部位以外的组织。 二.关于种子植物茎端结构和活动方式有哪些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1)顶端细胞学说:1844年Nageli根据对大多数隐花维管植物的研究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最简单的顶端分生组织,结构上只有一个大的原始细胞-顶端细胞。 (2)组织原学说:1868年Hanstein根据种子植物的顶端分生结构特点提出的。顶端分生组织可划分为三个原始细胞区,即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这些细胞普遍地排列成行,最外面一层为表皮原分化为表皮层;其下为皮层原分化为皮层;中央是中柱层分化出维管组织和髓。 (3)原套-原体学说:1924年Schmidt 提出。该学说认为顶端分生组织的原始区域包括1:原套,只沿垂直于分生组织表面的方向进行分裂(垂周分裂)的一层或几层周围细胞;2:原体,包括原套下的基层细胞,其中的细胞向各个方向分裂,不断增加而使茎的顶端增大。 (4)细胞组织分区概念:1938年Forster 提出。 (5)等待分生组织学说:1955,1961年 Buvat根据对根端结构研究提出的。此学说 提出远轴细胞轴区是比较不活动的而真正发 生细胞分裂的区域是在周围和顶端下面的区 域,由此产生出茎的组织和叶原基,在胚胎 或后胚的生长顶端结构组成之后,远端的一 群细胞成为等待分生组织,它停留在不活动 状态,一直到生殖阶段,才在远端的细胞恢 复了分生组织活动。 (6)分生组织剩余学说:1965年 Newman提出。根据此理论把维管植物的顶 端分生组织分为三种类型:单层型;简层型; 复层型。 三.细胞周期有哪些主要阶段,各阶段 特点是什么?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 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 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 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分裂期又分为分裂前期、分裂中期、分 裂后期和分裂末期。 前期:两个中心体分开,向两极移动。 染色质逐渐浓集形成染色体,核仁核膜解体 前中期:核膜消失,染色体随机排列在 细胞中间,纺锤体形成。 中期:染色质最大程度凝集,染色体以 着丝粒非随机的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板 上。每条染色体纵裂为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的 两极 末期:子代细胞的核重新形成,胞质分 裂 四.植物生长发育与动物的生长发育不 同之处有哪些? (1)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其组成细胞可移 动位置,植物的则不能移动,细胞间彼此联 结很紧密。 (2)动物细胞通常没有细胞壁,植物则 有,因此后者细胞死后仍保持一定的形态, 死细胞和活细胞共同组成植物体。 (3)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表现出 全能性,容易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发育形成新 的个体或器官。 (4)动物胚胎发育完成后几乎是全面地 生长,成熟动物体重不在特定部位保留干细 胞群,不再增加新的器官和组织。植物则是 在特定部位保留有分生组织细胞群,形成局 部生长,一生中不断形成新的器官和组织。 (5)动物在环境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 因此它们就有一定逃避不良环境的能力,其 本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较差,而植物则 通常不能主动移动,无法逃避不良环境,因 此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甚至其生理活动 都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随环境条件的变化 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这些变化了的环 境而生存下来。 (6)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于形成配子 时,只有二倍体的动物体,没有单倍体的动 物体,因此没有世代交替。而高等植物的减 数分裂则都发生于形成孢子时,既有二倍体 的植物体,也有单倍体的植物体,两种植物 体交互出现形成世代交替。种子植物的配子 体寄生在孢子体上,这就使得植物,特别是 高等植物的性别概念不同于动物,性别决定 问题也就更复杂。 五.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发育中有哪 些调节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 着重要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其中绝大 部分是植物体内自身产生、自身调节浓度, 作为调节生长发育过程的信号起作用的。已 发现具有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功能物质有生 长素、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等。 1、决定细胞分化的方向:按照位置效应 理论,细胞在植物体内所处的位置决定其分 化的命运。在所有的位置信息中,激素是最 重要的信息之一。(1)开启还没通过细胞分 化临界期细胞的脱分化过程。(2)改变细胞 分化的方向。 2、在形成层活动中的控制作用(1)控 制形成层活动周期;(2)维持形成层纺锤状 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向(3)控制木质部分化 (4)控制韧皮部分化。 3、诱导器官建成(1)根的形成(2)芽 的形成(3)茎的伸长(4)胚的极性建立和

生物学史(高中教材)

高中生物学史 江苏省黄桥中学戴波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一) 1965 年,我国科学家完成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胰岛素。 1953年,英国桑格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1665 年罗伯特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 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 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看到的是只剩下细胞壁的死细胞) 2、17 世纪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放大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 确的描述。(看到的是活细胞,命名的是微生物) 3、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植 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施莱登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4、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补充: 1543年,维萨里发表《人体结构》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结构 比夏指出器官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耐格里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形成,发现新细胞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三)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探索历程: 5、1895 年,欧文顿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6、20世 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7、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 膜的 2 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是双层的 8、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9、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并让两种细胞融合,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 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0、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 对称性,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补充: 1988 年,美国阿格雷将构成水通道的蛋白质分离出来 1998 年,玫瑰麦金农测出钾离子的通道立体结构 (四)酶的发现史: 11、斯巴兰扎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 1783 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2、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 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3、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4、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 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他将这些物质成为酿酶。

植物的个体发育

植物的个体发育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 .理解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结果。 .理解玉米胚乳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结果。 能力训练点 .通过图40荠菜胚的发育过程和图41玉米胚乳的发育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记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观察荠菜种子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掌握种子的每种结构是由子房内哪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荠菜的受精卵发育成胚和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使学生感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学科方法训练点 通过荠菜的胚的发育过程和玉米胚乳发育过程的实例说明,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植物胚的发育。 [解决办法]用边讲解、边贴剪贴图、边板书的方法突出重点,让学生复述被子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且教会记忆的方法强化重点。 .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对荠菜胚的发育过程真正理解必须建立球状胚体和胚的空间概念。 [解决办法] 用贴植物胚发育的剪贴图的方法以及让学生观察荠菜种子的结构、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学生建立胚的空间概念。 .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对基细胞和顶细胞的识别。 [解决办法] 让学生明确:①图38子房壁和胚珠的模式图是一个立生胚珠,而荠菜的胚珠是一个倒生胚珠;②受精卵发育成胚是以胚珠的珠孔作为参照物。受精卵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其中靠近珠孔的为基细胞,远离珠孔的为顶细胞。 三、课时安排 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解法为主,兼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 ①荠菜植物标本或挂图;②胚珠的结构挂图;③荠菜胚的发育各期剪贴图。④浸泡好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⑤菜豆和玉米幼苗;⑥多媒体教学器材。 六、学生活动设计 .通过先行组织者的方法复习与初中紧密相关的知识。 .让学生复述被子植物胚的发育过程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知识结构“链条”,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网络结构,有利记忆长久。 .让学生自己观察荠菜种子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并做课堂练习题。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在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建立联系] 多细胞生物体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等一系列过程,终于发育成一个性成熟的个体,这个过程叫生物体的个体发育。不同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也不同。 通过先行组织者的方法复习初中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老师用多媒体教学在银幕上投放下列问题。

《植物生殖生物学》教学大纲

《植物生殖生物学》(双语)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512550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生殖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Reproductive 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课外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先修课程:植物学及植物学实验 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植物生殖生物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的综合性前沿学科。生殖在植物个体发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即上承当代植株营养生长之后, 下启后代植株个体发育之始。植物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发育, 茎尖生长点就发生质变, 由产生营养器官转而形成花器官, 在花中孕育大、小孢子和雌、雄配子, 继而传粉受精, 启动胚和胚乳发育。这些发育事件环环相扣, 历经孢子体-配子体-孢子体3个世代, 无疑是植物一生中最复杂最曲折的发育过程。这一过程中隐藏着许多奥秘, 有待一一破解。从应用角度来看, 植物生殖生物学的意义也很明显。众所周知, 开花结实才能传种接代, 植物遗传与进化之道如此, 人类进行植物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之道也如此。再者, 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油料、棉花、果品等, 主要也是有性生殖的产物(果实和种子)。农业生产的以上两大支柱, 即作物育种与栽培, 都离不开对植物生殖的了解。当代基因工程技术要使转入的基因在后代稳定表达, 也必须通过生殖过程。总之, 一方面农业生产是人类研究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植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又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 本课程是一门生物科学类的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了传统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和本门学科近年应用新的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获得的新知识。共分十一章,依次叙述植物胚胎学的历史和现状,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小孢子囊及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大孢子囊及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受精,胚乳,胚,无融合生殖,多胚现

《植物个体发育》读书心得读书笔记.doc

《植物个体发育》读书心得-读书笔记 植物的世界多姿多彩,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奥妙。而说到植物时,便不得不谈它的个体发育了,因为这是每一棵植物都必须经历的过程,贯穿着植物生命过程的始终。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由北大教授朱澂主编的由八个讲座汇合而成的《植物个体发育》一书,看完后有莫大的感触,便起笔了这篇读书心得。 本书主要介绍了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共同规律,着重于它的形态发生。其中,一共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为“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基本规律”、“种子的形态和结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和初生生长”、“维管形成层和次生生长”、“花的结构和发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和“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形态发生问题”。本书语言较浅显易懂,知识覆盖面较广,条理也较清晰,而且还能够结合各种生动的图形进行论述。 首先,个体发育的概念为植物一生所经历的生命活动的周期。而要研究植物的个体发育的话,那就要先观察植物体的生长变化。因为植物体的发生和分化是我们最能直接观察到的和最能反映出植物的发育变化。 在植物体的发生和分化中,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植物体形态建成的基础。毕竟,细胞是组成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这个可以用胡萝卜根的组织培养实验来验证。 而说起植物的种子,这是每一棵植物体生长发育的前提。种

子的出现在植物系统发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胚得到了母体的保护,并给以充足的养料,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点也与种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如果要种子顺利萌发的话,那么就必须保证水分、温度、氧、光照强度、休眠期这些条件能够达到适宜的程度。 至于种子植物根的生长和各种组织的分化,这些都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茎的初生生长也是由顶端分生组织发生的,所有初生组织都是由顶端分生组织细胞衍生而来的。 维管形成层,简称形成层,虽然也是一种分生组织,但其构造和发育过程与其他分生组织不一样,在此不一一论述。另外,本书还与我们简单介绍了许多双子叶植物和胆子也植物的次生生长,让我对植物的个体发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当茎顶端分生组织从营养生长锥转变为生殖生长锥时,便会开始花的形成和发育。书中还详细地和我们介绍了花的结构、花的发育以及在花中进行的生殖周期,并在许多地方附上了许多结构图片,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更加清楚明白。 种子和果实都是被子植物繁殖后代的器官。现在人类为了寻求生活资料,也会利用这点去通过各种技术培养出经济价值更高的作物。这也表明了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潜力是无限的。 至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形态发生,这则是植物综合的生命活动的结果,在此不展开论述。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植物的个体发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和细胞教材答案和提示

《分子与细胞》第1 章走近细胞答案和提示 第1 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问题探讨 1. 提示:可以将大熊猫和冷箭竹几种器官、组织制成装片或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组织是否由细胞构成;或者,查阅科学研究文献,利用科学家已经获得的研究结果为证据。 2. 提示:评价时注重证据获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思考·讨论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 通过对动植物体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2. 可信。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关系(如细胞是动植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受精卵这个细胞发育而成的),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更具可信度。这一结论,实际上是阐释了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由此突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也推动了人们对细胞深入地开展研究。 3.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暗示着人的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因为它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4. 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领悟到的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的特点。 (1)科学发现需从观察入手。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理论的形成需要观察与归纳概括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从细胞的视角看生命世界 1. 叶的表皮细胞主要起保护作用;心肌细胞是心脏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心肌细胞收缩、舒张使得心脏得以搏动。 2. 冷箭竹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中,因为这些细胞含有叶绿体;大熊猫的血液运输氧的功能靠红细胞完成。 3. 大熊猫和冷箭竹繁殖后代关键是靠生殖细胞完成的。 (通过上面3 个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靠一个个细胞完成的。)4.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有关系,因为基本上每个细胞都2 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和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正因为有了细胞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才能保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三)练习与应用 概念检测 1. (1)√;(2)√;(3)×;(4)√。 2. C。 3. 本题提示如下。 (1)人体皮肤:本切片图中可见上皮组织的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死亡)和皮下结缔组织中的多种细胞;迎春叶:表皮细胞(保护)、保卫细胞(控制水分蒸发和气体进出)、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导管细胞(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细胞(运输有机物),等等。(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1.1 被子植物的生殖(配套)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生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描述花的基本结构。 2.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3.说明花与果实的关系。 4.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5.尝试植物的嫁接。 6.列举的无性生殖。 7.描述植物的组织培养。 过程方法 1.运用所给的知识制作植物双受精活动图片。 2.尝试对植物进行嫁接。 情感价值 1.形成爱护植物的情感,初步形成科学的意识。 2.生殖知识也是重要的科学知识,培养严肃认真对待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花的结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几种水果硕果累累的图片。提出:①这几种水果的共同点是都属于哪一种植物类群?②莆田的四大名果是指哪些水果?它们是否也属于被子植物?③鲜花盛开与硕果累累

之间存在着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二)学习新课 第一课时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 一、按照课本的“身边事”进行引入。引入本课“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呢它们都是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植物是怎样生殖的。”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本节的学习。 二、探究竟 (一)教师安排学生对照课本观察桃花和白菜花的结构。最好每人一朵桃花,一朵白菜花。花的观察有一定的顺序,教师按照花的结构,由上到下,有外向内进行描述,要做到尽可能的详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认识花的结构。 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对花的结构进行总结. (二)教师出示“雌蕊的结构”挂图,讲解雌蕊的组成。 (三)在学生掌握雌蕊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反映植物双受精过程的图片。 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组织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作品,并说明双受精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制作,展示和阐述过程,可以加深其对双受精作用的理解。 (四)安排学生对照课本的“图6-1-3”分析果实与种子分别是由子房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学生分析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并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按照争取的方法解剖桃花和白菜花,对照课本的图示认识花的结构,并进行总结。 认识雌蕊的构成,并在此基础上制作反映双受精作用的图片,并尝试阐明双受精的过程。 分析课本的图片认识果实和种子分别是由子房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 三、大家谈 本部分有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可以在探究竟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植物的个体发育

第三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个体发育 植物的个体发育 教学目标 1.了解高等植物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的过程,理解个体发育的概念。 2.通过系统复习被子植物生活史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1.植物胚的发育是教学重点。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的主线是,受精卵→胚→幼苗→成熟植株,这一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后发育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初中教材已介绍了这部分内容。教材着重从细胞水平介绍植物胚的发育过程,体现了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植物胚的发育体现了发育的一般过程,即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至形成植物幼体——胚。受精卵是个体发育起点,这是植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之一。 2.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生活史是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缺乏有关生活史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不清楚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时空概念,造成对本课新知识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安排一定时间复习初中的知识,扫清学习障碍,使学生对被子植物生活史有较系统的认识,并且培养其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3.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知识与有性生殖知识的关系是教学难点。教材仅介绍了高等动物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而被子植物在这方面存在着特殊性(见小资料),教材却缺乏相关的内容。比如,在教材有关于胚、胚乳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练习题,这就涉及到高等植物减数分裂、双受精等内容,需要在教学中予以明确。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在复习被子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形成的基础上,重点讲解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最后小结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1.“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在学习生物的生殖知识后,开始研究生物的发育。 2.以被子植物为例学习植物的个体发育,请学生举例说明被子植物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3.设问:被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发育的起点是否是种子? 利用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图,讨论下列问题:菜豆种子结构如何?玉米种子结构如何?两者的主要区别在哪儿?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引导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明确种子最重要的结构——胚,已经是植物体的雏形。因此,种子不是发育的起点。 4.设问:整个种子、胚从何而来? 指出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结构模式图(图3-7),讨论下列问题: (l)胚珠位于哪儿?其结构如何?

植物发育生物学

植物发育生物学

————————————————————————————————作者:————————————————————————————————日期:

植物发育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节植物发育生物学概论 一、植物发育生物学 1、概述:是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解剖学和形态学等不同水平上,利用多种实验手段研究植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发生、发育和建成的细胞学和形态学过程及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理的科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其遗传控制的学科,即研究植物个体发育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的学科。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动物的不同 1、植物和动物最早的共同祖先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2、动物在胚胎发育中其组成细胞可移动位置,植物的则不能移动,细胞间彼此联结很紧密。植物外形的形成依赖于不同位置细胞的分裂速度和伸长方向的差异 3、动物细胞通常没有细胞壁,植物则有。因此植物细胞死后仍保持一定的形态,死细胞和活细胞共同组成植物体。 4、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表现出全能性,容易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发育成新的个体。 5、动物胚胎发育完成后几乎是全面地生长,成熟动物体中不在特定部位保留干细胞群,不再增加新的器官和组织。植物则是在特定部位保留有分生组织细胞群,形成局部生长,一生中不断形成新的器官和组织。 (1)植物发育是连续的;(2)植物具有无限的发育程序 6、动物在环境中是可以自由移动的,植物则不能主动移动。 7、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于形成配子体时,只有二倍体的动物体,没有单倍体的动物体,因此没有世代交替。而高等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于形成孢子时,既有二倍体的体物体,也有单倍体的植物体,两种植物体交互出现形成世代交替。 (1)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1)苔藓植物——是过渡性的陆生植物。小型的叶状体或有茎叶分化的植物体,具假根;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其上,受精需水。 2)苔藓植物生活史的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配子体发达,孢子体退化,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 ②合子在颈卵器内发育成下一代植物的雏体(胚),称为有胚植物; ③孢子首先萌发形成绿色的原丝体(丝状或片状),然后再发育形成配子体。

《被子植物的生殖》典型例题

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生殖 例题一:把落地生根的叶片掰下来放在潮湿的土壤上,不久就可以长出根来,形成一个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叫做() A.扦插 B.压条 C.无性生殖 D.嫁接 解析:植物的生殖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其中植物的无性生殖主要指由植物的营养器官形成的新个体。包括:扦插、压条、嫁接等。从本题的提干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无性繁殖的一种,但又不属于扦插、压条、嫁接中的任何一种。 答案:C 例题二: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 A.授粉 B.受精 C.组织培养 D.无性生殖 解析:精子与卵细胞是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两者的融合过程叫受精。授粉指的是被子植物的花粉落到雌蕊住头上的过程。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法。 答案:B 例题三:水蜜桃味甜,毛桃味酸,现将水蜜桃(接穗)接到毛桃(砧木)上,结出的成熟的果实,其味是() A.酸的 B.甜的 C.酸甜各半 D.酸涩 解析:本题属于植物无性繁殖中的一种方法,即嫁接。嫁接是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接在一起,嫁接成活的植株与原来接穗的性状一样。根据题意,可知接穗的性状是味甜的水蜜桃。 答案:B 例题四:简答题: 烤白薯是大家爱吃的食品之一,白薯还是酿酒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人们都是通过将甘薯的块根埋入苗床中进行育苗,然后再将上面长出的带有根的苗进行移栽。你认为甘薯的这种繁殖方式有什么优点?在生产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建议

经过几年之后,还应该想法让一些甘薯开花结果,生产种子进行繁殖,你认为有这样做的必要吗? 解析: (1)选题目的:科学知识是为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或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而存在,帮助学生将知识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运用知识进行相关决策和判断是非的能力,便于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2)题目分析:甘薯用块根进行的繁殖,是无性繁殖,也是生产上常用的繁殖方式,但是无性繁殖虽然能保持亲本优良的特性,并且繁殖速度较快,但是长期无性繁殖却导致品种的退化;甘薯的开花以前常常被认为是不吉利的现象,农民们一见到甘薯或者竹子之类的植物开花,便认为有灾难即将来临,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解释。提供条件让甘薯开花、结果以便选择优质的种质资源,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答案: 甘薯用块根所进行的繁殖具有能够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繁殖速度快,方便等优点。但是长期的无性繁殖容易导致品种退化,还必须经过有性繁殖选育优良的品种。

动植物发育的异同

高等动物的发育可以一般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 从受精卵起到胚胎出离卵膜的一段过程(以人为例)。人的受精作用是在输卵管的上段完成。当受精卵在输卵管中段时,胚胎发育就开始了。受精卵一边进行有丝分裂,一边沿输卵管向子宫方向下行,胚胎发育进入卵裂期,接着进入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囊胚不断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的分化而长大,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胚胎本身将来发育成胎儿;另一部分演变为胚外膜,最重要的是羊膜、胎盘和脐带,胎儿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在前两个月中,胚胎继续细胞分裂、分化,产生各种细胞,组建各种组织、器官。到第三个月末,各器官系统基本建成,已称为胎儿。以后主要是增大和少数结构的改变。由于胎儿迅速生长,母亲的负担日益加重;一般到280天左右,也就是九个月多一点(常说“十月怀胎”实际上以农历来衡量的)将发生自然娩。接着进行胚后发育。 胚后发育: 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生出后,经过幼虫或幼体至成虫、或成体达到性成熟时的发育过程。许多动物的幼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与成体差别较小,因此,幼体不经过明显的变化就逐渐长成为成体,如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对于这些动物来说,胚后发育主要是指身体的长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渐成熟。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如蛙。这类动物在胚后发育的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要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这种类型的胚后发育过程叫做变态发育。 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胚后发育的情况也有区别。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蚯蚓、蚂蟥和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胚后发育,其幼体与成体极为相似,不经变态,逐渐长大成为成体(直接发育);另一些无脊椎动物有极为特殊的幼体期,幼体与成体极不相同,要经过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后,才能发育成为成体(变态发育),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中的许多种,其中以节肢动物中的昆虫最为特殊,它们从卵孵化后,要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教案

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教案

说明: 1、授课班级为2007级园林花卉专业学生,授课时间为2007年的十月份。 2、教师使用的参考教材有《园林植物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植物学》(中国林业出版社)、《森林植物》(中国林业出版社)。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园林植物学》。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的主要结构,提问复习旧课并导出新课。这样通过图片的刺激使学生对新知识引起特别注意。 新课讲解: 第九章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 第二节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过程 一、雄蕊(stamen)的发育与构造 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两部分,花药是产生花粉粒的地方,是雄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花药(anther)的发育与构造 花药的早期是一团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外面有一层表皮包被。在表皮下面四隅处出现核大、质浓的孢原细胞。 纤维层:通常一层细胞,成熟时木质化 中层:1——数层,逐渐解体和被吸收花粉囊壁 绒毡层:含丰富的养料供花粉粒发育时用,被吸收 课前2分钟组织教学 看图激趣,质疑引入 3分钟 28分钟 (具体分解如下) 7分钟 以讲授法为主 花药与花粉粒的发 育是难点,通过放多 媒体图片,给学生以 直观的刺激,同时在 黑板上画发育简图和 结构图把抽象的知识 具体化和形象化,以 突破难点,同时培养 学生绘图的基本技 能。 发育过程简图如 下:

(二)花粉粒(pollen grain )的形成与发育 花粉囊壁发育的同时。 (三)花粉粒的形态、构造及生命力 1、形态:一般多成球形、椭圆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等。 2、大小:直径 10——50um 之间。 3、构造: 10分钟 以讲授为主,配合 多媒体图片。 成熟花粉粒又叫雄配子体,要强调,重 点掌握雄配子体的结构。同时向学生说明 2-细胞花粉和3-细胞 花粉。 5分钟 以学生为主,看图片,师生共同总结。 雄配子体结构为重点,要求学生会画结构简图。 4、生活力 自然条件下,大多数植物的花粉从花药散出后,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