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客家婚礼习俗表
客家婚俗[精选5篇]
![客家婚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7c5bc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f.png)
客家婚俗[精选5篇]第一篇:客家婚俗客家婚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客家人男的到20岁,女的到16岁左右,做父母的就会开始操心他们的婚事了,当时客家人结婚有哪些程序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第一步:说媒,一般是男方委托媒人、媒婆、或者自己的亲朋好友到女方的家里面“说亲”,挑选合适的对象最重要的是门当户对,两者的身份、学识、以及地位都不能相差太多,如果媒人把两家的家长都说动了心,那么就直接进入第二步叫做“看妹子”,就是我们现在俗称的“见面”,如果男女双方都觉的对方还可以,彼此都情投意合,那么就进入我们的第三步“写庚帖”。
怎么写呢?首先要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果男女双方的八字合的来,没有相冲相克,那么就把他们的“生辰八字”写在一张红色的单子上,然后放在祖宗的香案上,如果三天之内没有发生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基本定了下来,定下婚事了,就进入第四步叫做“编红单”,又叫做“讲财礼”。
比如小庄我今天结婚,那么我就会和我父母和媒人一起到女方家,把我要给女方的财物列出一个单子,这个送给丈母娘家多少东西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定下多少财礼以后丈母娘会请我们吃午饭或者晚饭,在我要走的时候,也就是临出门的时候,丈母娘会送我一袋我们这边的特产花生,这袋花生可是大有作用的,大家猜猜看它有什么用?就是我拿了这袋花生以后,我要把这袋花生分给所有我认识的没有结婚的妙龄少女,意思就是小庄现在已经名花有主了,请各位姐姐不要打我主意了。
那我知道在座的各位贵宾都是日理万机的,大家平时都很忙,但到了周末也要休息放松一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江苏卫视现在一档非常火的综艺节目,叫做“非诚勿扰”,这个节目现在已经是全国综艺节目收视第一名了,第二名是“快乐大本营”,第三名是天天向上。
刚开始播“非诚勿扰”的时候,我很爱看,经常上网看好几期,现在不太爱看了,因为这个节目作秀的成分太多了,而且折射出了一些社会问题让人无法接受,比如里面的一些女嘉宾要求男嘉宾有车有房。
“客家八喜”是哪八喜?梅州人你都知道不?

“客家八喜”是哪八喜?梅州人你都知道不?一、添丁之喜客家人称男婴诞生为“添丁”。
添丁是大喜事,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婴孩出诞,女婿要携鸡、蛋、米酒到丈老家报喜,岳父、岳母也会回赠鸡与染红的蛋。
诞后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婴孩洗澡,尔后宴请接生婆及诸亲友;外婆会送来大公鸡等礼物。
诞后一个月,要“做满月”:以盛宴请诸亲友,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及婴孩穿的衣、帽、小被、项圈、背带等物,其他亲友也会送来类似的礼物或红包。
诞后一年,要“做周岁”:宴请规模与满月差不多。
好些地区,还会在这天特地捞捕一条“红金鲤”,洗净后与婴孩亲嘴。
亲嘴时大人会念吉祥语:“亲嘴亲嘴,长命百岁。
”.................................................................另外,若所诞的是男丁,要在第一个春节期间的正月十一至十五日“做灯酒”:要买一盏漂亮的花灯,吊于祖祠上厅的副梁上,以示人丁兴旺(因“灯”和“丁”音近)。
此俗称为“吊灯”。
若灯多。
便显得十分堂皇、有气派,当天还要宴请前来庆贺的亲友。
二、金榜之喜客家人,素来尊师重教求进取。
男孩适龄,极尽全力送往私塾读书。
有言“养儿唔入学。
唔养还更着(对)”,足见重教风之浓了。
莘莘学子,苦读十年,逐参加科举考试。
考得秀才,会深得人敬。
考取举人,名扬遐迩,官府会颁“文魁”匾额,挂于厅堂,光耀门楣,还有的在祖祠前树一对“石笔”以褒扬。
考取进士,金榜题名,天下皆知、官禄加身。
考取状元,“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白马套金鞍,骑出万人看”,更是另一番春风得意、八面威风的景观。
士子及第之日,官府要组织人马敲锣打鼓送喜报。
大红喜报至宅,顿时蓬荜生辉,众乡邻纷纷前来祝贺。
此是人生大快事,故前人将“金榜题名”与“洞房花烛”连在一起,以示大喜。
今天之客家人,有子女考取大学,亦宴乡众庆贺,其时贺声四起,喜气盈门。
三、乔迁之喜“日求三餐,夜求一宿”。
“宿”在客家人心目中位置很重要,迁新居庆典仪式很隆重。
客家婚嫁风俗

第四章客家民俗客家人有其极富魅力的民俗。
客家保留的传统民俗,大多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客家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
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系的交往中吸收了他们的良风美俗。
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民俗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万象纷呈。
尽管如此,客家民俗的基本内涵又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故颇具凝聚力,把客家民系始终凝聚在一起。
客家民俗反映着客家人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宗教信仰和其他各种社会生活事项。
或是对神明及祖先的祭祀,或是节日的叙情、娱乐和竞技,或是繁多的禁忌、服饰、生产……客家人在民俗中表达着“慎终追远”的思亲之心、对先贤丰功伟绩的景仰、对民族正气的崇尚以及乡党联欢和亲友款叙之情的抒发。
一客家衣着风俗客家衣着最突出的特点是"质朴无华"。
一个民族或民系是否讲究穿戴,从妇女身上反映尤为明显。
客家妇女以勤劳、俭朴、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她们不崇尚时髦,朴实无华,对衣服十分爱惜,平日穿打补丁的衣服,新衣服除过年或走亲戚偶尔穿一两回外,总舍不得穿。
在家唔怕旧,出屋唔怕新,这些俗语很能说明她们的穿戴观。
客家人的简朴是与整洁连为一体的。
客家人常用服饰因城乡贫富而有不同,乡村居民大都穿着朴素,但求耐穿、舒适、大方,而城里人穿着较讲究,注意时尚和整洁,一般都讲求身份和环境。
旧时有句俗谚"不怕衫烂,最怕人烂。
"衣服虽破,只要补得好,洗得干净,穿得整齐,就不会被人见笑。
客家人重面子,极为注意正式场合的穿戴。
如梅县人有谓"锅里无米煮,出门衣官样"。
客家人对于破旧衣服不会随便抛弃,有句俗话说:"烂衫烂裤不要丢,留待年老好遮羞。
"更典型的是,大裆裤(约6寸宽)的裤头,多用质地较差的白布接成,驳接部分被上衣遮住,无伤大雅。
客家人结婚礼仪

客家人结婚礼仪
客家人的婚礼仪式通常非常庄重和热闹,以下是客家人结婚的一般礼仪流程:
1. 准备阶段:
- 安排婚期:通常由男方家长与女方家长商量决定。
- 婚礼筹备:包括婚纱、喜字、喜糖、婚车、酒席等准备工作。
2. 订婚仪式:
- 由男方家长带上一份女方聘礼,正式向女方家长送聘礼,表示结婚的意愿。
- 女方家长接受聘礼后,分配一些喜糖、羊肉之类的礼品给男方家人。
3. 迎亲仪式:
- 男方在婚礼当天派出队伍前往女方家接新娘。
- 队伍通常由招鼓队、仪仗队、车队等组成,一路上热闹庆祝。
- 到达女方家后,女方家人会用红绸将新娘遮盖起来,让新郎解谜,以示新郎对新娘的爱和承诺。
4. 宴席仪式:
- 新娘在抵达新家后会穿上新衣,向祖先行拜祭。
- 举行喜宴,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庆祝。
- 宴席中,有舞狮、喜酒敬酒等热闹的节目。
5. 结束仪式:
- 婚礼当晚或第二天结束后,女方家人会送些礼品给男方家庭,表示谢意和祝福。
总体来说,客家人结婚礼仪重视亲友团聚和传承文化,注重宴席的热闹氛围,以及以新娘为中心的仪式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现代元素也被加入其中,但基本的传统仪式和习俗仍然得到保留和尊重。
客家人结婚习俗

客家人結婚習俗客家人是訂婚請得很盛大,且女方主辦;請完訂婚就不再請歸寧。
至於婚娶的方式仍以聘娶為主。
所謂聘娶婚者,男子以聘的程序而娶,女子因聘的方式而嫁。
而聘的主要條件有三:(一)須有媒妁之言(二)須有父母之命(三)須有聘約。
客家人稱妻為「娘」,也有人寫做「輔娘」。
從男方的角度稱結婚為「討娘」,也有人稱作「討新娘」;從女方的角度則稱為「行嫁」。
相對於童養媳的「細心舅」,風風光光明媒正娶的則稱為「大行嫁」,是指按照傳統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六禮程序的結婚方式;如果從父母的角度,則稱兒子的結婚為「討心舅」。
因此,論客家婚禮的淵源,可以說都是以《禮記》<昏義>「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所謂六禮為依歸。
客家人很重視這種傳統的婚禮儀節,幾乎家家戶戶都抄有註明這些儀節的小冊子稱之謂《家禮便書》、《家禮便冊》或《家禮便覽》。
客家台灣人的婚姻本來較保守,以前都沿古制的六禮,但隨著社會的變遷,其他文化的影響,慢慢地也在變更。
訂婚(過定)-->合婚-->論婚-->議婚-->大年庚-->擇日-->茶禮-->定婚請帖-->聘金-->收聘-->喜餅-->席禮-->祭祖結婚:嫁女-->請祖準備-->嫁女請祖-->安祖-->祭祖-->辭祖-->嫁女中堂-->哭嫁-->行嫁車隊-->行嫁順序-->用點心-->堂號結婚:1、-->請期-->覆課-->諏吉-->協商-->上笄-->新房-->安床-->封鏡-->完聘-->有餘-->開容-->且郎-->拖青-->肚痛肉-->喜花-->胸花-->姐妹桌-->分飯-->大禮-->樂婚-->合巹-->合和-->合髻-->合獨-->合婚鈴-->合歡梁-->合姓-->結悅-->結縭2、結婚十二禮、六禮請祖準備-->娶媳請祖-->安祖-->祭祖-->謝祖-->中堂-->踼轎-->拜轎-->下轎-->引儀-->親香盤-->過火-->破煞-->送嫁舅-->大歸-->鳳霞-->卻扇-->鬧洞房-->進房-->上廳-->開掌和-->茶禮-->私已-->三朝-->結婚典禮-->婚宴中的介紹-->敬酒-->喜幛-->結婚喜宴-->見面禮-->成婦禮-->請帖-->謝天-->柬帖-->日課-->探房-->案兄弟-->八仙綵-->.............客家婚禮婚禮過程中的禮儀從偷看、合婚、過定、圓聘、迎娶、謝媒、回門....都有一定的步驟,不能輕易跳過迴避。
客家人的传统婚嫁习俗

客家人的传统婚嫁习俗说媒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
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
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
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也表示“开红婚帖”,或叫做谈财礼。
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至女家,将男方必须赠送给女家的财礼出具出。
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下上回婿礼品,例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
开红单过程中,双方可以讨价还价,最后协商谈妥。
红单打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互换信物例如戒指、手帕等。
最后男方去人在女家剩饭剩菜中饭回来。
定亲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
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
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科穴方即女方至男方回去看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小乌”前,有的在“小乌”后,女方回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必须回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拎礼品,就是拎一点,男家也不敢直奔。
送日子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运货和拽聘礼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必须恳请宗亲将白单规定的嫁妆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至女家,回去时就把妆奁、家俱等送回男家。
迎亲也叫接亲或过门。
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客家婚娶风俗礼仪

客家婚娶风俗礼仪各个民族有着其特色的婚嫁习俗,那么作为民系庞大的客家人又有着怎样婚礼风俗呢?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客家婚娶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结婚仪俗1、传庚——也称开八字男方家长托媒人去女方家为子求婚,媒人大部分以亲戚朋友为主,也有职业媒人,男媒称媒人公,女媒叫媒人婆,民间一般称媒人为“红叶公”,做媒者不拘男女,这种成全好事常为人们所热衷。
女家若有意联姻,就于红纸书写女儿的生辰八字(即庚书)交媒人带回男方,名为传庚,俗称“开八字”。
男方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算一卦,如谓“相克”,则不成,女方所开“八字”即退还;如说是“相生”,则将双方的生辰八字放致神台上,要放一七【即七天】,七天内男方家里不能出现任何不吉利的事,甚至连小鸡都不能死一个,然后再请媒人前往女家开礼贴即讨价还价罗列彩礼回奉的红贴。
男家经过斟酌,开出回贴,女家可再搓商以至无异议,就开始下一个程序---看妹子、踩家风了。
2、看妹子、踩家风“看妹子”是男方到女方一种正式求婚的礼仪。
由男女双方约定吉日,男方备酒、肉、饼、果等礼物在媒人和长辈陪同下去女家,俗称“看妹仔”,女方同样请亲友长辈作陪且热情款待,坐定后由媒人主持介绍双方子女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如双方没有异议,期间男方要向女方送红包作为见面礼。
红包礼金要以九作尾数,视为天长地久;女方笑纳礼物和红包,此即意为允婚了。
“踩家风”是联姻过程中重要的一种礼仪,是由女方组织长辈和伯叔娘亲到男家视察家境和“写茶单”,此时,男方备盛宴款待女方来宾,席后双方按“看妹子”时商定的彩礼写出“茶单”,写“茶单”的时候男女双方按同样的格式各写一张“茶单”并签上家长的名字,媒人分别在两张签字,最后两张合在一起骑缝写上“天长地久”或者“好合百年”字样,成为合二为一的正式茶单,双方家长再举行互换茶单仪式,男方同时当付一定数量的聘金作为压茶单,仪式完成后双方家长就以亲家的称呼对方了,随后求婚男女互赠定婚礼物,男方一般都是以红包作为礼物,女方一般都是以自己亲手做的布鞋和亲手刺绣的花袜底作为回赠,此仪式为正式订婚仪式,这实际上就是“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等三大礼为一体的议婚过程。
客家娶亲的习俗流程

客家娶亲的习俗流程《客家娶亲的习俗流程:一场热闹非凡的传统之旅》在客家地区,娶亲那可是一件天大的事儿,满满都是传统的韵味,就像一场大型的、热闹的、充满欢乐和小紧张的民俗剧。
首先得从说媒开始说起。
以前那都是媒婆在中间穿梭,嘴皮子得厉害到能把两个陌生人硬生生说成天造地设的一对。
媒婆先去女方家探探底儿,把男方家庭状况啊,为人品德啊什么的添油加醋(当然是往好的方向)一番介绍。
要是女方家有点意思,就会择个日子让男方来“看妹子”,这时候,小伙子可紧张了,穿着最整齐的衣服,打扮得精神爽利,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就盼着能给女方留下个好印象。
要是双方都觉得合适,那就开始谈彩礼和其他事宜啦。
这彩礼在客家有些地方那也是很有讲究的,有各种物品,猪啊,鸡啊,还有些精致的手工制品啥的,感觉就像一场物质文化的大交换。
到了迎亲这天,可就热闹极啦。
新郎官领着迎亲队伍,吹吹打打地就朝着女方家去了。
迎亲队伍还得对各种拦门关卡,女方的姐妹们会想出千百种刁钻的问题和任务刁难迎亲队伍,什么念绕口令啊,唱歌啊。
迎亲队伍要是回答不上来,就得发红包“贿赂”。
新郎官想要接到新娘,那可得费一番周折,我就见过一个新郎为了找新娘的鞋子急得满头大汗,最后还是靠红包攻势才从一个小外甥那里套出了鞋子的下落。
新娘出门的时候也很有讲究,要哭嫁。
这可不是真伤心,据说哭嫁哭得好能保佑新家兴盛呢。
有时候一边哭还一边念叨着对父母的感恩和不舍,这时候整个场面是又感人又好笑。
然后把新娘迎回男方家的路上,如果遇到过桥啊、拐弯啊,还要撒些喜糖花生之类的,表示驱散邪气,迎接好运。
到了男方家,那就得先拜堂啦。
在一片热闹红火的鞭炮声里,新人对着天地、祖宗牌位磕头,然后夫妻对拜,这一拜下去,就算是真正成为一家人喽。
之后的宴客就像一场大狂欢,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那菜是一道一道的上,大家喝酒吃菜,笑声、祝福声在院子里回荡着。
客家娶亲习俗流程就像一条传承许久的文化纽带,把所有的人,老老小小都串在一起,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喜庆、乐趣还有浓浓的亲情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花瓶(花开富贵);
4.铜盘及鞋(同偕到老);
5.银包皮带(腰缠万贯);
6.剪刀(蝴蝶双飞);
7.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恩爱缠绵);
8.片糖(甜蜜幸福);
9.龙凤碗筷(碗、筷、碟、匙各一对)(表示丰衣足食)(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10.百年好合茶具(一盘、一壶、四杯);
11.百年好合衣食碗;
12.百后好合有盖杯(一对);
13.双喜鸳鸯面盘、安床京果盘;
出嫁前一天晚上
(现多出嫁当天早上进行)
上头仪式
男方吉祥上头:
上头套装:尖梳、镜、龙凤烛、子孙尺、红头绳、龙凤剪刀、等)
提示:
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男女双方需先沐浴(以柚叶浇水洗身)
女方吉祥上头:
上头套装:(梳、篦、针、线、龙凤烛、龙凤剪刀、镜、红头绳、子孙尺等)
2、(由女家送到男家)回门回礼金猪头、尾、手脚各一只、猪舌半边、西饼一盒、有头甘蔗、有头生菜
提示:
新娘在回门时,要穿我国传统的新娘服(裙褂)和挽上全新的红色新娘包,裙褂代表新娘冰清玉洁的身份;
茶内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
莲子羹(带喜字碗来装)
内容:
1、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取其发旺、赶邪之意。
注意:跨火盆时不可踩到门槛。
2、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
最后好命佬或好命婆需把扁柏及红头绳系在新郎或新娘的头上,这样才算是完成的上头仪式。由于上头是父母为儿女祝福的一种仪式,所以较为重视。
婚礼当天的礼仪
迎 亲
男方准备:
1、开门利市(取个吉祥数);
2、装好花车、手捧花、胸花、手腕花等;
3、戒指;
4、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
提示:
新人步入男家后,翁姑便由房间出来大厅会见新人(翁姑不可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据说这会相冲);
长辈送的首饰,伴娘或大妗姐要帮新娘带上,给的利是放在盛托香茶的盘上。伴娘负责管理好;
主人家敬完茶后在盛托上放上一封利是,作为大妗姐的赏钱;
婚后第三天
(现在很多选择即日回门)
三朝回门
准备物品:
1、(由男家送到女家)回门礼品:金猪一只、西饼两盒、酒两瓶、生鸡一对、猪肚及猪肉各两斤、水果两篮(代表生生猛猛)、有头生菜(风生水起)、葱(松松动动)、伊面两盒(代表恩爱缠绵)、有头尾甘蔗两根
3、新娘子上花车前应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4、如果新娘早于兄长结婚,须将兄长的裤挂于门口之处,由新人在裤裆下穿过,假若早于姐姐结婚的话,则送一条裙给未婚姐姐,未婚兄姐不可目睹新人出门或过门,应暂时回避
5、娘家的父辈要送女儿到半路才回家
过 门
(回男家)
准备物品:
燃木炭的火盆(铜盆或铁盆均可),
敬茶用的茶具;
女方准备:
1、敬茶用的茶具;
2、茶内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
3、准备刁难兄弟团的内容;
4、出门用的红伞;(出门时用)
5、米、红豆、绿豆(出门抛撒用)
6、新娘需准备两封利是,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提示:
姐妹接过开门市后,从中取出百分之十至五十,封回给兄弟团;
开门后,新娘应由大妗姐或伴娘带领出来交给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
提示:
上头前应先行用绿柚叶沐浴,之后要穿上全新的内衣裤有睡衣,然后要择一个可以看见月亮或太阳的窗口,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生果、烧肉、鸡,诚心向天参拜,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针线包、红丝巾;而龙凤剪刀代表有利、子孙尺、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即所谓[龙头镜、铰剪尺]
边梳头的同时好命佬或好命婆要边说出押韵的吉祥语句,如“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寓意祝新人能同偕白首,婚姻美满。
注意:
安床后亲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
婚礼未举办完毕,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不可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在床上。
提示:婚礼当天要让小小孩跳床,并吃喜果;有开枝散叶之意。
婚前一个星期
(也可在婚礼当天进行,但嫁妆一定要走在新人的前面)
嫁妆
准备物品:
1.痰孟作子孙桶(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广东梅州婚礼习俗表(供参考)
时间
内容
主要内容/准备物品
婚礼前15-20天进行
男方过大礼
准备物品:
1.精装龙凤礼饼两盒;
2.西式礼饼一盒;
3.双喜八样生果吉子篮(生生猛猛);
4.椰子两对(有爷有子);
5.特长精装龙凤烛两对(长长广东新娘);
6.精装烫金男女家对联各一对;
7.精装茶叶;
8.芝麻各两盒(女子坚贞、守信不移);
3、跪拜父母后,新人会互相对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在互租对拜后,大妗姐高喊:“梁鸿配孟光,五世得其昌,共挽同心结,牵红如洞房”。接着交一条长红布给新郎牵着新娘拥进洞房。
4、撒帐仪式:a、新郎新娘并排坐在床沿,放下帘帐,由大妗姐向帐前帐后撒红筷子,意祝新娘“快生贵子”,撒毕,再由大妗姐向新郎新娘喂食莲子羹,意为“连生贵子”。
2.石榴一对(多子多福);
3.添丁姜、连理芋头(添丁发财);
4.芙蓉、扁柏(趋吉避凶);
5.桔子(大吉大利)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
6.双喜贺惟巾一对;
7.大茶礼(大发松糕、金钱、龙利、煎堆、红包等){油麻茶礼}.
婚礼前择定吉日
吉位安床;
2.铺上龙凤被;
3.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
9.双喜烫金大礼金封两个(装聘金用);
10.百年好合三牲封两个(鸡、鱼、猪肉大礼可以三牲利市代替);
11.双喜贴盒(核桃、有衣莲子、百合、红枣、有壳花生、荔枝干、龙眼干、红豆、绿豆、芝麻、茶叶、十一样吉祥京果);
12.扁柏一包;
13.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
收到男方大礼后回礼
女方回礼
准备物品:
1.金莲藕船(佳偶天成);
新人先拜过天地及祖先,再向双亲奉茶跪拜。
兄弟团及姐妹团须是未婚,
如果新娘有胞弟,则胞弟需要陪着姐姐到新郎家,俗称“舅爷仔”
必须由男方出钱为女方的胞弟购买新鞋子、胞妹购买新裙子。俗称“舅爷鞋”“姨仔裙”。(提前要送的)
出 门
内容:
1、由大妗姐或伴娘撑红伞护着新娘(开枝散叶的意头);
2、大妗姐撒米(大米、红豆、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