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诗歌教学设计思路6篇

诗歌教学设计思路6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⑴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⑶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⑷ 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⑴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案

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案导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文学艺术的场所,而诗歌作为一种感性而富有韵律的表达形式,对于儿童的艺术培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设计一个富有吸引力和有效性的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诗歌教学方案的建立,希望能给幼师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一、认识诗歌在开始幼儿园诗歌教学之前,我们需要让幼儿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诗歌,例如古诗、现代诗、童谣等,让孩子们感受其中的美妙和韵律。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儿童诗歌朗诵比赛,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了解诗歌是可以表达情感和创造力的方式。
二、培养幼儿的语感幼儿园阶段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对于诗歌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
在诗歌教学中,幼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和活动,让孩子们体验韵律和节奏。
例如,利用手拍、脚踏等方式,让孩子们配合诗歌的韵律进行动作;或者通过唱歌、快板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感情。
三、创设情境,培养情感诗歌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我们需要为幼儿创设情境,让他们能够在情感的激发中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诗歌。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例如季节变化、动物、植物等,引导幼儿创作与表达。
同时,也可以通过诗歌的内容和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结合,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四、选择适合的诗歌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范围有限,因此在诗歌教学中选择适合的诗歌非常重要。
幼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兴趣等特点,选择富有意境和韵律感的诗歌。
同时,也可以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例如学习数字、颜色、形状等,选择与之相关的诗歌,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五、多元化的诗歌教学幼儿对于诗歌的教学需要多种形式的支持,例如课堂教学、家庭教育、社区活动等。
幼师可以鼓励家长在家中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诗歌,唱歌或通过游戏进行诗歌教学。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诗歌朗诵会、艺术展示等社区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在不同环境和场景中展示他们的才艺和创造力。
古诗教学设计要点

古诗教学设计要点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明确古诗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例如,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古诗鉴赏方法,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注重古诗的代表性、经典性和趣味性。
例如,《咏柳》、《静夜思》等。
3. 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4.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包括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分享、总结等环节。
例如,可以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5. 诗歌鉴赏: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古诗鉴赏方法,如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情感等。
6. 朗读和背诵:注重古诗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7. 作业设计: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作业,如古诗配画、古诗接龙、古诗改写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8.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朗读比赛、作业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些古诗教学设计的要点。
初中诗歌写法教案模板

初中诗歌写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定义、特点、形式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知识介绍2. 诗歌的写作技巧讲解3. 诗歌写作实践4. 诗歌作品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歌基本知识介绍:简要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形式等,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诗歌写作技巧讲解:a. 选用诗意的语言:引导学生注意词汇的选用,力求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情感。
b. 注重节奏和韵律:讲解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知识,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运用到这些技巧。
c. 发挥想象和联想: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丰富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d. 表达真挚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将真挚的情感融入诗歌中。
4. 诗歌写作实践: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让学生现场创作一首诗歌,教师巡回指导。
5. 诗歌作品欣赏与分析:选取几首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从中学习优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诗歌写作技巧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多加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诗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诗歌作品质量:评估学生在课堂写作中的诗歌作品,从内容、形式、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通过提问或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诗歌素材库:提供各类诗歌素材,方便学生在写作时进行参考。
2. 诗歌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写作方法和技巧。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诗歌作品和写作素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诗歌写作实践中。
现当代诗歌的教学设计

现当代诗歌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主要面向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诗歌的阅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本课将重点介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创造力;4、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中国现当代诗歌概述(30分钟)介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现代派、朦胧诗、口语诗等流派,以及这些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2、诗歌鉴赏基本方法(20分钟)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象思维、意象分析、情感体验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3、具体诗歌作品分析(40分钟)选取几首典型的现当代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去理解和欣赏诗歌。
同时,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4、学生互动与讨论(10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和讨论,针对他们在阅读和理解诗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5、课堂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指定的现当代诗歌作品,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现当代诗人或作品的短文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初中现当代诗歌教学设计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以《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然而,由于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层次的意义,许多学生对诗歌阅读常常感到困惑和无趣。
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学生的诗歌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以及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二、设计方案1. 理论知识教授在诗歌阅读教学之初,可以通过课堂讲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师可以讲解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相关知识,以增加学生对诗歌的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介绍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2. 视觉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片展示,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图片和配乐等方式,将诗歌的氛围和意境呈现给学生。
通过视觉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从而提高阅读的参与度。
3. 诗歌欣赏安排适合学生年龄和文化背景的诗歌作品进行集体朗读。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通过欣赏他人的朗读,学生们能够体验到诗歌的表演性和表达力,进而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4. 创作诗歌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题材和形式,引导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想法。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构建过程,加深对诗歌结构和语言运用的理解。
5. 诗歌分析选取经典或权威诗歌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解读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探究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和内涵。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诗歌作品的分析,促使学生对诗歌风格和流派的理解。
6. 诗歌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可以通过口头朗读或书写形式进行。
同时,也可以开展诗歌分享交流会,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还能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poem教学设计

poem教学设计poem教学设计poem教学设计11.教材分析(The a nalysi s of teaching materials)This Unit mainly focuses on poems.The aim is to let the Ss enjoy the beauty in poems. Therefore they need to know some basic knowledge in poetry, such as the forms of poems, th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is basis, we can promote the Ss’ emotional development.2.学情分析(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The Ss have read a lot of Chinese poems. This cultural foundation can make them understand “rhythm, rhyme” easi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s need broadern their horizon in English poems. This lesson can give them a rough but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English poems.3.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知识目标(Knowledge aims)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Poem, poetry, recite, aspect, convey, nursery, rhyme, diamond, cottage, balloon, sparrow, tease, salty, endless, translate, nursery rhyme, take it easy, run out of, make up of *能力目标(Ability aims)Enable the stude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poems, including the reason why people write poems and the simple types of poems.* 情感目标(Emotional aims)Promote the Ss to enjoy the beau ty in poems and try to use this technique to express themselves.4.教学重点(T eaching important points)1.Talk about five main types of poems.2.Understand the main purpose of writing the poems.5.教学难点(T eaching and difficult points)1.Find the rhythm of each poem.2.Chant the poem.3.Understand the main purpose of writing the poem6.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Step I Warming upAsk the 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Have you prepared a favorite poem in Chinese or in English?(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favorite poems emotionally.)2.Why do people write poems?3.Do you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ems?Step 2 Fast readingAsk the Ss to read the words aloud in this reading.Ask the Ss to go through this passage and finish the following exercise.① What does this passage mainly refer to?A.How to write Tang poems.B. How to teach poems.C.Several forms of English poemsD.The kind of Japanese poems② What does poem H belong to?A. Tang poemsB.Song poemsC. Nursery rhymesD. Cinquain③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we find in poem A?A. AngerB. SorrowC. D arknessD. Joy④Which poems are made up of five line?A.Poems D and EB.Poems B and CC.Poems C and DD. PoemsF and H⑤How many syllables are there in Haiku?A. 5B. 7C. 17D. 20(Keys :CADAC)Step 3 Reading for funListen to the eight poems and try to enjoy them.Poem A: Try to clap the beat and circle the strong rhythm.Poem B&C: Find out the repeated phrasesPoem D—H: Translate themStep 5 Summary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of poems and contents of the form, summarize this lesson.知识结构(板书设计)Unit2Poems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CharacteristicsNursery rhymePoet List PoemsRhythmCinquainRhyme HaikuTang Poemspoem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Important words:tick, rhyme, convey, nursery, concrete, contradictory, diamond, flexible, pattern, cottage, sparrow, tease, salty, endless, minimum, translation, branch, eventually, transform★Important phrases:take it easy, run out of, be made up of, in particular★Important sentence patterns:We would have won...if Jack had scored that goal.With so many different forms of poetry to choose from, students may eventually want to…2.能力目标★To learn the main developing steps of the history of English poetry.★To lear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orms of poems.★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To practice writing simple poems.3.情感态度目标本部分旨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手段,获取有关英国诗歌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强化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瑰丽的诗歌文化宝库的爱国热情。
《乡愁》教学设计思路(通用6篇)

《乡愁》教学设计思路《乡愁》教学设计思路(通用6篇)《乡愁》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下面是关于《乡愁》教学设计思路的内容,欢迎阅读!《乡愁》教学设计思路篇1设计思路: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 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颗雨滴,每一阵清风,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二、深情诵读,读出诗韵1.齐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2. 老师也来读一下这首诗,同学们听读,如果你认为读的好的地方就把语气在书上标注一下,同时在课文上标注重音。
教师读完,学生点评,从而让学生总结出这首诗怎样读是最好的。
3.再读全诗,注意:语气、语调舒缓深沉,语速稍慢,要注意节奏,要抑扬顿挫,要饱含感情,层层递进,感情越来越深,第4小节达到顶峰。
三、细腻品读,读出诗意过渡语: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感知诗意。
1.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母子——,夫妻-——,母子——,家国——。
生答:老师归纳并板书:母子之别,夫妻之别,母子之别,家国之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魏国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第25—28页):在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歌类文本在总量上要远少于古代诗歌。
尽管少,从教学实践来看,将现代诗歌教学视为畏途的教师似乎不在少数。
究其实,还是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使教师感到困惑:现代诗歌到底该教些什么、怎么教?许多人心目中有一个概念误区:现代诗歌是白话写成的,还需要教吗?正因为如此,现代诗歌到底是否需要教甚至一度都成了问题。
但是,既然是众多语文教材的共同选文类别,说明作为一个未来的社会人有必要去认识这一类文本,并且作为一种素养,学会解读、品味现代诗歌是重要的语文教育养成内容之一。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教师感到棘手呢?似乎有三方面问题构成了教学设计、教学干预的难点。
这就是现代诗歌的三个主要构成:主题、诗味与现代技巧。
破除这些难点,就形成了设计的基本思路。
1. 品诗味诗味是现代诗歌“有什么”需要教的内容之一。
这样说,似乎已经明确了现代诗歌教什么的问题,其实问题并没有解决:为什么现代诗歌有一个诗味问题需要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来强调呢?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古代诗歌才有诗味,而现代诗歌的白话载体使其丧失了诗味。
这一认识有一半是正确的:古代诗歌是文言诗,借助文言的言简意赅构建起了人人皆知的诗味;但作为现代诗歌载体的白话,同样可以赋予诗以诗味。
这已经为众多现代诗人的探索、实践所证明。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臧克家的《有的人》、卞之琳的《断章》、顾城的《一代人》等,只是实现的途径不尽相同罢了。
现代诗歌诗味的来自,一方面是对古代诗歌的继承,例如,讲求语言的咀嚼味,如《这也是一切》的“一切”;讲求物象、意趣的设计,如《雨巷》中“雨巷”、“丁香”。
另一方面是运用一些现代表现技法,例如,跨时空的、泛人格的、变形的等语言组接、人物塑造、形象设计的技巧,使作品产生视觉冲击,如《春天,遂想起》中有关“江南”的跨时空领属呈现。
指导学生去“品”出现代诗歌中的诗味,就要以这些诗味的来自为抓手,在品咂中体会诗的隽永、深刻、细腻、调侃等之味。
2. 评诗情现代诗歌的诗情,即意蕴、旨趣、情致等,既是作品诗味的来自,也是作品主题主旨所系。
但恰恰也同样是教师教学的难点,设计指导策略时的难点。
其困难之处是由来已久的阅读观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们认为,诗情是一个内省性的“东西”,其所以归为内省,在于看不见、摸不着:缺乏直观地、外在的表征。
加上学生的年龄与阅历,(?)要对成人世界的沧桑、隐逸、苍凉、悲情、缱绻、谐谑等等与人格、品位、情怀相关的情感活动完全理解,确有一些困难。
(这似乎可看成是一个病句。
)但这些东西是现代诗歌表达表现的重要组成之一,教学自然不能绕开而行。
一般的教学设计会将诗情的体味通过迁移、类比、比对等来使认识深化,也会通过阅读有关的赏析性文本、解读性图示、感染性音画来寻觅启迪、类推、置换的理解点、触发点。
当然,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是让学生走进诗人的人生或直面所关注的人生,在给出自己的解读的同时去认识、理解、表达诗歌中的意蕴、旨趣、情致等。
3. 说诗风有人把现代诗歌一概称为“朦胧派”、“先锋派”、甚或“现代派”。
其实这些说法的内涵有很大差异。
例如,朦胧诗派,是从人们的评价进入现代诗歌审美理论术语系统的,即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主题主旨不够明确的诗歌,冠以“朦胧”二字。
而“先锋派”、“现代派”本是国外美术领域的流派而扩展到小说、音乐之类的艺术领域,与世俗将近二十余年所谓反传统的年轻诗人说成“先锋”、“现代”,含义实质上是不同的。
国外这些流派的不同主要还是创作技法上的差异。
现代诗歌将诗风作为教学内容之一,是因为现代诗歌的个性化倾向比古代诗歌还要明显。
识别、表述这些风格各异的现代诗歌作品,是语文文本阅读素养的基本构成。
如《雨巷》的迷幻、幽美,《春天,遂想起》的宏富、深厚,《这也是一切》的思辨、激越等。
当然,读出现代诗歌的风格所在,也许要指导学生研究、解剖其承载之“物”:语言、手法、诗行、排列、分节等。
《高中语文教材主要文本类型教学设计》(魏国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第242—244页):诗词曲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从商周的《诗经》、汉魏南北朝的乐府诗到隋唐近体诗的勃兴,是诗歌的一脉相承;从隋唐曲子词到宋的开一代文脉之新是词的鼎盛,而在宋词中脱胎、演绎成散曲、套曲、杂剧,则是元曲的滥觞。
诗词曲在文学苑囿中的独树一帜,成为横亘千百年、一以贯之的奇特文学景观。
它们理所应当地构成语文教材、语文学习的主要方面。
总体而言,我国古代诗词曲是以文言写就的,加上诗歌所要求的节奏、押韵等特征,因而其文体特点既有文言性,也具有诗歌性;如果诗歌用于叙事,则又是文言性、诗歌性、叙事性的统一。
就诗词曲三者而言,它们之间各有其格律上的不同要求,学习这一类作品不能不顾及相互间的区别,在作为常识性内容了解其格律之外,还要关注格律带来的特有韵味与表达意趣。
虽说诗词曲属于文言诗歌,但对这一类韵文文本又不能完全等同于文言文文本来阅读学习,如果过分执拗于文言语法的讲读,则诗歌韵味荡然无存。
而诗歌特有的一些表达处理方式,诸如语序、互文、物象、诗眼等,在帮助体会、理解上有其独特作用,在构思诗歌教学设计时似乎还不能忽视。
古来诗词曲的学习有一些约定成俗、行之有效的要求与做法,比如讲求讽诵吟咏,有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
显然,这也是基于韵文文本特点的学习在长期实践所获的认识。
诗词曲类文本的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是:1. 关注诗词曲格律及表达特点诗词曲有各自不尽相同的格律要求。
概要而言,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在格律的严谨与否,诗与词曲的主要区别在于节奏的变化与否,词与曲的区别在衬字的运用与否等。
而语序、互文、物象、典故、诗眼等手法使得诗词曲作品显示出情景、个性、风格等特色。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了解一点这方面的常识会有助于真正读懂其主旨、体会其意趣。
将格律与手法置于作品的表达、表现方式来关注、研究,是使僵化的诗歌知识变为对诗人鲜活的适情应景设计理解的十分重要的教学设计策略。
这就是说,通过虚拟还原作者的创作,来推究其在格律及表达处理上的构思、所追求的意蕴,这会使这一类枯燥的常识学习变得有用、有趣、有效。
2. 参与叙事、状物、抒情、言志如果说诗歌的格律与表达是作品“有什么”,那么借以叙事、状物、抒情、言志则是“做什么”,即试图表达、表现“什么”主题、主旨。
一般而言,叙事、写景、状物、咏史、寓意、抒情、言志七种情形,既可能会有侧重,也可能会有交叉。
在指导学生区分七种表达与表现性状时,就要注意引导探究其或侧重、或交叉,解读其中可能蕴有之情、意、志。
这就是将讲读转化为解读、探究,使得冷峻的诗歌学习成为一次热情的“探究之旅”,从“我”对作品的叙事、写景、状物、咏史中,平等地、参与式地去“体验”第二种人生的际遇、历练与感怀:诗人的心境、情怀、志趣与意向。
毫无疑问,参与者的体验较之于旁观者的点评,会有更多更深的切身之感。
3. 整合诵读、解读、鉴赏诗歌作品的诵读,是通过诵读来体味作品音韵、节奏变化所带来的美感;注重其诵读及指导,是试图让学生重建诗人原有吟咏、斟酌、“拈断几茎须”的创作情景,更深刻、更直观地感受其各所特有的韵味。
诗歌作品的解读,是对主旨、手法的解析与深化阅读;而美学鉴赏,则是从审美的角度对作品予以品评、赏析。
应该说,三者具有不同的学习功能。
通过教学指导是三者相互贯通、整合,目的在扬各自之长、补各自之短。
借助诵读的直观体会、解读的理性分析与鉴赏的“诗话”、“词话”式评说,使对作品的认识相互交映、相映成趣。
《中学现代文学作品教学设计研究》(何更生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07—124页):现代诗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等。
一、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目标设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规定了语文课程目标。
设计作为阅读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诗歌教学目标,其出发点也应该落实到位三个维度上。
(一)知识目标现代诗歌的知识目标包括诗歌内容知识和背景知识。
内容知识主要有:(1)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事物和人物等,如上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的“破旧的老水车”、“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等。
(2)诗歌中叙述的事件,如《王贵与李香香》中的爱情故事。
背景知识包括诗歌内容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和诗人创作诗歌时的生活和心理背景知识。
前者如《王贵与李香香》这一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知识;后者如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和情感状况等。
现代诗歌知识目标的达成重在理解和记忆。
理解的本质是对诗歌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接受和意义建构;记忆的本质是对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塑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等在长时记忆中的储存。
(二)技能目标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两种类型。
诗歌阅读的动作技能主要指朗读和颂读技能,其本质是口腔和气管肌肉根据一定规则的协调运动。
诗歌阅读的智慧技能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诗歌语言和意境的感悟、理解和把握。
设计现代诗歌教学的技能目标,也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1)现代诗歌阅读的动作技能,如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能够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有节奏地朗读全诗。
(2)现代诗歌阅读的智慧技能,具体指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词语的认读技能。
这是一种基本的智慧技能,主要是能够感知、领会诗歌词语的意义和色彩。
其二,诗句的感悟技能。
由于诗句高度凝练,一个句子包含着日常口语一个甚至几个句群所能表达的内容。
因此,诗句的感悟技能与一般的语感技能是不同的,后者可以达到自动化水平,因此属于基本技能;而前者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推理和想象,因此需要意识的监控,属于高级技能。
其三,是诗篇意境的感悟技能,这也是属于高级技能,其本质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对诗篇的主旨、感情、意象等进行分析探究。
(三)认知策略现代诗歌阅读方法运用的心理本质是一套策略性知识支配着读者对诗歌的认知解读活动,因此,方法目标的实质就是认知策略或称诗歌阅读的策略性知识。
具体包括:(1)意境探究策略(2)诗眼揭示策略(3)主旨把握策略(4)风格与写法归纳策略(5)诗篇记诵策略(四)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目标,这是由诗歌的自身特征和学生阅读诗歌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
如前所述,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歌的内核是情感。
同时,学生学习诗歌的过程是一个“披文以入情”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通过语言文字的解读,领悟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的过程。
因此,通过现代诗歌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变化是现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标。
情感的本质是个体对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
现代诗歌的情感教学目标,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学习获得与诗人相同或相似的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