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一座横跨记忆的桥——霁虹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座横跨记忆的桥——霁虹桥

那一年,我毕业被分配到了哈尔滨市一家机械厂,每次回家或者出差到火车站都要路过霁虹桥,可是,我并不知道霁虹桥不为人知的庄严和神祕。

直到我学会了摄影,闲暇之时,每当清晨或者黄昏我会经常孤零零的身影伫立在淡妆素裹的霁虹桥上,看着桥下飞驰电掣的火车,一股浓浓的凝望和遐想漫上了心头,遐想的心情被东方的晨曦拉得好长、好远,这才注意它充满异域感的浮雕艺术与神圣。难免生出种种情愫,良多感慨。

哈尔滨这座城市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个晒网场,从一八九八年一条满载野心的中东铁路开始,叩开了小渔村的柴扉,世界洞开,外面的花红柳绿来得猝不及防。被盘剥也被灌输,被欺凌也被磨砺,从渔村到大都会,哈尔滨的身世和面目跟中国所有城市都不同。一半是末世苍凉,一半是盛世荣光。哈尔滨就开始逐步变化,特别是解放后苏联援建的十三个工业项目开始逐步变成工业城市、消费城市、旅游城市、教育发达城市。现如今,已经是冰城夏都,是人们赏冰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也有了许多有着美丽名字的地方:巍峨的龙塔,庄严肃穆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魅力迷人的太阳岛、清河

湾湿地水涟涟、瑰丽多彩中央大街、欧陆风情伏尔加庄园、梦幻奇妙冰雪大世界、呼兰河口湿地、山中大王虎园、融创茂游乐园、波塞冬海洋世界、林达外语城….. 这些美景固然令人流连忘返,但我更钟情于浪漫城市中那飞架在道里南岗分界线上一座铁路立交桥—霁虹桥。

古老的霁虹桥,在早春迷蒙的晨雾中,好似饱经沧桑的老人,伫立在迷蒙、深邃、春寒料峭的道里南岗分界铁路上,不言不语,注视着世间的一切。石头铺砌的桥面早已铺上沥青,一层层深刻着岁月的年轮,用水泥石条垒起的方形桥墩像城堡一样,停泊在城市中央,正带着沧桑岁月的厚重,穿越历史从中东铁路驰来。勤劳的市民,早早起来散步,或者急匆匆走在上班的途中。这宁静的早晨,被这样被他们极其简单的装点成了一幅令人回味的美丽画卷。我就在这美丽的画卷里,一天天的长大,一天天变老,烦恼却和年龄一样,慢慢的多了起来,而跨线桥却依然固我。它听不见我,但我却觉得它像历尽沧海的老人,能明白我的一切。

霁虹桥是中东铁路选址哈尔滨修建铁路中心枢纽站时,在一九零零年就修建了一座用于车行与人行的木质跨线桥。现在的霁虹桥是一九二六年重建的【由中东铁路管理局工务部门著名的桥梁结构专家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设计,建筑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施工,这座被命名为“霁虹桥”的钢筋混凝土的跨线桥建成【哈尔滨的

第一座跨线立交桥,也有可能是中国第一座同类桥梁,待考证】。巴利对混凝土结构很有研究,今天的俄罗斯建筑师对他的评价也很高。】,桥长51米、宽27.6米,车行道宽21.4米,两侧人行道宽各3.1米,下穿滨洲、滨绥等五条铁路线,桥面呈弓型,中高而两端低。正桥的两端,有对称的塔式建筑。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二十四个花环状装饰浮雕,其上各筑有两个较小的桥灯塔,桥头间带图案的铁栏相联结。外形优美流畅,设计精美,风情浓郁,距今已有九十四年的历史。

这座铁路立交桥是南岗、道里和道外三个行政区的交通要道,为法式风格,也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和Ⅰ类保护建筑。设计者是哈工大教师B.A.巴尔里和П.C.斯维里多夫。桥上设有四座方尖碑为桥头堡。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缩到顶端为尖尖的一点,桥下面的柱子上刻有狮子头像,其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桥上桥下都经过精心设计,方尖碑、飞轮、狮面浮雕等都是精美的艺术品,也很巧妙地解决了立交桥的问题,并且很人性化,步行其上也不觉得吃力。每次拍摄我都品味到霁虹桥的美:四座方尖碑矗立,栏杆上镶嵌中东铁路的“飞轮”路徽,桥柱上有狮面浮雕……无论从何种角度欣赏,霁虹桥的美都是别具一格、无与伦比的。它的美,还分散了因地势本该行走吃力的行人的注意力。她的魅力还在于桥下三个桥

拱由依次排列的两组二十六根桥柱托举,外端的桥柱顶部分别有狮面浮雕。乘火车从哈尔滨火车站启程前往北部或西部,隔着车窗便能感受到这座承载城市记忆的老桥所带来的各种美好情绪,那是关于乡情、记忆和寻根的。

桥梁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了火车道线空间,目前国内现存的这种较古老的立交桥极为罕见。尤其是桥梁的尺度、雕刻艺术,恰好是当代桥梁建设中重新开始重视的桥梁景观课题。我想,桥是应当受到礼赞的,设计桥和建桥的匠师们更应该受到尊敬,因为正是他们实现了人的意志,战胜了横跨铁路难题,使沟壑天堑变通途。

霁虹桥这个名字,它是中东铁路理事、当时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所题,“虹销雨霁”,“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都来自诗赋名句,联想到滕王阁、阿房宫,20世纪20年代,人们给了它长桥如虹的遐想。

霁虹桥曾目睹承载了多少历史的陈迹。桥上行驶过咣当咣当的摩电(有轨电车);桥上也奔跑过蹄声清脆的马车。那斑驳的块石桥面,曾遭过受曰本关东军铁蹄的践踏,苏联红军的坦克曾在这里辗过,抗联将领李兆麟将軍最后一次驶过霁虹桥在不远的水道街被害……。桥上运送过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物资;桥上也拥堵过早晚高峰风霜雨雪里焦急的司机乘客。几乎每一个来到这个城市的人,都途径过这座桥,只不过有人行色匆匆,有人留恋徘徊,霁虹桥见惯了

传奇也见惯了悲喜。经过漫长岁月风雨的侵蚀,古桥依旧在,岁月历沧桑。斑驳的人行道,承载了多少孩提的欢笑,剥落的栏杆,倚靠过无数情人的遐想。可以说霁虹桥是哈尔滨历史的见证,它作为历史古迹和建筑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同时为哈尔滨增添光彩。今天这座虹桥依然静立在道理南岗分界的铁路上,显得那么伟岸、苍劲、厚重,饶有兴致的向过往的路人诉说着漫长历史变迁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工业大学校长刘哲

霁虹桥,几乎所有有关哈尔滨的老电影中都有它的镜头:《赵一曼》中,日本宪兵的皮鞋踏过它;《花园街五号》中,老式的上海轿车车窗中多次出现过它;《夜幕下的哈尔滨》中,霁虹桥也成为标志性的镜头。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刚来不久,去火车站接人,因骑车技术不熟练,在霁虹桥往火车站拐弯下坡的地方,撞了一个人,把那个人裤子都撞坏了,那个人还是很客气说,不会骑车就不要上路。我下了车惶恐地说对不起。当时,我害怕极了,不敢再上车,只好推着车走。这件事情让我很感动,让我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谦让。从那次事件以后,我认真练习骑车,不久,我就熟练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再也没有撞人。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但在我心里却打下与霁虹桥联系起来不可抹灭的烙印。留下沧海桑田,岁月悠悠。

透过晚霞的余光,在霁虹桥边丁香林徘徊,依稀看见霁虹桥下在道道永不相交钢轨映月时的静谧,月明星稀,月光倾泻,洒落霁虹桥,洒落在霁虹桥旁的圆形花坛。幽幽的丁香林,朦朦的灯光,月华静凉。化作了霁虹桥静穆的严庄。瞬间,火车在霁虹桥下飞奔。看见落日时分,夕阳晚照下的哈尔滨火车站,桥栏边听高铁轰鸣。岁月总在不经意中上演着光怪陆离的故事。让人们去评读去回味!而追忆逝去的碎影,在心灵却荡起绵绵的涟漪。

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多年,斗转星移,霁虹桥依然如故,变的是桥边灯光的装饰,变化的还有桥上桥下的风景,大辫子的有轨电车不见了踪影,自行车道让给了汽车道,早晚上下班和周五及过节前壮观的拥堵场面。我有时开车去火车站路过霁虹桥,桥上的车流经常逼仄着我连变道都费劲,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