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Ecotect_分析的养老院户外活动场地景观优化更新

基于Ecotect_分析的养老院户外活动场地景观优化更新

基于Ecotect分析的养老院户外活动场地景观优化更新郑一1,魏龙1,郭瑞芳2*(1聊城大学农学与农业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00;2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以山东省聊城市盛世千岛山庄颐养中心为例,总结养老院内户外活动场地景观现状问题,通过Ecotect软件量化分析聊城当地的气象资料、养老院内热环境及风环境情况等,直观地展示出养老院内户外景观所存在的问题,依据Ecotect软件量化分析结果,合理优化户外景观,为养老院户外景观提供设计策略,以促进养老院户外景观给老年人带来的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软件分析;养老院;景观设计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院室内外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老年人对精神层面的富足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加渴望亲近自然。

现阶段,养老院户外基础设施虽已趋于完善,但其户外景观环境存在一定的缺失,不利于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对养老院现存户外景观环境的更新改造研究尤为重要。

以山东省聊城市典型养老院———盛世千岛山庄颐养中心为例,通过采用实地研究以及查询气候信息等方式,深度剖析养老院户外活动场地景观现存问题,并利用Ecotect生态仿真软件建立养老院内的基础模型并加以定量研究,把场地内所得信息变成了客观的图像数据,从而科学合理地实施场地内生态景观优化改造,营造一个具有生态疗愈功能且有人文关怀的养老院户外景观环境,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品质。

1研究背景1.1人口老龄化背景联合国人口老龄化标准规定,当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该地区总人口的10%以上,该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我国最新一次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70%[1],该数据说明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中国老年人口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以及医疗水平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老龄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其中山东的老龄化在全国首屈一指,具有代表性。

关于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建议

关于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建议

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在我们社会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裙体,他们在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区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就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相关建议进行探讨。

一、认识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的重要性老年人活动区域的建设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社交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活动区域建设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增强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二、建设老年人适宜的室内活动区域1. 设立多功能活动室:为老年人建立多功能活动室,内设有健身器材、棋牌室、阅读室等多种功能,满足老年人日常锻炼、学习、娱乐所需。

2. 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活动区域内配备空气净化器,定期进行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有利于老年人健康。

三、规划老年人友好的户外活动区域1. 设立健身区:在公园、社区内设置老年人友好的健身器材区,包括有氧健身器材和力量训练器材,方便老年人进行户外锻炼。

2. 建设休闲广场:规划开阔平整的休闲广场,配备舒适的长椅和遮阳设施,老年人可以在此休息、聊聊、观赏风景。

3. 打造适宜散步的环境:在公园、社区内打造适宜老年人散步的环境,包括平整的人行道、绿树成荫的小径等,方便老年人进行健康的散步锻炼。

四、增加老年人活动区域的便利设施1. 安全设施:在老年人活动区域内增设扶手、坡道等便利设施,方便老年人行走、活动,同时增加相关安全设备,如紧急呼叫装置,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2. 舒适设施:为老年人活动区域增加舒适的座椅、休息区等设施,提供给老年人充分的休息和放松空间。

3. 便民设施:在活动区域周边增设便民设施,如公共厕所、便利店等,方便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五、重视老年人意见和需求在老年人活动区域建设过程中,重视老年人的意见和需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集老年人的建设建议,确保活动区域的建设更符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乡村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情感需求设计研究

乡村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情感需求设计研究

乡村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情感需求设计研究伴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村老年人口比重比城镇高以及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乡村老年人的生活空间环境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露。

如活动场地规划同质化现象严重、生活空间娱乐方式单一以及公共娱乐设施匮乏、针对性不强、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等都影响着使用者的体验。

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情感上自然有着特殊的需求,乡村户外活动空间在其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分量以及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户外活动空间的重构也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对乡村振兴的重视。

1 乡村老年人与户外活动空间的情感需求分析情感需求空间设计就是承载日常生活的审美所需的感官刺激、情感记忆和生活意义的容器[1]。

在进行老年人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时,不能无视使用者的性格、经验、思想、生活价值等要素,关注人生活的环境而进行的环境设计是非常重要的[2]。

结合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以情感需求的设计理念介入乡村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分析农村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

1.1 乡村老年人情感需求分析1.1.1 家庭关系的需求。

人类对家庭温暖的渴望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是相同的,尤其是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子女大多外出务工,家庭出现城乡空间分隔现象,大部分家庭对农村老人的心理关怀停留在电话问候与节假日短暂相聚上,家庭满足需求对乡村老年人来说显得比城镇老年人更为重要。

因此,乡村老年人希望正确地传达自己的想法,期待受到重视,子女能设身处地从老人的角度去看待和感受事物,能让老人获得情感上的抚慰和心理的补偿。

1.1.2 邻里关系的需求。

农村地区老年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去接触社会和参与公共活动,加之周边的活动场所和娱乐设备不完善,他们更倾向于与邻里聚集在一起[3]。

他们渴望与人交流,相对频繁的沟通能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心理上的满足。

1.1.3 自我实现的需求。

农村老年人年轻时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年老后不免感到无所事事,若有所失。

因此,乡村老年人更期盼得到大家的认可来感受自己的存在价值,他们仍然十分关心身边的种种事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参与,从而获得情感满足。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园活动空间的适老性评价研究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公园活动空间的适老性评价研究

1 2 4 器械锻炼空间
结合实地调研ꎬ 器械锻炼类空间是人流相对较少
的空间ꎬ 如憩园、 儿童乐园等ꎬ 这类活动空间可达性
好ꎬ 临路而建ꎬ 易识别性高ꎬ 康体保健功能好ꎮ 老年
人主要在憩园借助康体器械设施进行健康锻炼ꎬ 而从
东门进去两旁的儿童乐园ꎬ 一些设施处于荒废状态ꎬ
附近活动的老年人主要是照看幼童ꎮ
步行) 、 中强度活动 ( 快速步行、 慢跑等) 及高强度
活动 ( 有氧运动如快速跑、 跳绳、 球类和骑行等) 3
大类型 [4] ꎮ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ꎬ 中至高强度的休闲性
体力活动作为可选择性、 主动式健康活动类型ꎬ 有助
于个体健康ꎮ
险ꎬ 并成 为 引 发 我 国 老 年 人 死 亡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ꎮ
动或中等和高强度两种活动相当量的组合ꎬ 有助于降
低老年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 社交能力受限和认知损
伤的风险” ꎮ 由于老年人群户外体力活动能力和身体
机能高度依赖邻里社区环境、 绿色空间和基础设施ꎬ
ꎮ 社区公园
其户外活动行为也受到邻里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调
作为老年人群日常社交活动最主要的一种户外绿地场
节与制约ꎬ 而目前国内研究较少关注邻里社区公园与
所ꎬ 对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功能ꎮ 居民体力
老年人群户外健康活动行为的多元耦合关系及其健康
集中绿地ꎬ 但不包括居住中的组团绿地
[2]
收稿日期: 2023-10-26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 ( 项目编号: 2021PY20) ꎻ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 项目编号: 22SKJD063) ꎻ 重
高低制作四象限矩阵ꎬ 是流行且高效的一种满意度评

代际融合视角下社区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代际融合视角下社区老幼群体户外活动空间设计
代际融合对于促进社区凝聚力和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 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代际融合在社区设计中的应用
01
在社区设计中,应注重创造一个 包容、和谐、互动的户外活动空 间,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 ,促进代际间的交流与融合。
02
通过合理规划不同类型和规模的 活动空间、设施和娱乐项目,吸 引各年龄段人群参与,实现社区 内不同年龄群体的互动与交流。
设计原则与理念
公平包容
空间应公平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居 民,考虑老幼群体的特殊需求,
创造包容性的活动环境。
整合联动
空间应整合多种活动设施和功能 区域,以便老幼群体能够同时进 行多种活动,加强代际互动和交
流。
安全便捷
空间应确保安全性和便捷性,特 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儿童这样的弱 势群体,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设
老幼群体需求的差异与矛盾
活动时间冲突
老年人和儿童通常有不同的活动 时间,可能会导致活动空间的拥
挤或使用冲突。
活动内容差异
老年人和儿童需要的活动内容不同 ,如老年人需要健身、休闲、社交 等活动,而儿童需要游戏、娱乐、 学习等活动。
安全需求差异
老年人和儿童对活动空间的安全需 求也有所不同,如老年人需要防滑 、防跌等设施,而儿童需要防护栏 、软质地等设施。
施和便捷通道。
空间规划与布局
开放与封闭
空间应既有开放区域也有封闭区域,开放区域便于儿童玩耍 和老年人进行社交活动,封闭区域则可以为需要安静的人提 供一个舒适的场所。
静态与动态
空间应考虑静态和动态活动的分区,静态活动区包括休息、 阅读等,动态活动区包括运动、游戏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 需求。
活动设施与器材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期望

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

社区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研究
1.1 生理需求 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技能随年龄的增大而弱化 , 感觉力 、 敏 锐力 、 观察力 、 行动力等随之下降或者丧失。 因此, 在进行老年 人行为空间设计和设施、 环境设计必须考虑到这一点 , 对其加
以补偿, 并且应该积极营造新空间和环境以维护和锻炼老年 人尚存的生活能力。而具体落实到规划和建筑设计上来就是
“ 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类有五种主要需求, , 由低到高依次成 阶梯, 低层次的需求获得满足后, 才有可能发展到下一个高层 的需求。这五种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 自 尊需求; 自 我实现需求, 其中安全性的保障是人最基本的需 求。 老年人对五个层次的需求具有 自己特点 , 居住环境设计中 应该对老年人这些需求有所考虑。
老模式。
食其力, 自己照顾 自己。 LS 自我实现需求 老年人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的成就感和追求个人兴 趣, 发展个人爱好的需求。应该充分调动老年人积极性, 给老 年人创造交往和活动的空间, 使其能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 建 设和维护。 2 老年人居住方式变更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 千百年以来, 儒学思想久经不衰,养 “ 儿防老, 积谷防饥” 是中国百姓的社会共识。 传统的观念认为, 老年人晚年生活以多代同堂为天伦之乐。 但随着我国社会、 经 济、 文化等不断发展, 这种古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不断受 到冲击, 在不断地瓦解。 前, 目 中国传统的“ 主干家庭” 或者“ 核 心家庭”在现代社会逐渐减少,四世同堂”的现象基本上消 “ 失, 这与现代人的经济状况, 社会观念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结构正经历如下模式 : 四世同堂一 三世同堂、二世同堂。独居
社 区老 年 人户 外 环 境 设 计 研 究
张铁蕾 覃永晖
(湖南文理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系, 湖南 常德 415000)

老年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老年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老年活动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老年活动中心是为了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而设立的公共设施。

本报告旨在对老年活动中心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市场需求、建设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背景分析1.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2.5亿,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8%,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和消费潜力逐渐凸显。

2.老年生活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健康照护、社交互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老年人群希望能有一个专门的场所,提供各种服务和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

3.政策扶持为了应对老龄化趋势,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开展老年服务事业,其中包括建设老年活动中心。

三、市场需求分析1.消费潜力巨大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他们对于健康照护、文体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广泛而深厚。

老年活动中心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吸引他们的消费,形成巨大的市场潜力。

2.社交和娱乐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对于社交互动和休闲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加。

老年活动中心可以为他们提供各种互动活动、娱乐设施和文化艺术表演,满足他们的需求。

3.健康保健需求老年人群健康保健需求迫切,他们需要有专业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健身康复设施。

老年活动中心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和健身康复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四、建设设施规划1.场地选址老年活动中心的场地宜选在老年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交通便利,环境幽雅。

建议选址在社区或者城市的老年人居住区域,便于老年人前往参与活动。

2.设施规划老年活动中心应包括室内活动区、户外活动区、餐饮区、医疗保健区、文化娱乐区等功能区域。

室内活动区设施应包括室内运动场、休息区、文化艺术展示区等;户外活动区设施应包括健身步道、绿化休闲区、康复设施等。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活力”研究

居住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活力”研究

1 老 年 人 的 基本 特 征
1 . 1 生理特 征
人步入 老年后 易 出现身体 的体形 变化 , 各类 疾病 的患病 率 升高 , 记忆 力 衰退 、 反 应 迟缓 、 视觉、 听觉 及触
S UN Ru i—f e n g , L I S ha— s h a
( S c h o o l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a n d C i t y P l a n , J i l i n J i a n z h u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 n g c h u n , C h i n a 1 3 0 1 1 8 )
o f a c t i v i t y a n d d e ma n d , t r i e s t o i f n d t h e d e s i g n o f o u t d o o r s pa c e t o i mp r o v e i t s c o nd i t i o ns f o r t he a c t i v i t i e s a n d s e e ks wa y s t o ma k e t h e s p a c e or f o u t d o o r a c t i v i t i e s b e t t e r . Ke y wo r ds : r e s i d e n t i a l q u a te r r ; s e n i o r c i t i z e n s ; s p a c e or f o u t d o o r a c t i v i t i e s ; v i t a l i t y
孙 瑞 丰 李 沙沙
(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 院 , 长春 1 3 0 1 1 8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外活动场所:城市住区的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是老年人日常活动中最重要的场所,对于满足老年人日常居住生活,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是城市住区环境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宗旨是给老年人创造安全、舒适、生动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

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给予老年人的良好的活动环境,不仅使得城市住区环境更加完整,而且对促进城市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研究背景:在20世纪末,我国已迈入老龄型国家的行列,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其中北京为8.36%,而上海则高达11.53%).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有关专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与其息息相关的居住环境当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1998年联合国国际老年节的正式启动,“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已标着着老龄问题成为新世纪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

城市住区日常居住生活的老年人户外活动场所,是老人日常居住生活一休息、交往、娱乐等的主要场所。

因此,研究老年人日常居住生活的户外活动场所的相关内容就有了很重要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研究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为良好的游憩空间环境,从而大大提高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频率,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相互交往,能够满足城市住区老年人活动交往的生理、心理等的需求,也是住区良好人居环境创造的基本要求。

本次调研的目的就是分析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户外活动场所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老年人期望并适合老年人的户外活动空间与既有设施环境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从而规划设计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相互交往,能够满足城市住区老年人活动交往的生理、心理等的需求的户外活动空间环境。

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的生命潜力,使得老年人在有生之年能够体验到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欧洲:1 英国老年人分散独立居住者占绝大多数。

政府特别关注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明令规定了老年居住建筑的分类标准。

2 法国的老年人享有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和为老年人提供居住保障的福利设施。

3 德国倡议新建供几代人共同居住的住房,并为此举办了献计竞赛活动。

4 瑞典确保提供适合老年居住的各种住宅,并提供健全的社区服务,住宅由普通住宅和专用住宅两种。

北美:1、美国兴建多种老年居住建筑和老年社区,形成了“太阳系”布局形式的社区空间结构。

(注解)扩大了老年人自主选择养老居住方式的范围,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需求。

《美国老年人法》多次修改其中对于老年住宅、养老福利设施和社区计划的三方面内容。

2 加拿大在兴建老年居住建筑设施和老年社区的同时,帮助修理和改造原有住宅并供应便于拆装移动的活动住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日本:在老年人居住环境体系方面提出“适应终生生活设计”的原则,确保老人终生居住的安定、安心和安全。

如提供适合老年人独立使用的住宅,或适合亲子两代家庭邻居、近居的住宅空间布局结构和相应技术的开发普及。

国内研究现状:就国内而言,老年学科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社会保障、生活现状调查分析、生理心理需求、医疗保健等方面。

在设立《全国老龄问题委员会》的同时,明确提出了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老龄事业新途径的行动目标。

在建筑领域内,对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关注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9年出台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提出建立“老年人居住社区”的概念等。

至今国内对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住宅建筑理论和设计方面(把老年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集中于居住模式无障碍环境设计等方面),对户外环境研究十分薄弱,作为一个专向研究的更少,研究成果也尚未在实践中取得验证,因此,本次调研着手于老年人户外活动专向的角度进行。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体系:概念界定:住区老年人活动:社区活动就是老年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社区内部进行的行动,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活动包括安坐、休息、锻炼、谈话、观察等活动。

老年人活动场所:处于城市住区内的,老年人在日常居住生活中可以自由进入的,具有安坐、休息、锻炼、谈话、观察等功能的开放的外部空间环境。

研究的内容:由于老年人的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通常不会走很远的路去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因此更喜欢在家附近就近活动,同时受到体力的等的限制,活动时间也有限。

因此住区内老年人日常居住生活的户外活动空间成为最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他们在此进行锻炼、集聚、休息、交流等活动。

因此,研究涉及社会环境、社会大众心理、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等因素对老年人产生的影响,重点在对天津市老年人对住区空间的需求、空间设计的内容、空间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及空间的综合评价等方面,对住区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手段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的方法:本次调研,在查阅、总结多方文献的前提下,借助定量分析的问卷调查法及定性分析的访谈法两种研究方法,进行现象分析,并适当引入了——————————分析方法,总结出对促进当地老年居民交往水平有利的意见及建议。

调研时间:本次调研是分阶段进行的,从08年03月~08年06月.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明显,长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本次调研从冬末到仲夏,历时4个月之久,在实地调研不同组团的同时,分别在——春季、夏季、冬季和特殊气候(如暖冬、酷暑、沙尘、阴雨等)对同一组团进行反复调研. 观察、记录、拍摄组团内不同群体使用户外休闲娱乐空间的真实情况;此外,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清明、五一、端午、儿童节、青年节、妇女节等),住区户外休闲娱乐空间场所的使用状况和平时也有很大差别,这些时间也是实地调研的一个重要时间点。

调研对象的选取:建国初期到现在,我国的居住小区发展,从计划经济配给建设制度,到住房改革,住区建设商品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新的世纪,随着住房改革的深化,住房己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商品进入市场,这给住区环境设计和建设带来了活力,居住区建设规划由早期的单一模式进入到一个多元发展的阶段。

因此,为了能够更加详实的反映天津市住区老年人户外交往活动空间的现状情况,本文调研的对象的选取,十分具有代表性川府新村为80年代国内最为成功的示范小区之一,小区由田川里、园川里、易川里、貌川里四部分组成,绿化率在当时全国新建居住中居首位,但如今已失去原有辉煌,原为干部居住区,因时代发展,大部分原先居民已搬走,逐渐转变为老年人社区。

目前情况为:老年人占居民人数的主体,60%左右,老年人户外活动场地缺乏,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场地活动,但有一定活动器械械。

问卷调研:本次调研共进行两轮问卷发放,第一轮针对居住区内老年人可能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总结整理后,针对不同组团、不同活动范围的老人的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共发放问卷440份,收回有效问卷422份,有效回收率96%,问卷发放地点为_(田川里园川里易川里貌川里)______。

表——问卷发放一览表访谈:通过对川府新村各个组团的调查分析并结合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使用情况,最后本文选取其中部分组团内老年人作为访谈对象。

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理论研究: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人生理特征主要是生理衰老特征,即人体随年龄的自然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形态表现出一系列的退行性变化,对内外环境适应能力也随之减退,直至生命活动终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能力退化视觉视力衰退,多伴随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眼角膜变厚,视力模糊,辨色能力下降。

对近似色的区分能力下降。

更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光线从亮到暗的变化。

听觉经常性短时间地失去听力;对高频声音不敏感。

交谈时经常与谈话人靠近来弥补听觉上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社交空间在尺度和形式上的要求。

2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退由于脑细胞的减少,思考能力降低,记忆力衰退,过去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有利于弥补反应和功能上的不足。

3 肌肉及骨骼系统的变化身体灵活程度降低,肌肉强度及控制能力不断减退。

机敏的反应缺乏,持久力降低。

骨骼变脆,再生能力降低,这也是老年人摔跤容易发生骨折,而不易康复的原因。

图——老年人身体尺寸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特点1 老年人的一般心理特点在向老年期过渡时,一般心理上都经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如退休)。

主要表现为各方面如思想上、生活上、情绪上、习惯上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

退休意味着离开了社会的主流,进入了“心理控制区”,面临着重新调整与配偶、家庭和朋友的关系的任务。

这种调节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后半生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其寿命。

2 老年人的不良心理特点老年人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失去了一直从事的职业,从对子女的各种义务中解放出来,对儿女的生活依靠程度增大,再加上收入减少,闲暇时间增加,使得老年人容易产生许多消极心理如害怕孤独、失落感、无用感、孤独感、恐惧感,影响其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老年人所依赖的亲密友谊是在参与各种业余活动中表达的。

丧失工作、至爱亲朋则会将晚年变成一段孤独而痛苦的时光。

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参加社区活动,体验比时间本身更为重要。

在体验过程中学习、交流、发展和行动,同时努力唤起环境及其他参与者的反应。

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及其对居住环境产生的特殊需求,社区规划、环境设计在总体上应该创造一个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居住环境,并从决策、规划设计和建设上都采取相应的措施。

老年人行为活动模式类型:根据杨·盖尔《交往与空间》中的分析,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发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

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都不相同。

1 自发性活动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有趣的事情、小坐、休憩、晒太阳等活动。

此类活动有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因此良好的活动场地、优美的场所环境等非常重要。

驻足停留“爱看人” 小坐(表格)2 必要性活动指老年人在生活中为了生存和发必须进行的活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由自主的活动行为,如购物、等人、候车、邮寄、就医等活动。

此类活动以步行活动为主,较少受到物质环境(如时间、场所、空间等)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进行。

由于该类活动具有大量性、随时性的特点,因此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质量尤其重要。

3 社会性活动在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互相打招呼、交谈、打牌、下棋、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性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称为“连锁性”活动,只有良好的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条件,才会间接的促成社会性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