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_席慕容
夏添 席慕容《青春》

•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 《青春》这首诗作者的创作背景,作者主要是想要表达青 春岁月的无怨无悔,美好无瑕。它是一篇与消沉无关的生 命感叹。诗歌开篇仅用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 的泪水都已启程”就传达了作者心中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 感,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仿佛一片夏日的流云遮蔽了 天空,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像那起程的泪水汹涌而来, 打湿了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接下来作者开始了对远 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但没有让疲惫的心得 到慰藉,反而把作者引入到更深沉的慨叹之中:“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按 照常理,慨叹与消沉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在《青春》 含泪的叹惋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追求者执著坚毅的身影,这 种慨叹与消沉无关,这种慨叹是绚烂梦想与无情现实碰撞 的火花,是火红青春与平淡生活对比后的强烈反差,这种 慨叹是源自于对生命短暂,现实生活永恒的抗争的无奈叹 息。 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 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公历10月15日生 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1943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 湾,13岁时在日记中写诗,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 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 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 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69年以萧瑞为笔名, 在台湾《中央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 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 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 席连勃等 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 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1977年10月在皇冠杂 志上开设《诗的画,画的诗》专栏。1981年,台湾 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蓉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 还有著名的散文集《芊芊芳草》1989年九月前往父 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1987年一月诗集 《时光九篇》由尔雅出版社出版。1990年7月散文 集《我的家乡在高原之上》由圆神出版社出版,同 时亦出版编选之蒙古现代诗选《远处的星光》。 1997年散文集《生命的滋味》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 版。2011年在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诗集《以诗之 名》,与第一部诗集《七里香》正好相隔三十年。 [1]
2023年文学_席慕容《青春》诗歌朗诵

2023年席慕容《青春》诗歌朗诵席慕容的青春诗歌朗诵(二)
《青春之三》
我爱在今夜
回看那来时的山径
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
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
来过了又走了
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
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的蓝图
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
却始终
始终没有来临
席慕容的青春诗歌朗诵(三)
《青春之二》
在四十五岁的'夜里
忽然想她年轻时的眼睛
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
林外阳光炫目
而她衣裙如此洁白
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满是浮云的天空
还有那满耳的蝉声
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
席慕容《青春》赏析

席慕容《青春》赏析席慕容《青春》赏析席慕容以诗歌出名,而散文也给了我们许多的道理,席慕蓉诗选青春为我们展现了她的青春情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席慕容《青春》赏析,欢迎参考!席慕容《青春》赏析篇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走过青春之后,回首缅怀那逝去的美好而潸然泪下、感慨万千的情景。
第一节开头两句就殿定了全诗的基调,当未来的或孤单或抑郁与过往的美好同时在头脑中清晰可见时,泪水便汪洋恣肆——诗歌用一个动人的拟人句“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看似轻松的语气,细细品读,会意识到其中孕育了多少无可奈何。
模糊的视线中,已经不记得曾经的曾经,美好怎样流淌进自己生命的河流中,只记得,那么古老,那么晴朗,只是夏日已不再来。
第二节诗人开始了追索往事,想尽力去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和“年轻的你”曾经有过的共同记忆,只是,是不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我”已经不记得那曾经了,只有“你”的影像那么飞快地穿梭过我的思绪,不容“我”挽留。
抑或,诗人已经泣不成声,模糊的视线中“你微笑的面容”若隐若现,逐渐地消失,像华美绚丽的晚霞——日落后的群岚,淡淡地,淡淡地,退出我的视野。
同时,如果更深地探索一下,冒着牵强附会的危险,从若“云影掠过”到“日落后”,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诗人端坐了整整一下午或者一整天,凝思,沉迷,痛苦,快乐,欲罢不能,直至最后的迷迷糊糊,一切都变得不再清晰,影影绰绰如晚霞渐渐褪去天边,情感已达到了高潮,为下节做情感铺垫。
第三节以一个暗喻开头,“发黄的扉页”可能是诗人记载青春的一本日记,也可能只是记载时光流逝的一本普通日历,但不管怎样,她是诗人回顾从前的一个载体,勾起了诗人怅惘失落。
但是今不如昔,扉页也变黄,时光不给人遐想,逝去的就是美好,剩下的,只是悲凉。
因此诗人埋怨“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只因心中有结,无心欣赏。
终于热泪满眶,一遍一遍,不忍卒读,只是读出了更深的伤感,或者是顿悟——青春,如此仓促。
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感叹。
席慕蓉《青春》朗诵稿及赏析

席慕蓉《青春》朗诵稿及赏析席慕蓉《青春》朗诵稿及赏析她是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
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
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席慕蓉《青春》朗诵稿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春》之一席慕容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逐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之二在四十五岁的夜里忽然想她年轻时的眼睛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林外阳光炫目而她衣裙如此洁白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满是浮云的天空还有那满耳的蝉声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青春之三我爱在今夜回看那来时的山径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来过了又走了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那样细致精密的描好了的蓝图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却始终始终没有来临席慕蓉《青春》赏析就像独坐在落幕后清冷的剧场中追忆舞台上曾经流淌过的精彩华章,就像伫立在纷飞的秋叶中谛听春日里生命清脆的律动,就像跋涉在沉寂的沙漠中回望那片涌动着希望的绿洲。
穿行在生命的旅途上,一次次咏唱席慕蓉的《青春》,一次次咀嚼那份甜蜜的忧伤。
当青春的炊烟已经袅袅飘散,而生命的灶台却依旧温热炙人。
《青春》是与消沉无关的慨叹。
诗歌开篇仅仅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感、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仿佛立刻遮蔽了天空,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像那起程的泪水汹涌而来,打湿了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
接着席慕蓉开始了对远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但没有让疲惫的心得到慰藉,反而把席慕蓉引入到更深沉的慨叹之中:“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诗

席慕容《青春》诗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席慕容《青春》诗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席慕容《青春》诗1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青春》诗2无怨的青春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蓉简介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
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无怨的青春赏析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造成两个相爱过的人最终痛苦分手。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当爱已成往事,彼此都要从容面对,平静接受。
即使对方作过伤害你的事,也哟尽量忘记,学会释怀。
在多的怨恨和泪水都挽留不住已经消逝的爱,受伤的心是不能撒仇恨的盐的,因为恨事双刃剑,伤对方的同时,也伤害了你。
席慕容《青春》诗

席慕容《青春》诗席慕容《青春》诗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席慕容《青春》诗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席慕容《青春》诗1青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青春》诗2无怨的青春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蓉简介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
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
1963年,席慕蓉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196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完成进修,获得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等多项奖项。
著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七里香》、《无怨的青春》、《一棵开花的树》等诗篇脍炙人口,成为经典。
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无怨的青春赏析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造成两个相爱过的人最终痛苦分手。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当爱已成往事,彼此都要从容面对,平静接受。
即使对方作过伤害你的事,也哟尽量忘记,学会释怀。
在多的怨恨和泪水都挽留不住已经消逝的爱,受伤的心是不能撒仇恨的盐的,因为恨事双刃剑,伤对方的同时,也伤害了你。
席慕蓉《青春》朗诵稿及赏析

席慕蓉《青春》朗诵稿及赏析席慕蓉《青春》朗诵稿及赏析她是著名画家、诗人、散文家。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
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
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席慕蓉《青春》朗诵稿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春》之一席慕容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逐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之二在四十五岁的夜里忽然想她年轻时的眼睛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林外阳光炫目而她衣裙如此洁白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满是浮云的天空还有那满耳的蝉声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青春之三我爱在今夜回看那来时的山径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来过了又走了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那样细致精密的描好了的蓝图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却始终始终没有来临席慕蓉《青春》赏析就像独坐在落幕后清冷的剧场中追忆舞台上曾经流淌过的精彩华章,就像伫立在纷飞的秋叶中谛听春日里生命清脆的律动,就像跋涉在沉寂的沙漠中回望那片涌动着希望的绿洲。
穿行在生命的旅途上,一次次咏唱席慕蓉的《青春》,一次次咀嚼那份甜蜜的忧伤。
当青春的炊烟已经袅袅飘散,而生命的灶台却依旧温热炙人。
《青春》是与消沉无关的慨叹。
诗歌开篇仅仅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感、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仿佛立刻遮蔽了天空,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像那起程的泪水汹涌而来,打湿了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
接着席慕蓉开始了对远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但没有让疲惫的心得到慰藉,反而把席慕蓉引入到更深沉的慨叹之中:“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蓉《青春》的原文及赏析

席慕蓉《青春》的原文及赏析席慕蓉《青春》的原文及赏析《青春》是席慕蓉创作的现代诗歌。
诗人独特地以书来比喻青春,写出了青春值得珍藏,也写出了青春的易逝,不易保存,表现了诗人对青春的无限依恋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席慕蓉《青春》的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席慕容《青春》《青春》之一席慕容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逐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青春之二在四十五岁的夜里忽然想她年轻时的眼睛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林外阳光炫目而她衣裙如此洁白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满是浮云的天空还有那满耳的蝉声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青春之三我爱在今夜回看那来时的山径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来过了又走了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那样细致精密的描好了的蓝图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却始终始终没有来临席慕蓉《青春》赏析一就像独坐在落幕后清冷的剧场中追忆舞台上曾经流淌过的精彩华章,就像伫立在纷飞的秋叶中谛听春日里生命清脆的律动,就像跋涉在沉寂的沙漠中回望那片涌动着希望的绿洲。
穿行在生命的旅途上,一次次咏唱席慕蓉的《青春》,一次次咀嚼那份甜蜜的忧伤。
当青春的炊烟已经袅袅飘散,而生命的灶台却依旧温热炙人。
《青春》是与消沉无关的慨叹。
诗歌开篇仅仅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感、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仿佛立刻遮蔽了天空,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像那起程的泪水汹涌而来,打湿了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
接着作者开始了对远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但没有让疲惫的心得到慰藉,反而把作者引入到更深沉的慨叹之中:“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白地讲,这首诗所取的视角可以说是不很新鲜
旨也不新,不外辛稼轩“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 还休”之意。但是诗人将青春比喻成“书”,实 在是匠心独运。在类似题材的创作中,此种比喻 尚属少见。只此一项便已先声夺人,让人眼前一 亮。全篇紧紧围绕着这个比喻展开,紧凑,含蓄, 自然。书给人的印象是亲切、朴素、雅气。诗人 将书赋予了“匆匆走过的青春”这一诗意化的题 旨,便使书这一具体事物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 淡淡的烦忧的色彩,意味独特而隽永。
赏析
• 这首诗是席慕蓉作品中的名篇。曾经被灌制 成录音磁带广为流传。文学作品中咏青春的篇什 不胜枚举,其中的名篇也成千累万,但是席慕蓉 的这首诗还是以其独有的魅力让人一见难忘。
所谓青春易逝,节序如流,人的一生中,真正 属于青春的那一段时光确实是十分短暂的。当我 们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岁月早已从你的身边悄悄 滑过了。所以,现实生活中,的的确确如本诗所 感叹的:“青春”实在“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当我们不知不觉走过,当我们在生命的某 一个点上回首往事,当你重新翻阅青春岁 月的如歌年华,当你白发偷偷爬上额头, 当你终于意识到你已不再拥有那份美好、 那份活力,当你不得不承认那本该重写的 历史在现在已形成无法更改的结局。我想, 我们对于青春的认识才真正变得深刻,对 于青春流逝的慨叹也才真正变得深沉。
青春
席慕容
席慕容简介:
席慕蓉,女,著名诗人、 散文家、画家。祖籍内蒙 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是蒙 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 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 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 本新诗集《七里香》,在 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 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 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 散文集《成长的痕迹》, 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 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谢谢大家
另外,那掠过的云影、那极浅极淡的微笑,那 日落后的群岚。极写青春之匆促、模糊、似有似 无,这种对于青春的沧海桑田式的体悟,让人顿 生“事如春梦了无痕”之叹。而那被命运的车轮 辗得枯黄的拙劣的一页,更让人感到青春的匆促, 生命的无奈。诗中主人公的含泪追忆,惆怅、迷 离,但给予人心灵的则是一种慰藉、欣悦。“所 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 程”。时光不能回头,青春不会重来,写好的 “书”不可更改,尽管它很仓促,尽管它太仓促。
• 中国历史上多有感叹青春易逝、须当好好珍惜的 作品。比较有名的如汉代的《长歌行》(青青园 中葵),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等等。但 那些作品几乎都是前定地将青春描绘成多么多么 美好,而人一旦失去又多么多么哀伤、凄婉。而 席慕蓉这首诗中却没有对青春进行过多美好的赞 颂,只用命运将美好变为枯黄、拙劣的侧笔,通 过阅读、破解来说明青春的仓促、人生的仓促, 应及时把握,切莫等“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时, 悲哀来到面前,一切已经悔之晚矣。语气冷静, 不动声色,似乎没有过多地渲染失去青春的哀伤、 凄婉,但正因其冷静和不动声色,反倒更让读者 生出一种地老天荒似的对于青春和人生的悲悯诗 人对于青春逝去的感叹,就像在你背后轻轻推了 一下,深沉而不可抗拒。
青 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 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 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 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Biblioteka 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 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 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