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资料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结果分析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结果分析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结果分析力学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物理定律、探究物理现象。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力学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来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实验规律,并提出对应的解释。

实验一: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常会使用直线运动小车等实验装置,通过在直线轨道上测量小车的位置和时间,得到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结果显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呈线性增加,即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我们可以从力学的相关理论来解释这个结果。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常数时,其加速度也为常数,即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而速度与加速度成正比,因此速度随时间呈线性增加是符合理论预测的。

实验二:摆锤运动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常使用摆锤装置,通过改变摆锤的长度来观察摆锤的周期是否会随之改变。

结果显示,摆锤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即周期的平方与摆长呈线性关系。

这个结果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推导来解释。

根据摆锤运动的理论公式,摆锤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2π√(L/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实验结果相符。

实验三:力的平衡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常使用力杆装置,通过调整不同大小的力矩来观察力的平衡现象。

结果显示,当两个力矩相等且方向相反时,力杆处于平衡状态。

这个结果可以用到物理学中的力矩原理来解释。

根据力矩原理,力对物体产生的力矩与力的作用点到物体转轴的距离成正比。

当两个力矩的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时,它们的力矩相互抵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四:弹簧的拉伸位移与所施加的力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常使用拉伸弹簧装置,通过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来观察弹簧的拉伸位移。

结果显示,弹簧的拉伸位移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

这个结果可以通过胡克定律来解释。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拉伸变形与所施加的力成正比,而弹簧的弹性系数k则是比例常数。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

(完整版)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

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例题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自我提升: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2N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这是利用了 .(2)王永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除了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外,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表面平整的木板、带钩的木块等器材,对此猜想进行探究,请你说出主要的实验步骤:2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 _____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_______ 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_____,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3、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力学实验归纳总结

力学实验归纳总结

力学实验归纳总结力学实验是物理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各种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观察,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自然界中的力学规律和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学习,我对力学实验做了一些归纳总结,分享给大家。

一、实验准备在进行力学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性和准确性。

例如,如果我们要进行重力实验,需要使用天平和质量块,那么我们就需要检查天平的准确性并确认质量块的质量稳定。

其次,要确保实验环境的稳定和适宜,避免外力干扰。

最后,还需要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二、质点运动质点运动是力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质点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来研究力学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改变质点的质量、施加力的方向和大小等因素,观察质点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验证运动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如牛顿第一定律、加速度和速度等的关系。

三、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学实验中重要的一部分。

根据分解原理和方法,我们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力的性质和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力的三边法则来进行力的分解实验。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和力的大小。

然后,使用三边法则将该力分解为两个组成力,并测量它们的大小和方向。

最后,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验证力的分解原理,并得到实验结果。

四、摩擦力研究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在力学实验中研究摩擦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施加不同的力和材料等条件来研究摩擦力。

我们可以使用斜面实验来研究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并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减小摩擦力。

五、弹性力实验弹性力是力学中一种重要的力,研究物体在弹性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恢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弹性力的性质和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弹簧,观察在不同施加力下弹簧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初中力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初中力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初中力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初中力学实验中,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结合常见的初中力学实验题,总结相关知识点,包括力的性质、牛顿定律、摩擦力、力的合成、弹簧力和滑轮组合等内容。

一、力的性质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形变,这个力称为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一知识点可以通过拉力计实验来说明。

2. 分解力分解力是指使物体产生运动或平衡的力能够被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通过倾斜平面实验可以说明力的合成和分解。

3. 力的平衡如果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它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在静力学平衡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吊三角瓶实验来理解力的平衡原理。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它说明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可以通过滑块实验来说明牛顿第一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

摆锤实验可以用来说明牛顿第二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拉力计实验可以用来说明牛顿第三定律。

三、摩擦力1.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物体表面在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当相对运动趋近于零时的摩擦力。

通过木块实验可以说明静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表面在相互接触的情况下,当相对运动存在时的摩擦力。

通过倾斜面实验可以说明滑动摩擦力。

3. 滑动摩擦系数滑动摩擦系数是指某两种材料或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法向压力之比。

可以通过斜坡实验来研究滑动摩擦系数。

四、力的合成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倾斜面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力的合成。

2. 力的分解通过力的合成,也可以将合力分解为多个分力。

通过斜坡实验可以用来说明力的分解。

力学实验总结(优质6篇)

力学实验总结(优质6篇)

力学实验总结(优质6篇)力学实验总结篇一在实验室担任实验教师工作期间,认真执行实验教学计划,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注意随时掌握初三年级的化学教学进度,经常在没有接到实验通知单之前,就充分做好了“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及“演示”仪器、用具的调试工作,做到了随要随拿,随时开放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既保证了各项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与化学教师们配合默契,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

除了保证初三年级的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正常开展的同时好还进行资料整理归类工作。

本学年配合学校为迎天山区的均衡化验收做了大量的工作。

整理账目,准备各种资料,报送各种表格,并且在我们老师共同配合通力合作下,圆满顺利的完成各种资料。

非常注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学期初,学生第一次做实验,要求老师先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

在学生实验时,我坚持跟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尽量避免实验中危险情况的发生。

坚持及时对仪器室、实验室进行卫生清洁,保证了仪器室和实验室的整洁。

对仪器出现的故障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给予维修排除,保证了绝大多数仪器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对实验设备出现的问题能尽力做到自己动手维护。

在账目管理上,始终坚持做到,购物后及时入账,损坏物品及时记录并在期末及时进行盘点销账,做到了账目清楚,帐物相符。

在实验资料的收集方面,能及时、认真地填写实验室的各种单、表、册,并及时向老师催要各种计划、表格等,装订成册,保证了材料的连续性,使之符合上级的要求。

提供良好场所。

同时还为了避免实验仪器的损坏和丢失,经常性的将正在进行的实验的仪器用具搬上搬下,及时归位,充分保证了初二年级培优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之,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化学老师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化学实验室很好地发挥了对化学教学和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积极的辅助作用,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今后会一如既往,继续努力!第十三中学化学实验室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

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物理力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常用仪器1. 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3. 弹簧:用于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的关系。

4. 滑轮组合:用于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5. 定滑轮: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并可以减小所需的拉力。

6. 钟摆:用于研究钟摆的周期与长度的关系。

7. 光栅:用于研究衍射现象,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

8. 高精度计时器:用于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以上仪器都是在物理力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和原理。

二、力的平衡在物理力学实验中,研究力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平行力的平衡和平面力的平衡两种情况。

1. 平行力的平衡平行力的平衡是指多个平行作用的力使物体保持平衡的状态。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所加的力的大小,从而验证平行力的平衡条件。

2. 平面力的平衡平面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使物体保持平衡的状态。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滑轮组合来研究平面力的平衡条件。

力的平衡是物理力学实验中基础的内容,对于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力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的基础,是我们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依据。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来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规定:物体要么静止,要么以恒定速度沿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调整斜面的角度和测量物体的加速度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规定: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和施加不同的力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规定: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研究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力的关系来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实验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涵和意义。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实用)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实用)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右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实验前没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上翘,应将左端平衡螺母向旋一些(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实验中,用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 )
.一我无法独立操作.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力臂与杠杆不重合.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图中,不改变支点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平衡。
()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选填代号即可)。
自我提升:
、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铁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
猜想: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你认为他们否定猜想的理由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和猜想进行体积。
②配制一大杯盐水。
()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
()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汇总报告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问题:
、图所示是有关浮力的小实验:
()在薄塑料袋中装满水并扎紧.用弹簧测力计将它提起后静止.由图()可知水袋所受重力的大小。将水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不碰容器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渐渐变,说明水袋受的浮力渐渐变。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此时水袋所受 浮力的大小为。

初三物理力学实验总结

初三物理力学实验总结

12、小明用实验装置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 系,实验中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 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当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 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 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 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圆柱体的材料密度与高度的乘积 相同时,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b.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 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圆柱体的材料密度与高度乘积越 大,压h(m)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 压力(N)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 压力(N)
0 0
0.02 0.04 0.06 0.08 0.10 0.20 0.40 0.60 0.80 1.0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表 二 : 液 体 乙
液体到上表面的距 离h(m) 上表面受到液体的 压力(N) 下表面受到液体的 压力(N)
1、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空 瓶的质量为m0 ;
2、用调好的天平称出装 满水的瓶子的质量为m1, 则水 的质量为 m1-m0;
3、将水倒掉并擦干,用调 好的天平称出装满油的瓶子 的质量为m2 ,则油的 质量 为m2-m0 ; 4、根据ρ= m/V计算得出油 m 2 m0 水 的密度为 油 m1 m0
19.小丽在学习浮力知识时提出: “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 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现有实验器材:符合要求的弹 簧测力计、多个体积相同的钩码、 合适的盛水容器、水. 请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验 证小丽的猜想.简明陈述实验步 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总结一、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例题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自我提升: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2N,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这是利用了。

(2)王永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除了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外,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表面平整的木板、带钩的木块等器材,对此猜想进行探究,请你说出主要的实验步骤:2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_____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_______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_____,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图18图173、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的示意图。

当水平拉动物体A 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弹簧所受A 的拉力)就表示物体A所受摩擦力f 的大小,即F'= f。

请你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对此加以证明。

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液体的密度及深度有关例题1、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①图19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________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②图20甲、乙、丙、表示探究过程中的三个情景.容器中的液体、金属盒插入的深度以及U形管中液面情况,都可以从图上看出.比较图_________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比较图______________可知液体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系例题1、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 ①③⑥B. ②⑤C. ②③④D.③④⑤例题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勇同学在同一块海绵上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来进行研究。

(所用每块砖重力和型号大小都相同)A.一块砖平放在海绵上 B.两块砖叠放在海绵上 C.一块砖竖放在海绵上(1)小勇是通过观察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A、B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比较图A、C的情况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有关。

(3)以上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___________法。

自我提升:1、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

小明做了几个带刻度的方形有机玻璃盒,并放入海绵(海绵大小恰好占满玻璃盒)。

他先将底面积相同、重量之比为1:2:3的三个方形铅块依次放在同一海绵上,如图1、如图2、如图3,比较海绵的凹陷图深度;再将铅块2和铅块3横放在海绵上,如图4、如图5,这时铅块1、铅块2、铅块3的底面积之比为1:2:3,比较海绵凹陷的深度。

(1)由图1、图2、图3得,受力面积相同时,海绵凹陷的深度与压力成_______比。

(2)由图2、图4(或图3、图5)得,压力相同时,海绵的凹陷深度与受力面积成___比。

(3)由图1、图5、图5得,海绵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时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海绵的凹陷深度相同。

(4)综合上述实验可得,海绵的凹陷深度是由单位面积所受压力的大小决定,海绵在单位面积上不着天所受压力越大,凹陷深度就越_______。

所以我们就把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定义为压强。

四、探究浮力的沉浮条件及相关实验例题1、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称重法。

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14(甲)所示,则铜块所受的浮力为 _____N 。

方法2:阿基米德原理法。

测量过程与示数如图14(乙)所示,则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 ,根据F 浮=G 排=ρ水gV 排可计算出浮力。

通过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_____ 。

第二小组: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

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你准备选用第一组上述两方法中的方法________(填“1”或“2”),并简要说明操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例题2、在探究有关浮力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罐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依据这个小实验,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你做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通过图中_____________两个步骤测出了浮力(选填代号即可)。

(4)小明同学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和木块,进一步探究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遵循阿基米德原理。

但实验过程中有一个步骤与上图不同,这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代号即可)。

自我提升:1、在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一次操作过程如图17所示. (1)测出铁块所受到的重力G 铁 (2)将水倒入溢水杯中(3)把铁块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4)测出小桶和被排开水的总重G(5)记录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整理器材 分析评估小明的实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修正. 问题:2、图所示是有关浮力的小实验:(1)在薄塑料袋中装满水并扎紧.用弹簧测力计将它提起后静止.由图23(a)可知水袋所受重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N;将水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不碰容器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渐渐变___________,说明水袋受的浮力渐渐变_______________;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N,此时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

(2)结合实验进行推理,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否全面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为什么?中考连接:1、小明在生活中发现木块总浮在水面,铁块却沉入水底,由此他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浸入水中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问题2: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做了进一步的猜想,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1)(b)、(c)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均小于(a)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__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2)做 ________(选填字母)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铁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深度是否有关;(3)做(d)、(e)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2、小刚同学在河里拾到一块精美的小石头,他想知道这块石头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头的密度,于是他设计以下的实验方案.(1)实验器材:小石头、细线、溢水杯、水、小烧杯、量筒(2)实验步骤:A.在溢水杯中装满水;B.用细线拴住小石头,把小石头浸没在溢水杯中,同时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C.用量筒测量_________ 的体积V;D.计算小石头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_________ .(3)小刚完成该实验后从溢水杯中取出小石头直接放在已调好的天平上测出质量,求出了小石头的密度.你认为小刚这样做,测得的石头密度值与实际密度相比偏__(选填“大”或“小”)了,原因是____________3、学习浮力知识时,姜萍知道了阿基米德原理,并知道其数学表达式为F浮=G排。

该同学想通过实验来验证,于是她走进实验室,选择了大烧杯(或溢水杯)、水、弹簧测力计、铁块、小桶、细线这些器材,进行实验。

(1)用画简图的方法描述她的实验过程;(2)请为她设计出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3)写出利用测量数据进行验证的过程。

(测量数据用表格中的物理量表示)4、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物体所受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如图13所示。

(1)由第一步可知,铁块重力为________N。

(2)比较第二步和第三步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__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3)由图13可知,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浮力是________N。

(4)若给你一杯浓盐水,利用本实验器材,你如何测出浓盐水的密度。

写出你的做法。

(要用字母表示测量的物理量,不用写出密度表达式)5、某中学九年级(2)班ST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

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有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提出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