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三十六计详解 PPT课件

三十六计详解 PPT课件
语文活动 课
江西省赣州一中黄运华制作
三十六计歌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 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 太 ③阳,太阴。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 松懈,削弱战力。
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且说田忌与 孙膑率 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 国邯郸, 孙膑制 止说:解乱丝结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 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 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 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 我们 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 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 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 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 退回大梁 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 赵”的故事。 又后十三年,齐魏之 军再度相交于战场, 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 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 使分散。句意: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 散它而后再打。
敌阳不如敌阴: 敌,动词,攻打。句意 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 势旺盛的敌人。
古人按语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 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 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 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 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就要躲过 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 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孙子的 比喻十分生动形象,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 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 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 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 围困可以自解。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件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件
第5页,共35页。
《永乐大典——薛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 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 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过海之计,四 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 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民来到海边。只见万 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 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 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 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 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 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 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 策划的。“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第7页,共35页。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
分散。句意: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 而后再打。
敌阳不如敌阴: 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 敌人。
第8页,共35页。
古人按语说: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 如导疏; 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孙子谓田忌曰: “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 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史记》卷六五《孙子吴 起列传》)。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 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 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 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 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 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 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 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 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 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就是说非常公开的 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PPT课件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PPT课件
核心问题:达成什么样的战争目的?
三、谋攻篇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 ,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 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 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 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 天下服矣。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 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 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 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 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庶人之剑,蓬头 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 斩颈领,下决肝肺。
一、计篇
在这一篇中,孙子对战争筹划的问题做了 全面深刻的回答。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战争, 应该把握哪些要素分析战争,筹划战争应该着 重考虑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筹划战争应该把 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后用“庙算”形象地 提出战争筹划的总体要求。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战争?
一、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道、天、地、将、法。 ❖智、信、仁、勇、严。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六、虚实篇
本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核心篇。虚实,反 映了力量两种基本的形态。一般说来,“实”是指强大、 主要和有备的力量,“虚”是指薄弱、次要和无备的力 量。在具体的作战实施过程中,我们不能够把“虚”简 单地看作“弱”,它有时是指要害、关键的部位。“虚” 和“实”,是在双方力量对抗中显现的,是反映双方力 量对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对立统一范畴。这个范畴揭示 了力量对抗的基本规律,形成了“避实击虚”的重要战 略战术原则。在这一篇中,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孙子的战 略主动权、集中兵力、示形和“因敌而变”等思想。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资)

三十六计详解(教学课资)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他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于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繁地变动敌人的阵容,抽调开敌人的精锐主力,等待它自行败退,然后趁机取胜。这就好像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戎的方去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可以获得拥护。手段高明,可以使人顺服。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可假装糊涂而不采取行动,也绝不假冒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力待发一样。
三十六计详解
第一套 胜战计第一计 Fra bibliotek天过海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志松懈。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起疑心。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胸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一些隐秘的,机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再光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如此。两国交兵,正义也是如此,非正义也是如此。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如果敌人的兵力强大,就设法打击将领,如果敌人的将领足智多谋,就要挫败他意志。敌人将领斗志衰弱,兵卒士气低落,敌军的战斗力就会丧失殆尽。充分利用敌人弱点进行控制和分化瓦解,就可以保存自己,扭转局势。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如果兵力空虚,就故意显示出更加空虚的样子,使敌人在疑惑之中更加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策略会奇妙莫测。

经典的三十六计PPT课件

经典的三十六计PPT课件

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 【原典】
•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 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故事】
• 立张楚陈胜为王。
•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
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 【原典】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
• 【故事】
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 【故事】

三叉用计保孤儿。
•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
。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 【故事】

追废帝郑和下西洋。
(三)第三套 攻战计
• 【原典】
•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 》推演。
• 【故事】

刘秀借刀杀李铁。
•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
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 【原典】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
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
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 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
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
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 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经典的三十六计PPT课件

经典的三十六计PPT课件

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 【原典】
• 共敌不如分敌,
• 敌阳不如敌阴。
• 【故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卫国,迫使卫国屈服于它。
卫国原来是入朝魏国的,现在改向亲附赵国,魏惠王不由
十分恼火,于是决定派庞涓讨伐赵国。不到一年时间,庞
涓便攻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邯郸危在旦夕。赵国国君赵
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齐国求救(此时,
• 【原典】
•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 》推演。
• 【故事】

刘秀借刀杀李铁。
•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
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 【原典】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
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
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 【原典】
•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 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故事】
• 立张楚陈胜为王。
•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
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 【原典】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
• 【故事】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
身。
• 【原典】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
蛊。
• 【故事】

慈禧用计回北京。
•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皇太极借崇祯之手,除掉心腹之患,为满军入关,实现霸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本章完)
第4章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绝境,不可以派兵与敌人发生正面交锋,而是逐步的削弱敌人尚存力量,使敌人逐渐变弱。
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奉命驻守雁门关,以防匈奴入侵。李牧每天训练战士骑马射箭,天天杀牛镐赏战士,把收入全用来做战士的粮饷,又教人认真看守烽火台,派人贞察匈奴的活动。
(本章完)
第3章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
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满军攻打明朝,但被袁崇焕击退。皇太极为此日夜难安。
张仪带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把商于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但要楚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痛快地答应了。
楚怀王向秦国要土地。张仪却说:“秦国的土地全是凭着打仗得来的,哪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六里俸邑,大概楚王听错了吧!”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但此时秦,齐已结盟,楚国昔日的盟友非但没有出兵援助楚国,反而响应秦国的号召,从侧面配合秦军**楚国。在俩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最后楚怀王只有割地求和。
秦惠文王听说韩国又已和楚国联合抗秦,勃然大怒,认为韩国出尔反尔,不守信用,逐大举进攻韩国,而楚国只在边界做做样子,并不真的帮韩国抗秦。
经过几场战斗,秦国终于歼灭了韩国的主力,使韩国成了秦国的附庸国。但由于秦国也消耗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也没敢再攻打楚国。
(本章完)
第12章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第1章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易经之三十六计课件

易经之三十六计课件

VS
详细描述
趁火打劫是一种在敌方处于混乱或危机时 采取行动的策略。此计的关键在于敏锐地 察觉敌方的弱点,并采取果断的行动进行 打击。同时需要注意控制风险,避免自身 受到损失。这一计策需要勇气和智慧,同 时也需要高超的执行力和判断力。
第六计:声东击西
总结词
采取迷惑手段,使敌方产生错觉和混乱,从 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虚张声势,使敌方产生疑虑和恐惧,进而达到迷惑敌方、保全自己的目的。
第四计:反间计
总结词
利用敌方的间谍,获取情报。
详细描述
通过收买、离间等手段,利用敌方的间谍,获取敌方的情报,进而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第五计:苦肉计
总结词
自我伤害,诱敌深入。
VS
详细描述
通过自我伤害、假装失败等方式,诱使敌 方深入我方包围圈,进而达到歼灭敌人的 目的。
详细描述
暗渡陈仓是指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表面上 采取一种行动或措施,但实际上却执行另一 种完全不同的行动或措施。在战争中,通过 欺骗和伪装手段,使敌人产生错误的判断和
行动,从而获得胜利。
第三计:隔岸观火
总结词
坐观敌方争斗,待其自败,然后再行干预。
详细描述
隔岸观火是指坐观敌方争斗,待其自败后再行干预。 在战争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敌方的动态和行为,判断 其弱点和失误,然后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获得胜利。这 种方法需要冷静、耐心和准确的判断力。
第四计:笑里藏刀
要点一
总结词
表面友善,暗藏杀机。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笑里藏刀是指表面友善,但暗藏杀机。在战争中,通过伪 装和欺骗手段,使敌人产生信任和轻敌心理,然后乘机采 取行动,获得胜利。这种方法需要极高的技巧和心理素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完整解释
◎第一计-瞒天过海◎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

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
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
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

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

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
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就是舍弃李而获得桃的策略。

也就是用最小的损失得到最大的胜利。

古时有名的有:孙膑以下驷敌上驷、程婴杀子报恩、公子寿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来的意思是说,在路上看到一只羊,便顺手把它牵回去的意思,就是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把人家的东西拿走。

古时有名的有:满清顺手拿走大明江山、沿路撒财以保命。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以木棍挥打四周的草丛,使躲在草中的蛇惊惶奔走,进而加以捉捕。

当敌情不明时,应切实掌握情况后,再展开行动,如此才不会陷入敌人的埋伏中。

古时有名的有:打草惊县官。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原意是指,已失去的效用东西,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

古时有名的有:李铁拐借尸还魂、刘备掠蜀自立、田子春为主讨兵权。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老虎是山中之王,因此若想打虎,必须要先把老虎从山中引诱出来,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老虎离开了山区后,威风尽失。

这句话用在战略上,就是说当强敌一但离开其根据地,失去了优势后,再予以攻击。

古时有名的有:韩信背水之战、虞诩调虎离山脱困解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以退为进,却抑先与的策略。

在包围攻击时,故意放纵敌人,并不是任意的放纵敌人,而是先放松一下,不把敌人逼的太紧,所谓的逼则兵反,纵则灭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郑武公巧计灭胡邦、王邑围攻昆阳。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其意是指:利用没有价值的东西来换取珍贵而有价值的策略。

有以小易大、以贱易贵的意思。

古时有名的有:常健求诗、刘邦轻率受困、魏王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挽弓当自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作战时要先把敌方的主力摧毁,先俘虏其领导人,就可以瓦解敌人的战力。

古时有名的有:张巡计擒子奇、曹操机智解危。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就是抽薪止沸,彻底根除的意思。

换句话说,当敌人势力强大,我方无法以实力与其相对抗时,就要运用策略以削弱敌方的气势,进而屈服对方,出其不意的打击对方的弱点。

古时有名的有:吴汉冷静退敌、薛长儒勇挫敌人士气、曹操火烧乌巢。

◎第廿计-混水摸鱼◎
原意是指搅混池水,使鱼儿昏头转向,然后加以捕捉。

利用敌人内部混乱,失去主体性时再予以攻击,即可以轻易击溃对方。

古时有名的有:益二州之计。

◎第廿一计-金蝉脱壳◎
在千钧一发之际,设法留下伪装的假像,以掩人耳目,然后暗中逃走,这种巧妙的脱身方法就是金蝉脱壳。

古时有名的有:刘邦金蝉脱壳、王守仁脱身之计、齐景公换装脱困。

◎第廿二计-关门捉贼◎
当贼跑到屋内时,将门窗关紧,让其无路可退,再加以捕捉,有瓮中捉鳖的味道。

也就是说紧紧的包围对方予以一网打尽。

古时有名的有:秦赵长平之战、夫差未断祸根。

◎第廿三计-远交近攻◎
照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与远方的国家缔交联盟,以攻击邻国。

古时有名的有:秦始皇远交近攻统一天下。

◎第廿四计-假途伐虢◎
就是趁小国有危难的时候,藉著救援之名而加以并吞。

古时有名的有:赵燕唇亡齿寒、晋献公假途伐虢。

◎第廿五计-偷梁换柱◎
就是暗中将对方的主力调换,削弱战力的策略。

和偷天换日、偷龙转凤的意义相同的。

古时有名的有:秦始皇以谋略灭齐、赵高矫诏立胡亥。

◎第廿六计-指桑骂槐◎
势力强大者要使弱小者屈服,应不露痕迹,委婉的提出警告,是一种间接的指责方法。

古时有名的有:优孟辞相谏庄王、司马穰苴统驭人心之法。

◎第廿七计-假痴不颠◎
便是装成痴呆状,让对方消除戒心,其实内心非常的冷静,等最佳的时机就立刻行动,和扮猪吃老虎是同义的。

古时有名的有:司马懿诈病欺曹爽、狄青掷钱振军心、燕王假痴不颠。

◎第廿八计-上楼抽梯◎
以利益诱使对方深入困境后,再彻底的予以消灭,不留后路。

和过桥拆板和过河拆桥意思是一样的。

古时有名的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项羽破釜沉舟之计。

当己方处於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相,以便能出奇致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古时有名的有:李世民计救隋炀帝。

◎第卅计-反客为主◎
由被动的状态转为主动,进而掌握到控制权,与喧宾夺主意义相同,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一有机会就立刻把握住,进而掌握主导权。

古时有名的有:刘邦忍辱负重、司马氏反客为主、郭子仪化被动为主动。

◎第卅一计-美人计◎
兵强攻其将,将智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以利御寇,顺而相保。

美人计就是用美女来迷惑对方,使其耽溺於享乐,失去战斗的意志。

古时有名的有:西施绝色媚夫差、纣王女色亡国、孙权贴了夫人又拆兵。

◎第卅二计-空城计◎
这是一种心理战,让敌人心生疑虑,以为我方有埋伏,而不敢贸然出击,以佯装来扰乱敌人的判断力,使其嶨动退兵而解除危机,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若被敌方识破的话,可能会全军覆没。

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设空城计、张守珪空城退敌。

◎第卅三计-反间计◎
利用间谍传播假情报,以达到离间分化的目的。

古时有名的有:陈平离间范增遭贬、岳飞反间破贼兵。

◎第卅四计-苦肉计◎
故意伤害自己,利用血泪换取敌人的信任,再行反间颠覆敌人。

古时有名的有:黄盖的苦肉计、王佐断臂说文龙、要离刺庆忌。

就是计上计,先用一个计谋混淆敌人的判断力,再以另一个计谋加以攻击,如此计中生计,使敌人内部互相矛盾,以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

古时有名的有:王允施连环计、张仪巧计纵横天下。

◎第卅六计-走为上策◎
走为上策不是三十六计中最明智的计策,而是说当情况非常危险的时候,走到恰到好处,走到让人觉得聪明的做法。

古时有名的有:曹操的鸡肋战术、檀道济走避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