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篆文及读音
说文解字全解

说文解字全解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部首讲解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万 献 初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
《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
《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
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日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日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日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
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39.《说文解字》一书共收篆字个,盒 一个,重文 1163个

39.《说文解字》一书共收篆字个,盒一个,重文
1163个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
共收字头9353个,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卷一上1. 一yī字源解说: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
造字本义: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
说文原文: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屬皆从一。
弌,古文一。
於悉切。
释文:(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
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
弌,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为政》(需了解的内容):“惟初太始”,小徐本作“惟初太极”。
“太始”、“太极”,這里义同,指万物形成之始。
“道立于一”,语本《老子》“道生一”。
“道”,道家指无形的宇宙本体,“一”,指天地未分之時有形的混沌状态、“道立于一”谓无形的宇宙本体产生出一个有形的混沌不分的统一物体。
“造”谓始,“造分”谓始分,言有了这样一個混沌不分的统一物体之后,才剖分出天和地来,从而化育出万物。
许慎这样解说“一”目的有三个:一是用来表明五百四十部首“立一为耑zhuān”的缘由,他告诉人们,“一”是天地万物之始,他的五百四十部首作为万物之物,必始于“一”。
二是用以阐明“一”的构形原理,言“一”作为文字符号,本取象于天地未分時的那个混沌一体的有形之物。
三是用以揭示“一”的本义,言它在意义上表示初始。
许慎着眼于这第三个用意而把元、天、丕、吏收入本部,认为这四个字均从“一”之初始义得义,其实不然。
就“一”本身来说,甲骨文所见“一”比照二作“=”、三作“ 三”、四作“亖”,其构形原理并无许慎讲的那样神秘深奥。
所表之义不过是数目中的“一”而已,没有延伸出初始义,也始终没有带着这个意义参与其他字的构形。
2.丄shàng字源解说:“上”是特殊指事字,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
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杀”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
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5000汉字―10万汉字,都是是由这470个基础汉字组合出来的。
甲骨文形声字占27%,《说文解字》占80%以上。
一、汉字数量汉字数量有多少呢?一般人认2500个就可以看书看报发短信了,好的高中生认3500字,能教古文的高中语文老师认5000字。
《新华字典》收__字。
东汉《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字,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据清人《十三经集字》统计,先秦“十三经”所用不重复的单字只有6544字。
南朝顾野王《玉篇》收__字。
宋代《集韵》收__字除去异体实收__字。
清代《康熙字典》收__字,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参与编撰的《汉语大字典》收__多字,而今天电脑内能搜集到的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字形在10万以上。
二、《说文解字》与基础汉字(字根)不管汉字总量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
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括与反映。
据研究者统计,540部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杀”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涂鸦版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一,yī,“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丄,shàng,“高也。
”示,shì,“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示,神事也。
”三,sān,“天地人之道也。
”王,wáng,“天下所歸往也。
”玉,yù,“石之美。
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象三玉之連。
丨,其貫也。
”玨,jué,“二玉相合爲一玨。
”气,qì,“雲气也。
”士,shì,“事也。
”丨,gǔn,“上下通也。
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退。
”屮,chè,“艸木初生也。
象丨出形,有枝莖也。
”艸,cǎo,“百芔也。
”蓐,rù,“陳艸復生也。
一曰:蔟也。
”茻,mǎng,“衆艸也。
”小,xiǎo,“物之微也。
”八,bā,“别也。
象分別相背之形。
”釆,biàn,“辨别也。
象獸指爪分别也。
”半,bàn,“物中分也。
”牛,niú,“大牲也。
”犛,lí,“西南夷長髦牛也。
”告,ɡào,“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口,kǒu,“人所以言食也。
”凵,kǎn,“張口也。
”吅,xuān,“驚呼也。
”哭,kū,“哀聲也。
”走,zǒu,“趨也。
从夭止。
夭止者,屈也。
”止,zhǐ,“下基也。
”癶,bō,“足剌癶也。
”步,bù,“行也。
从止相背。
”此,cǐ,“止也。
”正,zhènɡ,“是也。
”是,shì,“直也。
”辵,chuò,“乍行乍止也。
”彳,chì,“小步也。
”廴,yǐn,“長行也。
”㢟,chān,“安歩㢟㢟也。
”行,xínɡ,hánɡ,“人之步趨也。
”齒,chǐ,“口齗骨也。
象口齒之形,止聲。
”牙,yá,“牡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