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楚(记叙文)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二、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贯穿全文的线索作文600字初中

贯穿全文的线索作文600字初中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贯穿全文的线索作文600字初中篇1品名:梁*生产日期:*年10月11日保质期:到天荒到地老座右铭: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爱好:比较广我爱旅游,特钟爱大连这座海滨城市:见证了海底世界北极熊的风采、凭吊威海卫军港历史的遗迹、欣赏了老虎滩迷人的海滨风光——当然玩电脑也是高手、暑期到汤山成人学校系统学习了电脑知识,会发电子邮件,会杀毒,玩游戏那是“小菜一碟”,不过老妈看的紧哦!下棋还凑乎吧,和同学玩玩还可以,碰到老爸总是输——。
脾气:比较好有一次,我和好朋友陈泽伟去打乒乓球,打得激烈的时候,突然球被我打到草丛边,我捡好球递给他时,陈泽伟手拿着拍子不小心打到了我的嘴唇,痛得我就差“哭爹喊娘”了,很想“扁”他一下,可是他是无意的又是好哥们,算了,吃亏是福!我接受了他的道歉。
特点:小书虫最大的特点是一看书就入迷。
也许受爸爸爱看书的影响,我这个“小书虫”有先天爱看书的遗传。
每年大部分压岁钱都被我用来买书了,尤其爱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鲁宾逊漂流记》。
在南京市中小学生“我与经典有约”读书征文比赛中获优秀奖,让我开心不已。
家里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学习还算轻松,三好生,进步学生、优秀班干都品尝过,但不为所累。
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么!功能:有时乐意打扫卫生;按“计划”刷碗洗筷;招呼客人、端茶倒水马马虎虎;洗衣做饭烧菜不会、按摩捶背还行;临时客串家里的律师、法官兼心理医生——这就是我,一个实实在在的我,一个真真实实的我。
贯穿全文的线索作文600字初中篇2童年的梦是五彩缤纷的,也是富有天真的幻想和甜甜的希望的。
朋友,您说是不是?曾记得上小学的我,开始认字时就对小人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一头钻进安徒生老爷爷的童话世界,什么《海的女儿》呀,《野天鹅》呀,《卖火柴的小女孩》呀,等等,读完每一篇,都能使我遐思好久,我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掉过泪,为主人公的幸福而欢呼,童话使我明白了什么是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
专题二 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专题二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一、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就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就是文章的纲,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推进文章内容发展,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就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抓住线索,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理顺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作用:就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与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分类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事线、时线、地线、情线①人线: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②物线: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就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③事线: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就是线索。
④时线: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就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地线: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就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⑥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与具体的故事情节,而就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三条线索,“爸爸的花”就是主线,“毕业典礼”就是副线,这两条线索也就是文章的明线;“爸爸爱我”就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就是暗线。
三、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一)常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简要分析。
中考作文指导:写记叙文妙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

中考作文指导:写记叙文妙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妙用线索贯穿全文的方法技法指津在搬运东西的时候,我们常会找一根绳子,把要搬运的几样东西捆扎起来,这样运送就会更加方便。
这根串联物品的绳子,在我们的文章中就是“线索”。
顾名思义,线索是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在记叙文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串联起来,让所选的写作素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优秀的记叙文,常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
通过线索把文章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
有时尽管材料内容比较散乱,但只要把握住行文的线索,就可以将这些材料合理地“穿”起来,使文章层次清晰明了。
线索对于记叙文行文十分重要,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给人不佳的阅读体验。
有了好的写作素材和想法,再加上使内容连贯的线索,那么你的文字、你的故事就会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一般来说,叙事的线索可以是人物、物品、事件、地点、时间,也可以以感情为线索。
记叙文中的线索我们可以参照如下方法来设置:一、时空连“线”法。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线索往往会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相结合。
如孙犁的《荷花淀》采用详略自如、运笔如流水的写法,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所涉时间包括“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在时间轴上自然地叙述出夫妻话别、探夫遇敌、荷花淀伏击战、打扫战场这四个片段,脉络清晰。
时间线索是记叙文中比较常用、且清晰的线索,往往会以明确时间关联词来串联全文,全篇以以时间的推移来推进情节的发展。
比如课文《一定要争气》中就是以时间为线索,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时间线索并非一定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讲故事”,在运用时间线索来贯穿文章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比如倒叙、插叙、补叙等,将这些方法结合顺叙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比如采用倒叙方式将故事的“亮点”放到开头,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利用补叙的方式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等等。
记叙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结构(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是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1.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1)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如《伟大的悲剧》一文,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2)以空间的变换为线索。
如如《登上地球之巅》中登山运动员的行踪是:在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里→第二台阶处→在“死亡地带”的高度上→8830米左右的地方→峰顶。
(3)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如《最后一课》一文,“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在村公所外看布告→到教室后发现教室情况不同寻常,上课时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4)以一事为线索的。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情节发展的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这一中心事件。
(5)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羚羊木雕》一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羚羊木雕”展开的。
(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有一些文章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这一类文章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就是文章的线索。
(7)以人物某一特征为线索。
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背影”作为线索组织全文的。
(8)以某一问题为线索。
2.线索是结构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手段,为了作品结构的完整统一,一篇作品的主要线索只能有一个,并且应贯穿始终。
实际上,除了抒情作品和一些内容、情节极其简单的叙事作品外,很多作品都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巧妙地运用多重线索。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

记叙文线索及其作用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找线索的方法: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对主题的作用,使之更充分更集中。
2、对人物的作用,使之更丰满更突出。
3、对结构的作用,使之更缜密更严密。
淡淡的深情常跃强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
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
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
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
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
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
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
”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
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
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
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
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
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花开花落。
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
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
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结构行文模式:“线索串珠式”的运用.doc

「记叙文写作」记叙文结构行文模式:“线索串珠式”的运用著名作家刘白羽说过:“生活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可是你要是从中理不出个清晰的线索,得不出个明确的概念,也就无法概括,无法结构,也就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的真正的、深刻的东西表达出来。
”未经整理的材料就像散落的珍珠,难以拾起,更难以运用。
如能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就成为了美丽的珠链,既容易拾起,又能做各种装饰。
通过拾针引线在材料中找线索,将内容归类,也就是寻找一根“线”,让同学用它串起记忆中的颗颗珍珠。
一篇文章,总有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
作者只要找准这根“线”,就可以很快地把珠子串起来。
珠子被线穿起来后,一篇井然有序的文章就成功了。
如果把文章比做人体,那么就必须有血脉神经贯穿全身,才能把心脏里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所有细胞,大脑的指令传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只有这样,人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彩线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联系文章各个组成部分,使之成为有机整体。
如,郭沫若的《蒲剑集·蒲剑、龙船、鲤帜》,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运用了线索串珠法。
(一)组材技巧“线索串珠法”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全文以一条主要的线索贯串全文,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相对分散、独立的写作材料组织串联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彼此烘托,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形成一篇内容集中统一、中心突出、脉络分明、形式优美的佳作,犹如用一根线把零散的珍珠贯串起来。
使用这种方法,不仅使文章材料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而且能快速构思布局,形成完整的文章。
“线索串珠法”组材技巧,涉及选材、剪裁、组合(组材方法)。
组合,就是组织材料。
一篇作文题,在审题、立意(定中心)、剪裁后,就要把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进行有序的组合。
“线”,即时间、地点等线索。
用某一种线索,来串”珠”成文。
“珠”是指材料。
读读《危险是什么》,虽然它不是一篇记叙文,但我们也能从中得到启示,用了这种模式,是不是作文变得非常容易?这篇作文围绕“危险”这一话题反复抒写,角度不同认识各异。
专题二 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专题二理清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一、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文章的纲,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在一起,推进文章内容发展,通过它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相关的人物、事件、场面、环境、细节等有机组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
抓住线索,就能把握文章的内容,理顺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二、分类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事线、时线、地线、情线①人线:以人物为线索。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②物线:以实物为线索。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③事线:以事件为线索。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④时线:以时间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⑤地线:以地点为线索。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
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
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⑥情线: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有三条线索,“爸爸的花”是主线,“毕业典礼”是副线,这两条线索也是文章的明线;“爸爸爱我”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是暗线。
三、常考题型及答题方法(一)常考题型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瞪了我一眼:“还有脸笑,你就别指望下周你生日 时,我给你买礼物了!”
我装出无所谓的样子:“哼,不买就不买,谁稀!”[母 女的矛盾在老爸巧妙地调和之下,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摸底考试的失败,让我懂得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 道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再也不敢马虎大意了。上课, 我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并认真地做好笔记;作业, 每次完成后我都要仔仔细地检查。回到家,我也总是要抓 紧时间作好功课的预习和复习。老爸也没闲着,一会儿给 我送来一杯水,一会儿给我送来一只削好的苹果,还不时 提醒我头要 抬高一点。回到客厅,老爸总是把电视的 音量调到最小,或者干脆就不开电视,等到我学习完了他 才打开电视。[老爸默默而又坚定的支持与帮助,是我走 出失败阴影的强力后盾。这段概括描写,是对老爸形象的 必要的补充,使老爸的形象更加丰满。]
转眼间,半期考试到了,当我捧回全班第一名的奖 状时,老爸乐呵呵地说:“我就说嘛,我女儿是最棒的!” 妈妈没吱声,只是脸上的笑容比老爸还要灿烂。[为女儿 的优异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瞧,这就是我的老爸,我的铁哥们儿。
一看,这不正是我的文具盒吗,我一把接过,心里好感动,
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好一个细心而体贴的老爸!女
儿危难之时,应需而出。]
“乖女儿,别哭别哭,再不走可就真的要迟到了!” 说话间,老爸他跨上了他的摩托车,“还愣着干什么,上 来呀!”
我赶忙跑了过去,坐在爸爸的身后。“轰隆隆——” 摩托车欢唱着奔向学校。[写出老爸的善解人意,文章第 一个悬念至此解决。]
四、目标习作
题目:你和你的小伙伴从相识到相知,友谊逐步加深。 选择与此相关的几件事来写,再现这一段美好的经历。 自拟题目,要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 ①线索清晰,叙事完整,内容充实; ②写出“我”对这件事的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2.指导写作
(1)选取材料。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选取几件事来 写。选取的这些材料,应当是自己熟悉的、动情的材料。 上面两道题,取材范围都较广,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 的人和事均可以写。
(4)注意照应。在记事写人的过程中,要注意线索的 前后照应。一般来说,在文章开头,应该点出行文线索; 在文章中间,要结合叙述内容适当地反复提一提行文线索; 在文章结尾,要重申行文线索,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浑 然一体。
3.范文引路
范文
我的铁哥们儿
“糟了,睡过头了,今天是摸底考试,怎么能迟到
呢?”我腾地从床上弹起来,抓起衣服往身上套。草草梳
ATTITUDE(心态) A+T+T+I+T+U+D+E=
1+20+20+9+20+21+4+5=100% 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才能够100%的影响我们的生活,或者
说能够使我们的生活达到 100%的圆满! 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人生哦!
九年级作文训练
运用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楚
教学目标
如果26个英文字 母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分 别等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0 21 22 23 24 25 26 那么 Knowledge(知
识) K+N+O+W+L+E+D+G+E = 11+14+15+23+12+5+4+7+5=96%
声——爸爸回来了。我不停地摸着手里那张缴费单,唉,家中欠了 那么多的债,我怎么向爸爸开口呢?妈妈把早已准备好的毛巾和衣 服拿给爸爸,他却放在一边,连忙从窗台上抓起一块抹布擦起他的 车来。这辆车,带着爸爸“闯荡江湖”一年多了,风里来,雨里去, 已经成了爸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磨磨蹭蹭地挨近爸爸,把 学校发下的缴费单递给他。他把缴费单反复看了几遍,然后摸出烟, 深深地吸了一口,叹了一口气。屋里很静,爸爸的叹息声伴随着风 雨声拖得很长。突然,烟头猛地一亮,爸爸倏地站了起来,走到车 旁,用手拍了拍车座,轻轻地对我说了声:“睡吧!”
用。
那么,什么可以决定我们100%的人生呢? 是Money(金钱)
吗? M+O+N+E+Y=13+15+14+5+25=72% 看来也不是
是Leadership(领导能力) 吗? L+E+A+D+E+R+S+H+I+P=12+5+1+4+5+18+
19+9+16 =89% 还不是, 金钱,权力也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生活。那是什么呢? 其实,真正能使我们生活圆满的东西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1、掌握写人记事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规范记叙 文写作。 2、能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使文章中心明 确,条理清楚,文脉贯通。一、话题揭示二 Nhomakorabea思维点拨
1.什么是线索?
“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它是以某个事物 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串于全文始终 的一种写作技巧。
2.线索的作用是什么? 它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
我不知道是如何挨到家的。“妈,这次摸底考试我 没考好,只得了个17名……”“啪——”我只觉脸上火辣辣 的,伤心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掉,妈妈的责骂像鞭子一样 抽来“没考好,我辛辛苦苦挣钱送你去读书,得到的回报 就是一句‘没考好’,你对得起我吗?……”“什么事这么 大呼小叫的?你,你怎么打女儿?”“都是你给惯的,你 看看你这 宝贝女儿的成绩,我不管了。”妈妈气呼呼 走了。 [妈妈的责打,与老爸宽厚形成对比,又一次出现 悬念,老爸会怎么宽慰伤心的女儿呢?]
第二天课间,爸爸来了,掏出300元钱,让我交给老师。我疑 惑了:“家里哪来的钱呢?” 晚上,我回到家中,发觉少了什 么,——“车”!爸爸的自行车呢?我一下子明白了:爸爸为了给 我凑足学费,卖了他心爱的自行车。我鼻子一酸,眼泪不争气地涌 了出来……
简评: 这段文字以“爸爸的自行车”作为贯串全文
的线索,借“自行车”写深沉无私的父爱。前半 部分细致地描写父亲如何喜爱他的自行车,为后 文卖车做反衬蓄势,使父亲卖车显得不同凡响, 从而更突出了父亲的爱;再如,写父亲反复看 “缴费单”、“吸烟”,使后文父亲卖车显得合 情合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我伤心地哭着,爸爸走过来,拿起纸巾帮我把泪水 擦干净,“女儿,别哭了,你妈就这么急脾气,你别往心 里去啊。”可我的泪水还是不住地流,“女儿,听话,有 老爸呢!老爸 一定为你撑腰,你就不哭了,你哭的样 子很难看哦!看,爸爸给你买什么了!”说着,从口袋里 掏出一样东西来。[柔声的劝解,写出老爸的慈爱和对女 儿的呵护。]
4.安排线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a、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 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 心思想。
b、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 的内容。
c、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 连贯。
三、片断训练 以某一事物为线索,写一段文字。
例文: 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将近9点,屋外传来了清脆的车铃
Workhard (努力工 作) W+O+R+K+H+A+R+D = 23+15+18+11+8+1+
18+4 =98% 也就是说知识和努力工作对我们人生的影响可以达到96%和
98% Luck(好运) L+U+C+K=12+21+3+11=47% Love(爱情) L+O+V+E=12+15+22+5=54% 看来,这些我们通常认为重要的东西却并没起到最重要的作
洗一下,背起书包往门外冲,奔至门口才猛然想起文具盒
还落在写字台上。“真倒霉,什么事都撞到了一起!”我
一边抱怨,一边往里冲。一下子撞在爸爸怀里,我急得真
跺脚:“爸,你怎么搞的,你没见人家忙吗?”[开头设
置悬念,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写出“我”
的紧张、着急,为下文写老爸作好铺垫。]
“女儿,急什么,有老爸呢!你瞧,这是什么?”我
(2)设置线索。分析所选取的写作材料,无论是写 一件事,还是写几件事,都可以从中提炼出与所写事情紧 密关联的一件物品、一个人物、一种情感或一句话作为贯 穿文章的线索。
(3)以线串珠。这里的“线”即已确定的行文线索, 这里的“珠”则是指所要写的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不同 阶段。我们可以运用所确定的线索将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 个不同阶段组织串联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设置线索的常用方法有几种? ①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 ②以物为线索。 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④以特殊的时间为线索。
⑤以标点为线索。 ⑥以字词为线索。 ⑦以歌词为线索。
多种线索混合使用
《月迹》 全文以“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这
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在寻月亮的过程中又按“中堂 里”——“院内”——“院外”的空间顺序来写。在寻月 亮和议月亮的过程有又有孩童“失望”——“嫉 妒”“争执”——“惊奇”——“满足”的思想感情变化 为线索。
“老爸,我好紧张啊!”想到考试,我的心就“怦怦 怦”地直跳。
“女儿,别害怕,老爸永远支持你。你一定考出好成 绩的!”老爸洪亮的声音让我踏实了不少。[老爸的鼓励, 消除了女儿的紧张不安。]
考完试,我如释重负。过了几天,成绩一公布,对 我来说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我仅得了个十七名,要知道, 当初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学校的。[形势急转直下, 与前文形成较大的反差。